2023年,险企行业过的并不轻松,资产端和负债端均面临较大的压力。长期利率的下行趋势给险企资产负债匹配带来挑战,资产端寻找资产的难度加大,负债端保险销售也有明显的压力。
3月21日,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交出了上市险企的第一份“成绩单”。2023年,中国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日均盈利超过2亿元。受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净利润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但业绩依然十分有韧性,并且亮点频出。
特别是对于正在进行寿险改革的险企,平安提供了一个正面案例,也提振了行业的信心。平安寿险业务重回升势,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长36.2%,其中,银保渠道及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速均超70%,表现抢眼。
对于未来的发展,平安管理层在22日的业绩会上多次表达了信心。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公司战略清晰,始终坚守“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核心业务增长基础稳健。通过科技赋能及组织协调,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驱动公司价值不断提升,管理层对未来公司持续稳健的发展充满信心。
寿险改革成效明显
宏观大环境与每个公司、每个个体都密切相关,谁都难以逃脱大环境给予的枷锁,作为行业龙头且多元化经营的中国平安也概莫如是。
受宏观大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6.66元。
谈及2023年营运利润下降问题时,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表示,营运利润的下跌是受一次性的因素影响,可以归纳为三点:资本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提升以及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
在付欣看来,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居于底部范围,未来影响有限;陆金所、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信用风险影响,但趋势已见顶并进入拐点;而公司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是为了夯实资产负债表。
付欣还表示,“营运利润的下跌是一次性因素,未来3年,我们将重回业绩的高质量增长,这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份信心或许来自于寿险改革的成效明显。三年前,我国寿险业进入转型调整期,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中国平安,率先开启“(4)渠道+(3)产品”双轮驱动、数字化加持的寿险改革。
渠道是平安寿险改革的重要一环,包括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和下沉(百万兼职代理人)渠道,从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核心指标显著回暖来看,目前寿险改革已取得明显效果。
据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公司称,这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89.5%,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
除此之外,其它三大渠道的改革也在齐头并进,并且展现出了良好的势头。银保渠道持续深化与平安银行的独家代理模式,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业务价值增长77.7%;社区网格化渠道已在51个城市铺设65个网点,存续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下沉渠道持续在七个省份推进销售,深入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四个渠道处在不同的布局和发展阶段,有成熟的、有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还有处于早期布局的,相信这样的渠道布局会给寿险业务长期、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发展带来一层接一层的推动力。“郭晓涛表示。
医疗养老战略赋能主业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业要做好的5篇大文章之一,凸显了国家对于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金融如何为养老提供高质量服务,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的时代课题。
本次年报中,中国平安的核心战略表述由之前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进一步明确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中国平安的战略布局并未停留在纸面,近几年正在加速落地,并开始差异化的为主业提供赋能。
据年报披露,在医疗健康服务网络方面,过去十年来,中国平安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搭建了提供“到线、到店、到家” 的网络服务。
截至2023年末,在国内,中国平安的内外部医生团队已达到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此外,中国平安合作的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7%。
在养老服务方面,中国平安找准了我国养老“9073”格局的痛点,差异化探索“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并在2023年取得突破。截至2023年末,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先后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8万名客户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多年来,中国平安对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深耕布局,加之在综合金融、科技、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优势,于行业内创新性推出了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这一模式将线上、线下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衔接,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服务,还形成了独有的盈利模式。
中国正由中度老龄化社会迈向重度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居民的健康保障需求提升。在客户养老、健康、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下,“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成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剑。
透过中国平安年报可以发现,医疗养老生态圈已释放出增长价值,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从赋能金融主业的价值上看,截至2023年12月末,在平安近2.32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5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5倍,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73%。
“国际上‘管理式医疗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保险+医疗’模式的可行性与潜力。”在年报致辞中,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也如是指出。
“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
对于中国平安的长远战略,外界多有解读,比较贴切的比喻是将其形容为“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
郭晓涛解释称,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是集团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科技赋能及组织协调,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驱动公司价值不断提升。
美国联合健康(UnitedHealth Group)是美国保险巨头,其跑通了“保险+健康管理”模式,即保险业务为医疗服务导流,医疗服务参与到客户的健康管理中,帮助保险公司提高费控水平、经营效率等,从而形成双向赋能;富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深挖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并开辟出商业银行、保险、私人银行、投资、经纪等多项业务。
为什么说平安的战略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
综合金融方面,相比富国银行,平安的金融牌照齐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同时,个人客户数提升至2.32亿人,并且客户质量持续稳健,体现出“高价值、高成长、高留存”的三高特点。
医疗养老方面,除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还有“到线、到店、到家”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平安的医疗养老业务,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最佳性价比的服务。同时,领先的医疗科技,比如AI技术、医疗健康数据库、医疗科技专利等,能为“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由此来看,中国平安的战略模式尽管有“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雏形和影子,但所做的事情更广泛、更超前。平安想做的不只是向世界先进企业看齐,而是努力实现超越。
更进一步的说,这套战略跑通之后,平安的的估值模式将重构。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平安独具特色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将重构外界对传统金融保险机构的估值逻辑。
从当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及估值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收40.56元/股,PE为8.62倍,PB为0.82倍。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直言:“公司PB与PE都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股价总归要回归到与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考虑到平安长期可预期分红的确定性,使得平安既有当前市场稀缺的“确定性”价值,又有未来具有想象力的“成长性”价值,因此具备充足的市值重估空间。
中国平安年报公布后,摩根士丹利等多个国际投行都维持了其“增持”评级。摩根士丹利相信,随着公司逐步减少资产管理业务的亏损,部分核心业务将迎来转机,这将为股价提供进一步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