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已经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一、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全民健身工作,积极践行“体育强区”战略,持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健身设施基础建设,加快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据统计,我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赛事达200次以上,体育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品牌逐渐形成,九龙湖马拉松赛、全国二青会蹦床资格赛、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家体操(蹦床)训练基地落户镇海,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建成省级运动休闲示范基地、浙江省帆船休闲运动基地等,体育健身逐渐成为镇海市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区要高水平落实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性、普适性、均衡性、覆盖性、融合性、多样性等要求,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要统筹社会化的资源力量共同推进。总体说,当前我区在统筹政府和社会力量推进全民健身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我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量的缺口还是较大。缺少大型综合性体育健身场馆,群众身边的健身基础设施和场所也供给不足或功能单薄。全民健身设施和全民健身运动在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呈发展不平衡态势,新建住宅区、社区的国家标配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保障比较到位,但农村和老旧小区的设施改造建设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标准也不够高,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需求。
(二)全民健身的全社会宣传引导还有待加强。尚未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绝大多数群体依然对健身存在“无病就是健康”的片面狭隘的认识。其次是对全民科学健身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也亟待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尚显不足,社会上不少盲目、跟风、不科学的健身现象是反噬全民健康的杀手和隐患。
(三)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社会力量合力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很突出,在规划、引领、协调、监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力量没有被充分激发和利用,在全民健身的设施供给和服务购买上缺乏市场竞争,缺乏政策激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和投资比例较低,购买、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体育社会组织、民众的自治能力需要加强,市场化运作的环境和政策优势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体育健身产业化的镇海地方特色不够突出。虽然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九马、全国二青会蹦床资格赛、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等重要赛事,并先后促成国家体操(蹦床)训练基地、省级运动休闲示范基地、浙江省帆船休闲运动基地落户镇海,也逐渐形成了我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品牌,但这些大赛事更偏重于专业度,群众性、普及性和全民参与度并不高,我区群众性、社会性全民健身的资源禀赋开发利用不足。总体来说,全民体育健身消费动力不强,休闲健身方面的开支在家庭生活消费占比中还比较低,我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缺少知名机构、拳头企业和自主品牌,还不足以支撑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全区健身产业结构、产业协调发展还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建议和对策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体育消费进一步繁荣,实现体育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体育强区建设和健康镇海建设,需要汇聚和统筹全社会的资源力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一)继续加强宣传引领,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全面落实。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全民健身战略的宣传落实,树立“大健康”理念,弘扬积极健康科学的健身文化,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分享科学健身方法,坚持将“全民健身”“科学健身”“没有全民健身哪来全面小康”等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健康体育教育体系,让全民健身成为人民群众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健身计划”就是“全民幸福计划”的思想共识,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就是最好抗击疫情、就是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贡献的社会新风尚。同时要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积极打造多形式、多层次专业机构,进一步规范体育社团组织管理,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支持扶持社会群众性体育组织不断提高科学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利用其专业、发挥其特色、统筹其平台,达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的态势。
(二)加强规划引领和资源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所设施建设。按照“十四五”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研究编制好详细规划,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预留空间、合理布局。统筹社会力量,在加快推动区级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等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公众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户外多功能球场等场地设施。盘活资源,巩固并放大“公园+体育”镇海模式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对原有的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村中心公园、各类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提升,丰富补充群众身边的健身休闲场所的建设。按计划全面推进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严格落实居民住宅区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的“四同时”规定,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100%全覆盖,积极构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量”的快速增长,更确保“质”的稳步提升。
(三)培育多元主体,吸引社会资源资金积极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健身各领域,拓宽全民健身的投资渠道,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对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建设和运营上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设施等资源配置,积极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社会资本和力量的进入能够加快体育场馆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拓展大型场馆服务功能的广度与厚度,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整合零散的人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场地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大力发展具有镇海特色优势的体育健身产业。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积极扩大内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背景下,体育健身产业的功能和经济价值更加重要。我区在推进传统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健身各门类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充分依托镇海的产业基础,突出镇海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促进各类体育健身组织与体育健身企业合作,摸高继续做强做优“九马”、体操蹦床、帆船等国际精品赛事及国字号基地品牌,潜底打造“镇”字群众业余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和产品,培育打造或合作引进一批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全民健身服务业,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挖掘和释放全民健身消费潜力,推动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答复意见王丁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落实,镇海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形成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高质量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体育强区、健康镇海。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坚持民本理念,确保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发展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兴业惠民”的原则,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建成区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基础设施,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同时,加快推进《镇海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强化空间规划统筹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立足新阶段、新要求,高起点、高品质编制好城乡发展行动规划。构建多层级公园景观体系,打造“郊野公园一城市公园一社区公园一口袋公园”绿地系统。推广“公园绿地+体育”“廊道+体育”“商场+体育”等新模式,挖掘开发利用旧厂房、屋顶、高架桥下、地下室及河滩地等空间,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未来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体育部门参与新建居住区、社区规划、验收机制,落实国家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建群众健身设施标准,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会开放政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应开尽开,引导企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共享。
二、合力推进健康镇海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镇海24项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等。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构建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施健康镇(街道)、村(社区)和健康家庭建设。创新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持续开展适合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工等各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大力开展蹦床、路跑、球类、武术等大众体育项目;鼓励发展轮滑、地掷球、平衡车等健身项目,促进居家健身项目常态化。引导扶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等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规范化发展。推进“互联网+体育”组织发展模式,打造全民健身活动传播平台。加强体医融合。
三、高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新改扩建镇海体育中心,推进“国家蹦床运动示范区”建设,打造中国蹦床之乡。推进绿轴体育公园二期建设,推进“公园+体育”“社区+体育”发展。到2025年,建设1个区体育中心、2个全民健身中心,平均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38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目前,区体育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两个建设项目已纳入镇海区“十四五”支撑性重大项目社会事业类。
四、引导体育休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康体休闲运动。利用镇海丰富的山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省级运动休闲示范基地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继续完善自行车与越野跑赛道、骑行道、游步道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户外养生休闲基地,推广自行车、越野跑、徒步、登山等运动项目;利用九龙湖、中大河等水域资源,开展皮划艇、垂钓等水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发掘、利用村落历史民俗文化,开发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或文化表演项目。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体育文化节、少儿足球培训、蹦床运动进校园、大众蹦床锦标赛等特色体育休闲文化产业项目,将体育活动与旅游观光、文化休闲、餐饮美食等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增强健身休闲的社交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健身休闲市场活力。
积极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体育赛事培育战略,充分利用九龙湖丰富的生态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总结九龙湖国际马拉松等已有赛事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自行车、皮划艇等若干新的品牌赛事,打造镇海体育赛事品牌,壮大竞赛表演产业。联手新媒体,树立赛事品牌塑造与经营意识,提升赛事品牌市场营销水平,做好赛事宣传,全面提升活动影响力和赛事价值,延伸产业链,增强区域赛事规模效应,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拓展体育休闲新业态。依托已有资源,促进体育休闲与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体育休闲新业态。发展体育培训业,实行校园体育联赛建设工程,提高足球、篮球、象棋、跆拳道等运动项目在校园中的普及程度,鼓励学校到运动休闲基地进行研学旅行。推进乡村休闲运动旅游,充分挖掘古村落、古道等乡村历史文化,融入徒步、越野跑、骑游等运动项目,打造集体育养生、运动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结合各种新兴的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项目,开发体育休闲游、赛事观摩游、活动参与游等多种体育旅游种类,满足体育旅游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到2025年,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旅体发展格局。结构合理、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镇海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对我区综合实力提升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群众体育更加普及,居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乡文化、体育更加协调发展。到2025年,努力将镇海建设成为享誉全省的“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先行区”。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5月18日
相关知识
关于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建议
业界热议清洁能源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社论:发展为民之政 构建和谐之基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公报汇总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淮北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政发〔2019〕43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9〕30号)
网址: 关于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建议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32805.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55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7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8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