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人才缺口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你了解心理咨询师吗?
你有想成为咨询师的打算吗?
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吗?
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呢?
你是不是对心理咨询师也有很多疑问。
今天带你了解下真实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
01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真相
1.心理咨询师≠心理爱好者
心理学的范围很广,有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各种应用分支。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就要先分清自己是想学习心理学知识还是希望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2.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面向的是心理不健康的来访者;而心理医生,主要进行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需要医学背景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主要面向心理异常的患者。
3.心理咨询师≠拯救者
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拯救者。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不帮助求助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02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曹慧老师在《心理咨询概论》中提到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五大能力要求:
个人品格、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自知之明。
1.个人品格
个人品格的核心是价值观系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朴素、简洁、踏实和可行,只需要一句话表达: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是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品格。
2.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1)觉察个人状态
通过个人修养或专业的自我体验,力求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以保持相对的内心平衡,不因个人问题干扰咨询工作。
2)觉察与求助者关系
减少移情的可能,即不要因为咨询师对其他人的好感或反感影响到对来访者的判断。求助者诉说的故事触发心理咨询师尚未解决的情结时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善于容纳他人
容纳他人就是要有强大的包容心,这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和安全、自由的氛围。
心理咨询师要像容器一样,包容求助者,承载求助者的情绪,又要过滤和加工这些内容,最终转化为“精神食粮”返还给求助者。
4.有强烈的责任心
面对求助者,心理咨询师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让求助者“雪上加霜”,应对求助者坦诚相待,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欺骗求助者。
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对求助者提供帮助时,应向求助者说明,并转诊。
5.自知之明
心理咨询师要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还要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将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就感融为一体,注重个人生存的社会意义。
03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属于准入类证书,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都有机会成为心理咨询师。
1.学历教育
心理、医疗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再进行全职实习。如果你专业不是心理学,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生,毕业后可申请成为心理咨询师。
2.非学历教育
从2017年9月后,国家取消了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若是非科班出身想从事心理咨询师可以考取相关证书。
要说起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的证书,不得不推荐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中科院心理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心理咨询的考试题材和题型都是中科院心理所来定。
最后,不论是否为科班出身,心理咨询师都需要进行继续教育。
1)选择一两种咨询技术,系统而深入的学习。
2)心理咨询流派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主义等,选择一个流派进行深耕。
3)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在专业的督导师带领下去接个案,实习至少数百小时。
4)把自己当成来访者,找信任的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接受一定小时数以上的咨询,积累个人体验,清理自己的身心。
04心理咨询师的从业方向
心理咨询师从业范围很广,几乎各行各业对心理咨询师都有需求。
心理咨询师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
1.教育系统
大中小学都需要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在校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
2.医院精神科、心理科
在医疗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服务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患者/来访者。
3.司法系统
按照我国司法部的规定,监狱、劳教、临时羁押场所均需要配备心理咨询师。主要对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矫正和疏导,以及对司法工作者的心理咨询。
4.社区
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心理疾病的跟踪调查和研究。
5.企事业单位
规模较大的企业里对心理顾问的需求很大,主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危机干预、职业健康培训等。
6.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
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工作时间更加自由。
心理行业有句话:「不好的心理咨询,不如没有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而且越老越吃香。
如果你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关注唯学心理,加入我们,一起学习吧!
本文经唯学心理(www.caspsy.com)授权转载。
原文链接:https://www.caspsy.com/cc/12958/600.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