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成了很多人节日后的苦恼,如何能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消除健康顾虑呢?
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为了提供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这些营养素按照科学比例的搭配才能确保健康。而节假日期间我们饮食中摄入的营养素经常“跑偏”,节日餐桌上的食物往往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纤维的东西,零食糕点又是高糖高脂,这样吃发胖是必然的。
想要防止每逢佳节胖三斤,可以参考以下建议:每餐饮食都要有荤有素,做到餐餐有蔬菜,并且先吃菜再吃肉和饭,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在一餐的食物中,蔬菜重量大约占总餐重量的一半,才能满足人体一天蔬菜目标量。同等量的蔬菜跟肉和饭比起来能量更低,膳食纤维含量更丰富,饱腹感更强。而所有蔬菜类别中,叶菜和瓜茄类菜的热量最低;土豆、山药等根茎类的菜热量较高,更适合作为主食来吃。所以吃饭时优先吃叶菜和瓜茄类的菜,把这些菜的量吃够了再吃肉和饭,荤菜的摄入量自然会减少。蔬菜品种远多于水果,而且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含量高于水果,所以不能被水果替代。
为了让自己餐餐有蔬菜,而且还要保证蔬菜的不同种类,可能只有亲自下厨才能满足这种条件,毕竟节假日期间的饭菜肉类多;如果在饭店请人吃饭,按照素菜2/3、 荤菜 1/3 的比例来点菜,相信这种清淡的搭配会更受欢迎;如果是别人请吃饭,不妨自己点一两个青菜,请吃饭的人肯定也不会介意。
一、聚餐勿忘主食,做到餐餐有谷物
节日宴席的主食通常是放在菜之后吃的,很多人吃菜就吃饱了,就不吃主食了,然而这不符合健康的平衡膳食模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一日三餐都要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每餐都应该有谷类食物烹制的主食。
节假日期间时间充裕,可以将谷类主食变换花样,将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地瓜、山药、土豆等都纳入主食的范畴。燕麦可以直接煮熟了喝,或配合牛奶做成牛奶燕麦粥;荞麦、小米、玉米糁可以和大米一起做成杂粮饭或杂粮粥;地瓜、山药和南瓜既可以切成丁放到粥或饭里,也可以直接蒸熟或烤熟吃。这样的主食膳食纤维更丰富,能增强饱腹感,也能帮助减少脂肪吸收;而且B族维生素更丰富。在外就餐时,可以要求店家将主食和菜肴同时上桌,不要在用餐快要结束时才把主食端上桌,从而避免发生主食吃得很少或者不吃主食的情况。
二、“硬菜”选择水产品、禽、蛋和瘦肉,少吃肥畜肉和加工肉
节假日餐桌上大鱼大肉的“硬菜”是必不可少的。水产品、禽、蛋和瘦肉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和禽肉(去皮)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水产品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而肥的畜肉饱和脂肪含量很高,过多食用会增加肥胖风险;有些地区还会将肉类烟熏或腌制后食用,这种深加工肉含有比较多的有害物质,过多摄入可以增加某些肿瘤的风险,所以要多吃水产和禽肉,吃禽肉时不吃皮,少吃或不吃肥的畜肉和深加工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鱼、禽、蛋类和瘦肉的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如何把握好这个“适量”的度呢?
指南建议:
1)控制总量,分散食用:蛋白质类食物应分散在每天的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
2)小份量,量化有数:在烹制肉类时,可以将大块肉材切除小块后再烹饪,以便掌握摄入量。
3)在外就餐时,减少肉类摄入:在外就餐点菜时,应做到荤素搭配,清淡为主。
三、烹饪方法要健康,应当少盐少油,能蒸煮炖的就不煎烤炸
过多的脂肪(包括烹饪油)、盐摄入是导致我国居民肥胖和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烹饪方法用油量有差别,宜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焖、拌等以减少用油量。油炸食品为高脂肪能量食物,摄入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而且反复高温油炸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烹饪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这样就不需要过多的食盐来增加食物的滋味,还可以通过其他不同味道的调节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如加入醋、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来调味。
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煎炸的菜或过油的菜少做或少点。红烧鱼改为清蒸鱼,糖醋排骨改为排骨汤,裹面糊油炸的食物,吃得时候可以撕掉面糊;部分炒菜改为拌菜或蒸菜。如果怕直接拌菜吃起来会着凉的话,就可以将菜沸水焯后沥干水再拌。如果没法参与做菜和点菜,桌上的菜都油很多,那就把菜放在盛了温水的碗里涮一涮。
四、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避免早餐不吃,中餐滞后,晚餐过晚且多,或三餐并两餐现象。研究显示,不吃早餐的人超重肥胖的风险上升55%,早餐吃得过少也容易出现体重增长。晚餐过于丰盛油腻会导致延长食物消化时间,影响睡眠,晚餐能量摄入过多还会导致肥胖风险增加,有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的风险。
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早餐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豆坚果等4类食物。午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40%,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35%。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外出就餐,都应注意食物多样、荤素搭配。
节假日期间更应做到每天吃早餐,正常吃午餐,避免过晚和过多吃晚餐,尽量避免废寝忘食的搓麻将、看剧,也不要聚会中暴饮暴食,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五、进餐时细嚼慢咽,专注吃饭
无论在家吃饭还是外出聚餐,都要细嚼慢咽地专注吃饭,这样可以避免过量饮食。因为吃下食物后,胃里产生的饱腹信号要传到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段时间过后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吃饱了,如果狼吞虎咽,感觉到吃饱时已经吃过量了。另外边吃饭边做别的,也会延缓信号传递,不知不觉地就摄入更多食物。所以吃饭时最好专心地吃饭,不看电视、手机。
六、戒烟限酒,多喝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
不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
聚餐宴请时,饮酒往往感觉上更体现热情和亲密的关系,其实任何形式的酒精对人体都无益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成年人如饮酒,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换算成4度啤酒为450毫升,12度葡萄酒为150毫升,38度白酒为50毫升,52度白酒为30毫升。过量饮酒可以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还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节假日聚餐如果一定要饮酒,可以先吃点主食或菜,减缓酒精吸收的速度,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人体成分有60-70%为水,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足量饮水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身体活动量不大的成年人每天应饮水1500-1700毫升。饮水不足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饮水应少量多次,主动喝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才喝水,口渴说明身体已经明显缺水。白开水安全卫生、廉价易得,不增加能量,饮用时不用担心发胖的风险。除了白开水,也可以选择喝淡茶水,茶叶中含有多种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常饮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胃癌的发生风险,但不要大量饮用浓茶。节假日无论是在家休闲还是外出聚餐,建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代替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添加糖,营养素密度低,摄入过多,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每天糖的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碳酸饮料500毫升中含糖45克,复合果蔬汁500毫升中含糖50克,果味奶饮料500毫升中含糖55克,节假日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己喝,请少选购或不选购含糖饮料,家里不储存含糖饮料,选购饮料时,注意查看成分标签,选择低糖或无糖饮料。
七、零食选择酸奶、水果和坚果,避免薯片等高能量食品
三餐以外的食物都叫零食,节假日朋友聚会聊天、K歌麻将的同时不经意的吃下过多零食,特别是高糖高脂的薯片、糕点、饼干等,会大大增加能量摄入,引起体重增加。
节假日不论是待客还是自己吃的零食,建议选择酸奶、水果和坚果,酸奶建议选择低糖或者无糖的;水果可以选择新鲜应季的,保证每天摄入200-300克的新鲜水果,但是不要选择果汁,因为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损失了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添加了糖,不利于健康;坚果属于高能量食物,如果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还是会导致体重增加的,所以坚果食用应适量,每天10克左右,如果坚果确实已经吃了很多,那就要减少一日三餐中其它食物的摄入量。
八、适当运动,不宜久坐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保持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避免“节后胖3斤”的关键因素。运动有益于健康,节假日吃多了的能量,可以用运动消耗掉。运动除了防止肥胖,还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体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还有调节心理压力的功能。而久坐少动是增加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节假日期间,平时繁忙顾不上锻炼的人,可以借假期开始实施一个强身健体计划,运动形式可以因人而异,运动时长需要达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节假日特别是要减少久坐时间,不要一坐下来搓麻就是一整天,或者“葛优躺“着刷剧不停歇,而是要每小时起来动一动,现在运动手环或智能手表都有运动提醒功能,每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对身体是百益而无害的。每天进行身体活动6000步大约可以消耗170千卡的能量,却只相当于消耗掉半包中包薯条的能量,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节假日吃多了,那就一定要增加运动量,将多吃的能量消耗掉。
以上建议不仅适用于节假日期间,也适用于平时。总结起来就是吃均衡的饮食、做适当的运动。希望大家都能享受美食同时确保健康,节后不再为胖三斤苦恼。
-END-
声明: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订阅与交流
②搜号码:搜公众号“康泽药业”或者“kangzeyaoye”
③回复【kzyyls】即可进入我们官方商城网站WAP手机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