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docx
《心理健康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讲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清风知己上搜索。
1、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呢,其实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科学,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小游戏(两手交叉,左脑理性,右脑感性)由此可见,心理学其实融入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学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 健康应该是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身体的良好状态是指生理方面的,精神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则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 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 是人们生
2、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3、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人际关系融洽。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
3、备条件, 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5、适应能力良好。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现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每年的 10 月 10 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了 1010 条标准: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4、;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今天,我将会主要讲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危机干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抑郁症有可能造成死亡、伤残、损害个体社会功能,让个体体验明显的痛苦等问题。 xx 行业,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休息不足、生活不规律,等问题,是一些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 看了这条新闻,想必大家都会感到有些难受。同事们,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抑郁,你会用什么词呢(悲伤,
5、麻木,空虚,无聊,想死) 我们来看看抑郁患者怎么形容抑郁感受。 “早上很难起床。 (这里说的起床难,和很多人的赖床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说春乏秋困,夏打盹,冬眠。但是这里说的起床难,是指抑郁症患者起床会真的感受到真切而深刻的痛苦。)我只想蒙头大睡,藏起来谁也不见。我不想和任何人讲话。我不想吃东西,也瘦了很多”。 “没什么事情能让我提起兴趣。我一直都觉得很疲倦。晚上一直睡不好。但是我得咬牙坚持,因为我得去上班,还要照顾家庭。我觉得很无望,看不到任何好转的希望,也觉得没什么能够好起来”。 “我觉得自己很糟糕,我像是老了一样,什么都记不住,事情也想不明白。 我脑子里面全是消极的东西, 我努力地想要积极一
6、些,但是做不到”。 “我觉得很绝望”。 这些就是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想必大家能够体会到他们的难过。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抑郁症 有时候我们会说,今天我好抑郁啊,最近我都郁闷的很。 心情不好、郁闷、抑郁、抑郁症?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是有区别的 1、正常的抑郁 负性情绪也有积极意义,不能认为负性情绪就是异常。 抑郁和其他负性情绪一样,是从正常到异常的一个连续体,而且在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大体上,当抑郁达到了某一特定的严重程度, 严重影响到了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时就是异常的。 2、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是各种抑郁症的表现,与正常的抑郁情绪比较,抑郁症状缺乏现实基础,即使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其
7、抑郁情绪也超过了大多数人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 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 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的感觉 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往往有显著的躯体症状,特别是胃部的不适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 事实上,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症。 没有哪种职业,种族,性别,或年龄可以对抑郁症免疫,不知道大家认识几个图片中的人物() 抑郁小视频四分钟 造成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过去有抑郁史及焦虑发作史; 目前正处于产后时期; 家族成员中有抑郁症患者; 存在物质滥用(烟、酒、药物); 存在应激生活事件 ; 存在躯体疾病; 缺乏社会支持; 老年人; 经济状况差
8、; 女性。 如果有这样一些因素,罹患抑郁症的概率相较他人就要大一些。 抑郁症症状 第一情绪持续化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 人们对抑郁症有一点小小的误会,总是以为抑郁症的患者每天都是“难过”、“伤心”的。实则不然。有一些抑郁症患者,更准确的描述是:觉得空虚、毫无价值感。而“抑郁”的反义词也并非“高兴”,而是“有生命力”。这个情绪“持续”化低落,其意义更多的是,每天都是这个样子。 第二 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 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心理咨询师一般会问来访者,说,你平时喜欢做什么?周末喜欢干嘛?典型的抑郁症来访者会说,我以前还去打球, 现在提不起兴趣了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而我有些朋友,上
9、一秒还在声泪俱下,说自己对什么都没什么兴趣了。 下一秒的时候, 忽然两眼放光, 说, 我们去吃小龙虾,超好吃! 第三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 人的情绪总是跟食欲有关。更严格的诊断是,体重在一个月内有超过 5%的变化。刻意减肥、增肥并不计入。更意外的是,有些抑郁症的来访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并不能感受到自己体重真的有变化。 第四 睡眠出现问题,不止是失眠,嗜睡也是其中一种 很多人最初不会说“我抑郁了”,而常常会说“我最近晚上失眠”。有一个研究说,失眠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你很难入睡,第二个阶段会发展为夜里反复醒来,第三个阶段是早醒无法入睡,即你可以入眠,但凌晨 3、4 点钟醒来,但只能清醒
10、至天明。 第五 行为发生改变(烦躁/行动缓慢)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行为会发生旁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行动和思维变得迟缓。 在这里强调的是, 他人可见的 “改变” 。比如以前挺干净整齐的一个人,忽然变得邋里邋遢,蓬头垢面。以前挺机灵的一个人,最近思维特别混乱。 第六 疲劳,没精神 抑郁症,简单地地说,它是种身体疾病。就像你得了肺炎会发烧一样。得了抑郁症,你身体里面的化学物质会发生改变,让你觉得疲劳,没力气。有些抑郁症的患者一天睡 22 个小时,仍然觉得很疲惫。也因此,跟抑郁症的来访者说,加油!去锻炼!去交朋友!要坚强!你可以的!这就像跟骨折的病人说,加油!去跑步!咬咬牙!你可以的!一模一样。
11、 七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 这似乎也是不能控制的。没有人愿意消极思维,而且抑郁症的来访者, 会努力地、 想要更积极一些, 甚至会因为自己的 “消极”而不断自责。 但这是抑郁症的症状,更宽泛一些说,这亦是身体里化学作用的结果。其实是超出抑郁症来访者自己控制能力的。 八 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就像你加班加了三天三夜。你头晕、想东西特慢、注意力怎么也没办法集中,感觉一样。我听到更有趣的描述是,就像健康时候,你想事情能想一个圈,甚至两个圈,抑郁的时候,想一半,圈圈就卡住了,回头连刚才在想什么,都记不住。 九有死亡的念头。 死亡的念头会反复出现。当你以上的症状都出现的时候,失去“生命力”,人很难再对生
12、命有留恋和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女生生理期的时候,以上大部分症状都经历一遍。或者生活中遇到些事情,使得你有那么两三天滴水不进哭泣不止。但是,倘若你出现以上很多症状,每天如此,持续超过两周。一般来说是需要找专业人士给予帮助的 几种抑郁的介绍 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情绪有两个方向。躁狂和抑郁在来访者身上交替出现。 躁狂发作的时候, 人会感受到极端的兴奋、 充满能量、自信,觉得无所不能,严重时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行为。而在抑郁发作的时候,人觉得绝望、无力、没有欲望,自己一无是处。 而当双向情感障碍发作时, 在躁狂的状态下实际上人是感觉更愉悦的。而往往只有在抑郁状态发作
13、的时候,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才会觉得自己需要求助。 当然,也有一些抑郁患者遭受到抑郁的折磨,但他们可能一直在隐藏、伪装,不让别人发现。 致力于隐藏他们的抑郁,带着一张开心的面具与他人相处。这些人不想承认抑郁的严重性。 我们识不破那些掩饰, 不能施以援手。 我们爱莫能助。 在这里,有六个小小的提示。虽然它们不是绝对,但当你和同事相处时,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些情况,请敲响你脑海里的警钟,认真分析一下,Ta 是不是可能抑郁了? 睡眠、饮食习惯跟此前有所不同 当一个人开始改变他们睡眠或者饮食习惯时,事情就很有可能不对劲了。睡眠是良好的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基础,当一个人开始频繁性地失眠,或者每天睡的越来越多时,很
14、可能就是抑郁的征兆/症状之一。 还有一些人会利用饮食或者酒精来压制他们的情绪。他们可能会暴饮暴食,即便他们已经吃的很饱,因为疯狂进食可以帮助他们弥补内心情感的空虚与无助。 酗酒则可以帮助掩盖那些因抑郁而伴生的悲伤、痛苦与孤独。有时候,一些人也会选择另一个极端:对进食失去一切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进食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也丝毫带来不了乐趣。 戴上一副强颜欢笑的面孔,且借口越来越多 我们都见过那种试图强颜欢笑的人,我们自身也时常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跟那些带着面具的人呆得越久,那层面具就会越来越薄,也越能被识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试图隐藏自己抑郁情绪的人, 都会尽量不跟别人在一起呆的太
15、久。除非是迫不得已,他们一般都能迅速搬出一些已经准备好的借口来拒绝社交,哪怕是与朋友一起逛街,吃饭等等。 识破那些抑郁之人所带的假面具并不那么容易。有时候你会在某一个瞬间瞥见一丝征兆, 你也有可能在和对方某个谈话的间隙发现端倪。 开始更多地讨论哲学问题 当你和那些隐藏了抑郁的人一起相处时,你可能会发现,他会越来越多地在你们的谈话中跟你讨论哲学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生命的意义,他自己的生命抵达到了哪一个阶段。他们甚至直接承认自己偶尔有伤害自己或者死亡的想法。 他们还会谈论生命旅途中的幸福之路等话题。 这一类的话题常常预示着这个人正在跟内心的各种黑暗想法做斗争,而他又不敢直接把这些想法分享出来,
16、因此会曲折婉转地跟别人讨论类似话题。 会短暂地寻求帮助,然后立即停止 那些隐藏着自己抑郁的人,往往也在跟这种“隐藏”的行为作斗争。有时候,他们会放弃这种隐藏抑郁的努力,跟某些人谈论它。他们也可能会试着迈出第一步,预约一个医生或者治疗师。 但是,当第二天来临时,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因为抑郁而去寻求帮助,正是表明他们承认自己真的抑郁了, 而这恰恰是那些试图隐藏自己抑郁的人所不愿意面对或承受的。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脆弱不应该被别人看见。 会比平常更消极一点 这一点很显然易见。心理学家们将这个现象称之为“抑郁现实主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现象的存在。一个有着抑郁情绪的人,会对周围
17、的世界有着更现实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影响力也有着更现实的认识。 那些不抑郁的人, 往往更乐观一些,也有着更多不切实际的愿望。 比如他们在一个实验任务中会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获得高分,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情绪比平时更紧张 那些隐藏自己抑郁情绪的人,在情感上比别人更具紧张感。比如说,可能平时他并不是一个爱哭泣的人,但在某次看电视或者电影的过程中被戳中了要害,会突然爆发哭泣。又比如,他本身并不爱生气,但他会在开车时突然大声怒骂某个超车的司机。又或者他是一个并不经常表达亲密感的人, 却突然对你说他很爱你。类似的这些情况,都值得关注。 要知道,当一个把自己抑郁绝望的情绪紧紧地打包在一个“盒子”里时,他
18、的其他情绪会更容易从缝隙里泄漏出来。他需要一些出口。 对于抑郁患者,我们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又是哪些呢 当他感觉不好时,请不要用比较和规则告诉他应该快点好起来,他更希望你可以陪伴我,倾听底发生了什么,让他感到不是一个人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又需要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忙。简单介绍一些自己治疗的措施 千万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 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 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 不要急躁,对自己的病不要着急,治病需要时间; 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
19、、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运动 运动能提高 5羟色胺的含量。慢跑 90 分钟能提高一倍 5羟色胺的含量,长期慢跑能增加它的活动力。 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头脑吗啡内啡肽,它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使心情愉悦 放松 (7 分钟左右) 保持头脑的清醒,闭上双眼,不要想任何事情,保持呼吸顺畅,随着调整呼吸,让思想跟着呼吸游走全身。 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 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甜食中含有帮助分泌头脑吗啡内啡肽的物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化悲愤为食量”的说法。女性通常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舒缓压力,就像男性靠抽烟、喝酒来发泄一样。 多吃含有维生素 B 类的食物, 它有助于提高大
20、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图片 假如你身边有抑郁症的朋友或家人,你能做什么? 不要鼓励他“要坚强!”你的鼓励就等于对他的批评,他会因为自己没有快快好起来而更加“自责”,这是会加重他的病情的。 给他尽可能的 24 小时的看护和陪伴, 或者非常明确地告诉他 “你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我,我都在”,其他的,遵医嘱。 你要跟他一起“带着症状去生活”。没有人会因为感冒就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跟自己死磕吧?你要帮助他尽可能的建立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带他多运动、带着他社交,甚至可以交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自杀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个人行为,有时候甚至是社会行为,并受到社会、 文化、 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因
21、素影响, 绝不仅仅是所谓的 “脆弱”,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心理障碍这样一些“疾病”导致的。对于每个个体的自杀,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对于某一群人的自杀率则要从公共卫生和社会学层面进行讨论。 中国自杀者特点: 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 五成八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 七成五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 六成二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 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 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 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 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 一些线索会提醒你 TA 可能处于自杀危机之中 抑郁,一般会表达:自我厌恶、绝望 恼怒和攻击性更多 性格变
22、化 死亡这个主题会在交谈中、微信短信中、画画中、诗或者作品中反复出 自我惩罚的想法或者行动 没办法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越来越冒险 近期体验过丧失(无论何种形式,比如丧亲、离婚、丢了工作、健康等等) 严重的情绪压力 强烈地感觉到羞耻、愧疚、孤独或者被羞辱 饮食和睡眠行为改变 将自己的东西赠与他人 向家人或者朋友告别 开始“安排后事” 一些方法来帮助有自杀念头的人 有自杀念头的人,相比被教育或是被告知什么,更需要的是其他人:“看见并承认 TA 的痛苦。” 所以真正和一个有自杀念头的人相处,有以下几个需要做的事情: 直接询问 TA 的自杀念头:你是在考虑自杀吗? 因为对于一个活的很开心的人,TA 只
23、会觉得你问他这个问题是你有毛病。而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当 TA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意味着:有人(有可能)看见了 TA 所经受的痛苦。这虽然不足够,但是有了被理解的可能性。 询问 TA 有没有自杀计划 成年人冲动自杀的发生率并不高 (青少年的冲动自杀率相对更高一些),因为自杀是一件需要体力、智力、周全计划的一件事情。而很多重度抑郁症发作的人没有自杀行动,是因为生病期间体力和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无法规划或是实施自杀的行为。所以绝多大数有自杀念头的人,当真的开始有自杀行动之前,一定会详细地考虑自杀计划。 而你认真地听,能够试图表达:我听到你的痛苦,尽管不一定能够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你的痛苦已经让你无法
24、忍受。 绝对不要答应 TA 保密 我们在普通状态下,面对一个痛苦的人的求助:我去意已绝,请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我不想他们担心 ,似乎很难拒绝。但是,请一定(不含敌意地)拒绝 TA: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 (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 TA 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 24 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25、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网络剧(剧照)心理罪。贯穿第二部的一个心理学内容就是 ptsd。 方木,剧集,第 8 分钟左右,台伟 心理危机: 一般指个体或群体突然面临重大生活错则或者公共危机事件时, 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式去解决而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而 xx 这个行业, 有时候会遇见很多创伤性事件, 枪击事件 亲友、同事受伤或者死亡 救灾抢险 处置大规模群体事件 危机与机遇并存 心理危机可以来自外部,如自然灾害;也可以来自个体内部,如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是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也可以是日积月累的,如人机关系恶化等。总之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来
26、源非常广泛。 心理危机是危险的, 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或者过激行为,包括杀人和自杀等极端行为。 同时心理危机也是一种机会, 因为它所带来的痛苦会迫使个体积极地去寻求帮助。如当事人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这次心理危机的成功解决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完善自我。 我曾经听见一个 xx 讲过他的故事。有一次,他看见有一位母亲包着自己几岁的女孩跳河。他立即就下去救人,后来那位母亲救回来了,但是小女孩却没有救回来。事情发生了以后,他就感到整个人都很不舒服,十多年以后,他回想起这个场景,就会感到非常的难受。 甚至在和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 他仍旧是眼含热泪。后来,负责培训的心理学专家为他做了治疗,他当时就感到
27、了明显的轻松。所以说,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人们在经历一些创伤性的事件后会出现。冲击期: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多半不会向他人求助,有时候还会讨厌别人对自己处理问题的策略指手划脚。第二阶段:防御期。个体为了尽快恢复心理上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采取否认、合理化(为不合理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物质滥用、攻击、退行(像是回到小时候)等行为;第三阶段,接受现实、寻求帮助、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此时当事人最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需要给予正面引导。第四阶段,获得对应危机的技巧(好)或者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坏)。
28、 心理危机的结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 并非疾病或者病理过程。持续时间大约在 4-6 周。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考试,离婚,丧偶,失去亲人等等)但由于个体处理危机 idea 方式不同、个体的人格体制不同、个体所获得的支持不同等原因,危机发展的结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心理危机会带来四种结果: 1、当事人不仅顺利度过危机,而且通过这几生活的变故学会了处理困境的新方法,整个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 (最佳结果) 2、当事人虽然度过了危机,但在心理留下创伤。当下次遇到同样的危机事件,可能会出现新的不适应的状况。 3、未能度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者精神病。从此,当事人经历的任何生活
29、变故都会诱发心理危机,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降低。 4、自杀或者伤人。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产生失望的情绪,企图以结束生命来得到解脱。当事人也可能将自己的问题归因于其他人,从而产生报复或者伤人的行为。 对于大部分人来所,心理危机反应不管是在程度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是极端的影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 持续时间过长, 则会出现不理性的行为。 对于个人而言,轻则危害健康,重则穿线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则会冲击和妨碍正常社会生活。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是否经常头痛 2 是否食欲差 3、是否睡眠差 4、是否容易受惊吓5、是否手都 6、感觉不安、紧张或者担忧 7、消化不娘
30、 8、思维不清晰 9、感觉不愉快 10、比原来哭得多 11、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 12、很难做决定 13、日常工作令人感到痛苦 14、在生活中起到应用得作用 15、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 16、感到自己是个无价值的人 17、头脑中出现结束生命的想法 18、什么时候都感到很累 19、感到胃部不适 20、易疲劳 8 分以上存在情感痛苦,需要帮助。 急性应激障碍指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1 小时以内)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甚至木僵。引起这类障碍的应激时间可以是重大自然灾害:火灾、地震、山洪、海啸等,可以是对个体冲击性很大的事件:亲友突然死亡、遭遇车祸、被抢劫、被殴打等。这些事件都
31、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冲击。 临床表现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 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1、意识改变 茫然,不止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是为不能清晰感知。例如:有些人突然接到亲友丧生的消息当场昏过去,醒来之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朋友,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也可能持续几天。 2、行为改变 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 行为减少: 不主动与人说话,他人与其说话也不予理睬; 日常生
32、活不知料理, 不知道洗脸梳头、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生活陷入混乱。行为增多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损物品;话多或者自言自语,言语内容凌乱、没有逻辑性。 3、情绪改变。 主要表现为愤怒、恐惧、悲伤、绝望。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在不良情绪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如自杀。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经历异乎寻常会灾难性事件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得、 长期存在得精神障碍。指对亲身经历、目击的可能导致自己、他人死亡或严重躯体伤害的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的强烈反应。这里说异乎寻常会灾难性事件包括暴力袭击、强奸、虐待、绑架、重大交通事故等日常生活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内的、 一切引起严
33、重精神创伤的事件 特点:延迟发生(可能并不会立刻产生症状,有的还会当时觉得没有任何的反应),数日或者几个月以后,持续时间长,3 个月至数年(一二十年也是有的)。特征:反复体验创伤(反复不自觉地回忆起当时地场景),过度警觉(睡眠障碍、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难):难以入睡、容易被激怒,回避. 临 床 表 现 : 1 、反 复 重 现 创 伤 性 体 验 并 至 少 有 下 列 1 项 : 不 由 自 主 地 回 想 受 打 击 的 经 历 ; 反 复 出 现 有创 伤 性 内 容 的 恶 梦 ; 反 复 发 生 错 觉 、 幻 觉 ; 反复 发 生 触 景 生 情 的 精 神 痛 苦 : 如 目 睹
34、 死 者 遗物 、 旧 地 重 游 、 或 周 年 日 等 情 况 下 会 感 到 异 常痛 苦 和 产 生 明 显 的 生 理 反 应 , 如 心 悸 、 出 汗 、面 色 苍 白 等 ; 2 、 持 续 警 觉 性 增 高 :至 少 有 下 列 1 项 : 入 睡困 难 或 睡 眠 不 深 ; 易 激 惹 ; 集 中 注 意 困 难 ; 过 分 地 担 惊 受 怕 3 、 对 与 刺 激 相 似 或 有 关 情 境 的 回 避 ! 极 力不 想 有 关 创 伤 性 经 历 的 人 与 事 ; 避 免 参 加 能引 起 痛 苦 回 忆 的 活 动 ,或 避 免 到 会 引 起 痛 苦 回忆
35、的 地 方 ; 不 愿 与 人 交 往 、对 亲 人 变 得 冷 淡 ;兴 趣 爱 好 范 围 变 窄 ! 但 对 与 创 伤 经 历 无 关 的 某些 活 动 仍 有 兴 趣 ; 选 择 性 遗 忘 ; 对 未 来 失 去希 望 和 信 心 p t sd 以 其 发 病 率 高 、慢 性 病 程 、疗 效 差 等 特 点严 重 影 响 创 伤 救 治 , 不 仅 对 患 者 的 心 理 、 生 理产 生 严 重 的 影 响 ! 同 时 影 响 人 际 交 往 ,工 作 与生 活 少 数 患 者 的 创 伤 状 态 会 渗 透 进 其 认 知 模式 和 行 为 模 式 。 大多数患者一年内可以
36、恢复,而少数患者则持续数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负担,有的 还 可 能 终身 精 神 残 疾 。 影响因素 性别。女性有创伤后心理。报告显示女性 PTSD 的发生率是男性的 2 倍,女性不仅发生的几率高,并且病程趋于慢性化的几率也高,这种性别差异不仅与男女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有关,而且跟男女在社会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地位等不同有关。男性与生俱来被赋予社会重任,刚毅坚强、有骨气而不懦弱,而女性往往则显得柔软和脆弱,更易表现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此对于女性更应注重预防 PTSD 的发生。 年龄 在同一创伤事件中, 有报道显示中年人 PTSD 发生率高,这可能与中年人所担负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有关,创伤事
37、件前已具有了一定的事业与社会地位, 创伤事件带给他们的损失相对来说更大,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还要面对创伤事件后的重建及社会角色的再塑造等巨大任务。 婚姻状况.离异人员高于现仍保持良好婚姻关系者,这一点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而男性中明显的是已婚者比未婚者发生率要高。丧偶、离异和分居者较易发生 PTSD。另一方面,家庭中起支撑作用的人一旦染上突发性、传染性强的疾病,或患有危重疾病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将加重,发生 PTSD 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研究发现情商较高者发生 PTSD 的几率通常较小并且高情商有预防 PTSD 的发生,情商高的个体很少表现出与创伤体验相关的症状,同时发现情商
38、的高低与个体的应对策略有关,高情商者往往使用良性策略,低情商者往往使用负性策略 。 社会文化和支持程度 不同社会历史文化中, 其个体的认知模式是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赞扬坚忍、内敛、刚毅的品质,忌讳心理及精神的脆弱及表白。再者国内研究 PTSD 起步较晚,对 PTSD 相关知识匮乏, 使受灾人群更重视肉体上的痛苦, 忽视、隐瞒更不愿承认及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导致 PTSD 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明显减少 PTSD 的发生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缓解、减轻 PTSD 的发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国家、社会关心及关爱受灾人群,提供必要的物资和医疗救治,重建家园,积极有效
39、的心理危机干预等对降低 PTSD 发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遗传 有精神障碍, 如抑郁症 、焦虑障碍 ;酒和药物依赖患者 PTSD 发病率明显增高 。研究发现,具有遗传易感素质的个体即使遇到较低强度的应激事件也可能导致 PTSD , 并有家族聚集发病的趋势,患者下一代的发病危险高达 50 %。甚至有人提出“共享易感性”的假说 ,即 PTSD 与其他精神疾病有共同的遗传背景 。因此,对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xx 亲眼目睹惨案的状况、枪击事件、亲 身经 历 流 血 事 件 和 友 的 离 去 、 参 加 灾 难 事 件 救 援 、常常置身于群死群伤的惨烈场
40、面之中。xx 既是突发灾难事件的救援者和处理者,有时又是突发灾难事件的经历者和受害者.xx 也是普通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在这些突发的灾难性事件中也会感到恐惧和无助,也会在心理上产生的巨大的刺激,极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造 成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 因此在公安工作中,特 别 是 在 处 置 群 死 群 伤 等 灾 难性突发事件中,重视和做好 xx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危机干预,对降低xx的心理风险,消 除 压 力 和 困 惑 ,保护xx健康,调动工作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市,一名交通 xx,目睹了一起在交通事故中丧身的受害人的惨 状后,每晚失眠,闭上眼睛就出现现场惨状的闪回,
41、白天害怕上班,经常缺勤、孤僻,人 际 交 往 明 显 减 少 ,几 个月 后 ,出现自伤行为,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危机干预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筛查 1、是否特意回避一些人、事、地 2、对曾经很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3、感到与其他人在情感上有距离或者感到孤独 4、感到很难被爱或者对别人示爱 5、对未来做计划没意思 6、比以往更难以入睡或者保持熟睡 7、敏感、容易受惊吓 四条以上,有可能 如果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地目的是阻止极端应激事件产生的不良反应, 通过立即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恢复平衡。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的帮助过程, 是对处于困境或遭遇
42、挫折得到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 通过立即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恢复平衡。目的是阻止极端应激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其摆脱困境,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其意义就在于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受灾人群心理健康。其目标是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创伤事件的心理社会影响,帮助危机中的个体认识和纠正因创伤事件导致的暂时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扭曲。 2 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受灾人群接受其他个体、团体在物质、情感、信息、医学等方面的帮助、建议和指导。对受灾人群来说,亲朋好友的关爱
43、与支持,精神卫生、心理工作者的介入及其社会、 宗教、 组织机构成员等各界人士的热心援助,政府的灾后重建措施等,这些都将成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极大地缓解受灾人群的心理压力,产生被支持感、被理解感、被关爱感。 2 认知行为干预 理论指出, 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由所遭遇的事件 “A” 直接引起,而是由经受事件的个体对它的非理性信念“B”所致,最后导致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由此看见认知行为的干预尤为重要。认知行为干预的目标是让受灾人群识别自己的不良认知,通过与不合理理念的辩论来重建认知体系,通过认识的改变,建立合理理念,从而减少症状、恢复社会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改变受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44、应的认知水平,纠正其歪曲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进行认知重建。 眼动脱敏再处理( EMDR) EMDR 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疗法,EMDR 被认为是一个治疗 PTSD 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怎么办 危机事件引起的反应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会受到困扰,但有些反应通常是会出现的:头痛、失眠、噩梦 疲倦、胃口不佳、有关事件的片段反复在脑海中浮现、逃避一切与事件有关的环境和食物、 精神恍惚、 很难集中精神、 情绪波动、闷闷不乐、脾气变坏,过分警惕,心理常处于惊恐状态 危机事件后:产生自我埋怨或内疚的感受,沉溺烟酒、失去工作兴趣 不要对这些反应过度敏感和担心, 这是对危机事件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你不是唯一感受到
45、事件影响的人,如果你懂得怎样照顾自己,这些反应大多会于几周内渐渐平息。危机事件后照顾自己 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注意饮食、多喝水,保持自身的体力和精神,多向朋友、家人、同事倾诉、坦诚沟通,释放自己的情感,留出时间独处,做一些令自己放松的事,如适量运动、听音乐、看书,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接受现实,正面思想 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感受,伪装自己,过量抽烟、饮酒或依赖镇静药物,强迫自己在短期内忘记悲伤事件。如果自己感觉需要专业人员帮助,或危机事件后出现身心反应持续一个月以上,则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地帮助。现了避免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就需要主动地接受心理危机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恢复
46、心理健康。 另外,心理咨询对提升个人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耐挫性和康复能力,保障 xx 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亲人、朋友、同事,我们该怎么办: 方木,拐卖妇女 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倾听和接纳,主动和耐心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提供疏泄机会,对其情况表示理解,这 样 可 以 帮 助 被 他 敞开 心 扉 ,卸除防卫,真实具体的讲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是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树立信心,找回 希 望 。 关注和挖掘他积极的一面,及时给于肯定和支持,使 其 重 树 信 心 ,找回 对 自 己 、 对 生 活 以 及 未 来 的 希 望;鼓励自助,获得成长。充 分 调 动 自 身 潜能,使其能够主动应对目前的危机和未来的挫折。 2、尽可能改善患者的休养环境 ,积极为他创造温馨、宽松、安静的舒适环境, 激发患者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及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预见性地采取一切措施, 及时发现自杀、自残或冲动行为的发生。 3、睡眠护理 减少各种外界刺激,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障碍会导致疲劳、焦虑、易怒 ,严重影响创伤的救治效果 ,加重 PTSD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如应用音乐疗法 ,缓和创伤患者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 ,抑制各种压力反应, 必要时可以适当应用安眠药物改善患者睡眠。
相关知识
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幸福家庭”心理健康讲座开讲啦~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讲座.docx
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工会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第五讲
校工会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徐慧玲教授莅校作心理健康讲座
健康心理,快乐生活:文传院举办新生心理健康讲座
我校开展“压力管理探微”心理健康讲座
市南区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讲座
网址: 心理健康讲座.docx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513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57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37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7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76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6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0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78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7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0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