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清单” 绘就银龄幸福“蓝图”
老年食堂各类菜品丰富多样
就餐老人为社区食堂点赞
为认知障碍老人开展主题活动
为认知障碍老人构建怀旧场景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聚焦老年所需所盼,扎实推进“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227个,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0张”两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提前谋划抓部署、提质增效强推进、全力以赴求实效”三步走,全方位落实落细民生实事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截至11月30日,两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总体完成率达111.86%,其中,全市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235个,完成率103.5%;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202张,完成率120.2%,为杭城幸福养老画卷增色添彩。
更普惠、更智慧 守护银龄幸福“食”光
“菜品很丰富,也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看着胃口大开。我们自己在家烧菜的话,最多就两三个菜,而在这里一顿可以按照喜好,吃很多不同的菜,营养搭配更均衡!”近日,68岁的王阿姨与她的姐妹们,成了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的社区食堂“吉祥邻里餐厅”的常客。
吉祥邻里餐厅店长邹桂利介绍,今年发布的拱墅区《大运河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与管理规范》是他们约束自己、提升自己的一本“宝典”,让他们更有方向地去运营好社区食堂。“比如《规范》里明确每日、每周至少多少道菜品、多少种食物。我们一直都是满足条件的,但了解这块的规范后,我们又进一步丰富了菜品,目前一餐就有35个品种。”
这样的幸福“食”事,在杭州比比皆是。在城市,“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移动餐车、机器人炒菜等多元助餐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新颖又便捷的助餐服务;在农村地区,结合地域广、居住散等实际,则依托自建食堂、志愿送餐或邻里互助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一直以来,市民政局充分考虑老年人口密度、设施配置、消费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全市老年助餐网点布局,全市老年食堂(助餐点)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已累计建成2300余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
这么多家老年食堂,如何建设、运营得更好?“多方联动”是杭州给出的答案。
据悉,市民政局加强多方资源联动,盘活社区配套用房、闲置国有企事业单位房产等资源,无偿或低偿用于老年食堂建设,吸引优质社会餐饮企业“拎包入住”,并鼓励依托社区周边机关、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定点挂牌,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助餐服务。同时,鼓励老年食堂连锁化、规模化运营,通过自有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降本增效,培育出一批优质运营商。
此外,市民政局推动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迭代升级,联合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推动社区食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助力“春雨计划”,支持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推动社区食堂向普惠性方向发展,进一步激发老年食堂运营活力。
而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成健康画像,智能推荐菜品、提示禁忌饮食等服务也颇受欢迎。同时,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多方联动,深化“全城通”智慧助餐服务,打破户籍限制,推动“卡码脸”通用,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5—8折优惠折扣,目前接入食堂已突破1500家,累计服务超2000万人次。
聚焦专业化、标准化 托举认知障碍老人安享晚年
“邵爷爷,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李,您的护理员。”在丁兰街道枫景园社区的绿康邻汇家园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小李每天都会这样耐心地问候邵爷爷。后者则会以一抹笑容回应:“我记得你,你昨天还给我读了报纸呢。”
今年82岁的邵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去年10月被确诊患有认知障碍症。针对他的病情,社区提供了定制化的关怀服务:护理员们在他的房间里放置他爱读的书籍和报纸,精心准备记忆盒子,里面装满了邵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和教案,每当他感到迷茫时,这些物件可以帮助唤醒他的记忆。
邵爷爷的故事,是枫景园社区关爱认知障碍老人的体现,也是杭州关爱认知障碍老人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市民政局推动省级示范样板打造,上城区丁兰街道枫景园社区等10个社区入选浙江省2024年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名单,致力于构建认知障碍全链条服务体系——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实施早期非药物干预、社会交往等社区康复训练,通过打造“幸福忆站”、无障碍环境提升、培育专业力量等,加快构建从认知障碍社区宣传普及、能力筛查、早期干预、家庭支持到机构照护的长效机制,形成关心、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聚焦专业照护服务,市民政局则按照“居家型布置、功能化配套”理念,以“小单元”式布局,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构建个性化、友好型的生活环境和怀旧场景,提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个性化照护、机能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专业服务,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庭式住养氛围,计划到2025年,杭州每万名老年人将配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张,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需求。
同时,市民政局大力推动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研究制定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地方标准,在认知障碍照护规范、专业服务成效、信息化融入等方面持续探索,杭州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统筹谋划、创新突破 全力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杭州品牌
“现在的浴室,温暖舒适又安心,我很满意!”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受益者,百岁老人赵加祥对改造后的浴室赞不绝口。
赵加祥是西湖区转塘街道转塘街社区的居民,通过社区了解到适老化改造政策后,他很快决定对浴室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如今,赵爷爷家里老化的电线已全部替换,浴霸和浴室定制柜也焕然一新,墙上还安装了防摔防滑的一字扶手,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和安全性。
一直以来,紧紧围绕“幸福养老示范区”建设,市民政局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谋划、创新突破,系统性、整体性破解养老难题,积极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杭州品牌。除了两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市民政局还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区域化集中改革、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智慧养老等其他养老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全省第一个申购“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优惠码和第一单适老化改造补贴兑付均在杭州率先落地。截至12月5日,全市已有20000多户老年人家庭提交改造申请,已有12000多户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并通过审批,累计发放补贴8000多万元。
市民政局还大力推动杭州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区域化集中改革,实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全面探索县域集中供养模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以已完成区域化集中改革的富阳区为例,12家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撤并为3家,全区236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均已入住新机构。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推动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居民群众的“惠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围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聚焦原居安养,大力推动“设施跟着老人走”“服务跟着老人走”,全力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矩阵。推动为老服务设施多点布局、服务下沉,建成街社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00余个,形成“幸福荟”“幸福邻里坊”“阳光老人家”等一批品牌矩阵,提供日托、全托、助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这一年,市民政局还坚持“数智+温度”,实现养老服务设施智慧持续迭代升级。上线“虚拟养老地图”,汇集周边养老服务设施;推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为老年人提供53项“点单式”服务;打造“安居守护”场景,为5400余户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慧守护套件,实现主动探访、主动关怀、及时帮助。
如今,杭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成效显著,智慧助餐相关经验入选省共富典型经验,并在全国养老相关会议上作交流推广,智能社会治理养老基地获国家网信办、民政部等8部门颁发的“成效突出基地”荣誉,特困供养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一地创新 全省推广”优秀案例,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经验做法全省推广……一张张民生实事“清单”,正逐步化为杭城银龄群体的幸福“蓝图”。
相关知识
人民网评: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长丰县双墩镇:打造银龄健康社区 共筑幸福晚年生活
合浦县:落实计生惠民政策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中信银行“幸福专线”正式推出远程健康顾问服务
沿着“全民健身路”,跑向健康幸福
中国人寿:助力托起亿万人民的健康生活和幸福养老
幸福e家
亲子阅读,共享温暖幸福时光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发布
孕育幸福事·好孕系列:睡前轻松胎教故事
网址: 办好民生实事“清单” 绘就银龄幸福“蓝图”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53446.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413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