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节日有哪些 广东大型节庆活动 广东特色节日习俗盘点
摘要:在广东除了春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之外,广东各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节庆活动习俗,且各地的特色节日众多,比如在茂名、湛江地区的“年例”,广州、潮汕地区的“人日节”,广东各地习俗都不同的“清明节”,佛山著名的“佛山秋色”,连南瑶族的三月三“开耕节”,潮汕地区的“五谷主生日”、“土地神生日”以及深圳荔枝节、阳江风筝节等等,下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了广东的著名大型的节庆活动,一起来了解一下广东各地区特色的节日都有哪些吧!
人日节年例重阳节元宵节冬至七月半广东龙舟节龙舟月中秋节(佛山秋色)南朗崖口飘色四会柑桔节肇庆燕子节连南瑶族开耕节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土地神生日太阳公生日盂兰胜会荔枝节广交会阳江风筝节小榄菊花会广府庙会广州乞巧文化节花都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南海(阳江)开渔节冼太夫人诞潮汕营老爷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南国书香节广州国际灯光节珠海国际沙滩音乐节人日节
人日节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根据东亚传统习俗,当日为众人生日。人日亦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七元节”、“人口日”及“人七日”,越南称为开贺节。人日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样讲究“人齐和吉利”,在老广州心中,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不亚于除夕、开年。按照古老习俗,这天早饭要吃七种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制成的“七宝羹”和“董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将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鬓发上,既讲吉利,又是一种装饰。另外两种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区别,有的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吃肉代表“大富大贵”,甚至有些地方用水果、蔬菜来代替。至于捞鱼生,有点类似今天的吃生鱼片,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有经验的老人,还会先把这七样菜放在一起炒炒炒一下,样样都有。
(1)广东之广州地区的“人日节”
解放前在“人日”这天广州地区的男女老少都会结伴到郊外游玩。而到芳村“游花地”更是出游的必选。醉观公园所在地便是当年“游花地”的地点之一“醉观园”。当时的花地一带也是“遍地花海”,到处都是种满鲜花的田地,每到“人日”这天,住在城区的人便会拖家带口,结伴来游花地,用鲜花给一年之始装点一个好心情。年长者则登上观音山(今越秀山)或白云山饮酒、吟诗作赋,或到庙里参神,祈求保佑。据《三家巷》记载,好友知己一群人在云山品花赋诗,从众人中选出“人日皇后”,像选美一样。选出的皇后作为主持人,主持当天大家的活动。由此可见,广州人对“人日”的重视程度。
(2)人日菜和七样羹
每逢初七到来之际,在江门、新会、鹤山、开平等地,从城市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要做“人日菜”。 广东五邑地区的“人日菜”也称“吃菜茶”、“吃盆菜”。据了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头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几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丰衣足食。
(3)潮州人在正月初七有吃“七样羹”的风俗(这也是大部分广东人的习俗)。而“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蓝)”的吉祥彩语。
(4)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时间:正月初七
地点:广东省各地区
年例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民间除了过年之外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粤西地区的年例日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三天。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开展年例活动,时间多为一天,间有两三天者。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时间: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
地点: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九”。九为阳数,故称重阳。重阳节诸多习俗中,首推登高,故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在广东,人们在重阳节的娱乐节目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放风筝等。广州番禺人把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每当重阳来临,人们便三五成群或全家结伴来到莲花山、白云山、大夫山、滴水岩、十八罗汉山等登山览胜。许多都是在重阳日到来的前夜就开始登山,并备好食物和帐篷,露宿山顶,等待日出。
(1)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2)广东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3)清远连州保安镇的重阳“大神”盛会已持续千百年。每到重阳日家家户户贴门对,村村寨寨结彩门。盛会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摇高神”、“扮故事”等节目。
(4)佛山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旧时的重阳节,扫墓人士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带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阳节则由上山扫墓祭祖演变为家中祭祖。
(5)广东省和广西省,以客家人为主,至今仍然保留着重阳节祭奠祖先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在粤北客家地区有许多客家乡民称之为“九月节”,每逢这一天,客家人往往要扶老携幼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尤为独特的是还有不少地区流传着中原古俗——浸泡菊花酒。晒干的嫩菊和些许菊叶与蒸好的糯米相混合后,撒上一层客家酒粬,保温发酵数日后,初步酿成菊花酒。将这些菊花酒液封坛后放置于阴凉处,直至第二年重阳,一家尽情开怀畅饮。
(6)潮州人过重阳节不但有放风筝的习俗,还会制作美味的“油麻团”作为祭品。放风筝,潮州人叫做“放风禽”或“放风琴”。这是因为风筝都是以飞禽或相似飞禽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称谓。又因潮语的“禽”与“琴”谐音,故又称之为“放风琴”。在潮州地区,当地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在这里读“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重阳节当天,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
(7)重阳放纸鹞也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地址:广东省各地区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每当到了元宵节这天就会有以下的活动。
(1)观灯
闹元宵是广州人的岁时风俗。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广州的元宵灯会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南汉时,广州元宵夜在长寿寺(即今天的六榕寺)的花塔(现六榕花塔,当时称舍利塔)上下燃遍灯烛,与月比光,并预祝丰年,称为"赛月灯会"。元宵灯饰品种很多,主要有宫灯、丝料灯、夹纱灯、走马灯、象形纸扎灯、花果灯、龙灯和灯楼等。龙灯与灯楼属于大型彩灯,由几十个灯笼连接起来的龙灯,还可以耍舞上街游行呢! 实际上,广州"元宵灯会"是一项民间彩灯的展览。春节期间广州举办的元宵灯会,除展摆广州灯饰之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和广州文化公园,还经常举办四川自贡、山西大同等地的灯会。
然而在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元宵节吃汤圆是众所周知的节日食俗,寓意“团团圆圆”。
(2)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除了汤圆,在东莞还有一种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香丸圆圆的,直径约一厘米,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东莞,朋友亲戚相互串门时,总会接到主人家的几粒香丸,吃过表示与人结缘。
(3)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在广东除了以上的习俗,广东地区另一个独特的过节习俗就是“逗利是”。按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前,未婚人士都可向已婚人士“逗利是”,今天可是讨要利是的最后一天了。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址:广东省各地区
冬至
在广东,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冬至这一天,广东人会全家团圆,吃团圆饭。传统的老广东人,每逢传统节日都会炒些大鱼大肉的菜肴朝拜祖先,对于冬至,则更是重视,在这天,老广东人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整整齐齐的排放在桌上,还加上生果、烧酒还有自家做的点心等等,用来朝拜祖先。
(1)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2)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亚岁、肥冬、喜冬、履长节、长至、短至。“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饲耗”也极为少见。
(3)在顺德,还有“围坐打边炉过冬至”的民俗,表示团团圆圆,暖暖和和过好这个冬,一.菜系。广式火锅。主要食材是生鱼片、鱿鱼片、生虾片等。主要烹饪工艺是煮。“打边炉”与一般的所谓“火锅”不同。火锅是坐下来吃的,而“打边炉”是站着吃的;火锅用金属器具,中间烧木炭,“打边炉”是用瓦罉,“打边炉”的筷子也是竹制的,而且特别长,约比普通筷子长一倍,便于站立涮食。
(4)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在梅县梅西镇,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烟袅袅,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时间: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地址:广东省各地区
七月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七月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关于鬼节的风俗,各地都有,但是在广东广西地区尤甚,许多传统的做法都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习俗。在广东各地区关于鬼节的习俗文化也大有不同,比如在粤西地区,一些当地人在七月十四这一天不仅会进行祭祖的活动,还会做一些当地的传统饮食进行食用。比如利用大米打成米浆所做成的一种糕点。这种糕点的形状类似于千层糕,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除此之外,当地还会讲究,在夜晚不要轻易外出,因为入夜之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路边点上八对红蜡烛、八注香,砌开摆上三个酒杯、筷子。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阴间使用之路票、元宝、观音衣、七色彩衣、彩布(衣纸)、冥钞、溪钱、烧肉、龙眼、苹果、韭菜、芽菜、豆腐、白饭,摆好,最后烧掉。据说,这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祝福以及祈祷的一种方式。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
地址:广东各地区
广东龙舟节
龙舟竞渡在广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艺术活动。龙舟竞渡变成了一种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现在,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己演变成为广东龙舟节。在美丽的珠江河面上1995年起,每年都举办了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广州市和全国各地,乃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条龙舟,在珠江上荡舟参赛。时间长达几个小时之久。
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龙舟月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到五月三十日,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成为龙舟月。龙舟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泽国,河流纵横,水面阔广,赛龙夺锦,自宋以来,沿袭至今。清末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载:“东莞有彭峡,……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从初一到三十),乡乡有之。”四月初八起,龙舟鼓响,人们作竞渡的准备和“热身”。姑娘们作小香囊。龙舟月已成为东莞一大特色,“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被喻为东莞精神。东莞龙舟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冠军。1984年6月香港生力杯国际龙舟赛冠军,1998年参加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举行的亚洲杯龙舟赛和国际邀请赛,先后夺得五个冠军。1999年8月,女子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在英国诺丁汉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一举囊括了女子三项赛事的冠军。 2000年起沙田、中堂先后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龙舟之乡”的光荣称号。
时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三十日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中秋节(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是佛山地区以庆丰收为主题的综合性大型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也是独具特色的中秋节令习俗。佛山秋色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多姿。基本内容分为民间工艺品和文艺表演两大类。民间工艺有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等五种,原材料随手可得,以用料奇特,构思巧妙,工精艺绝而著称;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五类。参演群众数千人,巡游队伍长达数里。秋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吹打”、“十番”、“锣鼓柜”三种形式,都是流行于佛山的民间音乐,在秋色出游时演奏铿锵欢快的曲调,以增加热闹的气氛,故有“丝竹沿街按节歌”之句。佛山秋色历来都是群众自发组织,庞杂的筹备工作由居民推举热心人士成立秋色筹备处负责操办,分成总务、财务、交际等七个组开展工作。佛山秋色有固定的巡游路线和程式,赛会前筹备处会将巡游的具体日期及醒狮随行的广告张贴于会景所经过的街道,便于群众到时有秩序就近观景。巡游时队伍的排列顺序为信号灯、开路队、头牌灯色、灯色、车色、担头秋色、马色、台面秋色、水色锣鼓柜、十番飞钹表演、地色、麒麟、狮子、大头佛等,队伍长达数里,观者如潮,气氛热烈。
秋色赛会期间,观众还可当裁判,对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或表演项目给予奖励,赛会巡游结束后,由筹备处助理员沿途收标。得标多的获奖项目需于赛会后第二天集中祖庙门前展示让群众公开评议,以示公正,俗称“晒标”,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南朗崖口飘色
南朗镇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南朗镇崖口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据清同治七年版《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崖口飘色原为民间岁时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由于当年崖口村有一批村民去过香港的太古船厂做轮船制造的焊接师傅,有着十分精湛的焊接技艺,这些村民将太古船厂的焊接技术带回村里用于色梗和秋千架的焊接上,令崖口飘色的色梗技术显得十分出色。为了安全起见,每次秋千色的色架和色梗焊接好之后,都经过严格的承载力测试程序,用色芯和色脚体重200%的沙包之类压在秋千架上进行翻滚试验,由于焊接师傅技术精湛,所用的钢条质量上乘,力学设计原理合理,崖口的秋千色一直安全妥善飘逸了上百年。
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六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四会柑桔节
四会市是有名的桔子之乡,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四会就开始较大面积栽培柑桔,李时珍着的《本草纲目》称四会为“冻柑”。由于四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产和柑农丰富的栽培经验,四会柑桔以其皮薄、清甜爽口、味鲜无渣特点而闻名海内外。从明朝开始,四会每年都要选送最好的柑桔进贡朝廷,故称“贡柑”。明末清初,绥江河畔的乡村大面积种植柑桔。今日,柑桔种植业更是成为四会的一大产业,柑桔品种达三十多个,四会真正成为了柑桔王国,在广海北线、四连线公路两旁也形成了大规模的柑桔集贸市场。每年的金秋时节,四会市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柑桔节,以柑桔为煤,举行大型的商贸洽谈和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吸引四方宾客,前来品尝柑桔,洽谈生意。
时间:秋季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 四会市
肇庆燕子节
在肇庆市怀集县的桥头镇石林巍峨,风光旖旎,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孕育出能歌善舞的桥头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肇庆市怀集县的游燕岩文化节,又称“燕子节”、“耍岩节”。这一天,四村八寨的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涌到燕岩,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也云集到此,观万燕翻飞,看采燕窝绝技表演。在高60多米的洞顶采燕窝人仅凭壁缝中的几根竹杆,飞崖走壁,其惊险之状,令人在惊悸之余,不得不佩服采燕人的胆大心细,绝技无双!在燕岩内还有传统的山歌对唱和贵儿戏等民间艺术的表演,欢声笑语,万人同乐,好不热闹。
时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
连南瑶族开耕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连南当地瑶族传统节日“开耕节”,意为一年春耕开始。这一天勤劳的瑶族人民请愿盘王,为牛儿披红挂彩,开始新春第一犁。在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古老的瑶寨将呈现出一派“田园牧歌春意浓”的生活气象。
时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
在南沙扬帆通海的千年中,妈祖文化在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妈祖文化是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属的精神财富。今年,是南沙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也是南沙天后宫重建二十二周年。南沙区希望社会各界能携手共推南沙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海内外妈祖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南沙妈祖文化成为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时间:5月7日—5月10日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天后宫
土地神生日
六月廿六,是土地神圣诞之日,潮汕民间称“土地爷生”。从该节日的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来看,应是古代社日在潮汕地区的变异。社神即土地神,相传的社神有两个:一是句龙,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一是禹,传说他勤劳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人类,故被视为无穷力量的神灵。古代对土地的崇拜和对帝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意义。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时期社神地位极高,故“社稷”一词通常作为国家的代称,祭祀典礼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长官主持。汉唐以后,社:神的地位有所下降,祭祀也不限一地,其原因是因为“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所以各地山陵园地,均有大社坛,这些社坛以后又演变为各种:土地庙,社神也由显赫的大神演变为明清小说中所描写的猥琐的土地老儿。 现在潮汕人祭拜土地的形式已经十分简单,在田头随便插上香烛,便可祈请土地神享用。在各家各户,都设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一、十五(也有初二、十六的),都以饭菜或瓜果祭拜,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勤且持之以恒。如有乔迁,“地主神位”也是首先迁入的对象。由此可见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时间:六月廿六
地址:广东省潮汕地区
太阳公生日
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太阳公的生日。从潮汕人的祭祀对象来看,应该是中和节的变异。中和节是为了祭祀勾芒神,即日神的生日。据《唐书》所载:中和节是在唐德宗亲自提倡下兴起的一个节日。虽然其立节为时较晚,但实际上应该是上古的自然崇拜的演变结果。据清人汪启淑的《水曹清暇录》载:“(中和节)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亦有持斋诵太阳经者”(《春明岁时琐记》)。太阳经也称为《太阳星君圣经》,经文曰: 太阳明明诸光佛,四大神州镇乾坤。太阳日出满天红,晓夜往来不住停。行得快来催人老,行得慢来不留存。天上无我无昼夜,地下无我少收成。家家门前都走过,倒惹众生叫小名。恼了门神归天去,饿死黎民苦众生。个个神明有人敬,那个敬我太阳神。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灯。有人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无人传我太阳经,眼前就是地狱门。佛说明明诸光佛,传与善男信女们。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走地狱门。 临终之时生净土,九元七祖尽超升。有福念我太阳经,世代儿孙福禄深。 现时潮汕人祭祀太阳公,已经没有这一套繁琐的礼节。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其它地区祭太阳星君所用的祭品是太阳糕,而潮汕人所用的却是面条。究其原因,这恐怕是潮汕人将“太阳星君诞”与“龙抬头”混为一谈。因为在其他地方,二月二日是龙抬头日,这一天,人们有吃面条习惯,称为“龙须面”。
时间:农历三月十九日
地址:广东省潮汕地区
盂兰胜会
潮汕每年农历七月这一个月,盛行“施孤”民俗活动。清《海阳县志》便有“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渡”之记载。 “施孤”民俗活动一般为:农历七月初一日下午,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口置放各式各样食物,焚香遍插每一种食物,并焚化纸锭,冥衣冥镪,俗称拜“开狱”。民俗认为这天地下阎王把阴司地狱里的孤魂饿鬼统统放出来,象征施孤活动的开始。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用同样方式拜祭,称为拜“禁狱”。阎王这一天又把那些孤魂饿鬼统统驱回地狱里,施孤活动也至此结束。在此中间,还有两次活动,一次为七月十五中元节日,这一天除家家户户拜祭祖先外,还要施孤;另一次是各乡、社或地段,自行选定日期进行(有的与中元节合一),这次活动称为某地“施孤正日”,礼仪十分隆重,即所谓“盂兰胜会”。除了各家各户备办拜祭的礼品要特别丰盛外,当地还集体高搭彩台,聘请僧人或道士做清醮诵经,普渡孤魂。彩台左侧,用竹和纸扎塑一尊数丈高的白衣大士化身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称“孤王”,以制服孤鬼镇坛;右侧设无祀孤鬼之位。四周纸制幢幡低垂,阴森凄冷,令人有置身鬼域之感。 施孤的彩台,俗称孤棚,在这里拜祭的祭品,祭后则散发给穷人或让人抢夺,俗称“抢孤”。 盂兰胜会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佛籍中的目连僧因他母亲罪恶深重,死后坠入饿鬼道中,目连送食,可是食物进了她的口,就化为烈火,目连为拯救母亲,求佛指示,佛给他一套盂兰盆经,说念此经,可招来四方之神,一起拯救他母亲。后来,对没人祭祀的孤魂饿鬼,也进行建醮超度祭奠,名为施孤,也叫盂兰胜会,沿袭而有此风俗。现在潮汕城乡七月施孤活动还是很流行,不过大多简化了。潮汕盂兰胜会的活动还带到马来亚、泰国、印尼、港澳等地,凡有潮人聚集的地方,至今此民俗活动仍很盛行。
时间:农历三月十九日
地址:广东省潮汕地区
荔枝节
深圳市民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每逢蝉鸣荔香时节,都要邀请海内外亲朋好友光临荔园尝鲜,即摘即啖。既品尝了鲜荔的独特美味,可饱览旖旎的荔乡风光,又借此沟通感情,增进友谊,互通信息,取得共识。荔枝节就是根据这一传统习俗充实发展而来的。 现在荔枝节作为深圳市市节,每年6月28日至7月8日举行。节日期间以“荔枝”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文化联谊活动,向国内外展示深圳人民经过艰苦创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特区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间:每年6月28日—7月8日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
广交会
每年两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广州每年最大的活动。
时间:春交会:4月15日-30日,秋交会:10月15日-30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阳江风筝节
阳江风筝有1400年历史。阳江人轧制的风筝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鹞放飞的最好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
时间:每年九月初九
地址:广东省阳江市
小榄菊花会
小榄菊花会是中山市小榄镇当地的特色节日,也是菊文化最集中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菊花会展期20余天,吸引近80万人次前来观展。历年活动地点包括小榄菊花园、龙山公园等。
时间:11月23日至12月10日
地点:广东省中山市龙山公园
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是广东省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多个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主办方希望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增强广府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行通济
在广佛都市圈,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冇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广州乞巧文化节
乞巧活动折射了一代代珠村女儿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也折射了一代代珠村人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乞巧节”源自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是旧时少女通过展示心灵手巧、向织女七姐祈求幸福的美丽日子,又名“七姐诞”。由于织女才艺高超、心灵手巧,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向她祈求智慧、灵巧和美满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习俗,并发展为乞巧节,其热闹与规模曾与春节媲美。
花都盘古王民俗文化节
盘古王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据记载,人们对盘古王的信仰始于瑶族,已有15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二夜晚,花都狮岭热闹非凡,黑夜如昼。这一天,来自花都本地、珠三角地区乃至海外的人们在盘古王庙进行各种有关盘古文化的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节每年都会举行很多活动,因年而异。如2016年的文化节举办期间,除了举行跳盘古舞、竞烧盘古王头炷香、拜祭盘古王等祈福活动外,还有民俗风情长廊及非遗项目展、盘古王神话传说大赛等文化活动。同时,在祈福活动上,花都狮岭镇还将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南海(阳江)开渔节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后,海陵岛就开始举办南海(阳江)开渔节。作为广东省十二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的开渔节都拟定一个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渔家嫁娶婚庆巡游、数千人渔家大宴、文艺晚会、放生、祭海、开船仪式等,其中疍家婚嫁表演是“招牌菜”,为来宾们奉上一场丰盛的渔家文化盛宴。此外,旅游文化节、休渔放生节、情人节等极具海岛风情和地方色彩的节庆活动,已经成为本地人与游客共同的狂欢节。
冼太夫人诞
冼太夫人诞,简称冼太诞,是粤西高州城乡及周边地区民众为纪念冼太夫人诞辰而举行盛大活动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冼夫人诞辰日,每到冼太诞,城乡群众便要举行丰富的庙会活动,据清康熙《茂名县志》载:“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太夫人诞辰,正日及前后数日,演戏,祭奠,城市乡落有庙之处皆然”,由此可见,冼太诞祭祀庆典活动由来已久,影响广泛。
潮汕营老爷
营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当地民间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区都有迎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每到“营老爷”时,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营老爷是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迎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
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为“粤版狂欢节”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整个旅游文化节的活动除多个主要项目之外,还有一系列的配套项目。这些活动有旅游文化项目,有经济商贸项目;有国内互动项目,有国际合作项目;有“大珠三角”经济推介,有“泛珠三角”旅游促销;有民间风俗表演,有大型国际红酒会等。国际旅游文化节已经成为广东旅游一年一度的盛事。
南国书香节
南国书香节是一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它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培养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为主线,从1993年至今,已经伴随人们走过了多年的书香之路。它通过举办一系列图书展销、名家讲座、岭南优秀文化展示等文化活动,倡导喜爱阅读、崇尚知识、感受快乐的理念;让广大市民、读书人在欢庆的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尽情享受、尽情欢乐。
广州国际灯光节
广州国际灯光节与法国、悉尼并列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从2011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在每年年底举办,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引导企业参与,走市场化道路来举办年度公共文化盛事。
灯光节每年都会设定一个主题。比如2016年,灯光节就以“光影之爱”为主题,将灯光、光影等具体的形象与“爱”这一抽象理念结合,希望市民能更关注城市的发展,更关注生活、留意城市的变化,将爱传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珠海国际沙滩音乐节
珠海沙滩音乐节“爱与分享”的主题贯穿始终,珠海沙滩音乐节以抓住现代流行音乐为主线,通过差异化的音乐风格和演出场景,满足不同人群对高品质音乐的追求。活动以珠海的海滨沙滩为依托,集中展示现代流行音乐魅力、展示珠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被媒体誉为“珠海的音乐盛典”、“与海风海浪一起狂欢”。
相关知识
广州中元节的习俗
广东大年三十吃什么
广东做月子膳食风俗和营养观
广州十大SPA会所 广州spa会所哪家好 广州有特色的spa店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农行广东分行在行动!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开放日活动
广东有哪些健身房?
广东身材管理
腊八节 盘点全国各地过腊八节习俗
24节气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网址: 广东特色节日有哪些 广东大型节庆活动 广东特色节日习俗盘点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5913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