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健康不只是医疗(新视野)

健康不只是医疗(新视野)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4日 05:12

  关于健康管理,人人都懂“预防为主”的道理,但不少人却不知从哪里入手,总是感觉抓不着、抓不住、抓不起来,致使“预防为主”常常落不到实处。“预防为主”的抓手在哪里?“预防为主”的主角是谁?

  迫切需要构建自主防病知识体系

  分清“病前”与“病后”两个健康管理阶段,是把握健康主动权的关键。病前健康管理是防病,病后健康管理是治病。防病是主动健康管理,治病是被动健康管理。主动健康管理成本低、效率高,被动健康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但现实却很让人尴尬,每每言及健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医疗,或者只是想到医疗,仿佛健康管理就是医疗。而防病的健康管理常常处于非主流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缺少一个整体的防病知识体系。

  病后健康管理是有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就是现代医学。病后管理之所以取得如此重要成就,之所以一直占据健康管理的主流位置,就是因为有现代医学知识体系的支撑。其实,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也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100年间,攻破了人类疾病的一个个难题,治病效果日益精准,社会效果非常突出,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病前健康管理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虽然说预防疾病发生的认知与经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0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防病知识与部分体系,且是许多国家和民族所没有认知到的,但这些认知与部分体系是碎片化的、割据化的,其中还不乏矛盾的、片面的、模糊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病知识体系。也就是说,“预防为主”的这个主角还是一个小树苗,需要不断浇灌与施肥,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才能实现它的主角使命。

  “病前”与“病后”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需要两个知识体系,不能用一个知识体系应对两个阶段的问题,不能用治病的知识体系来应对防病阶段的问题。如果摆脱不了这样的认知模式,就走不出被动的困局。构建自主防病知识体系,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低效的。病前阶段的健康管理,只有有了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才能让主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多方面入手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

  如何为这个知识体系命名?从传统角度可以叫养生学,但养生的概念包括了病后阶段,不够准确;从本质的角度可以叫健康学,健康的本意就是没有疾病,但医学治病可以恢复健康;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叫防病学,病后健康管理是治病学。我主张叫“防病学”,通俗易懂,准确无误。防病学与治病的医学是并列关系,二者共同支撑人类的健康管理,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如何确定防病学的定义?从关系维度来看,防病学是研究病因与肌体健康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系;从功能维度来看,防病学是研究解决防病问题的知识体系;从本质维度来看,防病学是研究肌体如何不生病的知识体系;从发生的维度来看,是研究揭示病因形成与抑制规律的知识体系。防病学与医学并蒂花开,防病在前,治病在后;防病为主,治病为辅。

  如何构建防病学的体系?从整体来看,人类致病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吃事、体温、动态、心态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之间有一个“2+4”的关系,即遗传、环境属于客观因素,吃事、体温、动态、心态属于主观因素。其中,吃事与健康有6种关系,也是6个病因。缺少食物、过多饮食、不卫生饮食、偏食、厌食及食物过敏都会带来疾病;体温与健康有2种关系,寒与暑,过冷过热都会带来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动态与健康有3种关系,动、静、眠,活动、静止以及睡眠的失当、失调都是病因;心态与健康的关系微妙,喜怒哀乐、忧思恐惊,都与健康息息相关,不同个体、不同心态致病的程度不同。

  换个角度来看,上述六个方面就是构建防病学的二级学科内容,并可由此派生出3级、4级学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既要研究每一个因素的内在逻辑,又要研究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既要归纳提升中国传统防病的认知,又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防病知识;既要使用传统的学科结构范式,又要勇于探索系统集成的新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防病学之吃事学已经有了基本框架,不断组合迭代,必成完整体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不可攻破的堡垒。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防病是健康管理的上游,治病是健康管理的下游。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防病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会低于治病知识体系,且会高于治病知识体系的价值。在得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尤为必要。

  防病学的任务是使个体持续健康、更加长寿、无疾而终。防病学的价值是提高个体生命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减少疾病给个体带来的痛苦,减少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减轻国家越来越重的医保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占用,提高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

  有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支撑,有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诉求,有国家“健康中国”方略的指导,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防病学的构建,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防病学就是“预防为主”的主角和抓手。有了防病学,让人民防病有学而依,学而用之,用而验之,真正做到防病为主、治病为辅。

  如果说,20世纪以欧美学者为主构建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21世纪的中国学者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担当,在中国传统防病文化的基础上,揭示疾病成因的客观规律,创新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减少人类疾病发生,提供病前健康管理的全球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知识

维视眼科肖静:中澳合作带来眼科医疗新选择 个性化服务重塑健康视界
北汽造的不只是车,更是全新的健康出行理念
健康医疗险指的是什么?健康医疗保险是什么?
这10种菜吃前一定要焯水,健康出行采野菜,不懂乱吃伤健康
补肾健脾的八大常见野菜
康复治疗是治疗不是锻炼,更不是大保健!
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物理治疗专业
春季吃野菜有什么好处 可以治疗下面这些病!
野岗镇杨堂村健康义诊暖民心
重新定义老年健康:专家谈老年人如何正视衰老,很多病不是病

网址: 健康不只是医疗(新视野)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740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