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国烹饪文化

中国烹饪文化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23:22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具有实用目的与审美价值紧密相联的特点。如陶制炊器的器形从实用需要设计出发,本意为放置平稳,受热均匀,但却给人以对称、均衡美的感受。陶器、铜器、铁器的不断演进,不仅是对工艺、性能方面的改进,还包含着追求形式美的意图。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烹饪越来越具有审美性质,直至发展成为实用与审美并重的各种花色造型菜点及丰盛华丽的筵席。中国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原料、烹饪技术、食品实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即融绘画、雕塑、装饰、园林等艺术形式于一体。

中国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这里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人们常把前者概称为味觉艺术;将后者称为筵席艺术。

味觉艺术与筵席艺术归结为味的艺术。

中国烹饪既讲究生理味觉的美,也注重心理味觉(即味外之味)的美,从而使人们在烹调师调制的饮食之中得到物质与精神交融的满足。这便是中国烹饪艺术精髓之所在。

①味觉艺术

人对于食物的选择早已摆脱了对先天本能的依赖,主要凭教养获得的后天经验,包括自然的、生理的 、心理的、习俗的诸多因素,其核心则是对味的实用和审美的选择。烹饪艺术所指的味觉艺术,是指审美对象广义的味觉。广义的味觉错综复杂。人们感受的馔肴的滋味、气味,包括单纯的咸、甜、酸、苦、辛和千变万化的复合味,属化学味觉;馔肴的软硬度、粘性、弹性、凝结性及粉状、粒状、块状、片状、泡沫状等外观形态及馔肴的含水量、油性、脂性等触觉特性,属物理味觉;由人的年龄、健康、情绪、职业,以及进餐环境、色彩、音响、光线和饮食习俗而形成的对馔肴的感觉,属心理味觉。中国烹饪的烹与调,正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味感现象,运用调味物质材料,以烹饪原料和水为载体,表现味的个性,进行味的组合,并结合人们心理味觉的需要,巧妙地反映味外之味和乡情乡味,来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展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烹饪艺术核心的味觉艺术。烹饪技术是实现味觉艺术的手段。其主旨乃是“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

②筵席艺术

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一份精心设计编制的筵席菜单,对菜点色 、形 、香 、味、滋的组合,餐具饮器的配置,烹调技法的运用,菜肴、羹汤、点心的排列,馔肴总体风味特色的表现,都有周密的安排。它是时代、地区、饭店(或餐馆)的烹调技术水平和烹饪艺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审美主体——与筵者的食欲、情绪、心理,均受筵席菜单设计的烹饪艺术效果所左右。

筵席艺术遵循现实美(包括社会环境、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 )与艺 术 美 的美学一般原理进行艺术创作 。传承至今的筵席艺术创作活动,主要注意下列两点:①筵席格局以菜肴为中心,体现艺术形式上的多样统一。筵席菜肴的多样化,通过炸、熘、爆、炒、烧等多种技法,荤素原料多种选配,丁、丝 、块 、条 、片等多种形态,黄、红 、白、绿等多种色彩,酥、脆、嫩、软等多种质地 ,咸 、甜 、 鲜、香等多种味感表现其艺术性。②菜点组合排列,表现艺术节奏与旋律感。筵席菜点的这种味的起伏变化,有若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强弱、速度快慢、旋律高低,使审美主体与筵者越吃越有兴趣,越吃越有味道。

中国烹饪中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心内容,在于符合营养要求,达到养生效果的烹调与饮食的终极目的。

①五味调和的美食观

《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味是饮食五味的泛称,和是饮食之美的最佳境界。这种和,由调制而得,既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调和中得到统一。美食的调和,是对饮食性质、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味是调和的基础。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五味的调和,以合乎时序为美食的一项原则。中国烹饪科学依据调顺四时的原则,调和与配菜都讲究时令得当,应时而制作肴馔。追求肴馔适口,应以适口者为珍。

②养生食治的营养观

《黄帝内经》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主。”这个观念认为人的饮食,目的在于使人体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的养生食治学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一膳食结构不仅使中华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而且避免了许多“文明病”的困扰,为海外营养学家所称道。还有一个收获则是药膳,可收无病养生、有病食治的效果。它与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齐名,并称为世界烹饪的三大风味体系。

烹饪鼻祖——彭祖

在我国烹饪界,“彭铿斟维”、“伊尹说汤”、“易牙知味”被传为美谈(《徐州市饮食行业志》)。我国著名的烹饪史专家陶文台教授,在《中国烹饪史略》一书中写道:籛铿〈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厨师,被尊为厨师祖师爷。西安烹饪研究所王子辉所长在《中国食经》中写道:“相传,唐尧时的彭铿就是中国擅长烹饪技艺之圣。”彭祖距今已4300余年。

伊尹是我国最早的烹饪学理论家,是烹饪理论的奠基人。但孟子等人存有疑义。万章问:“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又说:“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其割烹也”(《孟子·万章上》)伊尹距今3500余年。有人认为,易牙是我国最著名的调味专家,是对中国烹饪做出实际贡献的先哲(«中国烹饪学概论),距今2600 余年。易牙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劣迹,韩非说道:“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进之。”(《韩非子·二柄》) 。 1997年8月,在《中国厨师节学术研究会》上,提到易牙时,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易牙无德,烹子求荣”,因而排除其烹饪鼻祖的资格。综合比较,彭祖是时间较早、贡献很大、世系清晰、生日明确,为饮食业公认的烹饪创始人。

彭祖是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厨师。彭城(徐州)是我国唯一以厨师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馔集萃》)。

相关知识

中式烹饪遭健康化挑战,中国厨房进化迫在眉睫,谁挑大梁?
《2023绿色健康烹饪白皮书》正式发布,方太携手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号召健康烹饪
烹饪交响曲:中西餐文化的融合,健康之旅
轻食≠沙拉!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四项团体标准
轻食不等于无肉无油——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指南,从选材、烹饪等方面做出规范
【科普营养】健康橄榄油,经得起中国式的烹饪吗?
健康烹饪空间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轻食标准”,满足这几点才算健康
好玩的美食烹饪游戏
高血脂日常饮食烹饪和禁忌

网址: 中国烹饪文化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7787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