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石学敏:人称“鬼手神针”,用针灸书写医学史,开创针灸手法量学

石学敏:人称“鬼手神针”,用针灸书写医学史,开创针灸手法量学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13日 08:10

石学敏,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中医针灸界,他可是个传奇人物。83岁高龄,这位第二届国医大师依然活跃在医学的最前线,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名誉院长和天津市针灸研究所的名誉所长。

说起石学敏,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从医59年,他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的,查房、问诊、讲学,一刻也不停歇。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是把中医针灸的种子播撒到了世界各地。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他讲学和诊疗的足迹,他主编的50多部著作和发表的数百篇论文,更是为中医针灸的国际交流和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学敏的研究领域广泛,从中风病到认知障碍,再到吞咽障碍,他都有所涉猎。这些疾病往往涉及到神经、精神、骨伤等多个系统,治疗起来颇为棘手。但石学敏凭借着一颗医者仁心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下这位针灸大师。

石学敏,1938年生于天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与针灸的结缘,始于一次意外的篮球事故。那次事故让他的左胳膊骨折,神经受损,肌肉严重萎缩。

在那个没有太多现代医疗手段的年代,针灸成了他康复的希望。他和同学们互相扎针,甚至自己给自己扎,这种近乎残酷的自我治疗,却奇迹般地让他的胳膊恢复了活力。

石学敏对针灸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不断的练习,从最初的扎不动毛边纸,到后来一针下去直透纸背,他的手法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巧妙。

他的针术,能够在病人皮下提起皮肤而不感到疼痛,甚至在针下调整方向,病人也毫无痛感。这种技艺,让他在针灸界声名鹊起。

1968年,石学敏被派往非洲,成为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一员。在那里,他用针灸治愈了国防副部长萨布的瘫痪,这一壮举让他的名字在异国他乡传为佳话。他不仅在非洲,还在法国、美国等地,用针灸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让世界见证了中医的神奇。

石学敏的贡献,远不止于他的针术。他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这是对传统针灸手法的一次革命。他确立了针刺的量效关系,包括进针的方向、深度、手法以及治疗的持续时间等,这些都是通过科学实验验证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让针灸从经验医学走向了科学医学,为针灸的现代化、国际化铺平了道路。

石学敏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针刺,还结合了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心理辅导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法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并接受针灸治疗。

在科研方面,石学敏带领团队深入探究针刺治疗中风的机理,将国际先进技术与中国古老的针灸相结合,推动了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为针灸的科学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

石学敏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在针灸的传承与推广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国内建立了多个针灸临床分中心,将先进的针灸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

同时,他还赴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为中医针灸的国际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者,石学敏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人才。他的学生们遍布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成为推动针灸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本人也通过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等方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了更多的人。

比如《中医药卫生学针灸疗法 石学敏针灸全集》一书汇集了石学敏院士四十年余年在针灸领域的临床实践、教学与科研成果,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针灸学术著作。书中既承载了传统针灸学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针灸治疗的新理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兼具学术价值与实用指导,体现了科学性与创新性。

再如《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一书是一部综合性针灸学巨著,汇集了石学敏院士半个世纪以来在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新突破和成果。

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传统针灸的理论基础,还展示了现代针灸治疗的创新应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学术价值高,实用性强,科学性突出,是针灸学术领域的重要著作。

如果你想学习石学敏大师的针刺手法,可以结合下方他的教程合集一起学习。

石学敏的故事,就像他手中的银针一样,细腻而深邃。他用针灸书写了医学史,开创了针灸手法量学,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针灸发展的史册上。

相关知识

针灸学重点学科
国医大师贺普仁: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
中医针灸
针灸手法减肥推荐书籍
初学针灸者如何选购针灸针
特色学科介绍——针灸康复科
岭南针康四十载 针灸推拿学与康复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中医举行
新手用针灸针好吗
风湿手掌根的疼针灸针什么学位
贺氏针灸改善睡眠,中医针灸的神奇

网址: 石学敏:人称“鬼手神针”,用针灸书写医学史,开创针灸手法量学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8723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