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
发病原因
人体很多激素存在昼夜节律,其中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往往早晨分泌较多,因此导致晨起测空腹血糖较高,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并不会发生黎明现象,因此若出现黎明现象,可能提示针对空腹血糖控制的相关药物剂量不足。
诱发因素
黎明现象的相关诱发因素,目前也还未完全阐述明白,与患者本身的血糖调节机制紊乱、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剂量不足等可能有关。黎明现象还可能与精神状态、睡眠深浅及凌晨早醒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大多数研究表明黎明现象患者清晨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升高为空腹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空腹高血糖发生。也有结果发现维持患者夜间稳定的血糖水平于黎明时分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增加,可能与黎明时患者的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机体对胰岛素的廓清率增大有关。此外,如患者的精神状态、黎明时的觉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响黎明时的血糖水平。
早期症状
此病早期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晨起测量空腹血糖,可偶然发现清晨空腹高血糖现象。
常见症状
无夜间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晨起高血糖现象,即发生于凌晨3点到清晨9点间的高血糖。可能会出现口渴、多尿、疲劳等症状。
临床表现
凌晨3点到清晨9点间,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6.1mmol/L。
总述
黎明现象通常并不严重,但黎明现象可能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因此若糖尿病患者频繁发生黎明现象,应当及时就诊,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或波动较大可能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就医前准备
如有近期血糖记录可一并提供给医生浏览,除此以外还应准备近期正服用药物,供医生判断黎明现象产生与药物有无联系。
急诊情况
黎明现象一般无需急诊就医,若发生夜间低血糖,表现为夜间突然大汗、震颤、心慌、饥饿等,建议及时进食糖果补充血糖,并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黎明现象一般就诊于内分泌科。
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控制平稳,但在黎明时分出现高血糖的现象,与体内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的分泌失衡有关,属于内分泌科的治疗范畴。若糖尿病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相关检查
可能需要完善患者夜间血糖变化相关检查,如7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水平测定等,进而明确患者黎明现象发生是否与夜间低血糖存在联系。
诊断依据
测定睡觉后到凌晨5点的血糖值,只要夜间未发生低血糖(血糖值大于3.9 mmol/L),早餐前血糖与夜间最低血糖的差值 ≥ 1.11 mmol/L(10 mg/dl),就可以诊断为“黎明现像”。
黎明现象一般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无需其他诊断,黎明现象多反映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糖方案。
鉴别诊断
并不是所有晨起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都是黎明现象。需要跟苏木杰现象相鉴别,如果患者夜间存在低血糖,之后造成血糖反跳性升高,同样会出现清晨高血糖,这种情况称为苏木杰现象。
总述
对于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通常提示空腹血糖控制不足,需要针对性的调整降糖方案,例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基础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预混胰岛素中中效胰岛素的比例等。
家庭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家庭成员敦促和监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出现黎明现象的患者,其家庭成员应当监督患者及时复诊,明确黎明现象原因及是否需要调整降糖方案。
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和注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汀类、格列净类、肽类等,注射药物包括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也是肽类的一种)等。
口服药物中,磺脲类、格列奈类等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则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目前尚无特异性针对空腹血糖的口服药物。
注射药物中,某些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制剂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
医生可能会根据当前方案进行调整,在夜间增加长效胰岛素用量或者加用二甲双胍等药物,减少肝糖输出,降低空腹血糖值,减少黎明现象的发生。
在《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推荐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黎明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罕见,通常提示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患者一般不必紧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可以好转。
黎明现象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黎明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首先,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会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由于黎明现象导致早上血糖升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疲劳、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预防
积极配合治疗是预防黎明现象的主要方法,长期的血糖监测习惯则有助于及时发现黎明现象。
注意事项
饮食习惯
嘱其避免漏吃正餐、避免晚饭过早、避免睡前摄入碳水。
此外就是坚持糖尿病饮食控制,称为医学营养治疗,通过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配合运动,达到减轻体重等目标,进而改善病情的整体控制情况。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逐步减重至正常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每日摄盐不建议超过5g。
无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占比,多进食优质蛋白,如白肉、植物蛋白等。
糖尿病患者建议戒烟戒酒。
生活习惯
保证用药的依从性很重要。可以将患者的用药时间从饭后服药改为睡前一段时间,或者直接调整现有的用药方案,比如睡前使用二甲双胍方案减少肝糖原输出,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和合理胰岛素的注射位置,具体方案请咨询医生。
其他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比较类似,后者是由夜间低血糖导致的反应性晨起高血糖,因为低血糖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患者无法分辨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时,应当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黎明现象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现象最初是由外国学者Schmidt在1981年首先提出的,因多在早晨5~7时发生,故被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指的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在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中,99%以上的Ⅰ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现象与黎明现象有关。
1985-199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糖尿病学杂志》(Diabetologia)上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实际上与凌晨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
2013年,一篇发布在《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的研究中,显示使用生长抑素降低生长激素水平可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幅度,使用甲吡酮抑制皮质醇也可降低"黎明现象"幅度。
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GABA神经元的REV-ERB基因控制胰岛素抑制肝脏糖异生的昼夜节律,对于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糖代谢的时空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将有助于指导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策略。
参考来源: [1-9]
相关知识
龙岩黎明脚步跑团:走进黎明 跑出健康!
谢黎明
孕期哪些不适是正常现象
勇士的黎明技能无冷却破解版下载
黎明觉醒人物太胖太瘦怎么办 保持体型方法
巴黎时装周模特标准
曲黎敏四季养生
巴黎奥运会
昆明卵巢早衰会有哪些现象呢?
曾黎保养秘诀大揭秘:素食+运动+充足睡眠
网址: 黎明现象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518404.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57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37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7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76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6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0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78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7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0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