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著名心理学家格儿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对于男孩而言,这种力量更甚。
教育学家称,男孩到了三岁,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妈妈“退位”,爸爸“回归”。
为什么?一起来看看——
男孩、女孩天生不一样
男孩和女孩天生不一样,不仅仅是局限于外观和身体结构等,且在孕期和出生后的性格养成上也很不一样。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小组发现:怀孕期间,孕妇体内会有一种化学信号刺激她们的食欲,而怀男孩时,这种刺激感会更强。因此怀上男宝宝的孕妇往往比怀上女宝宝的孕妇平均每天多摄入8%的蛋白质,9%的碳水化合物,11%的动物脂肪和15%的植物油。另外,在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上,男宝宝平均要比女宝宝重100克。
在大家的意识里,男孩子往往比女孩子更调皮,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男孩子身上具有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的睾丸素高出女孩子15倍之多,而男孩子身上使人情绪平静的血清素则比女孩子要低很多。因此,男孩天生就会比女孩好动,天生就具有冒险性和攻击性。
所以,对应到家庭教育中,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方法往往是不一样的。
女孩为柔,母亲一般心思细腻,因此在教育女儿上,母亲的地位举足轻重,就好比女孩第一次来月经,这个时候妈妈出面教导远比爸爸出面要舒服得多。
男孩为刚,父亲一般威武严格,因此在教育儿子上,父母对其影响非同一般,就好比男孩子喜欢运动、喜欢冒险,这个时候如果有父亲的陪伴则再好不过。
当然,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教育都很重要,只不过是出于同性之间的影响力和共情力,所以,父亲对于男孩子(母亲对于女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父亲这样教育男孩
1、妈妈需及时“退位”
很多家庭之所以出现“丧偶式育儿”,那是因为妈妈总是不放心爸爸照顾孩子,久而久之,父亲就慢慢缺席了孩子的教育甚至是成长。
日本教育家河合隼雄针对“父性教育”时说:“如今,对孩子的养育很容易就陷入封闭的母子关系”,“母亲剥夺了父亲养育孩子的权力。”显然,这印证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育儿特点:男人处于游离状态,女人处于控制状态。因此,在教育孩子上,特别是家有男孩的,妈妈需要及时“退位”,让爸爸回归,这才能给爸爸教育男孩提供条件,增加可能性,不然,就算是爸爸有意愿,也是有心无力。
2、父亲的教育越早越好
0~6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体格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段。而父亲的特征、行为和影响,将在该时段中,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因此爸爸最好越早投入到男孩的教育中,最迟3岁的时候要出息孩子的教育。
因为父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性别角色和品质养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1)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因为父母双方在与孩子交往的方式上有着显著差异,父亲更倾向于游戏活动;加之,其较母亲而言,更具体能优势和更多运动潜能,活动中能给予幼儿更大的对抗性和挑战性,从而帮助小孩在身高、体重和动作等方面朝良性发展。此外,与父亲亲近 的幼儿,性格会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反之,有很大机会出现“父爱缺乏综合症”,并自我控制力弱,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2)有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与形成。父亲可通过角色期待、抚养方式、游戏互动等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稳定性和恒常性的形成,并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未来婚姻观的形成和社会归属感的获得。
(3)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塑造。正如前文所说的,绝大多数父亲会选择通过游戏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而更多地玩智力性、挑战性和冒险性较强的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子女的男性性格并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反观单亲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多数跟随着母亲生活,但由于父亲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长大后频频出现打架斗殴、逃课辍学和校园欺凌等现象,并很大程度上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
3、男孩需要父亲的言传身教
现如今,受韩流文化和娱乐圈小鲜肉的影响,“娘气文化”越来越盛行,这种偶像影响力直接导致了小男生畸形的审美:日渐阴柔,娘里娘气。此时,就特别需要一个父亲要“拨乱反正”。
据研究表明: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和那些一周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人际关系更为融洽,更有进取精神和男子汉气概。因此,男孩子还是应该多与父亲相处,这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才能越来越有男孩子的样子。
比如,在运动上。这个时候爸爸的出席往往比妈妈要受欢迎。对于运动本身,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孩子体验挫折的良好时机。这个时候,父亲带领儿子运动,无形之中也在培养孩子的性格。(J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