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首次同房的禁忌
孕育生命的十个月,使孕妈咪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性器官的改变尤其明显。因此,专家提醒各位准妈妈,产后性生活一定要小心谨慎,严防意外险情。
一、产后首次性生活要特别小心
产后首次性生活时最常见的险情是会阴出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与恢复性生活的时间有关。会阴切口的伤口一般需7天才能愈合,并将缝拆除。此时,会阴表面组织是已愈合,但是深部肌层、筋膜需6-8周才能得以修复。如果过早恢复性生活,可导致伤口裂开、出血。
2、与产妇全身情况有关:当产妇患有贫血、营养不良或阴道会阴部发生炎症时,均可延迟会阴伤口的愈合。
3、与伤口缝合情况有关。除了会阴部表皮层用丝线缝合外,内层肌肉、皮下脂肪层均用羊肠线缝合。由于人体组织羊肠线的吸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加上羊肠线的质量、会阴部是否严格消毒等问题,也会影响人体组织的吸收。
4、与丈夫有关。由于男方在妻子处于妊娠晚期、产褥期时禁欲时间较长,一旦恢复夫妻生活,往往动作激烈,这样也很容易引起会阴组织损伤、出血、裂开。
专家私房话:产后一定要等会阴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恢复性生活。首次性生活时,丈夫动作要轻柔,一旦恢复夫妻生活或性生活结束后发现阴道出血,应立即就诊,莫因“难为情”而自己草草止血了事,以免延误治疗。
二、做好避孕,严防意外宝宝
调查显示:60%准妈妈错误认为:产后如有喂奶、没有月经就不会怀孕。喂奶时泌乳激素会分泌、上升,抑制脑下垂体分泌滤泡刺激素,就不会排卵。而滤泡刺激素有敏感度的差别,身体会自行的调控,敏感度高、抑制好,不用很多,一样可以抑制排卵。在坐完月子6~8个月,喂奶次数变少、生活作息正常后,抑制会变差。长期喂奶会让身体习惯,不需要这么依赖泌乳激素,就能持续分泌乳汁,分泌量下降之后,就会开始正常排卵,但是此时不一定会有月经。所以,生完后,即使仍哺喂母乳、没有月经,却仍有可能会怀孕。一般没有喂奶的产妇,产后2个月月经就会来,有喂奶的,月经可能半年都不会来。
因此,专家想说,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如果这时第二个宝宝突然来临,对新妈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产后性生活一定要注意避孕,防止意外宝宝的险情发生。
1、避孕器
原理:放置在子宫内,干扰受精卵着床。
使用方法:由医师装置。
优点:1、 避孕成功率高;2、 可随时取出;3、 不会干扰 母乳喂养;4、 体积小,装置容易;5、行房前不必做任何准备;6、 取出后可再怀孕。
缺点:1、 可能会排出体外;2、 必须定时复查;3、 一定时间后必须考虑更换
副作用:1、 点状出血;2、 轻微腰痛、下腹部出血;3、 月经量增加;4、 阴道分泌物增加。
Q:装避孕器会造成子宫溃烂吗
A:原来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以前所使用的避孕器是环状避孕器,就像一个戒子套在输卵管上,想要拿下来比较困难。但现在的避孕器已经改良,装好之后在子宫颈处会留有一个线头,方便取出,所以现在的妈妈并不需要如此紧张。
另外,临床上因为使用避孕器而感染发炎的几率并不高,因为它只是一种局部类似发炎的效应,并不是真的发炎,目的是干扰受精卵结合。一般来说,5年必须更换一次,如果没有更换,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怀孕,至于溃烂、发炎倒不常见。
2、避孕药
原理:以类似女体激素的成分抑制排卵。
使用方法:每天在相同时间服用。
优点:1、 避孕效果高;2、 性交前不必采取任何措施,不影响性生活;3、 适合任何健康女性;4、停止服用后可再怀孕。
缺点:1、 需经医师诊察,开具处方后服用;2、 需每日服用,定期复诊、领药;3、患肝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血液疾病、糖尿病者不能使用;4、 每半年由医师检查1次,以确定是否可继续服用。
副作用:1、 有类似于怀孕初期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现象;2、 点状出血;3、 月经量减少。
产后同房夫妻双方都要注意,千万别操之过急,要适度,更要做好避孕措施,以免发生其他伤害和意外事件。
(责任编辑:实习刘素玲)
相关知识
产后妈妈首次同房的禁忌
产后第一次同房应注意的事项
产后妈妈饮食有哪些禁忌
产后妈妈怎么做绿色妈妈
产后妈妈怎么抗衰老
产后妈妈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产后妈妈有哪些肥胖陷阱
产后妈妈多久适宜健身
产后妈妈要复查哪些项目
产后多久来月经正常 产后不来月经怎么回事
网址: 产后妈妈首次同房的禁忌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5464.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612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0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8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0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4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09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