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届奥运会正在日本东京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中国举重队以7金1银的傲人成绩,完美诠释了中国力量。
举重运动员
原来是这样减重的
在众多运动项目当中,以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作为标准进行组别划分的竞技项目统称为重竞技项目,包括大家熟知的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等。由于项目的特点,减重是绕不开的话题,本届奥运会举重冠军侯志慧在赛后的采访中就提到了赛前关于减重的小插曲。侯志慧在赛前体重超过了0.1公斤,距离比赛还有1小时的时候,她必须减掉这100克体重才能达标。这样的“减重”,似乎与我们平时所熟悉的减重大不相同。
运动员们在非比赛期的日常训练中,体重往往会维持在超过自身参赛级别3~4千克的水平,增加肌肉和力量,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因此在重大比赛前夕,就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减重。在运动队中,更喜欢使用“控体重”的说法,是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在保障团队的精确控制下进行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缓慢,后期快速。每个阶段需要下降多少体重,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计划。
1
慢速减重期
在慢速减重期,一般期望减掉更多的脂肪,这一点与普通人的减重是一样的。不过,由于运动员的体脂率本身就比较低,减重的速度一般只有每周1千克左右,并且每减去1~2千克体重,都要有1~2周的适应期,同时严密监测体成分的变化,确保肌肉不流失,使运动训练和竞技能力不至因减重而受影响。光从这一点上来说,普通人的减重速度甚至可以轻松超越运动员。
2
快速减重期
赛前的几天,运动员才会进入第二阶段——快速减重期,此时减重的重点不再是减脂,而是身体内的水分。此时,减少饮食和饮水,穿着橡胶或者塑料材质的减重服跑步,甚至蒸桑拿,都是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体重。侯志慧在采访中提到的“在称重前1小时,通过在太阳下跑步出汗,减去最后的0.1千克体重”,就是典型的快速减重。
想学运动员“秒瘦”?
不可取!!
对于快速减重,我们其实也并不陌生,从早期的“裹着保鲜膜运动”到现在网上随处可见的“暴汗服”,表面上看来一次运动前后体重变化巨大,“效果立竿见影”,但其实,减少的都只是水分而已,“可能一喝水就回来了”。侯志慧在比赛中表示口渴,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之前“不敢多喝水”。
那么,为什么运动员不是一直通过缓慢减去体脂的方式达到目标体重,而是最后才快速减重呢?这一方面当然有时间成本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重竞技项目的特点。不管是举重还是拳击、摔跤等对抗类项目,赛前称重与正式比赛之间根据不同项目的规则一般都有短则2~3小时,长则大半天的间隔时间,运动员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补充能量和水分,恢复体能,也使体重能得到一定的快速恢复。毕竟体重和绝对力量相关,在赛场上,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胜算。而普通人一般就没有这样的需求了。
另一方面,通过快速脱水的方式能减去的体重也只能是相当有限的一部分。若过度脱水,身体不能适应,更不能在赛前及时地从脱水状态恢复,不仅影响比赛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本届奥运会的另一位举重冠军谌利军,在上届奥运会上本来也是夺冠热门选手,却因为大腿严重抽筋甚至都无法上场完成试举,最终只能抱憾退赛,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可见,对于比赛和减重经验丰富的运动员来说都会出现问题,普通人做起来就更难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了。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这种快速减体重的方法都不能长期使用!脱水主要脱去的是骨骼肌中的水分,虽然减轻了体重,却会导致营养物质交换减缓,代谢废物排出能力降低,骨骼肌工作能力受损,机体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表明,快速减重会使血红蛋白降低,血糖明显降低,影响机体健康。
运动员的赛前减重,只是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在比赛结束后就会进入体重恢复期。而普通人减重的目的则更多的是为了健康,需要的是体重在减下来之后能长期维持在这一水平。 因此,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吃动,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减重方式!
文:宁波市第一医院顾佳莹励丽
编辑:梁婧
审核:吴卫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