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同样的高盐饮食,为什么你的血压居高不下? 健康科普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同样的高盐饮食,为什么你的血压居高不下? 健康科普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18日 17:51

  我国一直是高盐饮食的“重灾区”。据统计,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约为每日14.13g,远远高于WHO的推荐量2.5倍[1],而北方地区居民每日所摄入量则更高。

  总有患者前来就诊时有这样的疑惑:同样的高盐饮食,为什么有的人就没有高血压,而我的血压就很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引起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很复杂,除外高盐饮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血压对摄入的食盐(钠)量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即具有不同“盐敏感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盐敏感性高血压”。

图片 1.jpg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高盐摄入引起血压显著升高,而限制盐摄入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范畴。

  据统计[2],盐敏感者在血压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15%-42%不等,在高血压人群为28%-74%,在我国北方血压正常人群、高血压人群则分别为28.57%和58%,说明了盐敏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盐敏感性高血压有什么临床特点?

  1.高盐摄入后血压明显升高;

  2.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节律性发生改变;

  3.血压对情绪和寒冷等的应激反应更强烈;

  4.高血压控制难度较大;

  5.靶器官损害出现早,更容易出现肾脏损伤;

  6.常伴发糖、脂代谢紊乱。

图片 2.jpg

如何确诊盐敏感性高血压呢?

  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规范的盐敏感性评估方法和判断标准。

  在《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了2种适合国人的盐敏感性的判断方法,分别是急性盐负荷试验和慢性盐负荷试验[2]。

  急性盐负荷试验

  受试者于8:00 am测量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随后于4 h内静脉滴注0.9%盐水2000ml,输注盐水后马上口服呋塞米片剂40 mg。试验过程中每小时测量血压1次,直至服呋塞米后4 h。计算每次测量时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舒张压))并进行比较。具体诊断如下图、表:

图片 3.jpg

图片 4.jpg

  慢性盐负荷试验

  试验前3天受试者需停用降压药物,随意饮食。然后接受为期 7 天的低钠饮食(氯化钠3 g/d或Na+ 51.3 mmol/d),最后再接受为期7天的高钠饮食(氯化钠18 g/d或Na+ 307.8 mmol/d)。膳食总能量摄入量由每位受试者的基线能量摄入量所决定。受试者需严格遵守饮食干预,在基线期间和每次饮食后,3天内测量3次血压。受试者平均动脉压从高盐?低盐,或低盐?高盐时增加或下降≥3 mmHg即判定为盐敏感者;平均动脉压改变不足此标准则判定为盐不敏感者。

图片 5.jpg

  目前的盐敏感性试验的检测方法过于复杂,过程繁琐,花费时间较长,因此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当前,研究者们已经在积极寻找生化检测、基因检测等手段寻找更简便易行的盐敏感性检测方法,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与大家见面。

中医如何认识盐、咸味与高血压?

  中医理论认为,盐之咸味与血脉、肾脏密切相关。

  盐以咸走血入肾。《本草纲目》言?“盐之气味咸腥,血之味亦咸腥。”《素问》亦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表明“盐之味咸”与血密切相关。

  此外,《素问·宣明五气》篇言:“五味所入…咸入肾”,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言:“咸先入肾…久而增气”,均说明了在生理状态下,咸味偏入肾脏,可滋养肾气。

图片 6.jpg

  若过食咸味,则反会凝血伤肾,日久伤肝。

  《素问·五藏生成》曰:“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张景岳在《类经》中注解此句:“血为水化,咸亦属水,咸与血相得,故走注血。若味过咸,则血凝而结”,指出过量的咸(盐)摄入,会影响血液正常流动,进而引起血液凝滞,导致血瘀。

  《雷公炮制药性解》言:?“盖以咸走肾,过多则肾不能盛而受伤”指出咸味过甚,反伤肾气;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宜藏不宜泄,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言:“咸味涌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亦云:“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说明盐摄入过多会使得肾精无法固摄,造成机体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肾者主水,肾精亏虚,水液代谢失常,停聚于内而为饮。水饮泛溢,亦是高血压常见的中医病机。

  此外,木为水生,肝为肾之子脏,肾受盐之热必影响肝。如前文所讲,盐入血,肝主藏血,日久走血生热,因此过食盐(咸)亦会易致肝经气火上逆,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

验案举隅

  张某,女,59岁。

  主诉:发现血压升高4年余,间断性眩晕、乏力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具体数值不详),于当地医院治疗后改善,现平素口服厄贝沙坦片75mg,每日一次。2周前体检查血糖、血脂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自觉眩晕、乏力症状加重前来就诊。刻下见眩晕,乏力,心慌,短气。大便2日一行,小便次数增多,眠差,起夜2-3次。自诉平素喜食酱菜、泡菜等腌制品,每于入冬受寒时血压波动较大。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平肝益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

  方药:天麻15g,葛根15g,珍珠母30g,桂枝10g,杜仲10g,桑寄生10g,决明子15g,桑枝10g,金银花10g,玄参12g,当归12g,牛膝10g,煅赭石15g,姜厚朴8g,焦山楂15g,砂仁5g。

  按语:尽管门诊无法为患者进行急/慢性盐负荷试验以更清晰地明确诊断,但我们可以从患者受寒后血压易波动、伴糖脂代谢异常、平素过食咸味等特点中推测其很可能具有盐敏感性。

  患者除外血压升高还出现了眩晕,乏力,心慌,短气等症状,正应《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所述。咸味过甚,入血化热,引动肝经气火,故而出现眩晕、血压升高;咸味反伤及肾,肾气不足,不得充养周身,故见乏力短气。因此,治疗予天麻钩藤饮平抑肝阳,其中杜仲、桑寄生、牛膝补益肾气。就诊时予患者健康宣教,指导其改变饮食、运动方式以配合药物治疗,后复诊时患者诉症状明显改善。

图片 7.jpg

低盐低盐,究竟怎么做到低盐?

  1、控制摄入总量

  每餐都使用限盐勺等量具。如果每日计算存在难度,可按月定量。如成年人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5g,一个家庭按3人计算,每月30天均在家吃饭,则每月全家的盐量为450g。市场上一袋食用盐约500g,加之酱油、蚝油、味精、豆瓣酱等其他调味料中的盐,为便于计量,3人家庭每月食用盐建议控制在半袋内,以此粗略控制摄入总量。

  2、“以鲜代盐”

  使用天然香辛料“以鲜代盐”,如采用葱姜蒜等新鲜配料进行调味;

  3、减少购买预包装食品和外出就餐

  调查显示,我国烧烤鸡肉和冷藏鱼肉等产品含盐量是英美等国同类产品含盐量的4.5倍[3]。

  4、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日常生活中警惕高盐“陷阱”,比如熟肉类(火腿、猪头肉、腊鱼腊肉等)、调料酱类(豆瓣酱、沙拉酱、番茄酱等)、面食类(方便面、挂面、意大利面等)、零食类(话梅、咸味瓜子、盐焗干果等)。

图片 8.jpg

  如果低盐对您来说实在有困难,那建议您多食用富含钾、钙等的食物(含钾、钙量高的食物包括豆类制品、海产品、坚果类、深绿色蔬菜等。)以对抗高盐的作用,或用一些能增加对盐的感知的调味品以减少摄盐(如辣),或食用苦瓜以增加对高盐的厌恶反应[2]。

  参考文献:

  [1]杨丽丽,席波.中国成年居民2000—2015年膳食钠、钾摄入量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08):1249-125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4):364-376.

  [3]田松波, 孙久睿. 2022年世界减盐周|改变高盐饮食习惯[J].中国盐业,2022(06):7.

  姚魁武主任医师出诊信息: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和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全国名中医”王阶教授和李建生教授,对诸位老师的学术思想有较为深厚的体会和应用。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是首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姚魁武专家团队”负责人。

  擅长治疗: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或PCI术后效果不佳的微血管病变;初发性、临界性、季节波动性及各种难治性高血压;运用中医药重视脾胃从整体调治血脂异常;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肌炎,尤擅改善儿童运动耐量下降;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另外,对治疗小儿发热、咳嗽、眩晕、不明原因发热及反复发热不退、带状疱疹、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等疾病亦有独到见解和疗效。

  出诊时间:

  周四上午专家门诊:眼科医院内科五诊室

  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广安门医院8号楼212诊室

  周日上午特需门诊:广安门医院5号楼11层10诊室

相关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眼里藏着的心脏健康
高血压健康科普讲座.ppt
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丨刘靖主任专访:科普“夜间高血压”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核磁检查为什么要预约呢?
【科普营养】改变饮食真能降血压?护心饮食要这么吃
夏季高温该如何科学饮水? 健康科普
提升健康素养,为什么你不能错过的日常健康科普!
【科普营养】为什么“健康饮食”反而让你衰老?
【健康科普】卫生科普小知识
血压高的饮食注意什么

网址: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同样的高盐饮食,为什么你的血压居高不下? 健康科普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2614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