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精神疾病康复 社会心理服务质量提升须各方合力推动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孙博洋)27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
在主题为“重视心理健康,提升健康服务质量”的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精神疾病诊治康复、康复患者如何回归社会以及社会心理服务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享了精彩观点。
专场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主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高文斌、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姚贵忠、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参加了本场专场论坛。
精神残疾可以完全康复 科学数据助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精神障碍患者会成为精神残疾,而与肢体残疾不同,精神残疾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之后,能够回归社会。黄悦勤强调,精神残疾与其他残疾不同的是,精神残疾可以得到完全康复。
黄悦勤表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得出的调查数据有助于推动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在给广大卫生精神服务需求群体提供足够的资源方面提供一定指导作用。她认为,如果没有客观数据指标,只靠推测,不能实现精准医疗,这样既导致资源浪费,也会导致卫生公平性降低。
推动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须从医学研三方面发力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在论坛上发言表示,推动康复事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大课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破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新理念指导。通过先进思想引领形成国家政策,来指导康复理论与实践;二是坚持康复高质量发展,构建医教研三位一体康复新格局;三是坚持运用现代技术新媒体,提升全民的康复意识。
吴世彩表示,残疾标准相关设定应该是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变化而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谈到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来打造康复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时,吴世彩表示,应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推动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推动康复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推动康复科研高质量发展。
吴世彩还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全民康复意识。通过媒体、学校、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力量加大宣传培训,倡导现代康复理念与方法,不断强化助力康复医学的决策者、康复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康复意识,从而助力健康中国综合指数提升。
服务引领技术支撑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推动精神障碍康复事业发展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在论坛上发言时以北京市为例,从政策层面、服务层面和技术层面阐述了北京市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从医院到社会的有效路径。
马辛表示,首先,以完善政策为抓手,努力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解决精神障碍康复难的问题,离不开资金支持和保障政策,这是最关键的基础环节。
第二,要以服务为引领,深入探讨全病程防治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将个案管理纳入到社区管理和康复服务,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精神康复新模式,不断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这是开展康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在技术层面,以技术为支撑推动社会精神康复服务开拓创新。医疗科学技术发展是带动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有力支撑。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存在多难点 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高文斌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当前社会心理服务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难点,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虽然大众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已经得到提升,但是仍缺乏一套科学体系和机制来让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更方便得到服务。
第二,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不足。心理服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而且需要稳定的专职队伍,目前还有一定差距。
社会心理服务内容与方式。心理问题中非疾病范围服务内容确定缺乏统一标准,在实操层面责权难以厘清,服务形式有待丰富。
高文斌表示,社会心理服务对社会大众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逐步参与其中,改变了过去只有精神科医生孤军奋战的局面。
精神康复的根本目标是回归社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姚贵忠在论坛发言时表示,精神康复的最根本目标是回归社会,具体一点就是复原。
在谈到精神康复时,姚贵忠表示,精神疾病患者要学习怎样进行疾病管理,了解自身症状,了解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学会自己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姚贵忠还表示,精神康复与肢体康复不同,更强调整体。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能力的缺陷是全方位的,所以需要学习许多生活技能,而不是过于依赖他人的照顾,家属的过度照顾可能会加重患者生活能力缺陷。精神康复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专项训练逐步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在心理康复方面,姚贵忠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调整非常重要,包括客观认识疾病,正确对待别人的偏见甚至是歧视。目前有多种认知训练或者行为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姚贵忠表示,精神康复还包括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他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缺少社会交往机会,造成社交能力退化,需要通过训练和不断实践加以提高。
精神疾病研究面临挑战 预防工作须多方共治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当前精神疾病在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一些困难,其中包括:
第一,疾病的复杂性。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感知觉、情感、认知思维和行为方面的症状的脑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合作;“脑计划”的推进可加速人们精神疾病的认识。
第二,研究病理标本来源困难。现有的证据显示,精神疾病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而可用于研究揭示发病机制的脑组织获得十分困难。
第三,模型动物难于制备。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其他动物存在本质差异,所制备的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从症状评估到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的支持有限。
谈到针对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治时,谭云龙说:“从疾病的社会、心理进行防治,单纯靠医疗卫生工作者难以解决,需要社会多方的合作,建立医疗、教育、管理等多系统的协调机制,制订可行的对方联合行动计划才能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关知识
深圳康复医学专家交流团来湘考察,共促康复医疗发展,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心身共管:探索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管理新模式
怎样防治精神心理疾病?
专家:慢病需合理运动干预 提升心肺耐力有助疾病防控
专家热议: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药促进会智慧健康美容分会成立:促进美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品质升级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东莞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关于印发《北京市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规模工作方案》的通知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全民健康
家庭医生等于私人医生?怎样签约?如何服务? 社区医生、高校专家为重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网址: 专家热议精神疾病康复 社会心理服务质量提升须各方合力推动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2889.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73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542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25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20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18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11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175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174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19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