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相约,健康赋能”社区精神康复者躯体管理训练
单位 |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精神康复致力于复元,完整的社区整合,以提高那些由于各种精神障碍而严重妨碍其享受有意义生活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一定数量的社区精神康复者患者受到精神症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其活动减少、体能下降、体重增加以及血糖血脂升高等问题,需要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躯体管理计划实现、帮助提高躯体健康水平。
民政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制定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中》中指出,躯体康复训练的目的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患者体质、缓解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躯体健康水平。
可以组织患者慢跑、快走、打太极、跳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有氧运动,集体运动时鼓励协作,通过趣味性吸引患者积极参与。
运动强度适宜,保证运动时间,培养患者养成自觉运动习惯。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22年3月委派7名社会工作者开展“洪山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在项目启动时与辖区内重点精神康复者及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并在持续的服务中观察社区精神康复者,发现在疫情常态化管控下大家长期居家,日常生活内容单调,部分家属与康复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不少服务对象由于受长期疾病的困扰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躯体不适;
如睡眠障碍、耐力不足、躯体协调性差、过度肥胖影响外在形象、身体反应力降低等躯体不良情况及问题的产生。
为保证服务对象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健康,洪山区项目执行团队在辖区内开展了系列躯体管理康复训练服务,将同伴支持与躯体管理相结合,以同伴支持为活动基础,专业康复知识为力量支撑,发动精康家庭共同参与运动话题讨论与互动,分享躯体管理训练的彼此的收获与感受,以运动长知识、以运动养健康、以运动促社交。
二、案例预估
(一)需求分析
项目社工通过与社区精神康复者的入户探访、日常接触,发现许多社区精神康复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长期静坐、卧床在家,甚至部分社区精神康复者鲜少出门,受社区精神康复者影响家属们出现焦虑状态及健康隐患,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家都渴望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身体机能的改善,主要包括以下需求:
1.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需要有一个相互交流经验、情感支持朋辈互动平台。
2.社区精神康复者需要重视“运动与健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侧面缓解家属督促压力,减少家庭矛盾。
3.社区精神康复者需要学习并掌握科学的居家躯体管理训练方法,实现运动效果的最大化,养成居家运动及躯体管理训练的习惯。
4.社区精神康复者有社会融入需求,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并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二)理论支持
1.认知行为理论
个体内在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影响并制约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是能够加以了解、调整和控制的,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
根据此理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躯体管理训练及运动与健康知识的讲解尝试改变服务对象消极或错误的运动认知,进而促使其在态度与行为方面做出改变。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它认为行为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而不仅仅是个体内在的心理机制。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个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服务对象是通过观察、魔方躯体管理训练的运动项目,从而掌握新的运动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参与频率强化服务对象的运动行为,培养服务对象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
3.增能理论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地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躯体管理的无力感及需求点,与其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通过躯体管理训练的学习及练习,以及在运动中形成同伴的互相支持,提升服务对象的运动能力及价值感。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依托社区精神障碍康复项目服务基础,通过组织社区精神康复者参与躯体管理训练系列活动,提升社区精神康复者对躯体管理的意识水平,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习并自主开展体能运动,增加对躯体的感受和知觉,有效缓解病情带来的身体负向问题;
在运动中发觉乐趣和重拾自信,以运动为媒介,搭建社区精神康复者的社交平台、拓宽其人气交往范围,促进社区精神康复者的家庭和谐,提高社区精神康复者的生活品质。
2.具体目标
(1)增强社区精神康复者躯体管理训练的意识,能够自主居家运动。
(2)帮助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掌握1-2种居家运动方式。
(3)注重让社区精神康复者体验运动对情绪的积极作用。
(4)提升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获取同辈经验的能力,为其搭建相互支持的平台。
(5)以“居家运动”为媒介,增加家庭间成员互动,缓解居家康复过程中的矛盾。
(三)服务策略
增能理论下躯体管理训练的服务策略
需求反馈及
问题界定
服务目标
服务策略
社区精神康复者对于运动与健康意识不强
提升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对运动与疾病康复重视程度
开展运动与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
精神症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社区精神康复者运动减少,长时间居家产生的家庭矛盾
掌握并巩固服务对象运动项目及方法的学习,缓解长时居家产生的家庭矛盾
链接医生、体育老师等资源教授日常居家运动项目,同时,设置多样化的运动活动让服务对象参与,并通过打开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社区精神康复者参与社交能力较弱,从而自我效能感较低
在运动中舒缓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
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练习让服务对象缓解日常焦虑的情绪,同时在每次运动做完后对服务对象的完成情况进行鼓励
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之间缺少个相互交流经验、情感支持朋辈互动平台
搭建服务对象之间同伴支持与互助的平台
在活动中,设置团体协作项目,建立运动同伴支持与互助交流平台
(四)过程计划
1.计划
一是从需求本源出发。社会工作者依据需求和资源,设计躯体管理训练系列活动,激活服务对象关于居家运动的意识和自主能力,建立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专业服务关系。
二是从协同行动出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协同实践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关于运动的需求和想法,让服务对象充分参与到活动设计和活动改进的行动中,通过赋权实现增能。
2.实施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引入外部资源,搭建由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武术老师等组成的跨专业团队,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培育提升为康复者家庭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是联合开展服务。通过开展团体性、主题性活动,调动街道和社区参与精康家庭服务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工作者机构的服务示范和服务平台,引导街道和社区有效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
三是系统的躯体管理训练服务。通过持续开展躯体训练管理知识的学习、瑜伽学习及练习、肩关节训练、稳定性核心训练及中华传统武术“五步拳”等系列知识、实操、打卡等服务活动;
系统地进行“躯体训练管理”的实践,间接地帮助服务对象在活动中提升社交信心和适应的能力,提升朋辈互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通过个人努力和外部协助,逐步走出小家庭、重返社会。
3.总结
一是定期评估与反思。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后,定期进行评估,分析专业服务介入后精康家庭在运动频率、运动效果、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全面评估服务对象的互助支持网络形成情况和服务需求回应情况。
三、服务过程
(一)服务筹备:筛选适合的服务成员与适宜的运动场地
根据社区精神康复者的特殊性,在躯体管理训练活动开展前,项目社工对目前掌握的服务对象的病情进行回顾,基于此督导带领社会工作者探讨及筛选适合参与的服务对象,确定此服务适合邀请病情稳定且定期服药的社区精神康复者作为参与对象,而日常生活中服务对象都是由家属进行照顾;
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康复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需要家属们参与的同时也了解活动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对于局部认知能力缺乏的社区精神康复者,需要指定家属陪伴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筛选出服务对象14人,家属8人。
运动场地选择宽阔且相对私密的活动室作为场地,场地内只有活动需要使用的桌椅及设备,桌椅可以根据需要而摆放的变化,活动场地的布置会注意营造放松、舒适和平安的感觉。
(二)服务开展
1. 学习躯体管理训练的知识,提升身体健康管理意识
社会工作者联合康复师将第一次服务内容主题设置为“初识躯体训练的好处”,服务对象通过线上学习躯体运动的好处与作用,唤醒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的躯体管理训练的意识,使其自身能够接受并愿意参与初期的躯体管理训练,由于运动遵从“从简入深、由易到难”的设置,本次活动教授大家进行全身热身训练,这样使得服务对象初步适应,又不会感到为难,能够坚持下次活动的参与。
2.实际案例结合康复训练,贴近需求更实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整理服务对象对于“肩关节疼痛”的案例,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运用“弹力带”辅助工具开展线上肩关节的运动教学,引导大家开展对于弹力带的使用的讨论话题,对于有疑问的地方社会工作者积极回应;
结合关节的运动教学帮助组员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预防肩周炎,通过三角肌前束训练(弹力带推举)、三角肌前束训练(弹力带前平举)、三角肌中束训练(弹力带肩外展)缓解服务对象的“肩关节不适”的情况,也便于在居家日常生活进行练习,强化了服务对象居家运动的参与。
3.疫情居家不停练,康复打卡不掉线,培养运动好习惯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了让服务对象养成居家运动的好习惯,社会工作者尝试将“瑜伽的拉伸动作教学”“瑜伽体式”等瑜伽训练的内容更适用于居家练习,教学内容从瑜伽的初步理解、学习,到“瑜伽舒缓肩颈疲劳”的练习,增加胸椎灵活度,提升肩关节灵活度,缓解肩颈疲劳,改善不良发力和呼吸习惯。
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采用“线上视频打卡”的形式,给予持续回课的服务对象颁发了奖品(运动手环)。
4.资源链接“科普”居家运动,关注康复训练为服务对象带来的病情、情绪变化
社会工作者链接了武汉天佑医院精神科的医生来到直播间给大家进行居家运动的科普,结合科普内容社会工作者带领各家庭成员以“稳定肌与核心肌肉训练”主题进行交流,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动作讲解,同时活动中针对有病情不稳定的康复者,安排了天佑医院医生做一对一评估服务。
在运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更多关注家属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大家完成动作时的情绪变化,给予大家更多的鼓励。
5.投票选出人气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助其扩大社交范围
自2023年3月以来,社会工作者将线上活动“转移”在线下开展,服务对象可以在线下面对面互动,通过投票选出了服务对象人气运动项目。
如上身经络拍打操,帮助康复者强身健体,克服由于病理原因带来的身体不适,同时,在活动的后半程添加大家喜爱的手势舞、踢毽子、投壶、筷子运球等趣味游戏环节,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让服务对象在活动中有了更多的参与选择。
6.传统文化与康复运动的结合,运用现有“道具”设置团体协作运动,搭建支持互助平台
在躯体管理训练中增设“五步拳”的学习,此拳法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用于武术拳法套路入门,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四肢动作协调力。
在学习的下半程社会工作者灵活运用现场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道具,增设分组游戏、团队比赛的形式,让参与者体会到了沟通互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服务对象及家属之间通过运动互动有更多的了解和交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六、服务评估
(一)评估方法
本次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躯体管理训练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定量和质性方法进行评估,采用观察评估、访谈评估和问卷调查评估三种方式收集评估数据和资料。
具体而言,观察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在每次的服务活动中观察记录每个参与者的个人语言、运动表现的改变;观察记录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模式;
访谈评估中,社会工作者针对参与活动频率较高、有意愿主动表达的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收集参与者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问卷调查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会邀请参与者及家属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服务对象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满意度及活动设计调整的建议。
(二)评估内容
躯体康复训练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9次,其中每场活动稳定参与人数14人,线上线下活动总服务人次:157人次。
其中,线下活动中回收有效满意度调查问卷31份,未见不满意情况,90%以上的精康家庭对活动的各项安排内容十分满意,并提出了对后期活动的建议。
1.躯体管理训练认知方面带来的改变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了躯体管理训练的活动平台,服务对象在运动中通过接触自己的身体增强对躯体状态的感受和觉知,觉察躯体变化;
运动中能够了解躯体活动的最大限度,学会放松的技巧,有效应对压力与紧张,体验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和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变化,使服务对象及其家属从而更加重视运动对于康复的作用。
2.居家运动行为方面的改变
通过运动项目的学习及日常居家的打卡联系,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并能够持续参与躯体管理训练的活动,在家中家庭成员之间项目督促、共同运动,养成了日常居家运动的习惯。
3.人际互动方面的改变
活动中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他人互动,理解并尊重他人,更好地理解并处理他人的肢体语言,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可以适时充当团队中所需的角色,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4.自我效能感的改变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动作与运动量目标,此过程可以使服务对象的运动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自己原本认为自己不可能的动作与运动任务,自我效能从而得到提升,促进自我评价向积极方向发展。
5.服务对象与家属间的改变
服务对象与家属共同参与躯体管理训练,在日常居家练习中可以彼此相互督促一同锻炼,部分家属反馈已通过运动训练增加了家属与服务对象间在家庭中的互动,同时运动也让他们防疫居家期间能够让“无所事事”服务对象充实生活,间接地缓解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七、总结与反思
(一)精神运动统合治疗在社区精神康复者躯体管理训练中的应用程度
精神运动统合治疗是一种基于人心身整体观,融运动、动作、体态于认知、情绪、社会心理于人格心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次疗法主线是运动,聚焦于人的身体活动、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统合。
社工注重通过服务对象通过体验不同的运动形式,去观察、评估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提升情况,通过评估发现参与活动的服务对象确实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情绪调节及身心放松的效用,下一步在躯体管理训练的服务的设置和开展中要关注更多运动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成效。
(二)精神康复者特殊性带来的挑战与应对
服务对象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因病情开展而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服务对象能快速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介绍并完成指令,有的则会在活动中直接反映某个动作难度较大,超出他们的身体承受范围。
因此,在后续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充分地考虑不同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设计更加适合他们的躯体管理训练内容。
开展活动时,冷场怎么办?活动过程中,现场乱成一团带领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处理?活动结束时,邀请参与者作分享大家又沉默不语尴尬场面让人无地自容?如何成为活动带领高手?欢迎加入第7期【社工客】小组带领技巧训练营超人气训练营,学员亲测好评扫码加入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体坛观澜:让运动为精神赋能
运动康复计划
心身共管:探索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管理新模式
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看上“运动干预门诊”,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3.0版“上线”
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精神健康急救培训开讲
好家庭集团招聘运动康复师、体能教练、培训师
康复训练的方法
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损伤的防治
运动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 健康科普
网址: “运动相约,健康赋能”社区精神康复者躯体管理训练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3712.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3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15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57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63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0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9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13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