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静力性行为的增多,我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趋势在近几十年表现的较为明显[1]。1985年开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学生的心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本世纪10年代才开始止跌回升[2]。有研究显示,诸多体能指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紧密相关,其中以心肺耐力研究居多。如一项以美国青少年为被试的研究显示,有抑郁倾向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水平低于无抑郁倾向者[3]。此外,还有关于肌肉[4]、柔韧性[5]等体能指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且大多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能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也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能指标无相关性[6]。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以上的这些要素作为单一的体能指标,无法全面和科学地替代个体的“体能水平”。因此,如何客观探讨“体能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值得关注。有研究表明,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作为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反映青少年的体能状况[7]。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心理问卷对我国青少年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并同时进行体能指标测试,从而客观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依照我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按照男女、城乡、南北地区均约1∶1的比例,于2016年3—11月在华东区(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华北区(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中南区(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西北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南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东北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市)选取了中学与大学共38所学校,包含了初一至大四年级在内的420个班级,按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在中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200名左右,在大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70名左右,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共获得16 545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8 344名,女生8 201名,年龄13~22岁。本研究已获得学生本人与家长的知情同意,并得到华东师范大学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HR2016/12055)。
1.2 方法采用齐秀玉等[8]编制的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部分,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心理亚健康评价指标分为心理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状态和心理健康3种类型。共包括39个评定条目,每个条目共有6个评定等级(1=持续>3个月;2=持续>2个月;3=持续>1个月;4=持续>2周;5=持续>1周;6=无或持续≤1周),等级越低,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心理亚健康又可进一步分成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3个维度。39个条目累计“心理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8条,即评定为心理亚健康状态。39个条目中有18个条目属于情绪问题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3条,即界定为情绪亚健康;有8个条目属于品行问题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1条,即界定为品行亚健康;有13个条目属于社会适应困难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4条,即界定为社会适应亚健康。该问卷信、效度较好。
1.3 体能测试与PFI计算对青少年进行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20 s反复横跨、30 s仰卧起坐、20 m往返跑(20 mSRT)测试[9]。体能项目测试工作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老师和学生担任,测试时要求被试者尽量穿轻薄衣物。测试前向学生说明测试的要求和目的,在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将7项测试指标成绩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后进行标准化,计算Z分:[Z=(各体能指标实测值-指标均值)/标准差]。将各体能Z分数相加后得出PFI,对跑步成绩Z分取相反数(Z分数越高表示测试者的成绩越低)。为便于PFI成绩评价,本研究以Z分相对应的P75为界值点,将PFI按性别、年龄分层划分等级:Z分≥P75为高等级,Z分<P75为低等级[10]。
1.4 体质量指数(BMI)划分标准本研究沿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1]中的测试细则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测试人员均为测试学校相关教师与工作人员,由研究人员在测试前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身高体重测试规则及标准。在最终测试时,研究人员在学校进行即时监测,并及时纠正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BMI=体重(kg)/[身高(m)]2。本研究中中学生(13~18岁)使用WHO判定标准[12]:即 < -2 s为消瘦,-2 s~1 s为正常,≥1 s~2 s为超重,>2 s为肥胖;大学生(19~22岁)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进行划分[13]。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体能指数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在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时,采用“Forward LR”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体能指数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1.9%,低等级检出率为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73,P < 0.05)。高等级体能指数男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1.1%,低等级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青少年男生各学段不同体能指数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高等级体能指数女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2.8%,低等级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青少年女生各学段不同体能指数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见表 1。
表 1 不同体能指数各学段男女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mental health sub-heal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different physical fitness index
性别 体能指数 初中 高中 大学 合计 人数 检出人数 χ2值 人数 检出人数 χ2值 人数 检出人数 χ2值 人数 检出人数 χ2值 男 低 2 597 694(26.7) 172.15 2 518 609(24.2) 412.93 1 075 210(19.5) 41.54 6 190 1 513(24.4) 566.12 高 864 106(12.3) 932 103(11.1) 358 31(8.7) 2 154 240(11.1) 女 低 2 527 766(30.3) 144.66 2 544 719(28.3) 177.34 1 082 215(19.9) 118.70 6 153 1 700(27.6) 412.25 高 840 114(13.6) 848 114(13.4) 360 34(9.4) 2 048 262(12.8)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P值均 < 0.01。2.2 不同体能指数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各维度检出率各组别不同体能指数青少年的情绪亚健康、品行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值均0.05)。在情绪亚健康中,青少年高等级体能指数的总体检出率为12.5%,低等级为30.2%。其中男生高等级检出率为12.2%,低等级为29.4%;女生高等级检出率为12.9%,低等级为31.0%。在品行亚健康中,青少年高等级体能指数的总体检出率为12.1%,低等级为30.0%。其中男生高等级检出率为12.7%,低等级为30.3%;女生高等级检出率为11.4%,低等级为29.6%。在社会适应亚健康中,青少年高等级体能指数的总体检出率为9.1%,低等级为21.4%。其中男生高等级检出率为9.1%,低等级为20.0%;女生高等级检出率为9.1%,低等级为22.6%。见表 2。
表 2 不同学段青少年不同体能指数心理亚健康各维度检出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mental sub-health dimensions in different physical fitness index of adolescents
性别 体能指数 统计值 初中 高中 人数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人数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男 低 2 597 865(33.3) 910(35.0) 546(21.0) 2 518 753(29.9) 758(30.1) 528(21.0) 高 864 152(17.6) 160(18.5) 89(10.3) 932 91(9.8) 92(9.9) 80(8.6) χ2值 77.16 82.86 49.76 149.32 149.96 71.87 女 低 2 527 841(33.3) 827(32.7) 548(21.7) 2 544 815(32.0) 762(30.0) 641(25.2) 高 840 126(15.0) 116(13.8) 72(8.6) 848 107(12.6) 86(10.1) 90(10.6) χ2值 102.91 111.88 72.17 121.16 133.13 80.00 性别 体能指数 统计值 大学 合计 人数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人数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男 低 1 075 203(18.9) 207(19.3) 169(15.7) 6 190 1 821(29.4) 1 875(30.3) 1 243(20.0) 高 358 19(5.3) 22(6.1) 26(7.3) 2 154 262(12.2) 274(12.7) 195(9.1) χ2值 37.81 34.38 16.34 253.98 257.98 136.24 女 低 1 082 249(23.0) 233(21.5) 201(18.6) 6 153 1 905(31.0) 1 822(29.6) 1 390(22.6) 高 360 31(8.6) 31(8.6) 25(6.9) 2 048 264(12.9) 233(11.4) 187(9.1) χ2值 35.80 30.16 27.65 257.91 272.06 179.22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P值均 < 0.01。2.3 心理亚健康状态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心理亚健康组和健康组男生占比分别为47.2%(1 753/3 715),51.4%(6 591/12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P < 0.01),两组在营养状况、体能指数、地区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8.68,357.13,30.67,P值均 < 0.05),见表 3。在年龄[(15.90±1.95)(16.17±2.06)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P < 0.01)。
表 3 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单因素分析
Table 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ub-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组别 人数 体能指数 营养状况 地区 低等级 高等级 消瘦 正常 超重 肥胖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心理亚健康组 3 715 3 213(86.5) 502(13.5) 1 104(29.7) 1 740(46.8) 662(17.8) 209(5.6) 664(17.9) 609(16.4) 562(15.1) 608(16.4) 621(16.7) 651(17.5) 健康组 12 830 9 130(71.2) 3 700(28.8) 3 843(30.0) 7 681(59.9) 1 047(8.2) 259(2.0) 2 065(16.1) 2 148(16.7) 2 190(17.1) 2 151(16.8) 2 164(16.9) 2 112(16.5)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2.4 心理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 4。
表 4 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16 545)
Table 4.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n=16 545)
自变量 选项 OR值(OR值95%CI) P值 地区 华东 0.90(0.78~1.02) 0.10 中南 0.80(0.70~0.91) 0.00 西北 0.91(0.80~1.03) 0.14 西南 0.88(0.77~1.00) 0.05 东北 0.85(0.75~1.00) 0.01 性别 男 0.94(0.92~0.96) 0.00 年龄 0.85(0.79~0.92) 0.00 营养状况 消瘦 1.17(1.07~1.28) 0.00 超重 2.44(2.18~2.73) 0.00 肥胖 2.89(2.39~3.06) 0.00 体能指数等级 低等级 2.35(2.12~2.61) 0.00以是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否=0,是=1)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体能指数、地区作为自变量(性别以女生为参照;体能指数以高等级为参照;年龄为连续型变量,营养状况:正常=1,消瘦=2,超重=3,肥胖=4;地区:华北=1,华东=2,中南=3,西北=4,西南=5,东北=6)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总体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拟合优度较高。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性别、年龄、BMI和地区之后,低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高等级者的2.35倍(95%CI=2.12~2.61)。年龄、性别和BMI在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中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高等级群体。由于体能指数能够客观反映个体体能状况,是个体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体能指数对于客观和科学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能之间的关系更具代表性。
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对心理健康与体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Jeoung等[14]在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中发现,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Warren等[15]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体质健康较差者,体质健康较好者心理障碍总体发生概率低(40%),其中体能指标所占的权重较大[16]。一项关于台湾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对个体感知幸福感有积极影响[17]。心肺耐力作为个体体能的核心要素,在体质健康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关注度最高,甚至有研究表明,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中唯一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18]。Andreas等[19]研究发现,在控制肌肉力量、身体成分、性别、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时,青少年心肺耐力与心理健康相关,肌肉力量与心理健康相关无统计学意义。Moliner-Urdiales等[20]研究结果表明,肌肉力量与心理健康相关,但在控制心肺耐力后,两者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心肺耐力高者肌肉力量也相对较高有关。
还有研究显示,相比高体能水平者,低体能水平者由于日常活动或体育锻炼较少,极易导致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产生[21-22]。1985—2010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发现,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和身体活动量减少是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23]。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处于意识行为塑造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素[24-25]。李晓苗等[26]在研究中发现,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三者间均呈正相关,生活方式通过自尊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还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对调节情绪、压力,提升认知功能和自我价值均有积极影响[27-29]。傅芳香等[30]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舞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均有积极影响。胡启权[31]在研究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中发现,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社交、身心健康、精神解脱以及自我磨练等产生良好的影响。
此外,在一些关于生理心理学的机制研究中也可以有效解释体能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体质健康的改善可以优化神经内分泌和生理反应,增强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适应。Rimmele等[32]在研究中发现,与未经过训练的男性相比,受过训练的男性对心理社会压力的皮质醇和心律反应明显降低,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镇静和低焦虑状态。Sothmann等[33]假设了交叉压力适应的概念,运动训练是对身体的间歇性压力,可以改变或优化身体对其他类型压力(心理、认知、惊吓)的响应。由于体质健康对荷尔蒙应激反应系统(如下丘脑、垂体和交感神经系统)的钝化作用,减少了情绪、生理和新陈代谢反应,同时增加了积极的情绪反应[34-35]。此外,运动可能通过增强生长因子的表达和神经可塑性来改善大脑,从而有助于改善情绪和认知能力[36-3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和地区在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中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Jeoung等[14]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男生,可能与男生体育活动参与度越高,体质健康水平越高有关。在一项关于体育锻炼和BMI与抑郁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抑郁者通常体质健康较差,并与BMI和体育锻炼相关[38]。
综上所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不仅要重视青少年的体能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关注不同性别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营养水平、不同地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和政策。
相关知识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青少年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师】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大数据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同龄人能发挥多大作用
体育运动成为孩子的健康必修课——2023年青少年体育工作关键词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
青少年心理问题重在预防
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妊娠期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2018版)
网址: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4794.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689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513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08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09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09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06
- 7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170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16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19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