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健康老龄”,数字时代下的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如何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呈现多发、加速增长趋势。因此,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积极推动下, 一些创新者开始跳出固化思维限制,寻找认知疾病的医疗最优解。
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不同层级的认知中心,推广健全“医院-社区-家庭-患者”有效联动的多层级认知障碍预防干预体系。
随着项目在全国的多点落地,这种创新模式正在造福越来越多的认知障碍人群。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助力“健康中国”战略,2023年4月22日,中国首届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大会在绍兴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绍兴市滨海新区管委会、浙江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段树民院士,以及来自全国的大三甲医院、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聚焦“健康老龄、创新赋能”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吸引了全国196家各层级认知中心及建设单位,众多医疗健康行业从业人士的参与,共同探讨我国认知障碍疾病诊疗新模式。
探索前沿脑科学,政医产学研在行动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国灿在致辞中强调,绍兴市围绕“中国脑计划”的战略布局,完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在脑动极光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提升了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近年来在脑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医药部主任段树民指出,脑科学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蕴含着诸多重大科学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他提出,科学家们对人脑的功能机制研究在不断深入,在未来,通过精准有效的神经调控缓解甚至是治愈这些困扰人类的顽疾,将变为现实。
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秘书长周敬表示,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将从供给侧角度,结合社会需求来努力提高全面健康素养,通过“健康家庭支持活动”“数字健康办公室”等形式,力所能及地支持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
剑指“四低二少”难点,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已是全球认知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其中,认知障碍疾病诊治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低二少”,即公众知晓率和就诊率低、诊断率和治愈率低、以及专科医生和记忆门诊数量少。
基于这一背景,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得以启动,并将助力各级医院的认知科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下级医院、基层医院间统一管理,实现筛查、评估、治疗与管理各环节的有效联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表示,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开创了中国认知障碍诊治的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认知障碍疾病专科人才培养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人才保障。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纪委书记唐毅介绍了项目启动一年来的规划和进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中心先后制定了针对认知障碍专科医师、认知康复员、神经心理测评员的人才培训标准;完成了首批核心高级认知中心、高级认知中心、记忆障碍防治中心的遴选,初步探索建立了将老年、康复、神经内科多学科融合联动、高效运转的诊疗模式。
据了解,这一项目接下来还要继续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人员培训机制,力争在5年时间内,每年培养 5000位认知障碍疾病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医院-社区-家庭-患者”有效联动的多层级认知障碍预防干预体系。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晓春就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人才培训进行了总结与规划。
2022年,通过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继续教育中心遴选各层级认知中心196家、建立培训基地30家、组织4482名医护人员参与了线上培训课程学习、组织实施全国性阿尔茨海默病公益活动累计服务超过20万人次。
2023年3月,继续教育中心已启动第二批认知中心的遴选,下一步,将持续做好临床基础工作,逐步建立系统化管理,持续提高科研能力;同时,鼓励认知中心积极参与本市卫生健康委或医疗保障局推进的老年痴呆防治工作,开展认知障碍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
《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重磅发布,全面展示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控进展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一环,国家级认知障碍疾病防控综合指数体系——《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2023)》在会上重磅发布。
《指数》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发起,从认知障碍疾病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情况4大维度进行分析,整合多源数据,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认知障碍疾病防控的综合能力。
《指数》的价值还体现在,首次构建了中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国家级大数据勾勒出我国脑认知健康版图,全面地展示了脑认知相关指标的情况以及各省的综合排名,为各省开展脑认知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控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主要倡议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脉耕指出,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的提出和测算,有助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体系全面地了解各省认知障碍疾病防治工作总体情况,为下一阶段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认知障碍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既往在其他疾病领域开展的综合指数的经验也充分显示了这一优势。
“医产学研”集思广益,探索认知障碍诊疗的最佳实践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内容探讨的深度、广度、前沿性,大会在下午设置了“脑认知健康创新转化论坛”,汇聚业内20余位知名人士,包含主题演讲和大咖圆桌两大板块,对数字技术在脑认知健康领域中的创新研究、创新融合等话题展开讨论。
>>>>唐毅教授:认知数字疗法可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的评估、预防、治疗和管理环节
唐毅教授认为,认知障碍疾病会经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些异常生理和行为特征在临床前期就已出现。但传统的神经心理测评已无法满足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认知数字疗法为认知障碍疾病诊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唐毅教授介绍,认知数字疗法可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数字化评估、预防、治疗和管理措施;在未来,也可通过多级认知中心,整合不同层级的诊疗资源,构建医院-社区-居家一体化的疾病管理模式,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同时,唐毅教授也指出认知数字疗法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临床安全监管。
>>>>章军建教授:AI可为VC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做出重要贡献
章军建教授表示,目前痴呆早期诊断依赖于生物标志物的评估,分析过程复杂,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完成,而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痴呆早期识别与精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章军建教授团队采用AI算法,研发了主要基于MRI和PET影像标志融合的VCI认知功能多元定量评测系统。
章军建教授总结到,VCI是仅次于AD的常见痴呆类型,且其病理异质性强,基于VCI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结合临床评估信息,采用AI技术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可能为其早期诊断和预测做出重要贡献。
>>>>汪待发教授: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已成为康复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汪待发教授看来,康复学与脑神经科学息息相关,脑功能成像技术也已成为康复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在康复学、认知神经研究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大脑功能的评估,是诊断和治疗脑功能疾病的前提。汪待发教授团队研发近红外(fNIRS)设备,通过测定透过脑皮层漫射光的强度,检测到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为脑科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了简便、准确的定量评估手段。这一设备可实现“边运动边检测,边说话边检测”,极大地弥补了现有脑科学临床诊断的空白。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杰文则从临床医生视角,分享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如何为临床医生服务的思考。
>>>>范向民教授: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创新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法
全球老龄化趋势下,神经系统疾病呈蔓延趋势。其中,人机交互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支撑和可能。
范教授团队提出面向神经系统疾病预警的智能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实现交互信号鲁棒感知、神经功能精准解析、定量神经功能标准化评价和实现疾病早期预警,进而建立创新神经系统疾病检查评价体系,阻断病情发展,普惠人民健康,最终节约医疗开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脑动极光CEO王晓怡博士:认知数字疗法可实现跨疾病、多认知域协同、多手段联合的认知评估、干预及管理
王晓怡博士分享了脑动极光及认知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认知诊断与认知干预的相关实践。他介绍,认知数字疗法以脑认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融合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种对认知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定、治疗和方案优化的新型疗法,可实现跨疾病、多认知域协同、多手段联合的认知评估、干预及管理。
脑动极光作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医疗科技公司,通过整合大数据和AI建立“认知障碍诊疗AI大脑”,提供“院内认知障碍诊疗系统”和“院外患者疾病管理平台”,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实现疾病精准评估诊断和智能化干预治疗,助力认知中心的数字化体系建设。
>>>>圆桌对话:政策环境、市场趋势、跨界机遇,多维度剖析脑认知健康
圆桌对话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王雪主持,在第一场对话中,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云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彭国平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毛凡就“脑认知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时代机遇”话题进行了讨论,具体分享了政府对脑认知的重视程度提升、脑认知健康指数发布意义、医疗机构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等思考。
第二场圆桌对话则聚焦脑认知健康“医产学研”创新融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唐毅、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吕泽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贺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李霞,以及脑动极光王晓怡参加了讨论,并对数字技术等科技给临床工作的赋能、认知障碍大队列研究的开展、脑认知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思维碰撞。
最后,中国首届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大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论坛嘉宾,包含了院士、院长、医生、产业头部企业和创新公司……,他们以多种视角出发,共同推动着认知障碍疾病诊疗的规范化,以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认知障碍防治的社会问题。
相关知识
鹰瞳科技:以眼底AI技术助力眼底疾病筛查与认知障碍识别
全面康复新时代:智能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与个性化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数字化求索丨壹健康探索标准化建设
如何解决睡眠障碍
一文概览睡眠健康数字疗法
作者专访|健康老龄化不仅可让老年人享受晚年,也可释放全社会的智力和职业能力
病态审美让她们病了:进食障碍患病人群普遍呈年轻化、低龄化
心景科技:精神心理VR数字疗法,助力实现“在虚拟中训练,在现实中康复”—维科号
专家建议:加强预防接种 助力健康老龄化
世卫组织:数字健康素养是医疗保健工作者克服技术应用障碍的关键
网址: 解构“健康老龄”,数字时代下的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如何建?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5129.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80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64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11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19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7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9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33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32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7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