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个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辅导个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长期和孩子们打交道,深谙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这个年龄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生活阅历不足,常常做出一些看似不良的行为,如果我们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缺乏对孩子足够的期翼,莽然就给他贴标签,下定论,匆忙的就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往往错失孩子自我生长的良机。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相信――信任,是滋养孩子心田的甘露。
在去年的上学期,因为是五年级了,我决定在网上帮孩子们买常常要用到的《成语辞典》。但我的事务太多,于是我就让班上比较熟悉网络的吴雨轩来给大家在网上定购。这个孩子平时热情,喜欢为集体做事,有一颗爱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更信任他,把这件事交给他,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既锻练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和树立了他们从小就懂得关心集体的意识,一举两得,还让班级中的其他孩子懂得在一个集体中担当的重要意义,一举三得!我暗自开心。带高年级就是好,好多事都可以找小帮手了!嘿嘿…….
第二天,小伙子就忙开了――
“吴雨轩,我的50元,别弄丢了!”
“记上我的名字,我是黄帅哥!”
“几天到货呀?你定的哪家书店的呀?”
看着班上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吴雨轩胖胖的脸庞上满头大汗,我笑着离开了教室。
过了好几天,吴雨轩到办公室来找我。
“兰老师,不好了。爸爸说我之前定的那家书店卖的好多都是盗版书,里面都是错别字,还是换家买吧!”
“那成,你看着办吧!老师相信你的能力!”
“别家正版的要70元呢,您看?”
“那就每人再交20元吧,明天叫他们交给你,别弄掉了就行了。”我头也没抬。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看着就让人放心。
过去的好几天,日子还是那样平常,和以前一样,孩子们都带好多课外书来看,吴雨轩也不例外,下课十分钟,低着个脑袋,看得眼睛眨也不眨。他的书厢,好厚的一沓书,慢慢看吧,小孩,书海宽着呢!
这天晚上八点过,我却接到他爸爸的短信――“兰老师,词典已到货。一共50本,每本50元,请您查收,会寄到学校的。”我一下子蒙了,小孩弄错了吗?多的钱到哪去了呢?我回了短信,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砸碎的声音,小孩大声的哭叫声……
怎么办,怎么给家长交代这多付的20元钱?如果不好好教育吴雨轩,他以后会不会还要撒谎?1000元哪!孩子,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呀!这一夜,我难以入眠。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怕说谎的孩子,况切,这次,这个孩子平时是多么好的学生呀!
我反复回想,他怎么了,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了无数个爱说谎的孩子,但吴雨轩是这么特殊,他的家教很严,人也很乖,这次,他到底怎么了呢?我还是信奉我的教育准责――相信孩子的可塑性,用智慧和宽容换来孩子的自我成长。
第二天.我告诉大家,兰老师真不该偷懒,吴雨轩毕竟只是个孩子,他把价钱弄错了,老师先把每人多付的20元退给大家,还是要谢谢雨轩为大家付出的时间,下次要细心点欧!我分明看到孩子低垂着头,眼里满是泪水…...
回到办公室,我发现我的桌厢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有方方正正的字体――老师,我错了,平时爸妈对我的管教很严,不怎么给零用钱,看着别的同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羡慕极了,您知道,我特别爱看书,可又没钱,于是,我才想到这个歪点子,谢谢您在全班同学中保护了我。
词典到学校的那天,我正好出去听课,回到学校,班上同学已人手一本了,大家正翻得起劲呢!我了解到――中午,吴雨轩早早到校,厚厚的词典,整整两箱,孩子一个人硬是从值班室搬到了四楼我们班,跑了好几回,汗水把他的校服都湿透了。
当吴雨轩来办公室把1000元交给我时,他似乎在等着我说什么,我仍然低头改本子,没看他一眼。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自己,相信学生的优秀,如果每天和他在一起的老师都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他,给他成长的空间,甚至再相信他了,那么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否定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甚至会给他们的心理埋下难以平复的障碍,有时甚至是终身的阴影。
我仍然没找他谈话,我在坚持着对他的信赖,学期结束的奖品我仍然请他在网上给大家买来好看的记念品,在最后的那天,他仍然作为“最爱集体奖”获得者在大家的羡慕眼光中接过了大红的奖状。
“不能让这件事成为他的思想负担,如果孩子能将这件事写出来,那么,他才真的释怀,才真的成长了。”我在自己的教育日志中这样写到。
在今年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不出我所料,吴雨轩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谢谢您相信我不坏,是您带我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宽广的大道,两旁不仅有文学的树阴,让我的心灵沉,更有道德的太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七月,是毕业班孩子“一去无回”的日子,可吴雨轩却约了好多孩子回母校好几回,他说舍不得这里,无论以后他走多远,这里永远是他起航的地方……
篇2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永教[]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篇3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1、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
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得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2、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观念和思想;在开展"优秀班干部评选"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发展"(如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班主任努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模范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生力军。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任课老师在工作中与班主任保持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局面,形成班级任课教师的合力。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携手共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向任课教师作介绍,使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暖和家庭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任课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相互协调的要求;班主任要把自己工作上的设想告之任课老师,并就管理班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注意相互沟通,加强合作。
(2)班主任要充当班级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最佳使者,为任课老师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3)班主任要善于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平时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转贴于
4、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对有心理问题苗子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不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由班主任老师承担。学校规定每周二的班会课(二周一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每月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报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秀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1、“走出去,请进来”,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增加工作底蕴,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推动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保健医生,去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解决学生心理“症状”,并且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 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我校自95年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一方面我们每年选派1~2名骨干班主任参加协会主办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多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我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专门购买了有关心理方面的书,为教师接触更多的心理知识提供条件,每学期又开展班主任自我培训、自我学习和自我交流为形式的学习辅导班,边学习,边实践,帮助热心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2、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公开教育活动,提高团体辅导的技术和技巧,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学校每学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比,评出了《走近老师》、《走近家长》《自信的三腿小凳》、《做情绪的主任》、《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学花零用钱》等优秀活动课;开展 “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孩子给家长写信、父母给孩子回信等活动,使学生把平时不愿对父母讲的话通过书信向父母倾诉,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些什么,同时也了解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家庭的付出,使孩子和家长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3、发动班主任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
学校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为心理辅导室配备了电脑,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每位班主任都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并参与每天中午对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活动,他们客观地分析测试的数据并将部分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有的方矢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舒缓学生的心理烦恼。科学地运用测试软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心态,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脉搏,我们的老师把对学生的咨询整理成《青春的萌动》在个案高级研修班学员论文集上发表。
4、鼓励班主任积极开展教科研,用科学的理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
篇4
〔关键词〕外校家长;辅导咨询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15-02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长期从事一线心理辅导活动,近期接触到几个外校家长来访咨询的个案,引起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反思。
案例1:小强,男,初三学生,其父母在本地经商,家境相当富裕。小强原在县城某中学就读,由于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在班里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初二时,父母只好将其转至乡下A中学就读。在A校就读期间,小强依旧难改迟到、上课吵闹、外出上网等恶习,A校对于这个勉强接收的学生头痛不已。在初三的第一学期,小强父母只好将其转到乡下另一B中学就读,在B中学的纪律严管和其父母的压力下,小强改变了许多原本不良的习惯,但同时,小强越来越不喜欢到B校读书,总是以各种借口(包括装病)开始提前回家,推迟返校,在家长的高压和严肃批评下,小强在家中逐渐不说话,也不到B校读书。至新年前后,开始整天呆在家中,不见生人,每天除了看电视,晚上与父亲下棋外,与母亲有简单的交流外不与任何人接触。目前又提出要父母买电脑在家中上网。
小强父母通过本校一位领导了解到笔者在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找到笔者,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让笔者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个案,该个案至少应该有抑郁的倾向,同时对于小强没有任何接触,而小强又不愿到学校的辅导室来,已超出本人的辅导水平。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再三请求下,笔者到小强家中,看到小强与其父亲在下棋,当笔者开口说第一句问候的话时,小强就逃回房中,关上房门。笔者在门口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失败”的单向引导。
咨询反思:
这次辅导,对小强也有一些帮助,当小强父母想把小强强制送到外省一个据说是高墙高压管理的武校时,笔者给出了正确的建议,指出这是心理问题,而且小强有一定的抑郁倾向,家长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强父母来访时,笔者给出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逐步微变的行为改善小强的状况。建议小强应当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对小强的失败辅导使笔者有近一个星期的自我反思,情绪相当低落。个人失败感很强,经过一个多星期才有所缓解。
理性思考:
1.小强不是本校的学生,笔者是否有这个必要去帮助他。从个人的工作范围看,笔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面向本校学生。但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帮助其他青少年也有一定的义务,但这样可能会导致辅导教师的责任泛滥,最终影响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
2.笔者从2001年开始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几年下来,通过开讲座、办专刊、上活动课等活动在本校学生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中尊重、同理、保密的心理辅导老师。因此,在本校学生的咨询中,说出的话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学生对笔者的信任感很强,愿把真心话说出来,这可以说辅导至少成功了一半。但小强不认识笔者,被拒绝是正常的,笔者建议小强父母转介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也是正确的。
3.笔者曾有个个案小萍是班主任引介的,小萍前后三次来心理辅导室,每次来都几乎沉默不语,只通过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后来小萍因犯错被班主任批评时,愤愤地对班主任说:“我不跟你说,我去对钟老师说。”从此,小萍在我这儿打开心扉,改变了自己。正好这个案例的成功,冲昏了笔者的头脑,答应到小强家中上门辅导,没能认清两者的巨大差异,自己的辅导能力不足而前去辅导,这违背了心理辅导的原则。
4.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当笔者回校反思后,小强父母也没有再与笔者联系过,小强父母心中将心理辅导理解成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虽然笔者曾在与小强父母的交流中再三提示。
案例2:小丽,女,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父亲经商,家境较好。高一、高二时在校表现较好,成绩中等,身材高挑、漂亮,心地善良。小丽第一次中考失败,父母将其送到乡下D中学复读,D校曾以“苦读苦教”的精神,屡创教学的神话。在到校和返家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小丽经常会给老人让座,D校教师曾将亲眼所见告诉过小丽父亲。在D校一年后,小丽顺利地考入重点高中,在进入高三后,重新分班,离开原来关心自己的班主任,逐渐变得不开心,在家里说话少,吃饭少,精神差,总是说听不懂。家长开始以鼓励和适应新班级为主进行劝告,效果很差。一听到D校的名称或任何关联的事物,小丽就咬牙切齿、紧握拳头。小丽开始失眠,与班主任关系很差,总认为班主任看不起自己。家长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坦诚说明了自己女儿的现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沟通几乎没有成效。
小丽的父亲通过本校一位老师找到笔者。在经过近两个小时长谈后,笔者给出很多具体的操作要求。如不在小丽面前说“考不上大学没关系,很多人都是年纪很大才考上大学的。”要求小丽的父亲每天给小丽讲一个笑话,父女俩早上用手按摩自己脸蛋,做一个笑脸才能离家上学上班,坚持两个星期以上。指导家长与班主任、课任教师的沟通方式方法。并定下两个星期后再来,如果小丽愿意可一同前来。
四个星期后,小丽父亲着急地与笔者联系。原来这四个星期中,小丽改变很多,吃饭多了,睡眠也好了一些,心情开朗多了。在这期间的第四个星期,接受过专业心理医生的一次咨询。但这天课间,小丽在操场遇到邻班的一位教师,小丽自言自语地嘀咕被该教师认为是骂他,并将此事告诉小丽班主任。在与班主任争辩中,小丽赌气离校,班主任则发短信告知家长。家长到校再三赔不是,希望不要刺激女儿,而班主任认为家长护短,情急之下,再次找到笔者。经过两小时的交流,理清了事情脉络,也找到解决方法。家长高兴而去。
此后,小丽的父亲还来访过两次,由于家长的努力,小丽的情绪状态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咨询反思:
1.小丽的父亲在本县电视台“名师风采”中看到关于本人的报道,树立了对笔者的信任,沟通过程真诚、理性。其次,小丽的父亲文化程度较高,对女儿的心理健康有高度的敏感,将关爱付于行动,与笔者探讨相互认可的辅导策略,落实程度较高。
2.小丽的问题还处在一个相对低层面的阶段。因此,运用具体细节性的辅导方法与手段,将理论转化在行动中,这样指导的成功可能性较高。
3.在父母的引导下,小丽还接受了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这也是小丽改变的重要原因。
理性思考:
1.小丽在D校的学习是一种自我高度压抑的状态下的学习,做一个“乖乖女”,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样的意识强烈地压在心中某个地方。在进入了重点高中后,当失去关心自己的班主任的支持,暴发出这样的情绪状态是正常的,对于小丽来说,在D校的经历是一个潜意识中压抑的炸弹,暴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当家长提出子女的心理问题后,作为教师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过低,或只是从德育的角度看待学生,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短板,而这片短板却会导致学生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
3.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细心、坚持地具体行动才是改变子女心理不良状态的良药,天下没有一次性就成功改变的心理辅导。
综合两个案例,可以说有得有失,同时也引起笔者对外校来访者咨询的深入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接到过兄弟学校辅导老师的电话,他们有时也在为外校的学生进行辅导,可以说一片真诚,一瓣真心,但他们询问的内容却常常让我感到如履薄冰,诸如多动症、强迫症这样的判断,且不论判定的准确性,即便判定是准确的,那么我想问自己也想问各位同仁,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能力够吗?由此可能产生的纠纷有社会力量支持我们吗?
思考提升:
第一,当外校的求助信息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求助对象肯定经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成效。因此,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简单,反思自己的能力水平是每位心理辅导老师所必需的。要有提醒或建议转介到正式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的咨询策略。
第二,只凭热情或私人关系为他人提供咨询,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咨询风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组建校际辅导咨询网络,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也为辅导教师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第三,充分利用家庭因素,创建良好的生活氛围是学生改变自我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在辅导初期对家长进行辅导过程的必要解释是辅导教师所必须做的。
第四,接受校外人员的来访,辅导教师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辅导不要掺杂任何利益行为,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校外辅导对辅导教师个人的“名声”并不一定是正向关系。
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个体辅导;质性分析
一、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是由塞利格曼(Seligman)等人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1]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之后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一股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新思潮。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地走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课题梳理前期个体心理辅导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基于“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在螺旋式的循环中构建比较有效的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90 年代在美国兴起,以研究“习得性无助”而闻名心理学界的塞利格曼教授,在被他剔除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无助”可以被习得,“乐观”和“坚韧”同样可以被习得。“哪些心理特征或体验能够让人拥有持久的幸福”、 “这些积极心理学品质是如何习得的”成为了积极心理学所探索的核心问题(塞利格曼《持久的幸福》)。
(二)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来说,积极心理学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公民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2]。
积极心理学的干预目标坚信通过认知和行为会鼓励幸福感的发展, 而积极的情感包括爱、兴趣、满意、自豪和自尊也会推动学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改善学生个体的身体、智力、社会交往及心理资源[3]。
北京教育学院曹新美老师曾比较系统地梳理了积极心理学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的改变,包括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 挖掘教育的资源,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五大方面。并指出,积极的干预应当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挑战性, 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 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4]。
同时,在心理咨询中,良好的咨询关系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来访者问题的尽快解决。这一点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中也一样。传统理念虽然也强调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但往往在学校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来访者即问题学生”观念的影响下,将建立平等关系视为获得学生信任、降低心理防御的辅导技巧和手段,而非心灵上的联结和共鸣[4]。
三. 数据分析
(一) 典型案例质性分析
1. 学生个体辅导案例汇总表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共累计学生个体辅导74人次。以此作为数据基础,问题不明确、无后续反馈的案例,在各年级阶段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辅导结果良好的案例,匿名处理,相似案例进行合并。典型案例汇总表如下:
2. 编码表
在学生个体辅导典型案例汇总表的基础上,使用连续比较法进行编码。即根据一级、二级代码,先分析第一个案例,再分析第二个案例。如第二个案例与第一个案例同质,则进行合并,否则在三级代码中单独列出,以此类推。一级代码中,问题类型是指学生所来访寻求辅导帮助的问题可以归属于哪一类,其下二级代码“学业提升”、“环境适应”、“应激应对”分别是指学生主要的核心问题围绕什么主题。心理特征是指学生个人具有与解决所来访问题相关的发展状态和心理资源,根据三级代码内容分为具有一定内在普遍性的“自我要求”和“渴望他人关注”,以及“事件相关发展状态”即针对具体这一事件的原有发展状态。辅导技术根据传统心理辅导主要流派进行划分,分为“行为技术”、“认知技术”和“精神动力技术”三类。
3. 矩阵表
首先,矩阵表的横纵维度分别是案例对应问题类型、心理特征、辅导技术以及各自所对应的治疗取向和发展取向。横向分类对应编码表中的一级代码,但取消了二级代码,因为各类型对于矩阵分析的意义不大,保留了更为原始的三级编码。纵向分为治疗取向和发展取向(即更关注个体优势和发展的积极取向),在矩阵分析的过程中对编码表中的问题类型、心理特征和辅导技术分别进行划分。之所以做这个划分,是因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即保留了传统心理治疗取向的一些经典技术,同时又纳入了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对个体优势、资源的关注,以及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矩阵表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矩阵表的最左列和中间一列并不是平行的,问题类型和心理特征的治疗取向、积极取向内容数量存在双分离,即多数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是以消除不良感受、不良状态为目标的。这也与我们现实实际相符――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才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走进心理辅导室。而与真正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病症状态不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绝大多数都是发展取向的,是在恰当的引导下,不仅能够解决问题,更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积极优势。
而从辅导技术来看,我们既需要传统的、针对问题解决的干预技术,同样也需要积极关注,发掘优势,促进学生学业、人际和生涯发展的积极心理学去向的辅导技术。两者相互平衡,互为补充,才能够达到对学生辅导的良好效果。
由矩阵表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 根据典型案例,在中学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以问题驱动为主,;
2) 不同于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优势性的心理特征;
3) 治疗取向的传统干预技术和发展取向的积极辅导技术并重,结合使用,能够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4. 网络图:
根据矩阵分析,进一步梳理做出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网络图。
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是受问题驱动前来的,希望能够消除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发展状态,这是外显的。与此同时,学生个体具有积极的心理发展特征,具备内在的心里优势和资源,这是内隐的。在辅导过程中,并重采用针对问题的治疗取向干预技术,和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辅导结果。
由此可以得出本研究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
五. 参考文献
[1] Seligman, M. E., &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0, 55(1)5.
[2] Thomas M. Kelly.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False Promise or True Breakthrough. Adolescence. Roslyn Heights: Summer, 2004, 39(154), 257.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心理辅导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02年以来,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并设学生心理辅导室,我一直在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并通过一些个案总结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我校是高级中学,在校学生年龄基本上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又是身体发育,心理正在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特别多,例如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下面就是一个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个案, 2010年11月,我校高一年级半期考试结束后,高一年级一个名叫小安(化名)的女同学,因为半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难过,睡觉都睡不着,已经两天没有到校上课了。这是一个明显的适应问题和学习压力问题,可是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小安成绩很好,半期考试还考了年级第16名,这么好的成绩,还出现学习心理问题,这并不多见。认真听取学生的倾诉后,我知道了小安学习很认真,成绩很好,在小学初中一直是名列全校第一,现在进入高一级学校,被别人追赶上甚至超过,心理上产生抗拒和排斥,无法接受,很明显,这是新环境带来的适应问题和学习压力问题。
随后,我对小安进行了心理辅导,首先让她理解新环境中自己已经不是第一完全正常,不要以过去的眼光看问题,更不要以名次定英雄,另外要排除心理阴影,不要老是把心思放在名次上,每天总在担心名次问题,无心学习,学习成绩更加上不去,有可能还会下降,名次也上不去。告诉她不要太看重考试成绩,因为高中同学优秀的更多,不要曲意理解名次的正常浮动,要是出现了心理焦虑,将导致成绩真的下滑。我对小安晓之以理,告诉她学习重在持之以恒,踏实地学好每一科目,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比较,重在看到进步,接受正常的浮动,也要和同学合作竞争,互相帮助,也互相比较,接受别人超越自己,愉快地学习。
对于学困生、德困生,我们更要多关心,多了解,因为他们顽皮捣蛋、成绩不佳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些社会、家庭问题。例如上学期我遇到一名学生,他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追究并要求请家长来配合处理,这个学生回家后久久没有请到家长来见班主任,班主任很生气,责令他暂时停课,没想到停课两天家长还是没有出现,经过耐心了解情况,我才知道原来因为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学生和家长已经很久没有说话,老师要求学生请家长配合教育,学生并没有跟家长沟通,所以家长并不知道情况,学生上课迟到也是因为家长不理他,早上不唤他起床的缘故,这个学生的情况就是因为代沟的问题导致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我们既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也对家长做思想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尽量消除代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理念,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还利用家长会为家长们做心理讲座,进行了如何调整亲子关系及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讲座,更好地促进了家长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也增强了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除了对单独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外,我还向全校学生公布了我的电子信箱地址、QQ号码和电话号码,希望有心理困惑又不愿走进心理辅导室的同学以邮件和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有一个网名叫“一粒尘土”的学生,长期在QQ上和我交流,我们谈学习,谈交友,有时还谈社会热点,我们一起探讨解决过很多困惑和困扰,现在这名学生心里很阳光,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但我们还是经常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不认识的好朋友。现在我校还专门开辟了百度贴吧,广泛欢迎同学们加入,踊跃探讨心理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首先要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问题的学生还是思想品德出现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真诚地对待他、接纳他、理解他、教育他,因为爱是成功实施教育的源头。有了爱的眼光,才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理解他成长中的烦恼并帮助他们解决烦恼,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让他们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将来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也可以很好的预防和杜绝某些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很大程度上也保障了学校稳定。尤其是问题学生,我发现他们多是因为家庭不和,或是父母离异,带给学生很多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甚至出现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同时,这些学生的情感很脆弱,特别容易冲动,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给与心理学上的帮助就尤为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肯定和信任的目光中成长,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爱和宽松的环境。
这些年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是明显的,他们不仅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更能融入集体,愉快合作共处,而且使整个校园呈现活泼健康、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篇7
【关键词】同伴辅导;督导;建构
随着国民对心理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逐渐落实,全国许多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而由于师生比例不匀称,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有限,同伴辅导应运而生。同伴辅导能普及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理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概念学生在心理咨询中的角色和地位。[1]最关键的,同伴辅导能够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不足[2]。但是,由于同伴辅导属于半专业或准专业的心理辅导[3],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展同伴辅导时,同伴辅导员接受的培训属于非专业层次。因此对同伴辅导的督导尤其重要。
1.研究现状
在学术期刊网上按主题,检索“同伴”或者“朋辈”,二次检索“督导”,结果共有26条记录,时间主要在2006-2009年。其中,有关疾病治疗的文献有7条,有关心理健康教师督导的文献有2条,其余文献主要对同伴辅导工作体制建设进行的调查或评论,督导是这些研究中提到的子概念。由此可见,有关我国同伴辅导员督导的研究,目前尚在理论构想阶段,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骞提出心理治疗中的“同伴团体督导”[4],他认为,同伴团体督导(Peer supervision)是指一组从事心理治疗的同行在一起讨论他们有关治疗的各种情感体验。他提出同伴团体督导的特点:降低防御心理,开放自我审视,明晰治疗过程,保护职业道德,但也会因形成小团体而减少沟通,降低强制性等。宋宁提出心理教育中的“朋辈督导”[5],他将朋辈督导区别于单一的专家督导,认为朋辈督导更具有主体性、参与性的特点,包括校本督导与区域督导,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备、活动、教师等进行全面督导。王永[6]采用自然实验法,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中,同伴心理互助包括团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互助和教师督导。结果表明,教师的督导支持和帮助心理互助有力的有效进行,并能减轻心理互助中负移情和反移情给同伴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研究[7][8][9][10]认为,学校开展同伴辅导,应健全和完善督导体系,应融合专家督导和同伴小组会议等多种形式,督导能帮助同班辅导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帮助他们及时清理情绪“垃圾”。 持续有效的督导,是同班辅导员在实践中提高水平,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学校同伴辅导中,应该进行综合性的督导,即结合自我督导、团体督导、专家督导为一体的“三级督导体系”。
2.一个个案
求助者:金某,23岁,学生。担任学校同伴辅导员1年,已接受系统的同伴辅导与辅导培训,并有一定的同伴辅导与辅导经验。金某微胖,身体健康,无病史;心理健康,情绪低落;社会功能正常。
金某:一个月前新生入学,学院安排我们走近新生,开展新生同伴辅导活动。这期间我遇到一位新生女生王某,经过几次咨询,王某对开始对我产生依赖,并提出超出咨询职责的要求。这让我非常苦恼,心里有些萌生了退出同伴工作的想法。
其他同伴辅导员:金某最近对团体督导活动和同伴辅导活动都不积极了,也变得消极了,甚至对同伴辅导活动产生抵制心理。
通过临床表现,咨询师认为金某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情绪较低落。初步诊断为移情引发的一般性心理问题。但是他排斥团体督导,因此需要对他进行专家督导。
咨询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倾听等技术,具体了解金某问题产生的起因与形成过程,帮助金某制定针对性的行动任务。第二阶段通过面质和空椅子技术,帮助金某找出问题根源,使金某内心冲突外显,最终达到自我整合的目的。第三阶段评估咨询总体效果,帮助金某制定今后发展规划。在督导过程中,咨询师不断鼓励金某在生活中自我督导,并回到团体参加督导活动。最后,督导取得成功。
3.讨论
3.1同伴辅导员的培训
由于青少年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在对同伴辅导员的培训中,同伴辅导员会更加主动的要求学习各种知识,更加强烈的要求参加实践活动。案例中,金某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他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同伴辅导工作中,在培训中提出希望学习专业的技能。这些想法让他在实践中做出超出同伴辅导员的能力之外的事情,引发咨询伦理方面的错误。因此,同伴辅导员的培训也需要有咨询伦理的内容。
培训内容除了倾听、复述等基本技能外,培训师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半专业-专业的范围内,灵活开展多种技能的交叉培训。而在一些学校,培训师是老一届同伴辅导员,因此某些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指导教师来培训了。
3.2同伴辅导员的督导
随着青少年社会化方面的日趋成熟,学校环境更像一个社会,同伴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咨访关系比较复杂。本案例中,金某从深入接触个案开始,感觉到新生女生王某的无助,并产生对她的“怜悯”之心,进而提供咨访关系之外的帮助。在他无条件帮助之后,女生开始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并对金某产生依赖。在扭曲的感情面前,金某产生了迷茫,引发了移情。
同伴辅导员的问题,可以由他自己疏导,也可以通过同伴辅导员督导会议的相互交流解决,还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师解决,这也可以称为“三级督导体系”,它是对同伴实践与辅导活动的保障,也是对同伴辅导员个人发展的保护。我们在开展同伴辅导时,不仅应该关注同伴辅导员的服务能力,还应该关注同伴辅导员的情意发展。避免个案问题对他们造成伤害,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
3.3同伴辅导制度
学校开展同伴辅导与辅导活动,最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可以将同伴工作的活动要领与辅导精神不断延续下去。同伴辅导工作包括甄选、培训、实践、辅导活动等基本环节,学校应该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则。学校还应该为同伴辅导员制定规章,设置赏罚标准,将同伴辅导员的活动成果与他的成绩挂钩。学校还应该为同伴辅导活动编订活动手册。
以上的规则、规章、标准、手册等都是几个基本环节的保障。学校将制度与同伴辅导“三级督导体系”充分融合。基本构架图见下图。
学校同伴辅导“三级督导体系”
“三级督导体系”要充分整合自我督导、团体督导和专家督导的优势,通过共享彼此辅导信念和技巧的交流、个人咨询分析、案例分析、朋辈评价和反馈等方法, 并辅以录音回顾,实现对同伴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克服因移情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支持学校同伴辅导工作的建设与实施。
4.结论(下转第89页)
(上接第17页)经过对同伴辅导督导的研究,提出同伴辅导的“三级督导体系”,并与各类规章一起保障学校同伴辅导工作,建构学校同班辅导工作机制。本研究对学校开展同伴辅导具有参考价值,对同伴辅导的理论研究具有较深远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6:49-51.
[2]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3:38-39.
[3]黄小忠,龚阳春,方婷,李伟健. 朋辈咨询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2007,12:1145-1147.
[4]王骞.心理治疗工作中同伴团体督导的现状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9,9:68.
[5]宋宁.心理教育的“朋辈督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4:22-23.
[6]王永.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6:48-50.
[7]程素萍,张艳.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6:1-3.
[8]徐艳平.试论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15-17.
[9]李笑燃.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35.
篇8
主办单位:
北师大心理咨询与测量研究室
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北京讲心堂心理咨询中心
课程设置:
培训特色:名师荟萃、实操课程、针对性强、典型示范观摩与交流
培训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时间:2008年6月9日报到,6月10~ 12日参加培训
培训费:98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食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协助安排)
证书:由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联系方式:010-58806777
E-mail:
网站:
报名方式:参训者可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等多种方式报名,报名回执请在上下载。为了保证课堂与交流质量,限额50名,接受提前预约报名,额满为止。
论文评奖:
参加会议的老师可以提交800字以上的论文、心理辅导个案或心理健康课摘要,大会将编制论文集。论文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
本次会议期间,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并推荐在该刊上发表。参评人需要在5月31日前将电子稿发至,同时邮寄评审费50元。
专家介绍:
吴武典 教授
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博士(学校心理学),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及校务顾问。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五种国际学术期刊编辑顾问或副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团体辅导的研究,相继出版了《团体辅导手册》、《团体辅导》、《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等多部著作,并从事多年心理辅导的教育普及工作,已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进行过数百场讲座和互动式培训,是团体辅导培训方面的一流专家。
郑日昌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测评师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积极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促进了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代表作有《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篇9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的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据统计,存在心里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1、关于学习(1)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2)学习目标、动力、兴趣等问题。2、关于人际关系处理。3、关于如何处理感情的问题。4、关于自我认知偏差。大量资料表明,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生活而休学和退学的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以上观点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经常、及时、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使自我不断趋向完善,拥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活。经项目实践得出团体辅导方法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团体辅导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
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因此,笔者认同贾晓波、陈世平的观点:团体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方面具有实效性。较之个别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讲座,其特点在于通过为团体成员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机会,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促发积极交往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创造信任的氛围来促进成员共同倾听、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反映”(像镜子般反映出某位成员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澄清”(协助小组成员更加清晰的理解其所说所想)、“角色扮演”、“解析”(思考过去的决定与现在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团体辅导可有效消除孤独感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在成员间的交流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成为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使其了解到他人也有与自己相同的境遇,就会相应地弱化自我的自卑感与孤独情绪。也相应地为成员提供一个可实现的参考目标,可以在团体中相互鼓励、进步,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勇气。团体辅导对消除孤独感有更重要的作用。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参与配合会形成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有利于社交障碍者勇敢地走出惧怕与孤独,并学会同别人交往与相处。这有利于丰富成员的人际交往经验,改变其不适应行为。
2.团体辅导与个案相比省时省力
团体辅导成员人数较个案多,相应地时间总和也就少,效率高,省时省力,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作人员较少的现状。相较于个案辅导的一对一帮助,团体辅导的一人对多人形式较有效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经济、有效。
3.团体辅导可有效模仿社会现实环境
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环境下的现实环境,更有利于将辅导产生的效果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如利富特(Lifton)所言“团体辅导提供给成员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景,接受多元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团体辅导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使得辅导的效果更容易巩固。且有利于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班杜拉在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综合。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供了有指导的社会学习情境,通过团体的经验与现代心理学智慧,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亦可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参加到自我认知团体中的成员,多因缺乏社会支持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无助、无力和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其赋予了平等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被肯定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事实上又打造成或改善了成员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4.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三、团体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交往的沟通网络一般被认为有五种形态,分别为:链式、轮式、圆周式、Y式与全通道式。很显然,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团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即可以通过模拟相关训练使成员进行并习惯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训练。语言沟通方面可运用寻找共同点、共情、真诚赞美、学会拒绝等;非语言沟通方面可运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触摸等技巧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而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与社会活动变化,自我在生活环境中找到的共鸣就越来越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否认等负面态度。较敏感的大学生因为以上心理性压力源而焦虑,对自身莫名自卑起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自在,封闭自己,超常地需要他人同情地尊重。希望同学们尊敬他,真情地爱护他,自己焦虑的对待考试,对于一切竞争的活动都不敢参加。自卑的焦虑,使其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各种障碍。会强颜欢笑地去向人表示友好的态度,因为做作与小心更容易使他人怀疑虚伪,又因为自己时时在做作与虚伪中,导致不敢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夸奖。他人善意的批评会激怒他。不能听到和他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看不起他的明显的表示;但又不放心别人会真心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多疑、焦虑、敏感、封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重。总觉得与他人缺少话题,难以交流。使人际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恰恰又因为得不到满足有与人恰当沟通的强烈愿望。经调查发现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大都因为对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理解。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难以统一。如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间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追求上进与消沉的冲突等。无法正常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能力与情绪表达方式存在障碍,知、情、意、行、人格未协调,无法适应环境。为了减轻此群体的不安情绪,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建议此群体组成自助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针对自身自卑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的共性问题,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提供建议、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进行相互鼓励及情感支持。如对大多遭受过的共同经历,团体成员一起分享当时的情绪感受,并讨论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在可以安全的自我暴露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接纳自我、正常沟通的目的。
(三)激发自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篇10
认真贯彻中山市、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疏导培训方案范文(通用10篇)
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方案.doc
职场心理健康辅导
「健康心理辅导」健康心理辅导公司黄页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简报范文(精选17篇)
老年人心理健康辅导考试标准
心理健康测评方案(精选15篇)
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
文化旅游系开展“心灵相约 点亮青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暨辅导员交流会
员工心理辅导(重塑职场心态:员工心理辅导)
网址: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范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529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4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23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6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71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3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00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42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3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6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