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的定义
国际通用的概念是指其中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游离糖,包括单糖和双糖,以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存在的天然糖。
中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规定:食品营养标签中的“无糖或不含糖”应满足每100g固体食品或100ml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大于0.5g;这里的糖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但是无糖食品中可以含有“代糖”甜味剂,一般采用糖醇或其他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虽然世卫组织和我国政策中对减糖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共性的结论:我们平时说的糖或者说食用糖,是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
无糖食品行业减糖方案之糖代替:甜味剂
甜味剂可根据种类分为: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功能性糖醇。
人工甜味剂分类级特点(高倍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名称中通常有该植物的名字,天然甜味剂成分安全,目前应用时间不长,主要分为索马甜、甘草酸铵、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其中甜菊糖苷及罗汉果甜苷是天然甜味剂的两大主力。
天然甜味剂分类及特点(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糖醇指单糖经催化氢化及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多元醇,安全性稳定性高,口感好,但甜度小于或与蔗糖相当,甜价比低,单位成本高。功能性糖醇其本身源于植物产品,安全性较人工甜味剂高,目前很多儿童类无糖糖果多采用功能性糖醇作为甜味剂。功能性糖醇分为: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醇。
功能性糖醇分类及特点(低倍甜味剂)
无糖食品行业减糖方案之糖代替:新型代糖
阿洛酮糖&塔格糖:阿洛酮糖和塔格糖天然存在于水果中,但含量非常稀少,目前通过生
物转化过程将有助于规模化生产。
阿洛酮糖:市场推断有望成为超越赤藓糖醇的代糖,低热量、中性甜味、食用安全性高、褐变反应特性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具有调节肥胖、降低餐后血糖等功能)。不少代糖生产企业都已在对其进行产业布局,也正在积极地推动阿洛酮糖在国内的审批。
塔格糖的甜度是蔗糖的92%,但是热量却只有蔗糖的38%,同时具有较低的吸湿性,适合用于糖果、谷物、乳制品中。
无糖食品行业市场规模
无论是对内在身体健康还是外在美的追求,减糖正在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在减糖大趋势下,冰淇淋、巧克力、蛋糕等“高热量食物“们几乎全部可以“重做一次”,无糖食品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Innova对全球食品饮料市场的追踪数据表明,2015-2019年间,带有糖分相关宣称的新品发布年均复合增长19%。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及预测
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叠加相关机构对减糖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控糖意识不断提升,在产品消费上逐渐偏好选择低糖/无糖产品,减糖渐成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积极推进“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在国家引导及国民自身健康意识提升的影响下,“减糖”浪潮推动各大企业争相出新,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低糖/无糖消费热潮。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趋势(单位:百万)
全球政府和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一直在向食品和饮料生产企业施压,要求其降低产品中的糖含量,因为这会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不仅如此,过去几年多个国家更是通过对软饮料征收“糖税”以此来限制糖摄入量。
中国减糖相关政策
随着消费者对“无糖”的认知明显增加,“减糖”需求促使无糖食品品类扩张,愈发激烈的品类及品牌扩张也拉动市场热度及竞争。目前,市场上无糖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无论是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这类“高糖食品”,还是代餐类功能食品,甚至连传统肉制品,都在“减糖”。为融入市场并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越来越多企业开辟了无糖产品线,另外,新产品吸引而来的消费者也更有可能帮助企业促进其它产品线的销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