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人群健康

人群健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00:3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不同人种或不同个体之间的健康差异。人类种族是指一个在地理上或文化上相对隔离的一部分人群,他们的总体基因内容不同于所有其他类似隔离群体,不同人种和人种变种的各等位基因频率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因而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疾病种类和发病率等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免疫和生理状态的不同,个体的健康程度也各不相同。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非人为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主要指病原微生物)等因素和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人类生存于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同时还不断地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因此,当自然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超过人体机能所能代偿的程度,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明显的危害。例如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都可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当地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3.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主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群健康不仅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状态,包括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卫生保健、心理、行为等因素。

(1)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人类的平均期望寿命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2)文化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教育的普及可以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从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3)社会人口可以通过社会经济、卫生事业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人口的数量以及再生产的速度,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人群的健康状况。

(4)卫生保健事业对改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工作法规,投人人、财、物,建立健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对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和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5)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紧张的社会环境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加之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不平衡性,造成人们持续的心理紧张、人际关系危机、个人目标受挫等等,形成个人需求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6)不同的行为习惯对人群的健康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诸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等等,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4.人群健康影响因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健康影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应。例如在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一定情况下是通过自然因素的作用,自然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又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左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群的健康。

由于影响人群健康因素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各因素对人体综合影响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果机体的生理调节和代偿功能正常,及时地消除或阻断这些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和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则能达到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统筹协调,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始终,制定和完善相互配套的卫生政策与卫生法规,建立健全完整的疾病、环境、卫生监控系统,合理分配与使用卫生资源,加快卫生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的职能作用,使相应区域内的人群能享受到较为充分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2.针对生物因素措施

(1)采用各种方法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病能力。广泛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采用合理营养和药物保健措施,戒除有损于健康的不良行为和嗜好,开展经常而又适度的体育锻炼。

(2)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人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对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因此,应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职业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把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人群中,给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观念、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3)开展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妇幼保健、青少年卫生和中老年保健等工作,减少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3.针对环境因素的措施

(1)由于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复杂性,对已经明确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重点监测和防制,同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开展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药品卫生的立法、监督与管理,维护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平衡,减少、控制和阻断有害于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加强社会医学的研究,采取必要的社会医学措施,把单纯的对病人的医疗,转向对社会人群的医疗与预防,防患于未然;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群的综合素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同时,重视人群的心理调节和精神防卸,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针对特殊人群,应开展有关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增添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三级预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都随之发生变化,发现和认识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人们就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改善人群的生存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健康长寿、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1]

相关知识

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pptx
亚健康人群的饮食建议
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
母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问答
空气污染(霾)人群健康防护指南
科学体检助力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
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吃素=养生?“三高”人群如何健康饮食
大体重减肥后人群 ,形体还“健康”么?
如何保护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国家卫健委解答

网址: 人群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798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