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02:0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社会大众健康情况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通过对国民身体素质的调查统计得知,当前许多国民身体状况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国家的总体健康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结果引起了大众的广泛重视。于是国民开始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计划中来,在社会中掀起了一阵健身浪潮。但这一形势并非无根无源,早在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会议中明确了互联网+健康产业这一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划,提到了要发展互联网健康产业,助力健康服务平台的多元发展。而健康产业包含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医疗服务、体育健康、生物医药、体育健康等领域,这些领域在响应政策过程中,还需为社会培养输送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因此,培养健康产业人才也迅速成为当前社会产业的紧要任务。

  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推行给社会各领域产业的转型发展都带来了方向指引,健康产业也不例外。以往的健康产业多依赖线下推广、门店销售等方式进行。而如今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使得健康产业开始向网络化模式转变,而且也催生出了一大批健康产业人才缺口,为解决就业难题、形成健康社会风气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深入分析研究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从人才就业难题上来看,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持续递增,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成为困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但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许多行业仍然有较大的人才缺口,而高校毕业生人才却无法填补这一缺口。可以说,行业人才缺口和人才就业难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二者衔接不畅现象较为明显。这一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如何脱颖而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是当前高校与社会需共同思考的问题。而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健康产业的兴起,催生了更多的社会岗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又开拓了新渠道。毕业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较快适应该岗位人才需求,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如此不仅能推行健康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解决高校毕业生人才就业难题,实现大就业目标。

  从培养健康社会风气上来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健康产业已成为当前市场经济产业领域中的新兴产业,而高校与社会多主体协同配合,共同培育新时期健康产业人才是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健康产业和人才培育工作的融合能有效培育健康的社会风气,营造健康社会氛围。具体来看,当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方向之下,健康产业以及相应人才的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项举措不仅能解决人才就业难题,同时还能调动社会群众对健康的重视意识和参与健康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全民健康的氛围,推动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从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要求中来看,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助推该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该领域人才的出现,能产生示范效应,带动社会群体树立全民健康思维,进而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

  从催生健康产业新业态上来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健康产业人才培育举措是顺应市场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应对之策,是健康产业新业态出现之后的必然连锁举措。健康产业人才的培育能催生多类型产业新业态,促进多类产业形成产业链,构建局部产业高地建设。而且当前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培育健康产业人才,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创新积极性,使其能在传统产业服务基础上,结合现代大众的健康需求,积极开发新健康产业,创设新健康服务模式,然后企业再将这些模式和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领域的新业态。由此长久之下,能助推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激发更多的产业新业态体系出现。

  从促进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来看,当前社会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健康产业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新产业体系。我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快了该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这一举措将人才与新产业有机衔接了起来,为促进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保障。而且,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出现,使得社会各产业领域面临信息化转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双重压力之下,社会多个产业领域不得不探寻转型发展之路,于是健康产业应运而生。这一产业的出现,给相应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许多企业都开始对该产业人才培育工作加以重视,希望凭借人才力量来助推健康产业的发展。如此举措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产生实际促进作用。

  从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健康产业人才培育现状中来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健康产业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健康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健康产业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服务而作出的主动性改革举措。在当前社会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现有健康产业领域发展同时面临转型机遇和转型挑战的双重压力,导致健康产业领域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链条化发展,健康产业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放大,人才需求质量也不断严格化。大众开始关注此类人才在专业结构、社会实践、综合素质上的综合表现。由此给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人才培育的新要求。

  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力推进了各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进程。其中就包括健康产业的发展和革新。在如今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健康产业逐渐展现出了其特有优势,不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健康热潮,更是带动了跨行业跨领域的其他企业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健康产业的发展已势在必行。而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引领,但我国如今对此方面的人才培育尚未充分展开,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一定程度影响了健康产业发展进程。基于此,可从政府、高校、社会三大主体层面思考人才培育的可行路径。

  积极宣传健康产业政策。这一举措的实施主体应当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其依据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以及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和举措,对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具体宣传中,可借助一些官方媒体平台或者权威性的平台进行报道,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的形势和未来规划、对健康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政策解读。同时还可安排专家学者到社区、乡村地区进行巡回宣讲,要求社区干部、村委领导到下辖地区开展思想精神下达,帮助社会群众正确理解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加入到健康产业人才培育工作中,助力产业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借助新媒体手段,及时向大众推送健康产业以及相关人才的最新政策情况和惠利情况,吸引大众对该产业领域的关注,从而达到政策有效宣传的效果。

  联合社会开展人才培育。众所周知,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健康产业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产业人才培育力度上也较为薄弱。这时候就需要高校发挥其人才培育作用,承担起健康产业人才培育的重任,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地高技术人才。因此,联合社会开展人才培育是高校这一主体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在实际教育中,高校需先设置相应学科或者辅修科目,聘请专业教师或者社会学者到校进行授课,在学校建构起与健康产业相对口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人才培育大框架。然后,可结合当前的产教融合、产学研融合等实践培育机制,与社会中的健康产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口式人才实训教育,定期为企业输送对口人才。这一举措既可检验高校人才培育成效,又能缓解健康产业人才短缺的困境。有利于加快人才培育进程。

  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健康产业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良好产业环境的支撑。无论是高校产教融合还是社会企业的实训培育,都需要依靠宽松的产业环境,而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是社会主体需要负责的工作。因此在健康产业人才培育工作中,社会企业也需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主动协同合作,构建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社会环境基础。具体社会企业可在下属部门中增设健康部门,专门负责健康营销和健康人才培养。平时可积极与同类型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鼓励本企业技术人员到合作企业中进行进修学习,以此达到人才协同培育的合作效果;同时社会企业也可与新媒体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以健康产业人才培育为目标,共同创建人才建设项目,打造数字化健康新产业业态,为健康产业人才培育提供就业缺口。如此能为健康产业人才培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助推健康产业持续发展。

  拓宽互联思维教育模式。技术手段也是助力健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前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引进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自身现有业务改革工作,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见互联网业务改革对于企业转型发展具有实际促进作用。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也可借助这一时代风向,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拓宽互联网思维教育模式,助推健康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具体在实践中,社会健康企业需根据未来发展情况培育一些顶层管理规划人员、中层信息技术人员、下层市场营销人才,制定详细的人才培育计划,引导社会人才转变以往单一化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到综合型人才团队培育行列中。同时,健康类企业还需重视理论教育,优化人才团队的信息化思维方式,使其思想上与工作上实现密切对接。比如可定期开展互联网+思维专题教育,定期安排骨干人才到学校进修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如此可强化健康产业的人才质量,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健康属于生理需求层次,是最基本的发展需求之一。随着社会大发展和经济大增长,大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升级和细化,健康观念也由以往的温饱转变到了如今的绿色健康,更为关注生命延续的质量。由此,党和国家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政策,鼓励各地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培育健康产业人才,并将其融入自身理政的工作中。这一政策的推进和落实使得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紧密衔接了起来,为健康产业的向好、向深发展提供了助推力。如今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思维形势下,在扩大产品优质服务和人才培育与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了其多层次的服务功能。相信今后也能在互联网与实体领域持续蓄力,带动各类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焦嫦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基础医学部 副教授;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自贸区(港)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编号:HNSK(YB)19-86)的研究成果)

[责编:李然 ]

相关知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瘦身类APP营销模式探究——以薄荷APP为例
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报告
年度“最佳”榜单揭晓 新浪健康打造“互联网+医疗”新模式
2021年中国互联网女性健康管理行业市场消费规模研究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建议分析
健康管理视域下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级照护模型研究
东研模式新布局,打造健康生态圈
轻松集团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展示健康保障企业的“科技范”
这一次,我想用1万字,把互联网+医疗行业讲清楚。
旅界专研|健康旅游行业研究(上篇)
“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我们带来什么

网址: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989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