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心理减肥从现在开始

心理减肥从现在开始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09:51

  减肥这个话题,于近年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心理减肥”之说,怕是有所标新。那么何谓"心理减肥"?这要从诱发肥胖的成因之一"吃"说起。

  有句俗话“多吃多占”,也就是多吃了也就多占着了,于是也多长了“肉”,又于是多吃的人就比吃少的人"胖"。胖于幼儿,在大人们的眼里是健康,于是人们见到胖孩子往往忍不住啧啧称赞。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人们便想方设法为其增加营养,甚至于刚一妊娠就开始了。殊不知,孩提时代的胖,往往是成人肥胖的隐患。

  研究证明:体质性肥胖正是由于25岁以前营养过度,加上遗传因素影响所导致的肥胖。胎儿期的第30周到出生后2岁以内,脂肪细胞有一个极为活跃的生长期,称为“敏感期”。在这个时期,若营养过度就会引起脂肪细胞增多。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大约有250~280亿个,而肥胖时可增加到635~905亿个,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数多3倍。据统计,10~13岁的超重儿童长大到31岁时,有88%的女性和86%的男性仍然超重;而10~13岁正常体重儿童长到31岁时,只有42%的女性和18%的男属于眼重。

  另外,获得性肥胖也称外源性肥胖,为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主要是以脂肪细胞肥大所引起的肥胖。其脂肪主要分布于躯干,故饮食控制等治疗容易见效。正常人的皮下脂肪细胞平均直径约67~98微米,每一个脂肪细胞含脂肪量约0。60微克。当发生肥胖时,脂肪细胞明显增大,皮下脂肪细胞所含的脂肪量也增到0。90微克,甚至达到1。36微克。如果肥胖发展得快,一般只是脂肪细胞的肥大;而当肥胖发生发展过程缓慢且长期持续下去的时候,脂肪细胞则不仅个体肥大,而且数目增加。当脂肪细胞既有肥大又有增生的时候,就会大大增加身体的脂肪库容,造成明显的肥胖。

  “吃”,的确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那么为什么非“吃”不可呢?不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一下控讨:

  文化遗传因素。

  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食物,食物对身体功能的维持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吃了过多的食物,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难免形成肥胖。既然如此,是否通过节食就可以避免肥胖?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根据减肥者的经验,节食一段时间,一旦发生体重减轻,多吃的毛病立即重犯,这是节食减肥极难成功的原因。节食所以困难,显示人类本来就有"只要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节食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此种限帛,只能维持在意识层面。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饱餐的满足。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有机会就吃",是人类祖先生活在艰苦时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古代人谋食不易,一旦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皮,供以储存防备以后熬过饥饿阶段。在长期饥饿之后,一旦获得食物,此种多吃储备的文化现象便显而易见。此种文化倾向流传下来,即使今日生活上不虞食物蒉乏,而潜意识里的心理倾向却仍然存在。特别是对减肥节食者而言,体重控制稍有成效后,再遇到美食当前的机会时,纯理性的自我限制力量可能会减低,"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倾向自然就会出现。结果是节食减肥之后,一旦解禁后吃得反而比以前更多。

  情绪因素影响。

  食欲与情绪有关的观点,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窨是何种关系却未必能说明白。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般人是焦虑时食欲降低,食量减少;而肥胖者在焦虑时吃得,而且在任何情绪状态下,都会增加食欲。按一般人的经验,只有情绪好的时候才胃口大开,为什么肥胖者在焦虑时食量也会大增呢?对此反常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可能是父母在育婴期间,因缺少经验,为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所致。婴儿常因多种原因而哭泣,饥饿只是其中原因之后。父母可能缺乏育婴知识,误认为只要啼器就与饥饿有关。于是,只要婴儿啼器,父母就立即喂奶,结果使婴儿无法学到对什么是饥饿与什么是难过的辨别。另外一种解释是:肥胖者在焦虑时爱吃可能是学习而来的不良适应。因为口中咀嚼时,会使面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使人间接感到情绪的紧张也随之减低(嚼口香糖的目的即在此),久而久之,由口嚼动作演变成口吃食物。凡是遇到焦虑境遇时,即以吃东西的方式来适应。此种说法与"借酒浇愁"的方式相类似。

  外在诱因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肥胖者不但对外在的食物线索比一般人敏感,对与食物有关的其它线索也比一般人敏锐,即使肚子不饿,只要美食当前,总不会像瘦人那样"客气"。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知识

“减肥”从心理开始
减肥从心理开始
减肥从心理开始.ppt
“减肥”从心理开始课件
减肥从心理开始课件
健康瘦身,从现在开始
“减肥”从心理开始(五月二十六).ppt
减肥新理念:从吃肉开始
健康从心开始
减肥从“心”开始 心理减肥操很给力

网址: 心理减肥从现在开始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2136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