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复杂,55~64岁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达到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达62.3%。“运动是良医”理念将运动疗法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管理疾病,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运动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为您介绍如何科学运动。
高血压患者:
适度运动,量力而行
高血压患者应先进行相关检查,确认自身无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体能、年龄、体重制订运动方案。
运动原则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需测量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建议下午或傍晚时运动,避开上午6时至10时的血压高峰期。
运动方式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抗阻运动,如仰卧起坐、深蹲、举哑铃,注意避免憋气和过度用力;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拳等;综合性功能训练非常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包括平衡、协调、步态控制。
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即达到最大摄氧量的40%~60%。建议从日常体力活动开始,如家务劳动、骑车、购物等。
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建议每天总运动时间在40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
!
2级高血压(在医院就诊时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及以下、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适合进行运动训练;3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应在接受降压治疗后再运动。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后,应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除了运动训练外,患者还应进行综合干预,如减少食盐、酒精摄入,戒烟等。
糖尿病患者:
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
运动原则 糖尿病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运动前需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和运动能力评估,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运动方式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抗阻运动,如仰卧起坐、深蹲、举哑铃;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柔韧性。
运动强度有氧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即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左右。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心率为100~120次/分;5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心率为100次/分。可以用“稍费力”或“轻松”的主观感觉作为强度指标。
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时间每周应在150分钟以上,每次20分钟或更长。如进行抗阻运动,需坚持每周2~3次。不建议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高强度训练。餐后60~90分钟运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在血糖未控制时进行剧烈运动。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13.8毫摩尔/升或尿酮体阳性者,应注意运动中可能会出现高血糖。相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特别是磺脲类药物)的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运动量大,应注意补充能量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衣服,运动前后分别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有严重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或视网膜病变等)的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观察呼吸,注意强度
运动原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制订个体化运动计划。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方式 推荐有氧运动,如步行、爬楼梯、慢跑、游泳等;抗阻运动,如使用哑铃、弹力带或自身重力进行训练;柔韧性训练,如呼吸操、八段锦、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有氧运动以中等至高强度(50%~80%最大功率)为宜,可根据个人耐受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可以参考Borg呼吸困难量表的4~6分,作为运动强度参照(见下图)。患者进行抗阻训练时,初次训练以60%~70% 1RM(一次最大重量负荷)的强度进行,老年人以20%~50% 1RM的强度进行,经常训练者以80% 1RM以上的强度进行。
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每次坚持20~60分钟,每周3~5次;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2~3组,每组8~12次;柔韧性训练每周2~3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居家训练前,需要在医院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根据检查结果与医务人员共同制订最佳管理方案。患者在训练前需评估是否存在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系统异常,在初始训练阶段需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判断是否需要吸氧治疗。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热身和放松运动,避免过度训练。
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陆晓 戎荣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
审核:郑颖璠
策划:郑颖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