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动康复?一个是指用运动的手段使疾病后显著下降的各项人体功能加速恢复,一个是指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恢复,也许这就是广义和狭义的学科认识吧。它有两个基本点,运动,生理功能。不同基本点作为核心,会有不同的道路。
说起运动康复,不得不先提到医学或生理学。进而由此想起诺贝尔奖,这是个题外话。在这个国际顶尖学术奖项中,除了生理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 )外,其他奖项都是单名词定义,这其中的缘由很值得回味。
人体的奥秘尽在生理学中,但在实际中不仅有解剖、生物力学、生理、病理、生化等精细基础学科分类,也有医院科室等按人体系统归类的各种应用学科,总之,人体的奥秘一日解释不清,所有的学科设置也就可因用可设。
按照我国对现代西方医学的分类,有预防,临床,康复的大致体系分类,也有按教育部的学科目录,还有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学科分类,这是个复杂的概念,读者们自行理解吧。
运动康复作为生理学里新兴的跨学科学科,在国内的发展也是磕磕绊绊的,在寻找自有特色和沿循国际发展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着。
医学院的设置我不清楚,就体育院校的运动康复学科谈谈自己的认识吧。
由于不是论文,也不是综述,更不是文件,所以行文遣字间难免有贻笑大方的误笔或观点,大家就一笑而过吧。
因为人体的奥秘之深,所以在医学院里学科越分越细,由于人体的整体性不可忽视,所以在对疑难问题时,医院常会出现多科会诊。由此可见,又专又广是个物力人力堆积起来的超级系统工程。
如果从康复的学术角度出发,所有基于服务对象当前生理基础,为改善或提高目的的干预手段都可视为康复,只是在西方现代医学体系中,为了保持体系的完整性,人为的将康复做了定义限制,与临床有了前后衔接,这怎么说呢?无规矩无以致方圆,优弊有不同的判断。
国内的运动康复,其实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三大根源性的问题。
诚然,从体育保健康复到运动医学与康复,学科或专业名称的变更固然离不开时代的变化,但其中频繁的名称更迭,也不能不说是该专业一直处于思维的辩证认识中。
以现代医学中运动系统为主的康复学科与运动学科的焦点:肌骨功能,及我国传统中医的优势内容:按摩、针灸、正骨,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种难得的中外认同趋势,但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体育院校探索了很久。
我是谁?
提起运动康复就离不开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的基础学科运动医学,是运动医学的具体应用方向之一,但运动医学在体育学院里一直是个矛盾的学科。
其来源于现代西方医学,算是国内较早进行中西医医技结合的学科,但受制于行业管理,是体是医,身份难辨:是体?它是在体育里,但在体育的边缘,和训练、教学关系较远,有没有都无关大局;是医?无疑是筷子伸进别人的锅里,体育院校的专业从管理到就业,都和卫生管理部门没有关系,从业资格得不到保障。
然而,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运动康复领域的运用僵化。不少人以解剖学图谱为标准蓝本,人体的曲线或体表标志稍有不符,即将对象视为结构异常,忽视了有无异常感觉这个首要标准。毕竟人体不是生产线的流水产品,个体的差异有着各种原因和不同表现。
我要做什么?
曾经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创伤、急救,慢病的运动疗法是其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这恰恰和日益严格的从业资格形成了剧烈冲突。另一个主要内容的体育卫生(运动的医务监督)其实长期处于屠龙技的尴尬地位。
直到现在,运动康复有了康复师的职业发展机会,却依旧受制于各省的不同医疗体系的区别对待。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在临床领域迟迟得不到快速发展契机的背景下,康复作为一个一直存在而被边缘的治疗部分得到了振兴的机会。
然而,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和职业环节时,国外各种机构和行业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认证却一拥而上。几年学习抵不上几天培训,专业学生的困惑油然而生。
而且,在实践中,康复或者运动康复的用户多存在手术后、神经系统、特殊禁忌等客观情况,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此时,运动康复的独立应用颇有力不从心或局限性。尤其慢病或特殊人群的康复,要不涉及多种禁忌症,要不就是传统医学治疗范畴,运动康复不仅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反而是设自身泯然或危房之下。
我能做什么?
从个人多年的实践和观察而言,包含运动康复的运动医学能做的事情有很多,社会大众的科学运动离不开它:科学运动不仅仅是学习运动技能,其蕴含着大量人体运动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专业或向专业靠拢的运动人群离不开它,不仅仅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还包括身体整体的机能监督。
运动医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中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是人体运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和不断发展。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虽然这些是不该说的。比如现在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的顶牛:职业的准入和技术等级。人事部门进行职业等级评定确实是合理,资格认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认知。然而,某些任职资格的评定(职业准入)又是怎么回事呢?是觉得教育部门培养的人才需要筛选还是国际惯例?前者是质疑教育部门的教学成果,后者因国情体制不同,所谓惯例并没有通用的土壤。其实到底合理不合理,可以挑些行业的现有中高级人士再进行资格考试,看看抽查通过率和当前存在的初考通过率的关系即可。
而另一个广泛存在与当前国内各种认证和实践的矛盾是:认证时士当师考,实践中师当士用。
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内充斥着国外各种机构的专业认证,而我们自有的培训体系不仅仅是少,其原因就不做进一步探讨了。
现在体育行业刮起的“体医融合”、“体医结合”的舆论风不断扩大,我想说的是提出或倡导这个理论的人士是看不见体育院校设置的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还是不知道体育院校的运动医学学科,或是对体育总局的运动医学所视而不见?也许他们有其他的思考吧。
发源于现代西方医学的人体运动科学就是医学基础在体育中的运用,集中西医一体的运动医学就是医技医术在体育中的实践。而关于人体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现在需要做的是将现有的技术水平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式服务于人民群众,毕竟就该领域的学术和理论水平,我们已经在世界前沿了。
B 从A中发展而来,那么A就是B的基础,谁更高级呢?一般认为是B。当然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代表就超出了巨人,这即是因果逻辑也存在辩证关系。
体育界著名学者,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对于运动康复事业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特选取部分金句以飨读者:“我们现在要做好体医容合,更好的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更好的为改善全民健康水平的事业服务。”
理论因有前提而变得完美的,技术因有限而在不断更新,需要呢?总是各种各样的,所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