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不开刀也能切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不开刀也能切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23:02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肠癌、癌前病变及胃肠粘膜下疾病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免除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fion)。

ESD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

因其特殊的微创优势,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推崇,是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治疗的新兴发展趋势。

7141629822868739

图1.ESD手术过程

6011629822869157

ESD的治疗效果如何?

ESD治疗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ESD的治疗过程

27451629822869230

图2.ESD过程示意

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

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超声内镜、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深度。

标记

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对于上消化道病变进行常规标记;对于界限清楚的下消化道病灶,可不做标记。

黏膜下注射

注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而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切开

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首先切开部位一般为病变远侧端,如切除困难可用翻转内镜法。

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电凝止血。

黏膜下剥离

在进行剥离前,要判断病灶的抬举情况。随着时间延长,黏膜下注射的液体会被逐渐吸收,必要时可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以便维持病灶的充分抬举,按病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内镜和附件。

创面处理

病变剥离后,对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行预防性止血处理;对可能发生渗血部位采用止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等处理, 必要时用金属夹夹闭;对局部剥离较深、肌层有裂隙者应予金属夹夹闭。

术中出血处理

术中出血可采用切开刀、止血钳或金属夹等处理;对裸露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预防出血比止血更重要;

对较小的黏膜下层血管,可用各种切开刀或APC进行直接电凝;

对较粗血管,用止血钳钳夹后电凝。黏膜剥离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可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可用APC或止血钳钳夹出血点电凝止血,但APC对动脉性出血常无效。

若上述止血方法不成功,可采用金属夹夹闭出血点,但常影响后续黏膜下剥离操作。

术中穿孔处理

术中一旦发生穿孔,可用金属夹缝合裂口后继续剥离病变,也可先行剥离再缝合裂口。ESD操作时间长,消化道内积聚大量气体,压力较高,有时较小肌层裂伤也会造成穿孔,须时刻注意抽吸消化道腔内气体。

亦可采用腹腔镜和内镜双镜联合进行更多、更安全的手术操作

37361629822869624

图3.胃窦部ESD过程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65岁,因黑便一周至我院门诊就诊,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粘膜隆起伴浅表溃疡,超声内镜提示粘膜下2cm囊实性占位。同时CT检查提示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于2015.4.10全麻下行内镜下ESD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冰冻提示粘膜下良性脉管瘤待排,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恢复顺利中。

此例患者治疗完全贯彻微创理念,既保证病变切除的完整性,也将手术创伤减少到最低。

----End---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内窥镜整形术
安徽援疆医生开展新技术成功抢救一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
抽脂术指南
胎盘早剥
三阴乳腺癌=治疗差?不能“一刀切”
胃溃疡手术:了解与准备
食管癌
开刀,权威指南不推荐;不开刀,患者必死无疑…怎么办?
肠息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小镜头有大作为

网址: 不开刀也能切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3608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