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焦虑之源”,还是“激励之泉”?听她解析可穿戴设备数据如何助力健康管理

“焦虑之源”,还是“激励之泉”?听她解析可穿戴设备数据如何助力健康管理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08:54

“浙里热评”

ZJUSOM

“数智+健康”不仅为市场注入活力,也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数智化健康管理的发展。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开展“健康消费引领行动”。

同时,IDC中国最新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市场增长动力强劲。

可穿戴设备为何成为市场的“宠儿”?可穿戴设备app所呈现的数据又该如何理解?未来该行业发展的痛点和解决方式是什么?

此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长聘副教授童昱接受了"浙江日报"的采访,对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的解读进行了探讨。

本期【浙里热评】,我们对童昱老师再次进行补充采访,听听她对“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看法。

童 昱

本期学者

学者简介: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智慧健康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数字化转型

01

主体多元化:

数智化拓宽传统健康服务边界

智能戒指行业领先的芬兰公司Oura在其产品Oura Ring上推出个人AI健康顾问,可以为用户提供短期和长期健康建议。

澳洲医疗器械公司Opuz的产品Opuz Ring将新的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无需针头、皮肤贴片和刺破手指便可随时监测用户血糖……

随着科技巨头陆续推出相关新品,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童昱指出,在讨论可穿戴设备时,我们通常会想到一些民用级别的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然而,这类设备实际上分为两大类:专业医疗级和商业消费级。

专业医疗级的可穿戴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分析居家患者在医疗机构外的生命体征和健康指数,并可在特定需求下开展医学治疗。这些设备通常针对特定疾病设计,能够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远程监测病人状况。商业消费级的可穿戴设备则广泛用于个人健康管理。

可穿戴医疗设备

(图片来源:新华网)

童昱深耕智慧健康医疗管理研究领域,曾主持课题“数智服务的多主体行为与管理”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立项。在她看来,数智技术让更多主体参与到服务业中。

以医疗健康服务为例,传统我们认为此疗服务的主体是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多类别的主体参与到医疗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比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民众也可以通过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师与AI算法也可以与医护人员协同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他们均为数智服务的主体。

(图片来源:证券日报)

童昱表示,数智化拓展了传统健康服务的边界,更多主体纳入到健康管理过程中,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收者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和泛化。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数智化紧密相连。可穿戴设备能够捕捉线上行为并结合线下活动及健康指标,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因此,无论是满足健康需求还是运动需求,可穿戴设备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众多头部企业竞相涌入这一赛道。

02

可穿戴设备:

健康管理的助手还是焦虑之源?

“今天,你运动记录达标了吗?”

“哇!心率怎么突然飙这么快?”

从运动步数到与好友共享健康数据,追踪自己的健康数据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Apple Watch 截图界面

在讨论使用感受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提供了积极反馈,激励他们有动力去养成运动习惯。然而,也有人表示数据稍有波动就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状况,产生健康焦虑。

对于这种截然相反的使用评价,童昱认为,这些状态和用户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有关。

如果用户对健康目标有清晰认识并且能够正确解析设备提供的信息,这些设备将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健康管理目标。

年轻人通常对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也更强,因此相对来说不太容易感到数据焦虑。相比之下,老年人尤其可能因对数字化信息的不熟悉以及对健康的高度关心而更容易感到焦虑。

因此,对于设备服务提供者而言,需要了解用户的异质性并重点关注那些可能因误解或过度解读数据而产生不适反应的用户群体。

Apple Watch 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

(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为缓解用户的这种数据焦虑,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解读,帮助用户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并且提示可能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对相关用户进行指导,告知最佳测量时机和条件,减少因不当使用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健康数据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可能,在早期疾病预警、精准医疗支持、健康行为激励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是健康产业拥抱数智化时代亟需考量的问题。

03

用户感知使用价值“最大化”:

挖掘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

数智健康服务的广泛普及催生着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能够看到这类技术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尽管市场前景一片向好,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童昱看来,商业消费级的可穿戴设备首先存在着技术方面的挑战。由于生产成本控制和佩戴条件的宽松性,如何准确获取用户的行为和特征数据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比较多的噪点。”

其次,当所采集数据的准确度问题解决后,如何增强用户的获得感仍然是一个问题。长远来看,虽然远景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但从数据采集到精准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期间还有很多步要走。因此,可穿戴设备相关服务提供者关键需要考虑如何将准确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健康服务。

(图片来源:千库网)

消费者首先会关注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随后可能会对数据的实际价值产生疑问,比如数据反映的身体状况以及未来应如何调整健康管理。“对于厂商而言,不仅要考虑到更准确地预测健康相关的行为,还要提供更完善的健康管理帮助体系。我觉得只有达到这个阶段,消费者感知到的产品价值才会更强。”童昱强调。

04

打造健康管理生态系统,

用正向反馈机制激励用户长期参与

针对该如何提供更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童昱表示,有的服务提供商已经在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的基础之上,努力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数智服务生态系统或社区,使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取更多健康信息并得到更多正向反馈。这种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粘性,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是改进的方向之一。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包含从健康手环到专业医疗设备等不同类型。对于健康和运动追踪设备,生态系统可能包括多种运动项目,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运动状态并进行健康调整。

而对于更综合类型的可穿戴设备,可能会有更多元的生命体征监测,尤其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这些设备会更偏向医疗用途,服务提供商应努力探索如何将这些设备与医疗资源对接,以便在捕捉到某些健康状态时,能够及时向用户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或者帮助他们快速接入专业医疗资源。

随着AI算法的进步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不同人群对这些设备的接受度也在逐年提高。“整体而言,我觉得它的前景肯定是好的。未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更巧妙地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获得感。”

小米健康应用app

童昱强调,先前研究结果发现普通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相关的新技术产品的热情可能会在使用后迅速降温,因此创新的方法和正反馈机制对于维持用户的长期参与至关重要。

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和用户体验将驱动行业的发展。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仍将深入探索如何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大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的多样化健康管理需求。

在国家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观念正逐渐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学者们正通过交叉研究探索健康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用数字化创新和管理赋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原标题:《“焦虑之源”,还是“激励之泉”?听她解析可穿戴设备数据如何助力健康管理》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智能科技赋能:可穿戴设备如何改善儿童健康管理
智能科技赋能: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艺术之旅
智能穿戴设备助力主动健康管理 重新定义智能穿戴未来
“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险”的新玩法
智能穿戴设备的崛起:健康管理新时代来临!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未来:科技与健康的交融之美
健康可穿戴设备是否可靠看了就知道
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生活更智能!
可穿戴健康设备出现“黑科技”,戴手表就能测血压
智能科技引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网址: “焦虑之源”,还是“激励之泉”?听她解析可穿戴设备数据如何助力健康管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731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