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互联网 医疗 可穿戴设备 能帮助高血压患者管理健康

互联网 医疗 可穿戴设备 能帮助高血压患者管理健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08:57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传统医疗服务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不出门就体检”、实时监测慢性病似乎已成为现实。在2017年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CCCP2017)暨中原心脏病学大会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雷寒教授就互联网+时代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作了精彩演讲。

1现有医疗体系的困境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普遍化的社会背景下,民众难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凸显诸多弊端:

不便捷:所有检查、诊断、治疗、监护等都需要入院进行,给患者带来不便;

不连续:数据不连续、服务不连续、治疗不连续;

不可及: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合理;

被动性:被动医疗、被动健康。

当下医疗模式已陷入畸形发展,本应按照社区医院、区县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患者递减的模式发展,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患者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抱怨工作量大,医院超负荷运转,被迫扩张。

雷寒:小型可穿戴医疗设备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图1. 雷寒教授作现场报告。

2信息技术与医学的融合发展

移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医疗健康模式需借力智能手机及APP技术、移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向新型医疗健康模式发展,扩大治疗半径、整合医疗资源、各级医院互联协同,真正实现便捷性、连续性、可及性和主动性。

可穿戴设备发展阶段

2013年,新英格兰卫生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对当下医疗IT技术趋势进行了评估,以临床和经济效益为依据将其分为四级。

第Ⅰ级:初涉应用的移动医疗技术

心电监测(实时动态监测),如美国CardioNet公司MOCT便携式心电图检查设备。

第Ⅱ级:移动临床技术应用“预备役”

主要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第Ⅲ级:移动医疗应用“潜力股”

如表皮电子贴片、谷歌旗下推出的智能药片,后者可在肠胃中检查收集各项身体数据。

第Ⅳ级:前瞻型移动医疗应用

除收集、分析各项数据外,还可辅助进行诊断治疗。可穿戴医疗设备驱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开启了疾病治疗的新方式。

3互联网+初步应用

雷寒教授首先通过真实病例讲解可穿戴设备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患者女,85岁,因“活动后喘累7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6小时”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治疗。

出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原发性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冠心病未诊断。

患者长期以来血压波动较大,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于2017年1月8日进入健康管理平台接受远程管理,给予蓝牙血压计、单导心电仪、血糖仪,并设置血压预警范围(≥160/90 mmHg,≤90/60 mmHg)。医院为患者制定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在内的健康计划。

3个月期间,患者上传心率、血压1158次,预警6次,预警期间患者未述不适,上传心电图145次,预警0次。5个月后,因血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头晕胸闷症状明显减少,血压波动于150~135/60~65 mmHg,体质有所改善。

除上述个案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入选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随访12周,研究流程如下,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压及血压控制率。

雷寒:小型可穿戴医疗设备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图2. 研究设计流程图。

两组血压均较入组时下降,但平台管理组收缩压下降更明显,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雷寒:小型可穿戴医疗设备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图3. 随访12周血压比较。

雷寒教授称,传统医学研究模式以随机对照试验为标准,而未来医学研究模式将以真实世界研究(RWT)为标准,其优势在于研究环境无盲法、无随机对照、无安慰剂治疗,研究结论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管理刚刚起步,大数据技术、可穿戴设备技术、互联网技术为获得真实世界数据提供便捷,有利于驱动真实世界医学研究。

相关知识

智能穿戴设备助力主动健康管理 重新定义智能穿戴未来
可穿戴健康设备出现“黑科技”,戴手表就能测血压
可穿戴医疗设备
医疗可穿戴设备有哪些?
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生活更智能!
双十一选购攻略!适合心血管慢病患者的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开启健康管理新时代
深度解读: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险”的新玩法
人民日报新知:“互联网+”助力慢性病管理

网址: 互联网 医疗 可穿戴设备 能帮助高血压患者管理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737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