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利明 上海报道  俗话说“肥胖生百病,千金难买老来瘦。”区别于被网络裹挟的“A4腰”“纸片人”等身材焦虑,肥胖不仅影响形体,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重要的是,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从儿童期开始,可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结,累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系统。

哪些人群需要减重?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访时表示,“根据BMI分级,BMI低于18.5的人群属于消瘦型,需要适当增加肌肉量;BMI在18至24正常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减脂增肌;BMI在24至28范围内的人群,说明体重超出正常范围10斤至20斤左右,需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让体重回归正常范围。”

“如果BMI超过28,建议进行医学减重,包括药物、医疗器械、微创减重手术三种方法;BMI超过32,达到中等肥胖程度,相当于超出正常体重约至少40斤,这种情况下,药物和器械治疗仅能够帮助减重约10至30斤,体重依然不能回归BMI正常范围内,所以建议进行减重手术。”张鹏补充。

BMI即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能够较敏感地反映体型胖瘦程度,其计算公式为:BMI(kg/㎡)=体重(kg)/[身高(m)]²。根据《成年人体重判定》,我国成年人BMI小于18.5是体重过低;18.5至23.9之间为体重正常;24至27.9之间是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在今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上,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理念就是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和医学减重。”张鹏强调,“不光是对于肥胖患者,体重正常的人群也需要体重管理,若疏于管理,随着年龄的变化会逐渐变胖。”

由此看来,减重的首要目标不再局限于减重本身,还包括处理并发症和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多学科协作并向全国推广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慢性疾病防治规划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倡导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即BMI在18.5至24范围内。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BMI大于24的总人数比例高达50.7%。

当下,肥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BMI≥30kg/㎡的患病率将达到18%。此外,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脂肪肝、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肥胖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会拖累经济发展。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为243.5亿元/年,预计2030年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将肥胖症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肥胖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需要长期干预的慢性疾病状态。据张鹏回忆,早期,肥胖患者散落在医院各个科室、健身房、甚至一些按摩馆,即使在医院,由于肥胖常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常去其他科室看肥胖并发症,譬如在内分泌科看糖尿病、妇科看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出血、骨科看椎间盘突出、心血管科看高血压等,医生也是注重各自专科的疾病,而忽略了肥胖是导致相应疾病的根本病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逐渐意识到,诊疗合并其他疾病的肥胖患者,需要减重与代谢外科一同参与。

随着医学进步,对于肥胖患者,这几年来可供医生使用的“武器”也越来越多,包括生活方式强化干预、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减重药物、医疗器械,甚至中医手段等,然而对于中重度肥胖最有效的手段仍是微创减重与代谢手术。张鹏分析,“肥胖带来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压力性尿失禁等共病,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共同诊疗肥胖患者,并向全国推广。”

多学科协作诊疗肥胖患者成为趋势,张鹏认为,得益于北京的医疗资源,首先在北京构建一套完备的医师培训和肥胖诊疗体系,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临床标准化流程和路径、规范化手术操作和术后随访流程等,并逐渐向全国辐射推广。

术后管理不可缺失

据了解,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年手术总量已处于全球第一队列。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年度减重手术总数量已超过3万例。

张鹏指出,减重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在短期内大量减重,一般情况下,快速减重10%至15%,可使部分2型糖尿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获得临床缓解,与别的减重方式相比,减重手术在维持体重方面也更优,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回归健康。

“对比过去,最明显的感受是门诊数量的增多。”张鹏回忆,“大约十年前,肥胖患者更倾向于接受市场上美体塑型、按摩、健身房等非医学治疗。现下,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愿意接受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治疗及其他正规医学治疗。”

据介绍,减重手术在国际上最早开始于1954年,彼时因为缺乏腹腔镜,手术过程非常困难,手术风险也较高;1990年代以后,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出现,手术操作更加安全。而Roux-en-Y胃旁路术历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奠定了“金标准”的地位。

“尽管胃旁路术通常被认为是减重手术的“金标准”,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操作上仍具有一定的挑战。”张鹏解释,“早期,对于极重度肥胖症患者,由于Roux-en-Y胃旁路术难度高,临床上通常会先进行更加简单的胃袖状切除术,使患者体重先降低一部分后再进行Roux-en-Y胃旁路术,然而,有很多患者在做完胃袖状切除术后,体重即可下降至较为理想的水平,而无需再做Roux-en-Y胃旁路术,所以胃袖状切除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减重手术。”

目前,胃袖状切除术和胃旁路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减重术式,全球范围内,胃袖状切除术手术量占比高达60%至90%左右。“Roux-en-Y胃旁路术操作相对复杂,而胃袖状切除术相对简单,”张鹏表示,“但两种术式都是目前推荐的手术方式,如何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目前证据显示,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会更高一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减重手术能够让肥胖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回归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状态,然而,并没有改变与代谢异常相关的遗传基因,患者依然处于代谢紊乱高风险状态。”张鹏表示,术后管理与长期随访是维持术后患者长期处于健康状态的重要一环。

“以我们科室为例,建立了患者健康管理和术后随访团队,涵盖患者诊疗全流程,不仅反复教育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饮食运动如何搭配、何时复查等,还同时将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纳入智能化临床数据库,及时跟踪患者的代谢指标”,张鹏强调,“尽管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最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视自身健康维护,这样才能长期保持更好的健康状态。”

相关知识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 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社区肥胖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doc
新型「减肥针」终于登场,我国 1.8 亿肥胖症患者迎来重磅新药
肥胖真的是健康“杀手”!透过这片云,我们看到了1.8亿中国肥胖患者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肥胖慢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打破肥胖认知错位,早干预降低共病风险
肥胖竟与家庭教育和精神心理有关?预防肥胖为何需全家人参与?
专家:持续的患者管理体系需要可信、可及、线上线下相结合
竟然是胖点好?IF=25期刊:超重、轻微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更低!
《减肥的秘密》减肥的不归路?肥胖代码告诉你需要怎样坚持才能成功!

网址: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790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