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突然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一、哺乳期突然恶心想吐是怎么一回事呢
1、大家都知道,恶心想吐是怀孕初期的一个很明显的症状,所以若是哺乳期妈妈突然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排除是否怀孕了。
许多妈妈因为哺乳期有一段时间不来月经就没有做避孕措施,而其实哺乳期来月经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妈妈疏忽了时间很有可能因没有做避孕措施而再次怀上孕。
哺乳期妈妈怀孕是很危险的,不仅会造成奶水不足或直接断奶,而且刚刚生育完,妈妈的子宫还没有恢复好,这时怀孕对妈妈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哺乳期妈妈一定要注意避孕。
2、哺乳期恶心想吐是因为供血不足
女性刚刚生产完是急需补血的,如果妈妈供血不足,患有贫血或低血压,那么哺乳期妈妈就会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
而且妈妈分泌的乳汁跟自身血液是离不开的,妈妈在哺乳期要一直为宝宝提供乳汁,所以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血液,一旦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现象。
一般妈妈刚刚哺乳时,宝宝吃的乳汁较浓,恶心想吐的现象会比较严重,等宝宝慢慢长大了,吃的乳汁也没那么浓了,恶心的情况也会变好。
3、哺乳期恶心想吐是因为肠胃病
如果哺乳期妈妈患有肠胃病,比如胃炎、肠炎、急性胃炎、急性肠胃炎等。这些肠胃病的一个症状就是恶心想吐,如果哺乳期妈妈因想进补而没有掌握好度,海吃海喝,或是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或是腹部着凉了,这都会导致患上肠胃病。
胃炎通常以不洁饮食引起,表现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常合并急性肠炎。若只表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则为急性胃炎,若伴腹泻则为急性胃肠炎。
所以哺乳期妈妈必须对各种食物在数量上、质量上以及相互搭配上作出合理安排,做到饮食营养均衡且有规律。
4、哺乳期恶心想吐是因为饮食太油腻或进补单一
哺乳期妈妈若是饮食餐餐大鱼大肉过于油腻,或是进补太多,会造成营养过剩,要知道蔬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进食应需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的需要。
如果妈妈饮食进补太过单一,比如只是过量进食高蛋白质的食物,长时间下来,这样反会导致妈妈有反胃恶心想吐的症状,所以饮食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哺乳期的饮食有什么禁忌
1、麦乳精
因为麦乳精中的麦芽会抑制乳腺分泌乳汁,使乳汁减少,对宝宝健康不利。
2、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韭菜、蒜薹、辣椒、胡椒、茴香、酒等食物哺乳期妈妈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不仅容易伤津耗气损血,加重气血虚弱,并导致便秘,还容易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影响宝宝健康,不过少量的调味品,如胡椒、酸醋等,还是可以的。
3、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
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哺乳期妈妈消化力较弱,而且油炸食物的营养在油炸过程中已损失很多,哺乳期吃了对产后恢复健康不利。
4、韭菜、麦芽水、人参等食物
这类食物会抑制乳汁分泌,导致母乳供给不足。
5、腌制的肉、鱼
成人每天食盐量为4.5~9克,根据平时习惯,不要忌食盐,也不要吃得太咸。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肾不利,也会使血压增加。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新鲜,多吃也不利宝宝健康。
6、烟酒、咖啡等
烟酒、咖啡都是喂奶期间应该尽量远离的东西。吸烟的危害对宝宝有多大影响这个大家都知道,虽然少量的酒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但是过量了就会抑制乳汁分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哺乳期妈妈也最好少喝或不喝。
三、哺乳期有哪些错误认识
1、生气时喂奶:妈妈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会让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2、运动后喂奶: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因此,乳母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3、睡卧哺乳:忙碌一天后到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宝宝要吃奶时,朦朦胧胧中给孩子喂奶,很容易发生危险。哺乳妈妈无论有多累,都应该象白天一样坐起来喂奶,喂奶时光线不要太暗,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皮肤颜色。喂奶以后要竖抱并轻轻拍背,待宝宝打了“奶嗝”后再放下。稍观察一会儿,如果安稳入睡再关掉亮灯。
4、喂奶时逗笑:宝宝吃奶时若因逗引而发笑,可使喉部的声门打开,吸入的奶汁可能误入气管,轻者呛奶,重者可诱发吸入性肺炎。
5、喂奶期减肥:喂奶期减肥可导致乳汁质量下降,对宝宝健康不利。
6、定时喂奶:现主张“按需哺乳”,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婴儿自己的一定规律。
7、上班期间只能断奶:储存母乳不仅让宝宝有幸继续享用母乳,还可保持妈妈乳汁分泌,防止涨痛。挤奶可用挤奶器或手挤。挤出的奶应放在经消毒的、并有密封瓶盖的玻璃或塑料瓶内。最理想的是使用母乳储存袋,国内市场也有卖。储存状态乳汁室温可保存12小时。
8、一次只喂一边:一次只喂一边,乳房所受的刺激减少,泌乳自然也就减少了。为此,每次哺乳应尽量两边都喂。即使宝宝吃了一边乳房的奶水就饱了,妈妈也应排空另一只乳房。
四、哺乳期如何用药
因为乳母所服用的大部分药物均能从乳汁中排泄,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硫氧嘧啶等在乳汁中的深度还高于母血的浓度,婴儿吃奶的同时把药物也吃了下去。由于婴儿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过程还不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较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因此,乳母服药必须谨慎。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移至乳汁,而哺乳儿每日可吸吮乳汁800—1000ml。故哺乳期用药亦应重视。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如下:
1、给药途径:母血中药物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如抗生素静脉给药后,母血中立即出现峰值。而口服则因药而异。常需60 —120分钟后出现峰值。乳汁中峰值一般比血浆中峰值晚出现30—120分钟,其峰值一般不超过血浆中峰值。乳汁中药物消散随时间而减少,减少的速度慢于血浆中药物消散的速度。
2、药物的pH:母体血液pH为7.35—7.45,乳汁pH为6.35—7.30。实践证明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林可霉素、异烟肼等易于通过血浆乳汁屏障,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与血浆相同,甚至高于血浆。相反,弱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不易通过屏障,则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常低于血浆中浓度。
3、脂溶性高低:脂溶性强的药物常为非离子型,易于透过富于脂质的细胞,溶于母乳的脂肪中;脂溶性低的药物即使是非离子型,也难以向乳汁中转运。
4、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难以通过生物膜。因此,游离型药物浓度大小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如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磺胺类药物,苯唑西林钠等难以向乳汁转运。
5、分子量:分子量<200的药物,如酒精、吗啡、四环素通过单纯扩散作用即可从血浆向乳汁转运,而肝素、胰岛素等高分子化合物难以向乳汁转运。
6、母体因素:乳汁中脂肪含量多,有利于脂溶性药物向乳汁转运。然而母体肝、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解毒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可在血中蓄积。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母体血中浓度可因母体肝肾功能不全而显著提高,故乳汁转运药量也相对增多。
至于药物对哺乳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
相关知识
哺乳期乳房胀痛怎么回事
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怀孕有哪些症状
母乳总是被堵 到底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哺乳期注意事项
【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怎么哺乳
婴儿吐奶怎么回事 妈妈这样处理比较好
哺乳期早知道,哺乳期常见问题,哺乳期保健措施,哺乳期饮食禁忌,哺乳期注意事项
【哺乳期乳房护理】哺乳期乳头疼
【哺乳期】哺乳期饮食
网址: 哺乳期突然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9406.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769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11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90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9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31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