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pdf
《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211252082.X (22)申请日 2022.10.13 (71)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 医院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 号 (72)发明人 谭璇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 事 务 所 (特 殊 普 通 合 伙) 42264 专利代理师 蒋明 (51)Int.Cl. A61H 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包括两组锻炼结构, 每。
2、组锻炼结构均包括: 自行 锻炼部件, 用于锻炼手部; 辅助锻炼部件, 与自行 锻炼部件相连, 在用户锻炼时驱动自行锻炼部件 动作, 带动手部握紧, 辅助锻炼; 抵触锻炼部件, 与自行锻炼部件相连, 用于收集手部握紧时的驱 动力, 抵触锻炼部件与另一组锻炼结构中辅助锻 炼部件相连, 用于将收集的驱动力传递给辅助锻 炼部件, 以驱动辅助锻炼部件动作, 术后患者的 手部没力气或者手部麻木没知觉时, 辅助锻炼部 件带动手部动作握紧, 辅助锻炼, 本发明可以实 现多人手部锻炼, 手部肌力强度较高的病患带动 手部肌力强度较低的病患运动, 从而实现多个患 者较佳的共同神经内科康复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
3、书5页 附图3页 CN 115590727 A 2023.01.13 CN 115590727 A 1.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组锻炼结构, 每组所述锻炼结构均 包括: 自行锻炼部件(1), 用于锻炼手部; 辅助锻炼部件(2), 与所述自行锻炼部件(1)相连, 在用户锻炼时驱动所述自行锻炼部 件(1)动作, 带动手部握紧, 辅助锻炼; 抵触锻炼部件(3), 与所述自行锻炼部件(1)相连, 用于收集手部握紧时的驱动力, 所述 抵触锻炼部件(3)与另一组锻炼结构中所述辅助锻炼部件(2)相连, 用于将收集的驱动力传 递给所述辅助锻炼部件(2), 以驱动所述辅助锻炼部件(2)动。
4、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锻炼部件 (1)包括定型套(101)、 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103), 所述第一握杆(102)和所述第二握 杆(103)位于所述定型套(101)内, 所述第一握杆(102)和所述第二握杆(103)的头部之间设 置有扭力弹簧(104), 所述第一握杆(102)和所述第二握杆(103)的杆身之间设置有定位座 (105), 所述第一握杆(102)正对所述定位座(105)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杆(106), 所述 第二握杆(103)正对所述定位座(105)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107), 所述定位座(105)。
5、 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8)和第二定位孔(109), 所述第一定位杆(106)插入所述第一定位 孔(108)内, 所述第二定位杆(107)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1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锻炼部件 (2)包括辅助锻炼滑槽(201), 所述辅助锻炼滑槽(201)内滑动设置有辅助锻炼滑座(202),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上设置有辅助锻炼丝杠(203), 所述辅助锻炼丝杠(203)为双向丝 杠, 且所述辅助锻炼丝杠(203)上设置有两个丝杠螺母座(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握杆。
6、 (102)正对所述第二握杆(103)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05), 所述第二握杆(103)正对所 述第一握杆(10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206), 两个所述的丝杠螺母座(204)上分别连 接有第一卡座(207)和第二卡座(208), 在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滑动至所述辅助锻炼滑 槽(201)的末端时, 所述第一卡座(207)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05)内, 所述第二卡座(208)嵌 入所述第二卡槽(20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触锻炼部件 (3)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辅助锻炼滑槽(201)内的抵触锻炼滑座(301), 所述抵触锻。
7、炼滑座 (301)与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相连, 所述第一握杆(102)和所述第二握杆(103)之间区域 为夹紧区域(302), 当所述抵触锻炼滑座(301)移动至与所述辅助锻炼滑槽(201)的端部接 触时,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正对所述夹紧区域(302), 当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移动至 与所述辅助锻炼滑槽(201)的端部接触时,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301)正对所述夹紧区域 (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 (301)设置上有抵触滑槽(303), 所述抵触滑槽(303)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滑座(304), 所述复 位滑。
8、座(304)与所述抵触滑槽(303)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05), 所述复位滑座(304) 连接有复位板(306), 所述复位板(306)连接有复位齿条(307); 所述抵触锻炼部件(3)还包括复位转轴(308), 所述复位转轴(308)上设置有复位齿轮 (309)和复位锥齿轮(310), 所述复位齿条(307)与所述复位齿轮(309)啮合。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5590727 A 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支架 (4), 用于安装所述锻炼结构; 所述定位座(105)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4)相连; 所述辅助锻炼滑。
9、槽(201)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4)相连; 所述复位转轴(308)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锻炼滑槽 (201)内设置有调节气缸(209), 所述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相 连, 在所述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完全伸出时,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移动至与所述夹 紧区域(302)相对, 在所述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伸出一半时,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202)和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301)均不与所述夹紧区域(302)相对, 在所述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 完全收缩时, 所。
10、述抵触锻炼滑座(301)移动至与所述夹紧区域(302)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动部件 (5), 所述传动部件(5)设置在两组所述锻炼结构之间, 所述传动部件(5)用于将其中一组锻 炼结构中所述抵触锻炼部件(3)收集的驱动力传递给另一组锻炼结构中所述辅助锻炼部件 (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部件(5) 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4)的第一传动支架(501)和第二传动支架(502), 所述第一传动 支架(501)和所述第二传动支架(502)设置在两组所述锻炼结构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支架。
11、 (50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转轴(503), 所述第一传动转轴(5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 辊(504)和第一传动齿轮(505), 所述辅助锻炼丝杠(203)上设置有丝杠辊(506), 在所述辅 助锻炼滑座(202)滑动至所述辅助锻炼滑槽(201)的末端时, 所述丝杠辊(506)与所述第一 传动辊(504)接触; 所述第二传动支架(502)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转轴(507), 所述第二传动转轴(507)的两 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508)和传动锥齿轮(509), 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8)与所述第 一传动齿轮(505)啮合, 所述传动锥齿轮(509)与所述复位锥齿轮(310)啮合。 权利。
12、要求书 2/2 页 3 CN 115590727 A 3 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手部护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 不属于内科概念。 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 梗塞、 脑出血)、 偏头痛、 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 脑膜炎)、 脊髓炎、 癫痫、 痴呆、 代谢病和遗传 倾向疾病、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0003 偏瘫、 半身不遂、 肌力减弱等均属于神经内科范畴。 在针对肌力减弱这种神经内科 症状时, 常需要针对性地做康复训练, 提升肌力强度。 在进行肌。
13、力强度恢复方面的神经内科 康复锻炼时, 针对不同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及锻炼器械。 在进行手部肌力恢复经 内科康复锻炼时, 常采用握力器。 0004 现有的手部神级内科康复用手部肌力恢复锻炼结构多为握力器, 由单人使用, 每 个病人单独锻炼, 但一些病人身体虚弱, 没有足够的手部力量进行主动锻炼; 另外, 有些病 人意志力不强, 不愿意进行主动锻炼, 因此, 在进行单人手部锻炼时, 容易出现手部锻炼不 够, 难以实现有效肌力锻炼, 从而达到足够神经内科康复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以解决现有手部神级内科康 复用手部肌力恢复锻炼结构多为。
14、握力器, 由单人使用, 每个病人单独锻炼, 但一些病人身体 虚弱, 没有足够的手部力量进行主动锻炼; 另外, 有些病人意志力不强, 不愿意进行主动锻 炼, 因此, 在进行单人手部锻炼时, 容易出现手部锻炼不够, 难以实现有效肌力锻炼, 从而达 到足够神经内科康复效果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包括两组锻炼结构, 每组所述锻炼结构均包括: 0008 自行锻炼部件, 用于锻炼手部; 0009 辅助锻炼部件, 与所述自行锻炼部件相连, 在用户锻炼时驱动所述自行锻炼部件 动作, 带动手部握紧, 辅助锻炼; 0010 抵触。
15、锻炼部件, 与所述自行锻炼部件相连, 用于收集手部握紧时的驱动力, 所述抵 触锻炼部件与另一组锻炼结构中所述辅助锻炼部件相连, 用于将收集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 辅助锻炼部件, 以驱动所述辅助锻炼部件动作。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自行锻炼部件包括定型套、 第一握杆和第二握 杆, 所述第一握杆和所述第二握杆位于所述定型套内, 所述第一握杆和所述第二握杆的头 部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 所述第一握杆和所述第二握杆的杆身之间设置有定位座, 所述第 一握杆正对所述定位座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杆, 所述第二握杆正对所述定位座的一面 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 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
16、孔, 所述第一定位杆插 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所述第二定位杆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5590727 A 4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辅助锻炼部件包括辅助锻炼滑槽, 所述辅助锻 炼滑槽内滑动设置有辅助锻炼滑座,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上设置有辅助锻炼丝杠, 所述辅助 锻炼丝杠为双向丝杠, 且所述辅助锻炼丝杠上设置有两个丝杠螺母座。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第一握杆正对所述第二握杆的一面上设置有第 一卡槽, 所述第二握杆正对所述第一握杆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 两个所述的丝杠螺母 座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 在所述辅助锻炼滑座滑。
17、动至所述辅助锻炼滑槽的末 端时, 所述第一卡座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 所述第二卡座嵌入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抵触锻炼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辅助锻炼滑 槽内的抵触锻炼滑座,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与所述辅助锻炼滑座相连, 所述第一握杆和所述 第二握杆之间区域为夹紧区域, 当所述抵触锻炼滑座移动至与所述辅助锻炼滑槽的端部接 触时, 所述辅助锻炼滑座正对所述夹紧区域, 当所述辅助锻炼滑座移动至与所述辅助锻炼 滑槽的端部接触时,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正对所述夹紧区域。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设置上有抵触滑槽, 所述抵触滑 槽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滑座。
18、, 所述复位滑座与所述抵触滑槽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 述复位滑座连接有复位板, 所述复位板连接有复位齿条; 0016 所述抵触锻炼部件还包括复位转轴, 所述复位转轴上设置有复位齿轮和复位锥齿 轮, 所述复位齿条与所述复位齿轮啮合。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还包括安装支架, 用于安装所述锻炼结构; 0018 所述定位座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 0019 所述辅助锻炼滑槽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 0020 所述复位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0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辅助锻炼滑槽内设置有调节气缸, 所述调节气 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锻炼滑座相连,。
19、 在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完全伸出时, 所述辅助锻 炼滑座移动至与所述夹紧区域相对, 在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伸出一半时, 所述辅助锻炼 滑座和所述抵触锻炼滑座均不与所述夹紧区域相对, 在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完全收缩 时, 所述抵触锻炼滑座移动至与所述夹紧区域相对。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还包括传动部件, 所述传动部件设置在两组所述锻 炼结构之间, 所述传动部件用于将其中一组锻炼结构中所述抵触锻炼部件收集的驱动力传 递给另一组锻炼结构中所述辅助锻炼部件。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传动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传动 支架和第二传动支架, 所述第一传动支架和所述。
20、第二传动支架设置在两组所述锻炼结构之 间, 所述第一传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转轴, 所述第一传动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 传动辊和第一传动齿轮, 所述辅助锻炼丝杠上设置有丝杠辊, 在所述辅助锻炼滑座滑动至 所述辅助锻炼滑槽的末端时, 所述丝杠辊与所述第一传动辊接触; 0024 所述第二传动支架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转轴, 所述第二传动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 第二传动齿轮和传动锥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所述传动锥齿 轮与所述复位锥齿轮啮合。 002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通过设置自行锻炼部件, 该自行锻炼部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握力器大致相 说明。
21、书 2/5 页 5 CN 115590727 A 5 似, 实现基本手部肌力强度锻炼功能, 进行手部神经内科康复,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设置辅 助锻炼部件和抵触锻炼部件, 其中, 抵触锻炼部件可以收集用于手部握紧时的驱动力, 而辅 助锻炼部件则利用前面收集的驱动力动作, 带动握力器握紧, 带动手部动作握紧, 辅助锻 炼, 使得在患者的手部肌力强度不够时, 手部能够跟随握力器进行被动运动, 使得手部肌力 快速恢复, 通过上述设置, 可以实现多人手部锻炼, 手部肌力强度较高的病患带动手部肌力 强度较低的病患运动, 从而实现多个患者较佳的共同锻炼效果, 一同进行手部肌力锻炼, 达 到较佳的手部神经内。
22、科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方 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示例性的,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整体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辅助锻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抵触锻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传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33 1自行锻炼部件。
23、; 2辅助锻炼部件; 3抵触锻炼部件; 4安装支架; 5传动部件; 0034 101定型套; 102第一握杆; 103第二握杆; 104扭力弹簧; 105定位座; 106第一 定位杆; 107第二定位杆; 108第一定位孔; 109第二定位孔; 0035 201辅助锻炼滑槽; 202辅助锻炼滑座; 203辅助锻炼丝杠; 204丝杠螺母座; 205第一卡槽; 206第二卡槽; 207第一卡座; 208第二卡座; 209调节气缸; 0036 301抵触锻炼滑座; 302夹紧区域; 303抵触滑槽; 304复位滑座; 305复位弹簧; 306复位板; 307复位齿条; 308复位转轴; 309复位齿。
24、轮; 310复位锥齿轮; 0037 501第一传动支架; 502第二传动支架; 503第一传动转轴; 504第一传动辊; 505第一传动齿轮; 506丝杠辊; 507第二传动转轴; 508第二传动齿轮; 509传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
25、 包括两组锻炼结构, 每组锻炼结构均包括: 0040 自行锻炼部件1, 用于锻炼手部; 0041 辅助锻炼部件2, 与自行锻炼部件1相连, 在用户锻炼时驱动自行锻炼部件1动作, 带动手部握紧, 辅助锻炼; 0042 抵触锻炼部件3, 与自行锻炼部件1相连, 用于收集手部握紧时的驱动力, 抵触锻炼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5590727 A 6 部件3与另一组锻炼结构中辅助锻炼部件2相连, 用于将收集的驱动力传递给辅助锻炼部件 2, 以驱动辅助锻炼部件2动作。 0043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自行锻炼部件1, 该自行锻炼部件1与现有技术中的握力器大 致相似, 可以实现基本手部肌力强度锻炼功。
26、能, 进行手部神经内科康复, 在此基础上, 进一 步设置辅助锻炼部件2和抵触锻炼部件3, 其中, 抵触锻炼部件3可以收集用于手部握紧时的 驱动力, 而辅助锻炼部件2则利用前面收集的驱动力动作, 带动握力器握紧, 带动手部动作 握紧, 辅助锻炼, 使得在患者的手部肌力强度不够时, 手部能够跟随握力器进行被动运动, 使得手部肌力快速恢复, 通过上述设置, 可以实现多人手部锻炼, 手部肌力强度较高的病患 带动手部肌力强度较低的病患运动, 从而实现多个患者较佳的共同锻炼效果, 一同进行手 部肌力锻炼, 达到较佳的手部神经内科康复效果。 0044 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中自行锻炼部件1包括定型套101、 。
27、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 103, 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103位于定型套101内, 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103的头部之 间设置有扭力弹簧104, 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103的杆身之间设置有定位座105, 第一握 杆102正对定位座105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杆106, 第二握杆103正对定位座105的一面 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107, 定位座10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8和第二定位孔109, 第一定位 杆106插入第一定位孔108内, 第二定位杆107插入第二定位孔109。 0045 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锻炼部件2包括辅助锻炼滑槽201, 辅助锻炼滑槽201内 滑动设置有辅助锻。
28、炼滑座202, 辅助锻炼滑座202上设置有辅助锻炼丝杠203, 辅助锻炼丝杠 203为双向丝杠, 且辅助锻炼丝杠203上设置有两个丝杠螺母座204, 第一握杆102正对第二 握杆103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05, 第二握杆103正对第一握杆10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 卡槽206, 两个丝杠螺母座204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卡座207和第二卡座208, 在辅助锻炼滑座 202滑动至辅助锻炼滑槽201的末端时, 第一卡座207嵌入第一卡槽205内, 第二卡座208嵌入 第二卡槽206内。 0046 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中抵触锻炼部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辅助锻炼滑槽201内的抵触 锻炼滑座301, 抵触锻炼滑。
29、座301与辅助锻炼滑座202相连, 第一握杆102和第二握杆103之间 区域为夹紧区域302, 当抵触锻炼滑座301移动至与辅助锻炼滑槽201的端部接触时, 辅助锻 炼滑座202正对夹紧区域302, 当辅助锻炼滑座202移动至与辅助锻炼滑槽201的端部接触 时, 抵触锻炼滑座301正对夹紧区域302, 抵触锻炼滑座301设置上有抵触滑槽303, 抵触滑槽 303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滑座304, 复位滑座304与抵触滑槽303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305, 复位滑座304连接有复位板306, 复位板306连接有复位齿条307, 抵触锻炼部件3还包括 复位转轴308, 复位转轴308上设置有复位齿。
30、轮309和复位锥齿轮310, 复位齿条307与复位齿 轮309啮合。 0047 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的多人手部锻炼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4, 该安装支架4用于安 装锻炼结构, 其中, 定位座105通过支架与安装支架4相连, 辅助锻炼滑槽201通过支架与安 装支架4相连, 复位转轴308通过轴承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 0048 辅助锻炼滑槽201内设置有调节气缸209, 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与辅助锻炼滑座 202相连, 在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完全伸出时, 辅助锻炼滑座202移动至与夹紧区域302相 对, 在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伸出一半时, 辅助锻炼滑座202和抵触锻炼滑座301均不与夹紧 区域3。
31、02相对, 在调节气缸209的输出端完全收缩时, 抵触锻炼滑座301移动至与夹紧区域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5590727 A 7 302相对。 0049 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的多人手部锻炼装置还包括传动部件5, 传动部件5设置在两 组锻炼结构之间, 传动部件5用于将其中一组锻炼结构中抵触锻炼部件3收集的驱动力传递 给另一组锻炼结构中辅助锻炼部件2, 传动部件5包括连接于安装支架4的第一传动支架501 和第二传动支架502, 第一传动支架501和第二传动支架502设置在两组锻炼结构之间, 第一 传动支架50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转轴503, 第一传动转轴5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辊。
32、 504和第一传动齿轮505, 辅助锻炼丝杠203上设置有丝杠辊506, 在辅助锻炼滑座202滑动至 辅助锻炼滑槽201的末端时, 丝杠辊506与第一传动辊504接触, 第二传动支架502上设置有 第二传动转轴507, 第二传动转轴50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508和传动锥齿轮 509, 第二传动齿轮508与第一传动齿轮505啮合, 传动锥齿轮509与复位锥齿轮310啮合。 0050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自行锻炼部件1, 该自行锻炼部件1与现有技术中的握力器大 致相似, 可以实现基本手部肌力强度锻炼功能, 进行手部神经内科康复, 在此基础上, 进一 步设置辅助锻炼部件2和抵触锻炼部件3, 。
33、其中, 抵触锻炼部件3可以收集用于手部握紧时的 驱动力, 而辅助锻炼部件2则利用前面收集的驱动力动作, 带动握力器握紧, 带动手部动作 握紧, 辅助锻炼, 使得在患者手部肌力强度不够时, 手部能够跟随握力器进行被动运动, 使 得手部肌力快速恢复, 通过上述设置, 可以实现多人手部锻炼, 手部肌力强度较高的病患带 动手部肌力强度较低的病患运动, 从而实现多个患者较佳的共同锻炼效果, 一同进行手部 肌力锻炼, 达到较佳的手部神经内科康复效果。 005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 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 对本申请做出各 种修改或等同替换, 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5590727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5590727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5590727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5590727 A 11 。
相关知识
如何锻炼才能使肌肉恢复
肌肉萎缩如何锻炼恢复 增强肌肉营养恢复健康
腹部肌肉锻炼计划
怎么锻炼手臂肌肉
《康复锻炼》课件.ppt
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锻炼腹部肌肉的方法
怎么锻炼腿部肌肉组织
制定孕前锻炼计划,有助于产后恢复
怎么样锻炼腹肌
网址: 手部肌力恢复锻炼装置.pdf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95815.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