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针灸学派文化通识之针灸的学术流派
|
来源:省社科联浏览: 93浙派中医简介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但一直没有代表性的称谓。直到2017年,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范永升,提出浙派中医”称谓,该称谓命名包含四原则。一是体现地域特色,即能反映浙江全域范围的中医药特色。二是包容各家学术,也就是能够涵盖浙江各中医学术流派。三是契合他学称谓,即与现有的浙江学术或艺术流派的名称相一致。四是发音朗朗上口,即音韵协畅、平仄相和。
图1 浙派中医(图片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慕课堂)
浙派中医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流派称谓,它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主要学派可以概括为丹溪学派、绍派伤寒、永嘉医派、钱塘学派、医经学派、伤寒学派、温病学派、温补学派、针灸学派、本草学派等。
针灸学术流派
浙派针灸源远流长,上至东晋,下至现今,名家辈出,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之中,浙派针灸既紧密结合了自古中医的发展脉络,又结合了浙江独到的地理特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浙派针灸风格。
图2 浙江针灸学术流派(图片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浙派中医针灸流派发展历程
浙派针灸是众多针灸学派的一大分支,自东晋徐氏针灸开始便抽枝发芽,于两宋时期结出硕果,又在明朝杨继洲臻至大成,虽几经兴衰,但时至今日依旧是针灸学术界璀璨的明珠。
(一)南北朝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针灸医学比较发达、人才荟萃的地区,据《绍兴府志》记载,南朝徐熙,父子兄弟家世相传七代,出现了徐熙、徐秋夫、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十二位名医,成为我国较大的家族针灸派系,他们均精通医术,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针灸世家,相袭传授,成为针灸世家的典范。
图3 徐家的先祖徐熙崇尚黄老之术,因此在晋代时隐居在秦望山修行(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唐代
在唐代的时候,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呈现多元化特点,盛世下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下,教育制度也相当完备,这使得针灸成为一门专科,针灸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盛唐时期针灸所治病种之广泛,治法之丰富前所未有。
图4 唐代针灸发展(图片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三)宋代
当时宋室南迁,带动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中医名家人才辈出,可时逢“重方药轻针灸”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针灸的发展。一些富有革新思想的医药学家,反对迷信前人的旧说和墨守成规,主张针灸和用药相结合,如南宋浙江针灸大家:王执中(约1140—1207),浙江瑞安人提倡“针药相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提出批评,并根据临床实践,重新订正针灸典籍的错误,编撰《针灸资生经》七卷,对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
图5 南宋浙江针灸大家:王执中(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四)元代
蒙古统治中原大陆,南宋灭亡,但其游牧经济模式决定了其医学的落后性。对于南宋蓬勃发展的浙派针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考验。浙江余姚针灸大家滑寿力挽狂澜,使针灸又得盛于元代,他的著作被盛赞为“医门之司南”。后世针灸医家之规范,著《读素问抄》、《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元代中叶的针灸专家王国瑞,著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是书以85首歌诀形式,介绍了120个常用穴位,并举其所治病证,便于习诵与推广运用,并收集了诸家针灸学方面的经验秘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图6 浙江余姚针灸大家:滑寿(图片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五)明代
由于元末出现的针灸大家滑寿建立了相对规范的针灸理论体系,明代的针灸学术可谓空前鼎盛。浙派针灸之集大成者——杨继洲,浙江三衢人,明代著名的针灸临床家和理论家,是浙派针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此外著作成果也颇为丰富,如浙江桐庐吴嘉言著《针灸原枢》,浙江绍兴张景岳著《类经图翼》,浙江萧山楼英著《医学纲目》。以高武、杨继洲最耀眼。他们代表著作的学术成就、历史地位以及对针灸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浙派针灸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
图7 浙派针灸之集大成者:杨继洲与《针灸大成》(图片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六)清代
由于清政府的歧视,中医以及针灸医学一再受到摧残,但它在人民群众中仍有着深厚的基础,它以简、便、验、廉的独特治疗方法为人民保健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历经挫折,但仍在不断发展。作为这一时期代表的是,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浙江平湖严氏针灸并形成针灸世家。严氏针灸学术遥承《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灸法,近取《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的艾灸技法,并加以改进,用穴精而少,壮数以九为度,艾柱用铜模压制,贴灸用太乙薄贴膏药,施灸以季节变化而又相应法度。取穴施灸遵从祖训,其疗效如何,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化脓,故又名化脓灸。清代雷少逸著《针灸秘传》,汇集太乙神针、雷火灸法及银盏灸法等,对其技法皆有改进创新,不拘于古。可见清代医家承袭前世学术,各有体会而有所发挥。
图8 严氏祖传承业者图谱(图片来源: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七)民国时期
中医包括针灸继续受到摧残,同时西方医学的引进,更加重了对传统医学的打击。同时民国战乱纷飞,各地爱国人士积极保家卫国,在医学领域,有志之士也纷纷以各种形式挽救针灸、挽救中医。如浙江范围内宁波张世镰创办的中国东方针灸研究学社、东方针灸书局,编印的针灸医籍有《高等针灸学讲义》《温灸学讲义》等;绍兴裘吉生出版的《三三医报》和所编的《三三医学》等针灸专著出版;浙江慈溪中医专门学校的张山雷编著的《经脉偷穴新考正》和《新考正经脉俞穴记诵编》,将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中西医汇通发展。
图9 民国杰出的中医学家和教育家张山雷(图片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八)当代
新中国成立,各行各业迅速复苏,蓬勃发展。中医以及针灸在这样有利的环境快速发展,在各类医疗机构中设立针灸科,开办中医院校。在临床应用发展的同时学术上也硕果累累。其中1979年成立浙江省针灸学会,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深入研究浙江古代及近现代针灸学术思想、针灸名家临证思想,先后出版了《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宋明浙江针灸》、《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还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针灸继续教育,为省内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当代浙派针灸学派在传承上有着严格的师承关系,注重理论阐述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他们吸收了历代针灸学家的经验和成果,将针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同时注重与其他学术流派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他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拓展针灸学的领域和视野,推动了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图10 1959年创办的浙江中医学院以及门诊部(图片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友总会)
浙派针灸远穷灵素,近及诸家,师古传承不泥古,重视基础理论、辨证选穴、手法操作,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各取所长,强调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使得针灸与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其中严氏针灸、温病学派、陈木扇女科、秀水医派、施氏针灸等,皆为浙派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慕课堂系统,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愿意被转载,请联系我们。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成果
成果名称:浙派中医针灸学派文化通识
负责人:凌天
推荐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相关知识
日本著名针灸流派概说
针灸流派这么多,哪一流派最有用?初学者该从何学起?
针灸分什么派系
上海“五门诊”变身“海派针灸推拿中心”,汇集四大流派
针灸推拿门派有哪些
澄江闽派针灸黄宗勖支派:妙手神针,延续生命奇迹
中医针灸
针除病痛 推走顽疾!海派针灸推拿中心在“五门诊”原址落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
著名中医吴明霞,吴氏浅针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推动针灸进入新境界
网址: 针灸中医针灸学派文化通识之针灸的学术流派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08497.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