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医治糖尿病,重在“脾、肝、肾”三脏同调

中医治糖尿病,重在“脾、肝、肾”三脏同调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26日 13:23

糖尿病归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1%左右。西医针对糖尿病通常应用胰岛素、降糖药治疗。针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医更能发挥强大的优势,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更能从本质上全面调整机体功能。

image.png

中医论证糖尿病的病因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当时称为“消渴”“肺消”“鬲消”“热中”等,认为多发生于上层社会,是过食膏粱厚味引起,历代医家在不断临床实践中归纳“消渴”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劳欲过度。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强调阴虚热结是消渴病病机。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篇》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20世纪70年代之前治则多以阴虚立论,大多采用滋阴清热、过于苦寒滋腻之品,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学者认为脾虚、肝郁、瘀血均可致消渴,开始从脾、肝、瘀论治消渴,其中尤以脾、肝、肾三脏同调越来越被广大中医学者认可。

image.png

“脾、肝、肾”三脏同调

1、调“脾”

脾主运化,脾气充足,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正常输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能得 以濡养; 若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变生诸疾,即李东垣之所谓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脾胃虚弱:乏力、口干、纳差,治以健脾益气生津,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2.脾胃湿阻: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大便溏软,治以运脾化湿,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

3.湿热内蕴:口干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常用茵陈蒿汤合四苓散加减。

image.png

2、调“肝”

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而调畅情志。若肝气郁滞,郁怒伤肝,日久化火,火热内燔,灼伤阴津,津液内耗而发消渴 。可有以下表现:

1.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胁肋胀痛、胸闷、咽部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少腹痛,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常用柴胡疏肝饮加减;

2.肝郁化热,肝火上炎:急躁多怒、面红目赤、头痛眩晕、口干口苦、胁痛如灼,治以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肝血虚:头痛眩晕、两目干涩、虚烦不寐,治以养血柔肝,常用归芍地黄汤加减。

image.png

3、调“肾”

肾主水,主宰机体的水液代谢。肾为胃之关, 胃关的开合有赖于肾气的蒸化作用,肾气蒸化又可使水液上腾于肺。肺为水之上源,在其宣降运动的作用下,津液布散周身,故“三消”取决于肾。李中梓 《医宗必读》提到:“消渴本病在肾”;李东垣 《东垣试效方》将消渴分上、中、下三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另外,“消渴”日久会伤及肾阴肾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可有以下表现:

1.肾阴亏虚,肾固摄无权: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治以滋阴固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一、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凉,治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涩,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相关知识

戴舜珍重视肺、脾(胃)、肾三脏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医内科管理:辨证施治,综合调理
中医妙法调肝虚:重焕肝脏生机的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内科调理:从肺脾肾三脏入手
糖尿病肾病的针灸+特色治疗=康复
【疑难杂症】中医巧治疑难杂症,性功能障碍、心脏病、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中医治疗良方!
糖尿病肾病
健康管理:糖尿病管控调理
糖尿病中医诊疗10
中医“治肝先治肠”:肝脏与肠道的相互作用是预防肝病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途径。

网址: 中医治糖尿病,重在“脾、肝、肾”三脏同调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2444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