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正确母乳喂养 呵护宝宝健康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正确母乳喂养 呵护宝宝健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14:29

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专家提醒

正确母乳喂养 呵护宝宝健康

◎矫晓虹 谭雅琴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宝宝一声啼哭,母乳便是迎接出生后宝宝最好、最理想的食品,也是宝宝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对于选择母乳喂养的原因,妈妈们大多会说,是为了让孩子增强抵抗力,让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更亲密。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专家认为,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健康选择,除非是特殊情况,妈妈们最好要坚持给孩子母乳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专家也给出了正确指导。

母乳喂养为婴儿免患疾病提供了最大的保护。 资料片

母乳营养可满足婴儿所需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婴儿添加辅食后,他们建议母亲们将母乳喂养持续到两岁或更长时间。因为除母乳外,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完全满足婴儿4至6个月前的营养需要,母乳含有300多种营养成分。

专家认为,当婴儿是纯母乳喂养时,母乳喂养为婴儿免患疾病提供了最大的保护,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也将得到越多保护,这种保护随婴儿接受辅食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辅食包括配方奶、牛奶或其它食物)。

事实证明,母乳喂养的孩子患感冒、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慢性疾病(如哮喘)的次数和严重程度都明显降低,较少患腹泻、其他肠胃疾病、肺炎、脓毒病、肠胃炎、脑膜炎以及某些儿童癌症。

数据显示,配方奶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孩子,得胃肠道感染的几率是纯母乳喂养孩子的2.8倍;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幼儿中,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的婴幼儿得湿疹的几率是母乳喂养三个月以上婴儿的1.7倍;在有家族史的孩子里,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发生哮喘的几率是母乳喂养至少三个月的孩子的1.7倍;在没有家族史的孩子里,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发生哮喘的几率是母乳喂养至少三个月的孩子的1.4倍。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肥胖的几率,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的1.1-1.3倍

身边很多妈妈都认为自己奶不够,只能选择配方奶粉,这除了对泌乳原理的不了解,对新生儿没有吃饱判断标准的误解以外,也和对配方奶风险的认知缺乏有相当的关系。专家表示,如果妈妈们经过学习和客观评估,需要添加配方奶,那么配方奶利大于弊。如果只是因为误解、害怕、恐惧、焦虑等原因而去选择配方奶的添加,那么,妈妈们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使用它。

喂养问题需专家“对症”纠错

在临床中,不少妈妈经常遇到哺乳期常见的一些母乳喂养问题,比如乳腺炎、乳头疼痛、宝宝吸吮无力等,对于这些该如何解决呢?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任春华给出了解答。

任春华介绍,妈妈们发生乳腺炎的常见原因是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宝宝存在口腔的异常,导致乳汁不能有效地流出,吸奶器的不正确使用或型号不合适导致乳汁不能有效地流出,乳头皲裂导致细菌的逆行感染等。因此,妈妈们要格外注意,纠正不良含乳姿势,宝宝口腔有异常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吸奶器及正确使用吸奶器,对有乳头皲裂的应积极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还有一些妈妈反映母乳喂养时会出现乳头疼痛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各种原因导致宝宝含乳姿势不正确,含乳浅,此外也包括宝宝和妈妈的姿势是否正确,宝宝口腔是否有问题等。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查找宝宝的含乳不正确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对症”纠错。

“如果遇到宝宝拒绝妈妈的乳房情况该怎么办呢?”任春华说,宝宝出生后使用奶瓶及奶粉喂养或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强迫喂奶现象,家长就要及早预防并采取纠正措施。比如宝宝出生后尽早做到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避免使用奶瓶和配方奶喂养,不强迫喂奶。

此外,如果妈妈在分娩过程中使用某些药物,会导致宝宝吸吮无力或早产儿及唇腭裂的宝宝、有产瘤的宝宝等。这就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措施,帮助宝宝吃到母乳,同样需要专业的母乳顾问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就不是催乳师所能解决的了。

还有一些妈妈经常出现堵奶,据任春华介绍,妈妈堵奶的原因有很多,乳腺导管的异常、宝宝含乳不正确、乳汁的成分和外力的撞击及其他原因等都可能导致堵奶。遇到这种情况,宝宝要按需喂养,让乳汁有效地流出,并纠正宝宝的含乳姿势及影响含乳的因素,妈妈尽量做到清淡饮食,适当饮水等,及时疏通。

相关知识

正确母乳喂养指导,呵护婴幼儿健康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提倡母乳喂养,促进科学育儿
【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喂养促进 健康教育先行
母乳喂养+预防接种为婴幼儿健康护航
正确的母乳喂养让宝宝更健康!
卫生健康宣教日专栏:世界母乳喂养周,如何正确哺乳
母乳喂养益处多,但不要忘了呵护TA
支持母乳喂养
“世界母乳喂养周” 这份母乳喂养健康常识小科普请查收!
【主题活动】母乳喂养促进,健康教育先行

网址: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正确母乳喂养 呵护宝宝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396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