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学龄前的儿童,健康的人格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可以说一个人的各种基础都是在学龄前的家庭生活时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今后尽管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中更加完善,但最初的人格是改不了的。
孩子通常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待周围事物的眼光来自于大人的说法,也就是环境的影响。
之所以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在年幼的孩子心中,所有的想法以及反馈都来自于别人而非自己,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人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是从出生到六岁之前,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大多数都在家庭中和大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等到六岁之后不仅孩子要进入学校,而且他们开始逐渐懂得判别是非,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开始减弱。
在六岁之前他们对爱的理解决定了将来孩子长大之后会不会对别人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在这个期间孩子听到的大多数都是负面的语言,就会导致他们也会用负面的言语以及行为去对待别人,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这样被对待的。
所以在学龄前家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够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1. 教会孩子负责
责任感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最少要知道做错了自己要承担后果,这也是避免熊孩子养成最基础的教育。
平时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能自发自愿地去做就是责任感的体现。
这就要求父母平时对待孩子的时候,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更不能代替,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已经有了思考能力,家长不能总是把他们当成一个宝宝,当父母适当给孩子安排任务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信任和尊重的体现,能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更能够在做完事情之后有自豪感。
让孩子学会负责可以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用平和的态度,合理地讲出犯错的原因,并且带着他们进行改正。
这样通过一件事教会孩子一些道理,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欣然接受,知道下次如何正确的做,这就是成功的责任教育。
相比于劈头盖脸的数落,解决问题并且让孩子明白正确的行为做法才是最重要的。
责备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孩子从错误的行为中学会什么才是对的,并且因为自己之后做对了而获得表扬,这样的教育是正向积极的。
要让学龄前儿童意识到,负责人是自己应该做的,需要为别人着想,是勇气和担当的表现,该是自己做的就要做,是自己造成的错误就要勇于认错并且改正。
2. 同理心和同情心
情商高的人都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孩子同样需要同理心的培养,这样长大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相处。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怀着感恩的心态去思考生活,对待世界。这一点对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当孩子能够从爱自己扩大到爱别人,爱万物,能够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充实,人格成长才能更健康。
3. 优雅言行举止
学龄前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经有了沟通能力,虽然他们可能表达起来还不够顺畅,但是词汇量已经很大了,这个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小动作会透露出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反映着从小到大的生活习惯,也反映着内心的状态,所以教会孩子轻声细语,优雅动作其实也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家长平时和孩子说话就要注意音量,控制情绪不要冲动,心平气和地交谈。
情绪稳定才能有更大的表达空间,不疾不徐才能把话说清楚,即使是教育孩子也可以用语气来体现,而不是提升音量,这也是自制力的表现。
如果孩子从小受到父母自制力的影响,学会控制音量,自然也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
当孩子从小成长在一个正面思考的家庭环境中,不管是情商还是抗挫折能力都会要更高一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