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数字治理

数字治理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14:57

在线健康社区中的隐私悖论:

青年用户的隐私忧虑与互动实践

者:耿书培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和在线健康社区的兴起,健康信息隐私的概念上升至公共话语前沿。青年用户声称高度在意隐私,但仍积极参与社区互动并主动表露大量健康信息,即表现出“隐私悖论”。基于对多名18~35岁在线健康社区青年用户的深度访谈,研究从隐私计算和认知偏差两大理论视角探索隐私悖论现象背后的认知决策过程。研究发现,信息支持、社区互助和情感陪伴代表的利益感知是青年用户健康信息表露的主要动因,其作用胜过隐私侵犯代表的风险感知。尽管收益同风险的权衡过程和博弈机制仍然存在,但信息不对等、过度自信和即时满足等外部限制和内在偏差令青年用户难以客观、均衡地执行隐私计算,并最终带来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理性”决定。研究基于在线健康社区语境拓展了隐私悖论的视域,解释了用户放弃隐私而表露健康信息的动因与机制,印证了理想隐私计算过程被偏转的部分条件,对健康传播和行为经济学的交叉领域有若干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贡献。

关键词:在线健康社区;青年用户;隐私计算;认知偏差;隐私悖论

一、引言

(一)共生:在线健康社区与青年用户

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大数据时代,健康资讯从独立系统走向联结网络,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媒介同健康服务供给者进行互动[1]。目前,全球范围内近4.5%的搜索与健康有关[2],而中国有64%的网络用户访问社会服务网站,其中健康类别的访问频率最高[3]。在线健康社区(Online Health Community,简称OHC)逐渐成为公众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平台[4],它能为患者提供跨时间、跨地域的连接[5],提升其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6],对健康资本积累有重要促进作用[7]。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20~39岁网民合计占比为37.7%,其中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占网民整体的23.7%。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青年用户群体是使用在线健康社区的主力军,他们活跃的互动行为、广泛的社交关系和较强的健康意识促进了社区规模的壮大与功能的完善[8]。与老年用户相比,青年用户更易适应变革,也因此更易面临数字技术带来的福利与挑战[9]。目前,在线健康社区的运营很大程度依赖信息表露[10]:平台根据用户行为改进服务内容,优化商业模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也因此需要用户主动提供大量信息。因此,理解青年用户在社区中的互动表现、偏好和背后的心理机制,对在线健康社区的壮大乃至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博弈:青年用户的需求与顾虑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疾病呈年轻化态势,处在生计发展上行期的青年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多数情况下,线下社区提供的丰富支持和青年用户较高的数字素养足以确保一般健康顾虑得到妥善解决[11]。即便遇到难题,在线健康社区也能为青年用户提供大量信息、关系和情感支持,成为传统医疗服务的重要后备力量。青年用户不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医师的治疗方案,也能在同病友或好友的持续互动中得到陪伴和鼓舞,这最终也有利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恢复和健康状态的维持[12]。

技术发展为公众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困扰——用户留下的数字足迹正面临加剧的隐私威胁。相较于注册、点赞和交友产生的身份或关系类数据,同健康信息有关的数据更具私密性。当健康数据遭到泄露或以未经授权的方式用于商业用途,将为用户带来骚扰、价格歧视和污名化等严重后果[13]。目前,多项调查显示公众存在对健康信息隐私的高度担忧[14],这可能导致相关数字服务的拒绝率升高、信任评价下降[15],进而引发数据质量下降和客户流失等问题[16-17]。用户在“退出以保护隐私”和“表露以得到支持”之间来回摇摆,动摇了在线健康社区的基础服务模式,令其发展面临阻碍。

(三)困境:信息隐私悖论

显性收益同潜在损失之间的博弈也被称为隐私计算过程[18]。如果收益大于风险,用户便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进行健康信息表露。但某些情形下,用户声称极度担忧隐私,但仍毫不犹豫地公开私密健康资料,这种隐私信念同实际行为选择不一致的矛盾状态被称为“隐私悖论”(Privacy Paradox)。隐私计算模型将此悖论单纯地解释为“收益战胜风险”,但有限理性观点则认为效用最大化假定并不成立。因为用户没有充分的信息资源、环境条件和认知能力执行理性的“收益—风险”权衡,而经常受制于时间压力、信息不对等、情绪波动、认知疲劳做出有偏的决定。结合在线健康社区的“健康”语境,表露信息带来的支持性收益是即时的,而隐私风险短期内难以兑现,因此用户决策的有限理性特征可能更明显:偏向短期收益,忽视长远风险。

隐私悖论这一现象对商业平台、法律和技术主体皆有重要影响。用户以违背自身隐私关注的方式表露信息令商业主体保护隐私的责任和义务范围大幅缩减,助长了由信息数据逻辑驱动的商业模式。监管主体基于隐私关注内容的法律规制工作效力降低,而技术主体的工作重心发生根本转变,隐私保护工具的开发方向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干预和实时监控。尽管多学科研究都试图揭示隐私悖论现象的本质,但隐藏在简单二元关系背后的信息表露决策过程极为复杂。以往关于隐私悖论的经验研究中,问卷调查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虽然充分揭示了隐私计算框架和其他因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但仍有两点不足:一是研究容量有限,难以避免遗漏变量干扰;二是测量结构易遭遇误差,很难准确描述用户表露信息的心理机制。

已有研究证明,隐私悖论存在代际差异[19],年长用户决策过程相对更加理性,年轻用户决策更易受到干扰线索的偏转,由此,本研究聚焦了18~35岁的青年用户群体,通过深度访谈探讨在线健康社区中青年用户的健康隐私忧虑与社会支持感知水平对其健康行为的干预,进而对隐私悖论现象提供更多有意义的见解。隐私计算理论代表的规范观点认为,个体是在收益同损失均衡博弈的理性状态下制定效用最大化方案,以指导特定决策。但现实环境下,个体能得到的信息资源、调用的认知精力和实时的思考状态有限,通常是在不完全信息、不对等信息和欠佳的状态下做出利益相关决定。故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试图对规范经济模型的局限加以修正,认为人们会适当简化选项的复杂性、降低决策难度,但仍以利益最大化为总体目标[20]。本研究重新审视了经典隐私计算理论,指出其在解释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隐私决策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强调了使用行为经济观点作为补充解释的必要性。

二、文献回顾

(一)在线健康社区中的收益与风险评估

人的行动具有趋利性,因此人们参与在线健康社区所得回报是其持续使用并深度交互的主要动机。有学者从外在和内在动机两个角度解释了个体对相关技术的接受程度,并进一步在动机框架内重新定义了技术接受模型[21],与之相近的观点还包括自我决定理论和人类需求层次理论[22]。出于外在动机,人们接受协议、购买服务、扩展关系是为了进入更高平台、实现更大价值或是追求额外利益,这构成了在线健康社区的效用价值。出于内在动机,人们加入互动并表露信息是为了纯粹的爱好相投、情感共鸣与互帮互助,所得收益局限于平台内部。在线健康社区有别于社交网络、电商服务等平台的特性便在于此:首要使用动机并非金钱和娱乐收益,而是社会支持[23],且社会支持需通过满足成员的信息、情感甚至给予他们更强的社区意识来实现[24]。社会支持能够以三种方式影响个体健康:①调节思想、感情和行为以促进健康[25];②培养个人生活的意义感[26];③促进健康的行为(如饮食、锻炼、充足睡眠、适当使用药物等)[27]。目前,信息支持、有形支持、情感支持、尊重支持和陪伴支持等维度在互联网健康背景下得到了验证[28]。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净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成本投入。用户的收益感知并非其实际所得,而需与成本和风险进行比较,以决定最终选择。在线健康社区中信息表露的主要风险为信息隐私泄露风险,这是个体认为表露个人信息遭到损失的程度[29]。用户对风险的评估包括两点,评估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及消极后果的严重程度[30]。信息系统研究中学者主要用信息隐私关注和风险感知作为风险评估的维度。风险感知和隐私关注的程度越高,参与在线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小[31-32],信息表露的意愿就越低。Weinstein回顾了描述健康行为的主要理论——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绩效理论,并发现保护的动机来自感知到的威胁和避免潜在负面结果的愿望。其中,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为探索威胁和应对评估的竞争性影响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视角[33]。威胁评估涉及个人对其信息所面临威胁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感知,应对评估涉及个人对减少威胁能力的感知。这些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核心便是“收益—损失”权衡的基本框架,即假定用户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基于对所得和所失的比较,分析结果决定了最终选择。

由此,隐私风险与信息表露利益之间的权衡构成了隐私计算(Privacy Calculus)过程[34],并被广泛用于预测各种信息行为。Culnan和Bies将这一过程理论化为效用函数,即净收益同净风险的配对比较结果[35]:如果用户认为效用为正,那么将继续或加剧原有的信息分享行为。

(二)隐私悖论及其两种解读

根据隐私计算的基本观点,隐私关注与信息表露本应具备负向联系:越是声称担忧隐私,越不会加入在线健康社区并表露敏感个人信息。但许多研究发现,用户并不总是做出与声称态度一致的举动,被破坏的隐私态度与隐私行为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隐私悖论[36]。通过对这一悖论的利用,对数据有迫切需求的商业平台成功诱导用户自主、自愿、自觉地表露健康信息构成当下主流“知情—同意”模式的灰色地带。若不对隐私悖论及其深层动因加以理解,用户与在线健康社区的互动将面临长久威胁。

1.精确权衡:理性的“利益最大化”

在“收益—损失”权衡的经济分析框架下,隐私悖论的直接解释是收益胜过损失,隐私关注被强大的利益诱惑所击溃。持此路径的研究者承认隐私关注与信息表露的负向关联持续存在,但强调在线健康社区带来的信息、资产、陪伴和社会关系机遇值得用户将个人信息安全作为赌注。考虑到年轻人是数字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及年轻人的行为更具风险倾向性的事实,青年用户更易察觉平台提供的收益,因此有更多机会克服自身隐私关注表露信息。此时的隐私悖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悖论,而是收益评估胜过损失评估的终局表现。

考虑到隐私计算模型及其前身,大量信息系统领域研究者以此路径理解隐私悖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定,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将决策者描述为“精明的利己者”——罗列所有可选项,估计所得收益和损失的总和,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如何行动[37]。绩效理论、公正理论、资源交换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经典模型皆是基于该假定的产物,隐私计算模型亦由此而来。该理论将信息表露决策过程描述为完全信息充分的、自主决定的、缓慢且蓄意的认知思考过程。由于客观世界的收益和损失要素非常丰富,此类研究扩大了收益和损失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从隐私关注的来源考虑将风险划分为垂直(机构、企业)与水平(其他用户)两个维度,或是从收益的时效性出发将收益列为短期收益与长远收益。不论关照哪类语境、使用何种理论资源和实证方法,此类研究始终沿着“收益与损失比较”这一主线寻找相关因素,并将隐私关注同各类收益的影响系数进行比较,形成如下共识:隐私悖论并非客观存在,仅仅是用户对信息隐私赋予的价值不低于对使用在线服务所得馈赠赋予的价值而已[38]。

2.隐私决策过程中的偏差

在收益和风险之外,行为科学研究还发现了其他可改变用户隐私决策的因素,包括框架、默认设置、选择过少、锚定等心理效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心理效应很容易被环境线索激活。外在环境可能限制人们执行理性权衡和慎重思考的能力,如在时间压力、选择匮乏、冲动情绪下,人们的行为选择经常依赖心理捷径,例如经验、直觉和浅表的判断,这样更容易放大行为的收益并低估其风险[39]。

与基于成本效益和社会因素的规范视角相比,行为学研究广泛强调启发式与认知偏差对个人决策的影响[40],并指出因在线隐私决策的不完整信息或评估收益风险资源的有限精力,用户并不总执行理性计算。换言之,用户的认知决策处在有限理性状态,他们很难得到决策所需一切信息,亦不可能调动全部认知资源正确处理每个细节,所做理性决定限于认知能力范围内的“理性”[41]。

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建立关系、获取信息、加入社群,但很少意识到自己接触到的界面和功能正有意无意地引导行为决定做出改变。当用户处在弱意识状态下,信息表露决策完全是对认知偏差和认知启发式的自发反应,这些案例包括:用户会对隐私条款的长度而非内容做出响应[42],会因权限请求表达方式的变化做出不同决定,以及会在亲朋好友的压力下执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43]。在用户看来,表露信息带来的好处是具体而即时的,但与之相伴的隐私风险却是模糊而不确定的。他们总在意“能得到的”,而非“可能会失去的”。因此在有限理性的隐私决策中,信息隐私悖论源于用户认知决策过程遭到偏转,即原本执行“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损失”的理性认知模式被其他因素破坏。

以上基于行为视角的有限理性观点以及先前的隐私计算观点均为隐私悖论提供了合乎逻辑的解释。然而隐私决策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现象[44],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将可能表现出不尽相同的信息行为,因此本研究聚焦在线健康社区这一情境水平,通过质性方法得到关于隐私悖论及其认知决策过程的诸多开放信息。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线上田野的参与式观察,遵循“确定研究问题”“识别与选择线上社区”“沉浸式观察与资料收集(伦理确认)”“资料分析与解释”以及“撰写报告”等步骤[45],笔者自2021年起深入多个在线健康社区,通过实时观察了解社区成员的互动行为模式。首先,笔者定期记录田野笔记并更新相关资料,全面客观地了解在线健康社区市场的基本状况,建立并发展同社区成员的持久关系。随后,笔者锁定若干个不同主体类型的在线健康社区执行下沉式体验,包括参与讨论板互动、共享个人健康信息、执行平台用户调查、加入专业社群以及收集并分类健康信息等活动。基于网络民族志的经验资料,笔者使用探索性访谈大纲和半开放式问题捕获更加全面的语料数据。

根据标准流程,本研究从设计效度、分析效度和推理效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46]。

设计效度是指定性研究的执行情况及过程的科学性。出于自愿参与原则,本研究得到了近30位青年用户的响应。根据时间安排与样本多元性原则,14位有丰富使用经验的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完成了深度访谈,他们的年龄分布于18~35岁,职业分布于教育、法律、环境、军事、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文化水平从高中到博士不等。

分析效度指定性数据分析过程的可靠性与结果的可信度。根据研究问题,笔者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在线健康社区的使用与互动经历(包括线上问诊和就医经历);通过在线健康社区的功能寻求的具体帮助和支持;健康信息隐私态度及隐私被侵犯的问题应对举措;影响信息表露决定或者健康信息隐私态度的经历和原因,等等。面对访谈语料,本研究严格执行主题分析法步骤,以句号为单位,对语料进行编码。在完成第12位受访者语料分析后,已没有出现新的主题和维度。为防止遗漏内容,本研究额外补充2位受访者,也未发现新的范畴。由此,可以认为本次访谈的数据已达到理论饱和。

推理效度是研究者解释语料的质量及研究结果的可推演性。为实现推理的可确认性,笔者采用了随机检查的方法,比如要求受访者在访谈结束后再次详细阐述之前自己表达的观点,以寻求一致性。访谈过程中笔者与受访者均可以提出问题或抛出新话题,访谈结束后,笔者反复播放录音,判断受访者的语气、重音与情感偏向,并对录音内容进行文本转录。

访谈开始,笔者以书面形式告知受访者研究目的(仅用于科研)和研究伦理,完成答疑工作。在确保每位受访者完全知情且同意录音的情况下,访谈正式开始。

每场访谈都遵循半结构化访谈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最短访谈时间为22分钟,最长为47分钟。访谈过程中,笔者和受访者均可提出问题或抛出新话题,但访谈的整体节奏和走向由笔者把握。表1列出了匿名后的受访者基本情况,P1至P14代表受访者接受访谈的时间先后顺序。

鉴于在线健康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本研究并未针对特定疾病类型或特定规模社区展开研究。“隐私”是一个高解释水平的概念,用户的印象往往是抽象、高级、模糊的,与其长远的态度、行动意向密切相关。将健康信息隐私纳入某个特定场景,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强行具体化显然容易带来偏误。因此,赋予受访者充分的认知空间,观察用户对在线健康社区信息隐私的总体印象和一般性感知,能够允许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触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四、主要发现

青年用户面对健康信息隐私表现出复杂的矛盾性,他们一边出于隐私担忧启动保护措施,一边又因平台提供的收益而选择自我表露。本研究基于隐私悖论现象的具体维度,从规范视角下的理性权衡与行为视角下的偏差因素两方面出发,深入思考在健康社区中青年用户的隐私忧虑与互动行为。

(一)知与行的脱节:隐私悖论的多元表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应用和数字治疗的普及:走向心理健康的数字时代
数字健康助力卫生健康治理变革
Digital health—护理人需要了解的数字健康/数字护理的发展
数字健康
数字服务推动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
“互联网+数字医院”智慧健康数字化医疗云平台,建设数字中国
数字健康管理系统
数字技术驱动个人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数字化求索

网址: 数字治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5204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