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好像它与年轻人不沾边。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时下有些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尤其是体型消瘦的年轻女性,也有可能罹患此病,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许多年轻白领,平常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吃饭挑食或过度节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喜烟酒咖啡等等,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
早在出生前,我们的骨骼就已形成。
作为“生命支柱”,骨骼健康对我们的重要不言而喻。
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滋养骨骼,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直到有一天,全身关节开始疼痛,腰膝酸软个子变矮,我们才想起关注骨骼健康,但为时已晚。
支撑我们身体的骨骼本是坚硬的,但碰到骨质疏松时,再坚硬的骨骼也会松软如“朽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曾发布一组数据:
☞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
☞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
骨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时刻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旧骨不断吸收(骨吸收),新骨不断形成(骨形成)。
从出生到青年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使得人体骨量逐渐增多,在30岁左右,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值(即“骨峰值”),此后,“骨形成”逐渐小于“骨吸收”,骨量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雌激素锐减,使得骨量流失大大增加。
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高峰时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注重饮食补钙及运动锻炼,就可以获取较高的“峰值骨量”,年轻时储备的“峰值骨量”越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青少年抓起,为预防骨质疏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进入中老年以后才开始补钙及锻炼,其预防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哪些营养素是骨健康的好帮手?
蛋白质
骨基质主要是由胶原蛋白构成,作为合成骨基质的原料蛋白质作用非常重要。当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引起不适当的蛋白质代谢,可导致骨微结构的不利变化,从而降低骨强度。但应注意,过高的蛋白质饮食会促进尿液中钙的排泄。
钙与维生素D
钙是人体内重要的、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用于维持人体骨骼的物理强度。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和维持钙剂磷酸盐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缺乏或代谢异常,会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
常人每天需要吸收钙约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需要1000毫克的钙,而中国居民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只有400毫克左右。与此同时,钙的吸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要注重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以促进人体所吸收的钙能够进入骨骼。除了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镁
镁离子是人体细胞中第二丰富的阳离子。正常人体内一半的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内,另一半镁以二价阳离子、表面结合及可交换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能作为维持正常细胞外镁水平的储藏库,或者作为骨基质中羟基磷灰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骨吸收过程中释放。
锌
锌是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和骨形成的必需微量元素。锌是骨中最丰富的微量元素,质量浓度每克骨可高达300μg,是骨代谢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锌缺乏伴随着骨重塑的不平衡。WHO建议每天需摄入6.5mg锌。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骨基质中含有超过90% 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等,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合成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因此,维生素C可能有助于加强骨质量和预防骨折。
老年后的“骨骼财富”,是青年时期奠定下来的。出现骨质疏松,则意味骨骼“大楼”里大多房间的墙面已出现“空洞”,仅通过补钙添“砖”加“瓦”,骨强度很难恢复。
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充足光照。健康成人每周进行一定时间的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老年人要注意预防摔倒,尽量不要穿高跟鞋、上下楼扶住扶手、家庭做好防滑措施、雨雪天减少外出等;平时最好进行散步、游泳等运动,或打太极、伸展运动等。
希望你的骨骼,能够比你的年龄更年轻!
参考资料:《营养与疾病预防-医护人员读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