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国金融支付:现实图景、监管态势与未来展望

中国金融支付:现实图景、监管态势与未来展望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21:26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作为金融最基本的职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中心,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

金融支付体系作为联结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其健康规范发展对于维护经济行稳致远意义重大。近年来,支付体系的跨越式发展、监管政策滞后于业务实践,也遗留下一些监管空白。为此,2023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国家立法形式,为支付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支付服务市场长期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支付行业的现实图景

从规模看,我国支付行业规模全球领先。2010年,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发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我国支付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12—2017年,伴随我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社交红包、线下条码收单等支付场景爆发性增长,第三方支付迎来快速发展期,年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形成“两超多强”(两超指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和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多强包括美团支付、京东支付等钱包侧支付机构,以及拉卡拉、银联商务、收钱吧等收单侧支付机构)市场格局。2019年后,支付市场因个人客户渗透率达峰而进入平稳增长区,市场格局逐步趋稳、竞争烈度日渐提升。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3267.9亿笔,同比增长15.8%;金额8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据此估测,2023年全年非银支付业务规模将再超1万亿笔;非银支付机构平均单笔支付金额约265元人民币,符合其聚焦高频次小额交易的市场定位,与商业银行以大额、对公服务为主的职能定位形成差异化,共塑分工互补的市场格局。

从社会效益上看,我国支付行业以小额、便民为服务宗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社会运转成本,满足了1.6亿经营主体和亿万消费者的支付需求,并有效促进小微商户数字化转型。刷卡支付作为线下大额交易的主流支付方式,占据约65.7%的线下收单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末,银联系统特约商户2722.85万户、POS机具3556万台,基本覆盖主要大额支付场景。条码支付自2016年兴起后以其轻便易用、零机具成本的特点快速完成市场渗透,获取大量长尾客户,特别是对小微商户、三四线地市、公共交通、工业园区等传统支付业务盲区深度覆盖。截至2022年末,我国扫码收单业务交易规模约28.6万亿元。此外,三方支付机构联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支付收银环节逆向向上帮助商户完成数字化转型,特别聚焦于购销存、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以“数字+支付”赋能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横向比较,我国支付成本处于全球极低水平,这得益于优越的金融环境、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低成本的金融基础服务。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人均持有银行卡6.89张,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这为支付行业提供了充裕的客群资源,可通过规模效应分摊固定成本,进而降低单笔支付费用;金融市场方面,支付行业竞争充分,在市场竞争下支付手续费被压低至约0.38%,显著低于西方国家1%~3%的一般水平,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金融成本。移动支付用户超9.4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5%,居全球第一,覆盖完善、费用低廉的移动通信网络为支付行业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承担第三方支付清算职能的网联平台单边信息费率仅0.005%,如此低的费率在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中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支付行业的监管态势

较之于其他金融业态,支付行业本身的风险敞口相对可控,因而新近颁布的《条例》主要着眼于备付金管理、消费者保护与反洗钱领域。

第一,支付的业务模式可分为两类,即通道模式和账户模式。通道模式下,支付机构提供支付网关和数据信道、传递支付指令,资金在收付款方各自银行账户间划拨,本身并不接触客户资金;而在账户模式下,支付机构接收和代管客户资金,这些资金存储于开立在人民银行的备付金账户中,但支付机构有可能挪用、占用、借用备付金,由此引发金融风险。第二,支付是居民日常高频次的金融活动,支付App开屏率高、客户黏性强,成为其他金融服务拓客展业的入口,尤以小额借贷和保险经纪业务最具代表性。支付App有动机将用户资料和交易记录转交给合作金融服务商,这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益。第三,支付机构客观上具有清算的能力和动机,自行清算、净额交收可以降低支付机构的资金通道费用,但这会使本机构经手的交易成为监管黑箱,难以遂行反洗钱监管。

针对以上情形,《条例》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监管要求。第一,严格市场准入,规定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经人民银行批准,这使支付机构具有了“牌照价值”,并由此实现风险的自我抑制。第二,强化备付金管理,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备付金,不得伪造、变造支付指令,防范非银行支付行业风险。第三,强化消费者保护,要求妥善保存用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不得将相关核心业务和技术服务委托第三方处理。第四,强化反洗钱监管,支付账户实名开立,防范支付账户被用于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和洗钱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清算业务,业务系统可满足交易溯源要求。

我国支付行业前瞻

支付行业已经成为搏杀激烈的“红海”市场,面向未来,需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提质增效。

第一,深耕跨境支付业务,拓展新的“蓝海”市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外贸行业发展惠及跨境支付业务,特别是近年来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带动跨境支付需求快速增长。支付机构应积极拓展跨境支付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同时营拓新的市场。

第二,利用支付机构在整合资金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整合“人货场资”四方面优势,切入综合性B2B服务领域,在供应链管理、外贸企业服务、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谋求新突破。

第三,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推动降本增效,最终反哺于实体经济发展。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案,结合支付中获得的海量数据,帮助企业缩短贸易链路,实现柔性制造和碎片化交易,以技术赋能实现金融支付与实体经济的共赢发展。 

(束姝妹就职于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孙建东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4年第3期

相关知识

中国瘦身仪器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2024
中国减肥行业市场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2021
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跨界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图」
善养新经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全面发力推进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聚焦现实需求
中国健康生态2030展望:在不确定中寻求机遇和发展
镁信健康联合发布《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药支付白皮书》:多元支付机制促进药险融合发展
中国零食行业全景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平安: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未来价值新增长极
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细分领域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网址: 中国金融支付:现实图景、监管态势与未来展望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5850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