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一句话背诵【还能过3遍】
☆ 【冲刺期一定要复盘一遍基础知识】传播学、新闻学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在考前复习到烂熟于心。很多朋友在考前会只顾着“热门考点”,比如传统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人工智能等,却忽略掉试卷中同样存在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如果你在模考或是平时写题的时候发现自己面对“有限效果论”“第三人效果”“新闻价值”等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知识却无从下笔时就要注意了,多多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盘。想要深度整理、背诵、复盘可以利用手头有的《新传考研名词解释》或者是其他参考专题笔记;如果觉得手头还有很多其他任务,想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可以直接利用这条推文中的喂饭资料做背诵。
☆ 【背完之后记得串联起基本学科框架】背诵时记得把这些知识点在脑子里、笔记本上重新梳理一遍,例如有限效果论中涵盖的传播流研究,适度效果理论中的内容有哪些。一边背诵就能一边对学科逻辑再作出清晰的整理,在头脑中构建起详细的学科框架网络!
☆ PDF版本可以在【后台】回复【息流】
☆ 在“喂饭笔记”专栏里的“押题合集”呀
Community&Journalisn
传播学与新闻学!✶
一句话背诵!冲了!✶
@TuTouSuo ™️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与施拉姆
【四大奠基人】1980年威尔伯·施拉姆在《美国传播研究的开端》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和霍夫兰等四大奠基人所开创的传播研究,认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来的传播学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是社会学方法论者,是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开创了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哈罗德·拉斯韦尔】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美国国会图书馆展示报道调查局局长。
【卡尔·霍夫兰】是耶鲁大学实验心理学家、理论创新者,主要从事人类传播方面的实验,试图解释影响说服效果的中介因素。
【库尔特·勒温】开创了群体动力学和群体传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创建了参与性组织管理模式,并提出了著名的“场论”(Field Theory),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情况。
【威尔伯·施拉姆】是公认的“传播学之父”,也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将传播学从一项社会研究变成了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又称管理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该学派从经验事实出发,深受实证主义研究的影响,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强调定量分析。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默顿在《大众传播、通俗品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提出的大众传播功能之一,此外还包括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与麻醉负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功能之一,认为大众媒体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众,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使其遵守社会规范。
【麻醉功能】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效果功能之一,他们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从而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用知悉来代替行动。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了新闻学,提出了新闻把关。
【使用与满足】伊莱休·卡茨在赫佐格、贝雷尔森、麦奎尔等人关于媒介与受众使用的研究基础上,以使用与满足理论解释了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属性是如何影响他们使用大众媒体的过程。
【伊里调查】是指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领导的研究团队赶赴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调查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证明大众媒介传播效果的强大作用。
【政治既有倾向】政治既有倾向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中提出的概念。政治既有倾向的存在说明大众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远没有魔弹论所设想的如此强大,相反,大众媒介的效果会受到诸多中介因素的影响。
【意见领袖】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指出大众传播与受众之间存在对他人施加影响且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承担重要的中介与过滤的作用。
【创新扩散】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提出的,指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信息技术能有效提供相关知识,但在说服人们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更为直接有效。
【传播流】是指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像水流一样“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传播流可分为信息流与效果流,强调了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说服和态度改变作用。
【两级传播】认为,大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并非直接抵达受众,而是会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前者在内容传播、信息告知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则能够通过诉诸人际传播和群体流通的方式起到说服和态度改变的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影响公众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属性议程设置】认为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不仅停留在制约视野层面上,还会对事件中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以此影响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
【议程融合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认知不协调。为了融入自己想要加入的群体,个人必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使自己的议程与该群体一致。
【网络议程设置】又称为NAS理论,由麦库姆斯和郭蕾正式提出。该理论认为,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一的议题,而是一系列议题所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决定了受众如何将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连接起来,构建个人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判断。
【沉默的螺旋】由伊丽莎白·诺依曼提出。该理论有三个前提假设,即被孤立的恐惧、了解意见气候的欲望、准统计感官和多元无知。
【知识沟理论】认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两极分化的问题,社会地位高者往往比社会地位低者更容易获取信息。
【信息沟理论】由卡茨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增加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的接触量,但其带来的利益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并不都是均等的。
【数字鸿沟】的概念在1999年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定义,是指不同阶层间因接入计算机及网络服务程度存在差别,导致公众对于数字媒介所创造的信息环境的参与度不一。
【培养理论】由格伯纳提出,该理论指出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第三人效果】是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认知倾向,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对“他”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闻框架】恩特曼将框架概念引入新闻领域,提出了新闻框架。新闻框架的核心是新闻媒体依据自身价值立场等对具体客观事实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规则,是媒介建构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以质性分析为主的、对社会现象与权力关系进行批判性思考乃至革命的、松散的学术研究团体的指称。
【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领导并建立了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在接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等不同观点的影响后,形成了批判现存社会制度的学派核心思想,期待通过揭示当代生活的异化与剥削情境,以此更好地解放人民、创造新的社会图景。
【文化工业】是阿多诺提出的概念,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或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单向度的人】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提出,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成了单向度的人。
【机械复制的艺术】是本雅明提出的概念,指能用先进技术、机械手段进行大量复制的现代艺术品。
【灵韵】是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本雅明认为灵韵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神秘性、模糊性、独一无二性和本真性。机械复制的、同质化的、规模性的大众化生产破坏了艺术的独特性和距离感,从而导致了灵韵的消逝,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民主化。
【公共领域】的概念由哈贝马斯提出,前提是自由参与和理性交往。公共领域能够允许个体在身份平等的基础上理性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形成公共意见和带有自治性的独立于行政国家和市场的市民社会。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是在接受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假设基础上,通过观察传媒市场机构来研究生产资料的问题。
【媒介帝国主义】由席勒提出,指传媒跨国公司利用与军事、政治力量的合谋形成“军事工业传播教育复合体”,由此向其他国家倾销具有美国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内涵的大众媒介产品,并对别国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体系造成伤害。
【受众商品论】由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达拉斯·斯迈兹提出,认为受众才是大众媒体的主要商品,媒体公司生产受众,并将它们移交给广告商。
【文化研究学派】是以霍加特、威廉斯等人的早期文化主义思想为基点,结合了阿尔都塞与葛兰西思想,从文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等多重学科视角中来研究社会中不同文化现象的理论派别。
【编码与解码理论】由斯图亚特·霍尔提出,认为传播过程并非单向直线的运动,而是会受到来自权力关系的影响,从而存在“支配-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三种不同的编码与解码情况。
【文化霸权】是由葛兰西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支配关系。通过教育、教化,统治阶级使被统治阶级在心理、意识、观念上都顺从现状,形成广泛的社会合意,以保持他们在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权力。
【帕洛阿尔托学派】又称交往传播学派,主要概念有元传播、悖论和双重约束等。
【元传播】由贝特森提出,是指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
✦媒介环境学派
【媒介环境学派】选择将媒介作为与自然环境相同的社会环境、符号环境、感知环境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媒介系统所包含的固有结构,揭示媒介对人的感知、理解和情绪的影响,以思辨的态度对技术与社会做出反思。
【传播的偏向性】由英尼斯提出,指一切文明都是依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英尼斯把媒介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的媒介,前者有助于文明的连续发展,后者有利于增强中央控制。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被认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教父”。
【媒介即讯息】认为,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即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此外,麦克卢汉继续提出“延伸意味着截除”,认为使用替代性的工具使得人类身体的原有功能退化。
【媒介情境论】由约书亚·梅洛维茨提出,认为地点和媒介一同为人们构筑了交往模式和社会信息传播模式。
【补偿性媒介】是由保罗·莱文森提出的概念,其认为所有媒介都需要不断得到补偿和补救。
【媒介进化论】是由保罗·莱文森提出,他认为媒介拥有不断发展、进化的能力,以此符合人类的需求,甚至改变社会发展轨迹。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承袭了欧洲社会学实证主义研究,在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下,关注发达大众媒介如何缓和群体间矛盾、降低犯罪率以及帮助建立社会共同体,试图站在人际关系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深入解决移民隔阂与文化冲突。
【符号互动论】由米德提出,该理论认为公众会利用日常生活习得符号内涵、获得话语共通的意义空间以融入社会,同样会因为受制于交往过程中所传递的内在规则而改变自身的传播行动、重新建构自我认知。
【镜中我】由库利提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主我与客我理论】由米德提出,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即“主我”和“客我”,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正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不断互动中产生的。
【自我互动理论】是布鲁默提出的观点,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知的对象。
【拟剧论】由戈夫曼提出,认为社会世界是巨大的舞台,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传播类型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是个人接收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时刻处在社会结构的制约中。
【共同的意义空间】是指传播双方之间拥有对于符号意义共同、共通的理解,同时能够保持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组织传播】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或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种。
【群体传播】是将群体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群体行动结合起来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会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群体意识】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群体规范、群体情感和群体归属意识等三方面内容,是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并进行传播的核心要素。
【集合行为】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现象,是指在刺激性事件中出现的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谣言、流言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骚扰。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包括传者、信息、大众传播工具和受众四个要素。
【拷贝支配理论】由清水几太郎提出,他认为人们与大多数重要的客观事实不可能保持实际接触,只能依靠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进行获取。
【大众社会理论】随着劳动分工和社会差异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扩大,社会被原子化,个体之间彼此相互隔绝,社会成员失去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参考系,成为孤立、分散,原子化的“大众”,大众在有组织的传播活动面前是被动的、无抵抗力的。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传递的信息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可以引起速效的反应,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
【拟态环境】由李普曼提出,指传媒通过客观世界中的事实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后构成的媒介信息环境。
【刻板成见】由李普曼提出,指人们对待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与好恶的情感。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信息交换活动,其与国家利益直接关联,传播过程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由爱德华·霍尔提出,认为在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体系和表征体系之间出现的个人或群体的信息传递就是跨文化传播。
【健康传播】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传播活动。
【城市传播】是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传播研究,其研究可追溯到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传播的三大研究范式分别是“城市中的传播”“传播中的城市”和“作为媒介的城市”。
【环境传播】主要涉及以自然环境信息传递为主的各类公共话语传播行为,往往伴随着重要的环境议题而出现,如雾霾污染、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等。
【体育传播】是指在公共空间内,以体育赛事、运动科普、运动员相关情况等内容为核心,进行新闻报道或其他公共信息传递的活动。
【政治传播】指涉及政治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政治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过程,同时使受众接受并反馈以实现政治目标的活动,是对宏观政治与微观政治的社会传播的呈现、作用机制。
✦传媒制度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弗雷特·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发表的新闻传播学著作,通过介绍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该书提出“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的观点。
【集权主义理论】又称威权主义理论,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认为所有的媒介都应该被控制在统治阶级或权威人士手中。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与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以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为代表。
【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由哈钦斯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业》中提出。该理论源于传播事业高度垄断引起的矛盾和传媒内容低俗化引起的社会道德堕落,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与完善。
【民主参与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的自主参与,并规定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要求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
【世界三大传媒所有制】包括私有制、双轨运作体制、公有制。传媒所有制是由不同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经济体系等影响决定的,同时,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将会进一步指导新闻生产实践。
✦新闻实践要求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西方新闻界,强调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理念,服务于全体人民。贯穿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要求记者以客观公正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
【新闻价值】是探究客观事实信息本身所具有的为社会公众认可、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和接近性是公认的新闻价值五要素。
【新闻真实】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是新闻实践的重要要求之一。
【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一些“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新闻观点,对新闻的真实性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事实核查】是对媒体机构即将刊发的内容或者已经刊发的报道进行真实性、准确性查验的媒体内部工作程序或一种新闻样态。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容,主张事实和价值分离,其原则包括多信源展示、从词语使用上摒除主观表达、追求实事求是等多重维度。
【新闻透明性】包括“公开的透明”和“参与的透明”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新闻生产者对新闻制作过程保持公开,后者指的是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
【新闻伦理】是新闻传播业、新闻媒介组织以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订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了马克思、列宁等多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新闻信息的规范与指导,内容与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精神、新闻宣传观念等具有较强的联系。
【政治家办报】指的是办报人需要具备一定政治素养,包括政治眼光、政治头脑等,承担政治责任。
【新闻舆论工作】指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新闻队伍通过报道形式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宣传任务、对民众的呼声和需求、对当前舆论环境的引导和监督等做出的回应、采取的行动。
【舆论监督】是指包括记者在内的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对党和政府机关、官员的错误决策、腐败行为、不良之风的监督,也对有碍公德的社会行为发表意见和看法。
【正面宣传】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是基于正面的内容、题材,涉及的人与事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代表着广大公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舆论引导】是政府机构借助新闻媒体或新闻媒体自身通过新闻报道、评论等形式引导大众尊重、遵循、实行国家的法规、社会公意及政府的方针、政策,从而达成社会共识的实践活动。
✦新闻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对我国重大政治活动,如事关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会议事件,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的策划报道。
【华尔街日报体】是一种典型的焦点展开结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特点是感性、生动,使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
【公共新闻】倡导新闻工作者除提供信息外,还应关注公众之间对话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
【非虚构写作】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其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融合了小说的创造力和新闻记者采访的想象力。
【深度报道】是在美国二十世纪初的揭丑运动中孕育而生的,是对主题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类型之一,起源于美国的掏粪运动,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原创性工作,查明并揭露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深层事实真相。
【解释性报道】是以解释新闻为主要任务的报道形式,目的是告诉读者某则新闻的意义及其前因后果,是揭示新闻事实更深层意义的报道。
【情绪性采访】也被称为个性化采访,是在实际采访中利用共情心理,通过调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情绪获得相应新闻事实的采访类型。
【隐性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实践,可分为体验式隐性采访和伪装式隐性采访两类。
更多新传学科知识复盘
更多2024年押题知识点
背诵+冲刺+临时抱佛脚笔记
阔以狠狠戳
2024年TTS冬日冲刺班
10节课程30+小时
基础+热点全全全涵盖
给你最强冲刺期安全感
如果你想要从现在开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如果你想要短时间内把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广告营销公关基础知识,和新媒介技术、智能传播、国际传播、媒介融合、网络治理、传统文化传播、2024全年热点事件一并学会背会,立刻戳戳: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Trick-or-Treating!
「热点押题模拟考(万圣节版) 」
2次模考搞定24年热点押题
在这里把题写进30分钟 一战成硕
相关知识
临床急救基础知识
0到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文案(精选82句)
管理体重基础知识
健身饮食知识? 健身饮食基础知识?
完整的减肥计划完整的减肥计划精选八篇
神经康复的基础科普知识
孕期健康饮食基础知识
主任:我最不喜欢下级医生说这 3 句话
宝宝护理基础知识
网址: 基础知识一句话背诵【还能过3遍】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833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80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64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11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19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7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9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33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32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7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