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美术馆:文化格局孕育着艺术人生
中华艺术宫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艺术教育基地
全世界的许多文化名城都有一条蜿蜒的河流贯穿其间,在工业时代,因交通便利和水利资源,滨江附近是工业厂房的首选之地,无数机械设备拔地而起,推动着城市迅速走向现代化。进入后工业时代,随着工厂的搬离,这些地方陷入沉寂,甚至逐渐被公众遗忘,成为城市的洼地。当人们把目光转向伦敦南岸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段历史,历经上世纪后半叶的改造,以泰特现代美术馆为代表的大量文博场馆重新唤醒了这片区域的文化价值。比伦敦南岸更富盛名的是巴黎左岸,从13世纪的卢浮宫到近现代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奥塞美术馆,吸引了无数艺术家、观众和游人,川流不息,逐渐成为巴黎文化地标的代名词。
当记者把上海现有的美术馆位置在地图上标示出来,看到的是十余座大型美术馆分布在黄浦江两岸,它们与其他区域散布的几十座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共同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近几年,全球和国内的重要艺术特展纷纷向这个网络的核心区域集聚。从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工业遗产到公众热情参与的城市文化空间,穿行在这片区域,人们要问:面向未来,美术馆以何而立?它们又在哪些层面改变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象?
滨江美术馆群落,着眼人文之城建设
今年初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引领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意味着从文化硬件到软件,都能让公众享受到国际一流都市的人文艺术服务体系。
一座美术馆的文化硬件是什么?是从形式到内涵都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场馆形态,比如中华艺术宫;或是可以通过现代设计“活化”工业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赋予公众情感与艺术视觉审美,比如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
借助2010年世博会改造以及之后确立以艺术场馆释放滨江活力的规划契机,黄浦江两岸率先崛起的是中华艺术宫,之后是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再到去年迁移至此的民生现代美术馆,以及规划建设中包括西岸美术馆、星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在内的多个新场馆。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滨江两岸将汇聚20余个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成为亚洲聚集程度最高的公共文化区域之一。
建筑外观是美术馆体现艺术性最直接的方式,这些美术馆有的来自于全球知名设计师的全新设计,更多的则是改造了工业遗留的老建筑,正如伦敦泰晤士河边上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改造自旧发电厂,黄浦江两岸也汇集了这座城市最早的货运火车站、最早的机场龙华机场、水陆联运的煤炭码头以及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粮仓“八万吨筒仓”等建筑,将之多样化地一一改造,本身便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浩大工程,而得益于规划的前瞻性以及全球一流设计机构的加入,对老建筑的保留和有机改造为这片区域成功保留了文化积淀。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以国际一流水平进行的同时,场馆建设速度与种类多样性成为了当前探讨较多的问题。巴黎在塞纳河两岸“塞”进了一百多座美术馆、博物馆,同时吸引了众多小型的画廊、音乐、舞蹈、咖啡馆等场馆散布其中;伦敦泰晤士河附近不仅有美术馆、博物馆,还因为英国四大剧场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英国国家剧院、新维克剧院、老维克剧院的存在而让戏剧艺术活动颇为繁盛。如今黄浦江两岸的艺术场馆中以美术馆为主,也有聚焦摄影艺术的上海艺术摄影中心、承接展会和演艺的西岸艺术中心、原上海船厂改造而成的“船厂1862”老厂房剧院,在政府的规划设计中,还希望吸引更多类别的艺术场馆加入,把这片区域打造成综合性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记者观察到,民营美术馆的进驻或许提供了新的经验,像最早签约落户的龙美术馆或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办者都是知名收藏家,但并非所有收藏家都能运营好一家美术馆,它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维持日常运作,许多观众质疑为何这些民营美术馆的特展门票价格特别高,而在美术馆运营方来看,即便是两三百元的票价,对于策划一场特展来说,依然只能是勉强持平成本甚至略有亏损。然而,也只有这样的运作经验,能够为后来的艺术场馆加入提供借鉴,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场馆内容、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门类,从而形成与公众文化需求同步前行的场馆建设速度与日常内容运作。
这两年的观众参与度也在表明,上海美术馆群落的崛起和布局,适时迎来了大众文化消费的内在动力,对传统文化与国际艺术的观看需求激发了美术馆方的策展创意化,同时也反过来提升着公众的审美视野和文化格局。
传统文化与国际艺术带来的文化格局
全球资源丰厚的美术馆有很多,但总有一些能够脱颖而出,凭借更高的艺术公信力和权威性享誉世界,近现代出现的就有建成81年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建成18年的年轻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宏伟的硬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它们面向社会的知识生产,如何发挥藏品的最大学术价值,向公众传播艺术精神,乃至参与到时代精神的构建之中。
去年10月,中华艺术宫迎来了开馆五周年,作为一所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国际交流、数字服务以及文创产业于一身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五年间,中华艺术宫共接待观众1230万人次,举办展览180余场。从世博会中国馆转型到中华艺术宫,依靠的是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为主要学术研究定位,以“海派绘画”和“中国当代架上美术”为主要方向,执行馆长李磊向记者介绍,中华艺术宫通过对展品的收藏研究梳理,在常设展方面连续五年策划“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长期陈列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而“江山如此多娇——当代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意”、“同行——2017‘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联合展”和今年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特展等大型展览及其相关研讨,呈现了中国美术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通过传承、创新、开放、融合,打造全球华人美术的雄伟殿堂”,是中华艺术宫的办馆目标,去年接受华裔艺术家萧勤的作品捐赠后,今年初推出了“回家:萧勤艺术大展”,李磊表示:“团结海外华人艺术家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希望将自己作品交付给中华艺术宫收藏,这是精神和文化的回归。”
注重东西方文化对比展示的龙美术馆则提供了不同的艺术审美,从2016年的宋元绘画展览、2018年跨年大展“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到近期正在进行中的将美术馆电影剧场化以此重现“宋代早朝”的艺术家杨福东个展,都在向公众呈现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观看形式的创新性。而预计于今年下半年竣工的西岸美术馆,将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开五年合作计划,通过展览、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让公众看到完整的世界当代艺术发展史脉络。
浦江区域之外的美术馆也在以不同的定位向社会大众推广艺术,刘海粟美术馆既聚焦上海当代绘画成就,也重视互联网技术与美术馆的结合,“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这样形式创新的展览便由此而生;喜马拉雅美术馆近年来推出过几个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特展,如围绕“一带一路”文化的佛国山水雕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特展,也推出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推动艺术家的互访交流;由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明珠美术馆开馆大展便是推介这位国际艺术家的跨界艺术设计理念。
正是借助于这些国内与国外的艺术大展,才可能建构起贯通中外、对话中西的文化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也会意识到不同的文化艺术有其深厚的土壤背景,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唯有提升对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去看待世界文明,思考时代精神。
优质的公共教育孕育艺术人生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艺术审美教育被视为提升国民文化素质重要的环节,不仅在学校课程中有所体现,更需要由公共的美术馆来负责教育补充。对当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而言,如何营造宽松富有活力的环境,让形而上的艺术内容有效传递到公众的具体生活之中,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重要课题。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上海美术馆都在馆内推出了旨在推介艺术展览背后文化思想的讲座,这些讲座不仅聚焦于美术话题,也有像中华艺术宫这样以美术、艺术、文化、核心价值观四个层面来融合展开系列讲座,或是像民生现代美术馆这样定期推出“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邀请国内外重要诗人与读者畅谈文学、艺术与生活。
如何让当下观众体验到更好的艺术服务是美术馆行业近年热议的话题,也由此诞生了众多创新性的推广方案,这方面中华艺术宫在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公益活动方面有着较多铺展。据李磊介绍,近年来在“永不落幕的美术馆”、“流动的美术馆”等理念提出后,中华艺术宫组织了大量活动,将艺术展览带进校园和社区,邀请学校直接在场馆中上课,还牵头创建了“1+16市区美术资源联动机制”,策划专题展览配送到区县艺术场馆,让藏品与更多观众见面。此外,像余德耀美术馆推出“Outsideyuz”项目将美育活动积极与校园和商场等场所合作展开,同时余德耀馆长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在开展公共教育时,如何针对少儿、青年、中年、老年人不同群体展开相关内容定制,在跨界合作上也不必拘泥于多媒体技术,不妨引入音乐、电影、舞蹈、戏剧、文创等不同门类的专业人才。
去年6月,荷兰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艺术体验项目,一名荷兰美术教师被选中获准进入博物馆,在镇馆之宝、伦勃朗的名画《夜巡》旁边过了一夜,他是自2013年该馆维修改建重新开放以来的第1000万名游客。这个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绝无仅有的艺术体验,也让该馆的社会声誉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种创新方案虽然未必适合所有美术馆的特质,但也反映出公众对参与美术馆文化的创意需求。这一需求放在儿童艺术教育上面,或许会得到更详细的观察,为了推广儿童艺术教育,当下的美术馆已然在积极开展与校园合作、策划各类主题的亲子艺术活动,从群体数量参与度而言,公众的艺术活动积极性还有较大的刺激空间,这一漫长过程也需要美术馆方持续不断地去推动。记者也了解到,像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针对少儿群体会划分为3岁到6岁、6岁到12岁、12岁到16岁不同类别,推出相应内容的艺术教育活动,而日本美术馆则较为注重跨业界合作,日本书店往往会给儿童重点推荐美术主题图画书,覆盖了日本本土艺术和国际知名艺术话题,逛美术馆也是当地学生较为日常的休闲活动之一。
最新发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到去年底上海共有各类美术馆82座,中华艺术宫位列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之首,民营美术馆数量是国有的3倍,良好的观众基础和城市土壤将促进更多民间艺术资源与国有场馆共同参与提升公共文化艺术建设。艺术教育如同植树、育树,一代的耕耘自有一代的收获,当公众踏入一座座美术馆,尝试把人生装进艺术,也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回响。
相关知识
艺术新声:个展背后的美育浸润路径及青年艺术家培养之光
艺术治疗:用艺术点亮心灵
感受亚运“中医药文化之美”——探访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馆
河南周口:文化热土孕育“文学之乡”
千岛湖艺术疗愈节推动艺术疗愈经济
2016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 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健身健美、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
着力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 北京建成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
关于孕育文化的文案
优美纤体:让瘦成为一种艺术
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
网址: 沪上美术馆:文化格局孕育着艺术人生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8477.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3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10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5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60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0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93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388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