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重点应在于教育,而不是去想如何制造挫折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重点应在于教育,而不是去想如何制造挫折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18:50

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否成功,他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影响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合理的看待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是否能够拥有从困境中走出来的能力,并且在经历这些困境之后,他个人是否还会得到成长,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直都是父母们都很关注的一件事情,而当父母们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的时候,挫折教育也随之出现了。

系统的挫折教育,最开始出现在上世纪70-80年代,因于近代社会中,出现有学生会因为一些小的挫折,从而选择走向一条极端的路,挫折教育开始流行了起来。

法国人类学家路易·迪蒙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自己对挫折教育的理解: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乐观、淡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从而为愿望和目标大侠坚定的基础。而如何让个体在面对挫折情境时保持健康和消除负面效应,是挫折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挫折教育就像是一次心理上的“荒野求生”,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而不是给孩子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挫折”。

挫折教育实际上说的就是能够让那些正在受教育的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到挫折,并且能够让他们明白合理的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时激发受教育者处理事情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让受教育者确实掌握到某种能力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挫折教育的几个误区

第一,挫折教育并不是让父母们去给孩子们制造挫折的“难度”

当孩子们遇见挫折的时候,父母们要做的是支持,而不是要给孩子们“添堵”,父母们不应该乱给孩子们施加压力。

挫折教育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挫折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孩子们在面对逆境的时候,他们身上的那种抗压能力的一种“随堂测试”。所以很多父母都很支持于挫折教育,但是很多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一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不应该去主动帮孩子解决,甚至于还要给孩子增加一些困难,这样子可以让孩子在这次挫折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子的做法只会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推越远,孩子在父母这边感受不到支持,他会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孩子不敢去面对挫折,另一方面,本该给予孩子支持的父母却一直要他往前走,甚至于还给他施加了很多的压力。

试想一下,当孩子处于这样子的状况下,他真的能够完成好父母们所希望他做的事情吗?他真的能够跨过这一次的挫折吗?很明显不能,所以父母们要注意在挫折教育中,千万不能够去捆绑孩子,因为这样子只是在不断的给孩子们压力,却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到孩子。

而且这样的情况很容易让孩子进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类和动物身上都可以观察到:

当他们条件反射式地预期自己将会遭受痛苦、折磨并且认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Cherry, 2017)。

经过反复多次的“条件化”,个体习得某种信念--“无论做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或未来时”,人/动物将会放弃抵抗和努力,停止摆脱痛苦或恶劣情境的尝试--

即使他们有机会!

1974年。一项实验将人类被试分为三组。

第一组暴露在剧烈、令人不适的噪音中,但他们可以通过按压四次按钮结束噪音;

第二组暴露在相同的噪音下,但按钮并没有关闭噪音的功能;

第三组未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之后,所有的被试进入一个充满噪声的房间中,可以通过人为按压杠杆关闭噪音。

结果,只有第二组的人不曾试图按压杠杆关闭噪音,而其他两组的人可以很快明白如何消除噪音。

塞利格曼及其同事提出人类处于失去控制感的环境中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动机、认知和情绪(Abramson, Seligman, & Teasdale, 1978)。

认知缺陷指个体认为自己身处的环境无法改变;动机缺陷指个体放弃或无视逃离负面情境的方式;情绪缺陷指个体身处在自己感到难以控制的负面情境中会产生抑郁心境。

简单来说,如果父母一直在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与困难,故意不让他成功,那么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不管我做什么都不会成功”的心理,从而在以后遇到任何挫折时,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放弃。

就比如在我们平时学习中,差生逆袭的案例之所以非常少,就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心理认知:

“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考的好的。”

《少年说》里就有这样一位女孩,每当她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妈妈就搬出另一座大山来压她:别人家的孩子。

最终导致女孩在台上放生哭诉: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这样的想法导致学习动机和努力进一步降低,如此反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当孩子对一个学科的无助感达到顶点时,很有可能会衍生到其他学科,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

所以父母在当孩子遇到挫折并战胜时,要适当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故意制造更多的挫折。

第二,挫折教育并不是让父母们去帮助孩子们逃避失败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在亲子教育中,经常会被父母们所忽略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教会孩子们对失败的态度。

很多父母们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不让孩子们失败,陪伴着孩子经历挫折的教育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因为他们这样可以让孩子避免失败的痛苦,还让孩子能够收获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经验。其实这样子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对挫折教育认识的不够全面。

真正正确的挫折教育应该是,父母们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并且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他们的后盾,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密,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们产生信任感。

当信任感建立的时候,孩子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带有一种很大的自信去完成,那么当孩子有自信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完成。同时当孩子被挫折所打倒的时候,父母们要做的不是帮助孩子去逃避失败,而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合理的看待失败,同时学会从这次的失败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的地方。

第三,错误的挫折教育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就像上面所举的一些父母们对于挫折教育的误解,导致他们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错误的把一些孩子本不该承受的压力附加到孩子身上。

这样子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因为难以承受来自于挫折的考验和父母所给他们施加的压力,而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恶劣。孩子可能会因为当前的困境,或者是之后可能出现的失败结果,而怨恨于父母。

父母们到底应该要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首先,父母们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面对失败

很明显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是完美的,孩子总是会经历到一些他们所不能够战胜的挫折,可能他们迈不过去那个“坎”,这时候就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有些父母会选择动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是自己的方法来让孩子避免失败,实际上这样子的做法大可不必,因为让孩子懂得失败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并且能够勇敢的接受自己的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成长,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

教会孩子们面对失败的态度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

其实很多时候挫折就像一个考试,它检验着遇到它的人的能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们是否能够从这次测试中学习到知识,是否能够跨过这一次的坎。

在人生的每一个小阶段里,每个人都曾经会遇到过一些自己自认为不可以战胜,自己难以跨过的挫折。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回想最后的结果,相信也都不像自己最初所认为的那么的糟糕,所以其实挫折教育所要教给孩子的不仅是孩子面对问题的抗压能力,同时还有面对失败的态度。

其次,能懂得给予孩子们陪伴与支持

孩子作为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新个体,他们的心智都比较稚嫩,所以孩子们都很需要父母们能够及时的给予他们陪伴与支持。

而关于陪伴与支持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主要跟下面的两个方面有关。

第一方面,是“物理”层面上的陪伴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而情绪不好的时候,父母们可以选择陪在孩子身边,如果孩子不愿意去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也没有关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有一种被关注被陪伴的感觉,可以选择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是给孩子一个拥抱。通过使用这种肢体上的接触可以给孩子们很大的心理安慰。

第二方面是心理层面上的支持

这个方面的就是父母们可以通过平常对孩子的那些赞美和鼓励的话也可以跟孩子们做目标游戏,就比如说父母们可以跟孩子们约好,这周他的目标和为了完成目标而制定的方法。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也许会遇到挫折,但是在完成目标以后,父母们所给予的奖励,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下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

最后,进行总结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最重要,不管是帮助还是“不帮助”,父母们所要做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一直到在孩子身边,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孩子们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挫折,而当孩子有了这样子的信心时,其实也就是起到挫折教育的作用的时候。孩子会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恐惧,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气馁,并且会主动选择勇敢的来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正视挫折,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圆满结束
心理因素在减肥中的作用:如何应对减肥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
如何通过良好的心态来减肥?如何克服减肥过程中的挫折感和焦虑?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压力释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4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量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
家庭教育指什么,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通用31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领导讲话稿(精选21篇)

网址: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重点应在于教育,而不是去想如何制造挫折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866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