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强心” 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过瘾!”“今天太刺激了!”放学后,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结束,学生们的聊天中充满了快乐,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释放。
“原来我也可以骑行这么久,还看到了这么多以前没发现的好风景。爸爸,我们下次是不是可以试试马拉松?”周末和节假日,也有更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到户外参与体育锻炼,让孩子在“换换脑子”的同时,也发现城市中的更多惊喜,释放身心压力。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在体质健康提升之外,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体育强心”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通过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我国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体育强心”的提案,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她呼吁落实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通过体育运动来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优于不参与或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杨扬表示,体育运动为青少年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规律的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也带来了关于“适当延长课间”的提案。他表示,现在孩子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视力、肥胖、脊柱侧弯、心理等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与孩子久坐少动、运动不足、缺少阳光有很大关系。他建议,要适当延长中小学生课间时间。“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建议‘保障青少年每天两个小时阳光下运动’,这一建议可以通过课间拉长来实现。”厉彦虎说,“让孩子走出教室,到阳光下运动,对改善视力、体态与心理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他还认为,不受挫折、不受磨难、不受体育的历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成长教育,孩子可以在体育的无言竞争中逐渐铸就强大人格。”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教育学院院长韦军也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能仅仅从心理上去解决,身心共育,才是解决之道。“心理的基础是身体,只有身体发展好了,心理才有发展的根基。因此,一定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他的身体锻炼是不是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再去谈心理水平。”他希望青少年能够参与更多的体育锻炼,用体育锻炼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谈到体育对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表示,体育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看来,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能磨炼出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提升规则意识与抗压能力,学会如何面对胜负和坎坷。
多方携手 助力青少年阳光下快乐成长
除了体育锻炼,代表委员们还从家校社系统发力、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希望孩子们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提出,应家校协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她认为,学校与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方面的作用无法相互替代,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家校应当协同构建更加牢固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提出,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教育督导。“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难以忽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也建议,加快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还建议将摸排、监测关口前移,完善相关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提前摸排、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处置,特别是要增加心理健康的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保障,建设心理健康相关场所,充实师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燕面对心理科门诊需求攀升、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建议多部门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系统性干预。
体育在行动 做好守护心理健康“必答题”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标志着国家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并强调要以体强心。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经过大量调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育学科负责人李佑发肯定了“以体强心”的作用。“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从科研数据上看,体育活动和锻炼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和同伴交流沟通、运动中的对抗可以消除一些负面情绪,产生和增加一些积极情绪。”李佑发说,“应鼓励学生多到户外、多到阳光下,增强体质健康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同时,他认为在天然的绿色环境和自然阳光下活动比在室内活动更有益于产生积极情绪,能有效降低和预防焦虑。
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李佑发认为,家庭的力量很重要。“父母特别是父亲要在体育锻炼中作表率,多带孩子去户外踢球、骑行、跳绳等,无论是对增进亲子关系还是对促进身心健康来说都非常有益。”此外,他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的开展力度。“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创新办赛形式,丰富比赛项目。比如学生也可以当裁判,可以跨年级跨班级组队,将赛事活动日常化,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可以释放一些学习压力,避免产生焦躁情绪。”对于社会层面,他表示,现阶段各行各业对孩子的教育普遍比较焦虑,会相互传染,无形中会将压力传递给孩子,因此还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社会氛围。
聚焦青少年心理问题,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做好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答题”。“‘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各类亲子体育嘉年华等赛事活动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不同竞技水平和拥有不同体育爱好的青少年参与。很多学校也举办了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尤其是集体运动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介绍。作为科学健身研究方面的专家,他指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影响。一些轻度对抗类、有一定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好处。
为更好发挥“体育强心”作用,相关科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总局青少司指导下,我们每年会请专家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教会家长辨别孩子在成长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如何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会做一些心理健康科普小视频。除了线上,我们还到全国多所中小学开展线下科普讲堂、分享相关知识展板,让学校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有更多了解。”徐建方说。(转自3月14日《中国体育报》06版)
相关知识
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及时接种疫苗 共筑健康屏障
保障孕产妇和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广西儿童青少年及孕产妇心理健康地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焦点:筑牢医疗防线 保障人民健康
青少年减肥心理健康
长兴县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宣传工作
马新东:运动让儿童青少年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的方法
网址: “以体强心” 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89630.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769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11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90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9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31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