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创新成就卓尔不群 ——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创新成就卓尔不群 ——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20:25

妙语金句

“面对新兴学科的机会,医院带头人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看好某个方向就要大力支持!”

“如何调动员工的热情去发现临床问题,进行临床研究,进而实现成果转化?最重要的是在全院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文化!”

“处处有心才能时时创新。”

作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医学试验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在近30年的成长历程中,开创了一系列烙印着“邵医”标记的创新管理模式,诸如在全国首创“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诊室”“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等颠覆大众认知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及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委员会制度、设置入院准备中心等创新管理机制,令医院管理界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输出管理的助力下,邵逸夫医院一建院便处于与国际接轨的高起点,打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坚实基础。但作为一家年轻医院,立于杭城丰富、优势医疗资源环伺的竞争态势下,作为医院院长的蔡秀军深刻意识到,仅有服务和管理的优势是不够的,医院亟待补齐的短板正是学科建设。

从管理见长到学科立院

如果说邵逸夫医院成立之初的亮点在于“强管理”,那么近年来医院的发展路径则转向强专科、强综合,正如蔡秀军院长所言:“一家医院的管理很重要,但若没有特色学科,靠什么吸引病人来医院?有人觉得医院服务好就行了,但我们认为,服务和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在蔡秀军看来,医院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管理的先进,特别是不断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另一方面则必须强技术,打造特色专科。在“错位发展,精准微创,问题导向,交叉融合”的指导思想下,邵逸夫医院发展出“强专科”的几个重要抓手。

首先,紧紧抓住微创技术的机遇。建院之时,腹腔镜技术刚刚传入中国,在老牌医院船大难调头的时候,邵逸夫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引入微创技术的医院之一,并将微创技术渗透到每个传统学科,在国际微创治疗与腔镜技术领域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和新术式,不仅让患者实实在在地受益于微创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特色,更是成功避开了老牌医院的传统强项,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微创外科的一面旗帜。目前,医院腔镜手术量和机器人手术量已占到总手术量的80%,远远超出国内三级医院的平均水平,且覆盖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肠外科等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同时带动了内镜中心、介入中心等领域微创技术的提升。

其次,在传统学科中寻找亚专科的突破口。“在兄弟医院中,有的器官移植全国闻名,有的骨科历史悠久……我们深知,不能与老牌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硬碰硬,而要从亚专科方向上寻找突破口。”蔡秀军举例说,“针对国内发病率较高的下腰痛,我们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腰椎后路小切口技术,妙手巧治腰痛腿麻,这一微创手术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老牌的兄弟医院。”邵逸夫医院还建成了浙江省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和国际一流水平的男科诊疗中心,成为全国疑难复杂性生殖医学和男科疾病的会诊中心。

再次,要敏锐发现并抓住新兴学科的机遇。

2023年5月11日“中国肥胖日”这天,邵逸夫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联合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启动了寻找“浙江省胖友”的公益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正得益于医院近两年减重手术的蓬勃开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时至今日,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科学的减重手术也渐渐为大众所熟知,甚至风靡全球。减重代谢手术的发展已有70余年,邵逸夫医院开展得并不算很早,但蔡秀军独具慧眼,大力支持年轻骨干挑起大梁,如今已发展起浙江省最大的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中心拥有独立病房20余张床位,开展减重工作六年来,已为1800余例单纯性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减重及降糖效果显著。“面对新兴学科的机会,医院带头人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看好某个方向就要大力支持,给年轻人压担子,给他平台和成长的机会。”蔡秀军说。

“要发展医院的特色学科,带头人的敏锐眼光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几十个专科中准确判断未来的方向?老实讲我也不能未卜先知。”蔡秀军呵呵一笑,转而言道,“新兴技术往往是市场驱动、需求驱动。当你工作时间足够长,深入思考足够多,才能形成这种眼光吧!”

正是在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指引下,邵逸夫医院确立了微创化与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学科发展之路,并围绕学科特点,引入多位学科带头人,奠定人才基础,形成了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并进的发展格局。

创新源自“唯美”追求

邵逸夫医院建院26年之际,已有13项设备或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最让蔡秀军津津乐道的是,这些产品都是一线员工为解决临床问题而创新发明的。

“我们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科研而科研,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蔡院长给相关部门布置的一项任务就是每人每周必须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创新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问题都发现不了,何谈创新呢?”

“如何调动员工的热情去发现临床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蔡秀军不假思索地回答:“最重要的是在全院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其重要性不仅要时时强调,领导者更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国内肝胆胰微创外科领域领军人物,蔡秀军自己就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由他发明的支架法肠道转流术,正是从临床中发现痛点并创新求解的一个最佳诠释。

早在2005年3月,蔡秀军主刀全国第一例完全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重建消化道时,发现缝合针数多、时间长,让他觉得不很“微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改进,他终于找到了“免缝合”的重建方法,将肠子两端靠拢并固定在一个可降解的支架上,当肠子愈合后,支架会自动降解排出,完成了肠道重建。

后来,他又观察到,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带着肠造口生活,术后三到六个月还需再次开刀处理造口,这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针对这个临床痛点,他苦思冥想,进而在原有支架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转流支架。把这个支架放到肠腔里,既可以将小肠的内容物转流体外,保护吻合口;待吻合口愈合后,转流支架会自动降解排出,恢复肠道通畅,不需二次手术。这一发明打破了由德国人发明全球沿用167年的传统肠造口转流术,既解决了吻合口漏的问题,而且无须二次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这一新术式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全国400多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一个临床科学家具备什么素养才能激发出这样的创新妙想?蔡秀军的回答是“追求唯美、追求卓越,永远要用挑剔的眼光看问题”。追求完美的个性不仅体现于临床工作,在管理中也处处可见蔡院长的“较真儿”。

邵逸夫医院全院的楼宇通过二楼的无障碍连廊打通并连接,病人在各幢楼宇、各病区间通行,不必担心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但在医院五期新大楼竣工时,新大楼伸出的连廊与4号楼一侧大门连接处高度差较大,施工方认为坡度太陡,只能做成楼梯,但这样设计会阻碍推车运行,整个连廊便不再是无障碍的闭环了。

“这件事虽小,却很典型,一个小小的堵点会影响到全院的流程,作为院长我需不需要考虑?”追求“唯美”的个性让他不甘心就此止步,经过日日苦思,终于茅塞顿开:“把大门往左侧平移几米,让坡度加长,就可以施工了嘛!”这个事例恰恰印证了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观点——所谓的突破性创新其实都是极尽努力、苦思冥想后的灵光乍现。

让蔡秀军日思夜想的,不仅有改造大门这样的“小事”,更有关乎民生的“大事”。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感控的要求,他在当时正在建设中的五期大楼病房区域,开创性地提出“加装一扇门”、打造“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每个楼层增设一道隔离门,启用缓冲区,一旦疫情来袭,关闭这道门,普通病房就能快速切换成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的呼吸道传染病房,相关病区立即进入隔离状态。平时,医院相关单元仍然各司其职,正常运转接诊。这一设计巧妙化解了“战时床位供不应求、平时资源无辜浪费”的尴尬局面。如今新大楼平疫结合病房已经投入使用。这一创新构想,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为医院赢得了2022年浙江省改革突破奖。

“处处有心才能时时创新。”这是蔡秀军经常叮嘱年轻人的一句感言。

前沿科技为医所用

在2018-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邵逸夫医院连续4年稳居A++方阵(分别名列全国第十、第十一名),是A++方阵中“院龄”最小的后起之秀。

“与协和、华西、中山、瑞金等百年名院相比,邵逸夫医院确实是个“后生”,一家医院的声誉是需要历史积淀的,我们难就难在这里!要想走到前列,确实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蔡秀军院长坦言。

科研与人才,本来是一所年轻医院的“短板”,但邵逸夫医院恰恰没有老牌医院的“包袱”,自建院起就瞄准医学前沿、追求科技创新、突破行业边界,年轻人乐于接受新事物,快速掌握新技术,抓住医工信交叉融合的时代契机,发展出属于邵医特色的医疗品牌。

“我们要将临床上发现的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怎么解决?就要‘跳出学科发展学科,跳出医院发展医院’!”无论是从建院至今一直高擎的微创技术大旗,还是对近年新兴的互联网医疗、5G技术、区块链技术乃至人工智能的应用,邵逸夫医院始终将新技术作为破冰之剑,打通学科之界限,突破行业之壁垒。

在蔡秀军看来,发展新技术一要有敏锐性,二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比如他最早力推的全流程智慧就医服务,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融合医保的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与传统就诊流程相比,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从4-5小时缩短到了1.7小时,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再如近年新兴的区块链技术,邵逸夫医院抓住契机,于2020年上线了国内首个以省级公立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区块链医疗应用,将电子病历全流程上链。这既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医院刀刃向内的一次自我监管。从主刀医生创建手术记录,到主诊医生审核病历,直到患者出院后电子病历归档,一台手术不仅能做到全程可溯源,同时,电子病历的信息还会加密同步到杭州市互联网公证处和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构,实现电子证据的固化。

区块链技术的另一番作为是对医疗科研数据的溯源管理,在“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平台上,所有科研数据被全流程上链存证,科研过程全程数字化管控,从而以技术手段保证科研成果的可信性。

正是由于对“区块链+”赋能医疗领域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探索,医院这一工作经验在2022年获得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第137期)专刊刊发,向全国转发推广,并于2023年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医院,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

医院在引进技术、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鼓励临床与基础交叉、医工理信融合,着重推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路径的科研组织模式。202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邵逸夫医院牵头组建“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医学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这个全链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上,邵逸夫医院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临床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重大项目合作为载体,围绕疾病的微创诊治,开展医工信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

如今,邵逸夫医院正在牵头承担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共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打造国内、国际患者的就医目的地。

谈及未来邵逸夫医院在杭州医疗格局中的定位,蔡秀军坦言:“良性竞争,共同发展。”他正在努力推动教育部将微创医学认定为二级学科,并通过人才引育将医院的特色专科做大做强。“提到邵逸夫医院,别人首先想到的是管理好、人文强,学科建设曾经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尽管医院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专科,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做强短板,并且不断去敏锐发现新的机遇。”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浙江预防医学杂志社网站
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
江苏预防医学
济南京坛肝病医院特邀山东省三甲医院专家杨军长期到院坐诊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体检中心】 预约体检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
第五届不孕不育学术研讨会在义乌微创医院成功举办
65岁-80岁人群要注意 这个癌症近年增速明显!

网址: 创新成就卓尔不群 ——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020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