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谨防暴饮暴食为健康“埋雷”
{ 新春 }
快
乐
2024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鼠
牛
虎
兔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新年。新春佳节,在美食面前,很多人不免会暴饮暴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给自己的身体“埋雷”,从而引爆健康危机,如被急性胰腺炎、胆结石及急性胃肠炎、胃扩张、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盯上”。
在享受口福盛宴的同时,更要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时刻谨记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加强自我保健、节制饮食,以杜绝消化系统“节日病”的发生。
要当心
急性胰腺炎来偷袭
1、了解急性胰腺炎
节假日是胰腺炎的高发时期,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暴饮暴食及酒精的不良刺激,容易增加胃酸、十二指肠促胰液素的分泌,胰液分泌过多则会使胰管内压力迅速蹿高,严重者胰腺腺泡、胰腺小导管破裂,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腺组织自身被“消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化学性炎症,严重时可致胰腺组织出血性坏死。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升高。临床上,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肾衰竭、胰性脑病、猝死等严重危象,死亡率更是高达30%以上。
2、如何避免急性胰腺炎?
应以清淡、低脂、少盐等食物为主,烹饪方式尽量避免煎、炸,宜蒸、煮、炖等。平时喜爱油炸食品的肥胖者及体型偏胖者要进行定期体检。高血脂者则要尽量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血脂“爆表”而引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同时,要注意食量与体力活动保持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加强身体锻炼。
做好准备
以免胆石症趁机作乱
1、了解胆石症
中国人受传统饮食习俗的影响,每逢年节假日举办家宴或请客吃饭时,饭桌上免不了过多进食一些含有高蛋白质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鳗鱼、鹅肝、蟹黄、鱼籽、猪脑、对虾、奶油等。这种高蛋白的饮食方式,容易使人患上胆结石。另外,很多家庭节日期间原有的生活习惯骤然改变,养成了晚睡晚起、不吃早餐的习惯。这也是胆石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腹痛是胆石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发作时存在较为典型的胆绞痛。结石在胆囊内可刺激患者急性胆囊炎发作,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类似于胃肠道疾病的表现,这都是胆囊发炎带来的后果。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甚至丢掉性命。
2、如何避免胆石症?
饮食的控制对于胆结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建议公众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坚持每天按时进食三餐。同时要在生活中坚持运动,合理控制体重。
还要注重科学的饮食结构,减少食物之中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包括胡萝卜、菠菜、西红柿及橙子等。要多喝开水,以加快胆汁排泄。另外,在挑选肉质食物时,一定要尽可能选择瘦肉类的食材,避免肥肉类上餐桌,要多吃些鸡肉和鱼肉等。
管住嘴
才能远离上消化道出血
节日期间,食品丰盛,煎炒烹炸形式多种多样,冷热荤素一应俱全,还有花样繁多的零食;人们参加聚会和宴会,猜拳行令,饮食无度;或者忽视食品卫生,极易诱发急性肠胃炎、胃扩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急症,常常是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是消化性溃疡侵及血管所致,表现为大量的呕血黑便,乃至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肝性脑病老百姓通常称其为“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往往有明确的诱因,比如节日期间进食多量的蛋白质食物或是食入生硬食物后引起消化道出血,轻者表现为睡眠颠倒、原有的计算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重者昏迷、不省人事,甚至持续脑水肿而死亡。
节假日期间务必合理安排饮食,向暴饮暴食、无节制饮食和酗酒贪杯说“不”。唯有远离这些消化系统急症,大家才能过好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
河北卫生健康 制作
●来源/河北卫生健康
原标题:《【健康科普】谨防暴饮暴食为健康“埋雷”》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科学瘦身法,告别暴饮暴食,健康减肥!
健康科普第11期:狂犬病暴露预防知识
暴饮暴食生病,定时定量安康
节食、暴饮暴食、催吐、绝食……
专家警告:谨慎对待一星期减肥10斤的暴瘦法
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远离暴饮暴食的诱惑
活得糙、不自律?别给身体埋雷,“四步走”养成自律人生
【防疫科普】“暴瘦株”是真的吗?新冠阳性后暴瘦是咋回事?
【健康科普】2024年春季健康提示来了
节制饮食和暴饮暴食
网址: 【健康科普】谨防暴饮暴食为健康“埋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1008.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769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11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90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9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31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