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21:59

免费预览:

本文摘自:《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一、肌肉功能检查

(一)肌容积检查

观察与触摸小儿全身的肌肉,看有无肌肉萎缩或肥大,如果有全身性的肌肥大要考虑到是否是杜兴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 (myotonia conge-nita)、真性肥大性肌病 (true hypertrophic myopathy)即 de Lange综合征等。

(二)肌力的检查

1.肌力检查方法

 肌力是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1)动态的肌力:

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来判断肌力,即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根据肌力的判定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常,并判定其等级。

检查方法是指示小儿进行某种有目的的运动,检查者在其进行运动时给予抵抗。检查小儿正在进行运动中的动态的肌力 (kinetic power),可让小儿对抗阻力进行向各个方向的运动,如各个肢体或躯干的上抬或屈-伸,肢体的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

(2)静态的肌力:

检查方法是指示小儿对抗检查者的力量自己将某个关节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检查者所感知的静态的肌力 (static power)。肌力的测定应该针对某一块肌肉或某一组肌群,经常测定肌力的部位有肩、肘、腕、髋、膝、踝、手指、足趾等。

2.肌力的分级及判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方法是191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Lovett提出来的。1936年英国儿科治疗师Henry和Flerence创立了一种肌力百分数分级的方法。上述两者都是将肌力分为6级,其分级可以相对应 (表3-1)。

表3-1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另外,还有一种补充分级法,即当肌力比标准肌力稍强或稍弱时,根据肢体活动范围占整个活动范围的百分比,用 “+、 -”表示 (表3-2)。

表3-2 肌力补充分级法

3.瘫痪程度的区分

 瘫痪程度的区分标准是1~0级为完全性瘫痪 (paralysis),4~2级为不完全性瘫痪 (paresis)。

●0级:完全没有肌肉的收缩。

●1级:又称为痕迹 (trace),可见肌肉稍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级:不良 (poor),关节可在无重力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3级:稍好 (fair),关节可抵抗重力进行活动,但不能战胜抵抗进行运动。

●4级:良好 (good),可战胜若干抵抗进行运动,但不完全。

(三)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是指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可以通过如下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小儿的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评定应包括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1.伸展性 (extensibilite)

 是在缓慢地、被动地屈曲或伸展被检查者的关节时所表现出的肌肉的最大伸展度,伸展性增大表示肌张力减低,伸展性减低表示肌张力亢进。

临床上用Window征即通过各关节角度的大小来衡量肌张力的情况。

(1)腕关节掌屈角:

具体测量方法见本章第五节。

(2)足背屈角:

小儿仰卧位,使髋、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其小腿的远端,另一只手将足底推向背屈,测量从足的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 (图3-2)。年长儿可令其坐于椅子上,髋、膝关节均屈曲90°向上方抬起其足部,测量足与地面形成的角度。

图3-2 足背屈角测定方法

(3)腘窝角:

小儿仰卧位,一侧下肢伸展并放于床面上。检查者使另一侧的髋关节屈曲后,一只手握持大腿,另一只手握持小腿并向上方抬起小腿,在抬起的最大限度上测量大腿与小腿之间形成的角度 (图3-3)。

图3-3 腘窝角测定方法

(4)内收肌角:

也称为股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两手分别握持其大腿部,使其在床面上平行分开,测量两大腿之间形成的角度 (图3-4)。对于偏瘫或两侧下肢的肌肉痉挛有差异的患儿,应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耻骨中点向下画一垂直线,此线分别与两大腿间形成的角度为一侧的内收肌角。

图3-4 内收肌角测定方法

上述四项关节角度的不同月龄的正常范围以及关节角度的变化与肌张力的关系见表3-3。

2.被动性

在被动地活动小儿的肌肉使之做伸展运动时,根据其阻力的大小来判断肌张力,即运动性肌张力。

(1)检查方法:

被动性 (passivite)是从两个方面判定肌张力的大小。

1)被动活动的抵抗:

当检查者被动地以各种速度活动被检查者的各关节时所产生的抵抗,根据检查者的手所感觉到的小儿的关节对活动的阻力,称其为被动性,活动关节的方式是,使肢体进行屈曲、伸展、旋前、旋后的活动。

2)摆动度:

即摆动患儿的上、下肢,通过摆动的振幅的大小来了解肌张力情况。摆动度检查方法是,握持小儿的前臂摇晃其腕关节或者握持小腿摇动足部,根据手和足的摆动的振幅的大小来确定肌张力的情况,振幅大则表示肌张力减低,振幅小则表示肌张力增高。

(2)根据被动性区分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

被动性低下即表示肌张力增高,在临床上可有两种表现。

A.痉挛性 (spasticity):是由于椎体束损害而引起的牵张反射亢进的症状,是痉挛型脑瘫的主要临床症状,检查时的客观指标有如下三种:a.折刀现象:在被动地、急速地使小儿的肌肉做伸展运动时,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在运动终末,关节伸展至最大限度时即阻力最大时,肌肉伸展的阻力突然减弱或消失,这种现象类似将水果刀从刀鞘中打开的过程,在开始时因有阻力而比较费力,到即将完全打开之时突然失去阻力而变得容易,并因此而被称为折刀现象。b.摆动运动的振幅小。c.深部腱反射亢进。

B.强直 (clasp knife):是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a.铅管样强直:由于伸肌与屈肌肌张力同样的增强,所以在做被动地活动肢体时如同弯曲铅管时的感觉一样,故而得名。b.齿轮样强直:在强直性肌张力增强的基础上又伴有震颤,当进行被动运动时有旋转齿轮的顿挫样感觉,故称为齿轮样强直 (cogwheel rigidity)。c.腱反射不亢进:是因过紧张而致使腱反射难以被引出。

2)肌张力减低或低紧张:

在抗重力姿势的发育中,正常的肌张力是支持生物体本身重量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将超越生理界限的低紧张 (hypotonia)称为 “松软婴儿”,见于脑瘫的不随意运动型的早期、先天性肌肉疾病、末梢性瘫痪、精神发育迟缓等患儿。肌张力低下有如下表现:

A.蛙状姿位:由于下肢的重量的关系,在仰卧位上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屈曲状态,膝关节也呈屈曲的姿位,似青蛙仰卧时的姿势,故而得名 (图3-5)。

B.W状上肢:与蛙状姿位同样,由于上肢的重量的关系,在仰卧位上肩关节呈外展、外旋、屈曲,肘关节也呈屈曲的姿位,似 “W”字样姿位(图3-6)。

相关知识

第八节 运动疗法
备孕二胎妈妈, 孕前需要检查什么?
春节第二波感染高峰没来,节后会发生第二波疫情吗?
准备怀二胎要怎么做 怀二胎前这些检查一定要做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昆明备孕不成功需要检查什么?
送子鸟不孕医院性激素六项可以检测黄体功能吗,怎么检查黄体功能呢?
商丘阳光医院性功能检查有哪些
面试第一却因未做胸透被拒录!怀孕到底能不能做这项检查?
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0人混检核酸第二天能出结果吗

网址: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2066.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