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治愈,是旅行的意义吗?

治愈,是旅行的意义吗?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23:36

明年就是陈绮贞《旅行的意义》发行20周年纪念日了,你找到旅行的意义了吗?

VML发布的2024年的百大关键词里,第一个便是“情绪工程”。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时候,77%受访者表示只是“希望感受到一些什么,证明自己还活着”。无论是累积许多飞行,还是用心挑选纪念品,也许这些不断地行走和拾获的过程,只是为了在停下来的那一刻,不会感觉手中空无一物——治愈,这个感性到似乎无法量化的词汇,也从一个人的渴望,变成一项城市文旅中的指标。

比起那些突然被催熟的治愈性产品,也许这些已有品牌或目的地,悄悄调整的业务方向更值得关注。

01、从艺术目的地到治愈目的地

如果你爱看法国电影,大概还记得《戏梦巴黎》里,青春年少的三个人,想象自己是另一部经典新浪潮电影《法外之徒》里面的主角,手拉着手闯进了卢浮宫博物馆。原本安静的长廊上,留下他们哒哒的脚步声,和三个风也抓不住的彩色影子。

《戏梦巴黎》

原以为这只是一场浪漫电影特有的年轻人的闹剧,没想到最近法国人却鼓励将它变为现实。

暌违100年之后,巴黎迎来第三次奥运会。“世界的巴黎”发起了“跑向卢浮宫”(Run in the Louvre)的计划,慷慨地邀请所有人,以动态的身体和运动的呼吸来感受卢浮宫。

©Louvre

卢浮宫内标志性的空间马利中庭(Cour Marly)、普盖特庭院(Cour Puget)变成了瑜伽教室,这里陈列着原本位于路易十四国王城堡里的雕塑,它们肢体变幻莫测、肌肉雕刻精细,似乎早就准备好了充当瑜伽模特儿。而Khorsabad 院子和卡里阿蒂德宫(Salle des Cariatides)则变成了舞室,前者8世纪石刻装饰风格与牙买加的雷鬼音乐有历史渊源;而后者以16世纪初意大利宫殿里为设计蓝本,在一开始便被当作皇家舞厅,仿佛注定要在百年后成为一个新的迪斯科场所。

©Louvre©Louvre©Louvre

博物馆变健身房?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其实不无道理:无论艺术还是运动,本质都是为了解答人在心灵或身体上存在的困惑,提升人的机能。巴黎也希望能够打破人们长期以来因为敬畏艺术,来到卢浮宫只会驻足拍照的行为模式;以30人一组、一小时体验4种运动的方式,带大家重新感受这里。卢浮宫还是那个具有艺术质感的场域,但身着legging的来访者们让这里的空气少了一些形而上的味道,更丰富、更踏实、也更具跃动感。

02、从卷景观,到卷大健康

什么能够快速带来治愈感?热门的答案里,应该有“一次旅行”,或“一张舒服的床”。按这个逻辑来说,以旅行为场景,住宿为功能的酒店,无疑应该是行动最敏捷的行业了。

东京目前最受关注的地块之一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s),被称为“现代都市社区新模板”,修建耗时35年,于去年11月正式开幕。安缦以此为新的试验场,带来了首个全住宅项目和酒店新品牌Janu Tokyo。Janu Tokyo由建筑师 Pelli Clarke & Partners设计,拥有122间客房,依托东京天际线的地理位置,依然享有了奢侈酒店一贯的观景优势。但相比另外两家,几乎同时期在东京开幕、颇具噱头的奢侈酒店,“日本最贵国际酒店”宝格丽大饭店、“日式体验天花板”新宿 BELLUSTAR,Janu Tokyo最领先的指标则是——大健康。

©Janu Tokyo

据Janu Tokyo官网显示,在公共空间,除了8个餐饮区域和社交场所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占地 4,000 平方米的顶级健康中心“Janu Wellness Centre”——包括能与东京专业健身房相比肩的、最大的健身房(340平方米),一个 25 米长的游泳池、7个团课工作室、7间理疗室、7间水疗室,一个主题SPA区,包含Hammam(土耳其浴)和Banya(俄罗斯蒸汽浴) 两种方式。除了完备的设施,酒店还邀请健身教练,每天为客人设计了8-12种团课,包括泰拳、瑜伽、普拉提等专业课程,以及Skill X健身等进阶课程,以有机训练的方式让客人进一步达到“身心舒适”的目的。

©Janu Tokyo©Janu Tokyo

取自于梵语“平和、安静”之意的安缦(AMAN),品牌孕育之初便流淌着修生养息、向内观照的基因;过去,常常以清幽的建筑语言为卖点,但一直从设施服务上慢慢向“表里如一”靠拢。从去年披露的、位于北海道的安缦新雪谷开始,其“水疗”、“养生”、“度假”的功能特点就被不断放大。从目遇之而成色的洗眼型舒适,到拥抱现代器械、关注身体机能的物理型舒适,酒店行业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把“治愈”变成一种更可感知的追求。

03、从旅行到旅修,谁变了?

城市在变,品牌在变,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也在变。

穷游流行的年代,想要踏上旅程的人,几乎手机里都下过“马蜂窝”APP,也都住过上下铺、墙壁上写满字的青年旅社。而在如今,这一类旅游方式式微,并非是因为人人都变得富有了,而是因为——身体吃不消了。在线上线下的社交场中,夸赞一个人“状态更好了”的说法,较之“变漂亮了”“变强壮了”更为常见。而旅行的目的变得更为单纯,即从带来压力的日常环境中出离,将身心调试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近些年,“wellness retreats”(健康疗养,国内也翻译成“旅修”)在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出现得越发高频。“retreats programs”原本是欧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号召从家庭、学校到个人重视身心疗愈,不一定是一趟耗时很长的旅行,或是有明确意义和主旨的活动,也许仅仅是一次散步,或是关于垃圾的回收利用。

©upslash

以此概念为源头,市面上的定制化文旅路线也出现了转向:纯粹以地方体验、传统文化为主的路线仍然维持着基本盘;但同时以特色健身、修行为目标的“小团”也越来越多。

在小某书上随便一搜,就会出现关于寺庙修行体验、古道温泉打卡的UGC笔记;而对于更热衷社交的E人来说,哥斯达黎加帆板之旅、佛罗伦萨老城热跑、哈德逊河谷骑行也已经不再小众了。有意思的是,从他们的笔记中,依然能够推测,他们是十年前听着民谣、骑行川藏线的那批冒险者,但却褪去了年轻时苦苦追求的“沧桑感”,从滤镜到心得,都散发着一股真正浸润过阳光和蛋白粉的新气息——修行未必是青灯古刹或是剑走天涯,心境流转,所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了。

曾经有个朋友提问:“觉不觉得,现在网络上女性或关于女性的言论越来越多了?”我想,不光是越来越多书影音的引进,进行了议程设置,人们对于“治愈”的需求也是一个催化剂。

在过去,不论是社会职业还是家庭结构中,扮演“照料”角色的都以女性为主:女护士很多,男护士很少,妈妈带娃很常见,爸爸带娃会被夸“好男人”,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进入孤独社会以后,较之从前一个屋檐下的几代大家庭,以个人或无子状态组建家庭的情况,更为常见。人们主动或被迫地,开始承担照料自己、照料他人的角色。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大部分经验材料都来自于女性,不可避免地,谈论女性的声音就变多了。总有一些尖锐的声音认为,谈论女性是在制造性别对立;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更接近一种需求的转向。是对自我牺牲或艰苦奋斗的脚本祛魅之后,关心自己、寻求治愈的驱动力所致。

外界越不确定,越要强调身体的温度,越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这并不矛盾。寻找治愈,强调的恰恰不是胡乱找一个港口,逃到天涯海角;而是直面自身,用一种最柔软有效的方式勇敢迎战。

相关知识

旅行治愈心情的说说(旅行的治愈之美)
旅行,对身心是一种治愈
什么是疗愈旅行它在康养旅游中的作用是什么
旅游疗休养的朋友圈文案,治愈又温柔
【身心灵疗愈】带你的心灵一起旅行(免费体验)
【节后放松必备!三大治愈旅行地推荐
体验式旅游新风尚,结合体检的身心疗愈之旅
治愈系旅行:心灵疲惫时,去这些地方找回平静
云南丽江旅游:有效缓解抑郁症的治愈之旅
绿维文旅:治愈性的“疗愈+”创新商业内容及场景,赋能旅游体验和发

网址: 治愈,是旅行的意义吗?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369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