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6篇(全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不同体质的运动员, 有针对性地合理搭配饮食, 基本要求如下。1) 保证足够的热能供给量, 这是其基本需要。2) 合理的三种营养摄入比例, 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糖的摄人比例, 对机体代谢状况和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 我国营养学家认为1:7为宜。3) 合理的饮食制度, 运动训练与饮食时间要相协调。4) 饮食质量和食物搭配, 从营养学角度选择符合运动员需要的食物, 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物的合理搭配能充分利用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 提高饮食质量。食物可分成“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种, 如肉、米面是酸性食物。青菜, 豆腐等是碱性食物。水果, 大豆, 鸡蛋等是中性食物。保持饮食的酸碱平衡对田径和选手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运动员训练后体内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较多, 因此, 运动员更应该多吃碱性食物来缓冲, 避免身体酸化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总之, 合理安排田径选手的营养可以加速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提高运动能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收集法
阅读有关书籍10多本, 上网查阅大量资料。
2.2 综合分析法
根据运动员营养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什么是合理的运动营养
营养是人从外界摄人食物, 在体内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营养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素可分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所谓合理的营养, 首先要符合饮食的一般要求, 以及时地恢复身体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运动员的营养在服从于平衡、合理饮食的一般原则下, 还应有一些特点[1]。第一, 运动员的营养不仅要补偿消耗掉的能量物质, 且应有助于提高运动和在大量消耗体力之后, 有助于加速恢复这种能力。第二, 根据不同项目体力消耗, 合理搭配营养。第三, 利用营养因素来调节运动员的体重, 保持与最理想的工作能力相联系的必要体重。第四, 运动员饮食要少而精, 美味可口, 易消化吸收。
3.2 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1) 糖类。糖类主要是由碳、氢、氧几种元素组成的, 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糖类的来源丰富, 是较经济的供能物质。作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要食用丰富的糖类饮食, 提高肌糖原的贮量, 对提高速度耐力有重要意义, 吃糖的种类对糖原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中长跑选手来说, 吃糖要注意多吃淀粉之类的多糖食物和含大量果糖成分的单糖食品, 因人体只能吸收单糖, 最理想的搭配是65%来自淀粉, 35%来自果糖 (最好是蜂蜜) 。其次糖类还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的组成成份, 具有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碳架及解毒作用。
2) 蛋白质。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主要成份, 且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往往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肌内收缩、催化作用, 组织生长, 免疫, 运载, 遗传及供给能量等。一般来说, 速度、跳跃、投掷等项目的选手训练时, 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大, 每千克体重有2克左右, 保持成绩阶段或竞赛时期选手, 每千克体重有1.3~1.5克左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要适当, 过多过少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摄入过多, 会加重肝、肾器官的负担, 酸性代谢物质增多, 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摄入不足, 影响肌肉的生长, 出现血浆蛋白下降及运动性贫血等症状。有研究表明, 长距离选手饮食中蛋白质量需要比投掷类多, 这点值得我们重视。
3) 脂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是高热能物质, 1克脂肪氧化后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 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脂类的生理功能有:贮存和供给能量, 保护机体和内脏器官的作用,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对于田径选手, 特别是女选手完全不吃脂类的食物这种极端的做法, 不仅要吃点动物性脂肪, 而且要吃植物性的脂肪食物。
4)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维生素分两类50种, 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 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的功用不同, 但总的来说都是起调节人体物质代谢, 保证生理功能的作用。人体内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多, 但人体内不能合成, 贮存量也较少, 必须经常由食物中所含维生素供给。有研究表明, 运动容易发生经维生素缺乏症。当缺乏时, 运动能力降低, 但补足后能明显增强体力。因此田径选手在大运动量训练时, 有时光靠饮食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平时除了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糖外,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维生素制剂。
5) 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 是人体的童要组成成分, 需量虽少, 但却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内生命活动中必须的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钾、钠、铁、镁、锌等。它们对维持渗透压、血液的酸碱度等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运动员体内缺乏矿物质, 会提前出现疲劳, 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因此平时需配制一些矿物质合剂饮料。
6) 水。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 人体各部分都含有水, 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个人若失去全身水份的10%, 其生理会发生严重的紊乱。若失水20%就可能死亡。运动员如果大量缺水会降低竞争能力, 还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有时会发生体克和死亡。所以训练后要及时补充水份。
3.3 田径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1) 速度型项目。这一类运动项目在运动中高度缺氧, 负有氧债, 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 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能迅速被动员, 使三磷酸腺苷 (ATP) 和磷酸肌酸 (CP) 的再合成加速, 并减少体内酸中毒的要求。因此膳食中应供给含量丰富而易于吸收的糖、维生素C、维生素B族、P、Mg、Fe等营养素。此外, 由于肌肉剧烈收缩和神经活动高度紧张, 应供给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 耐力型项目。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不大, 但是, 总能量消耗很大, 体内的物质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 由于长时间运动, 体内糖原大量消耗,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因此, 运动员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糖, 以增加体内的糖原储备, 同时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营养, 以保证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持在较高水平, 另外,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 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恢复[2]。
3) 力量型项目。由于体内蛋白质代谢速度加快, 运动员对蛋白质营养要求较高, 供给量每日每kg体重可达2.5g, 蛋白质发热量应占总热量的15%~20%, 其中优质蛋白应占1/3以上。
3.4 营养补充与田径运动能力的关系
1) 糖。糖是人体内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占人体全部能60%左右。如果运动员每日糖摄入量不足, 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 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影响运动能力。另外, 如果缺少了葡萄糖, 脂肪就无法转化为能量, 就会影响到运动耐力的延续。Coyle和Montain详细的研究了从事耐力运动中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并指出每小时进食30~6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支持耐力性运动的能力。我国学者则对一些食物 (如巧克力) 对不同强度运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指出长时间运动 (如马拉松) 前补充巧克力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的恢复[3]。王竹影在1, 6-二磷酸果糖 (FDP) 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中指出, 短期连续服用FDP后进行运动, 小鼠的游泳耐力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如何利用FDP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
实践表明, 运动训练后影响肌糖原合成的因素有服糖的时间、种类、量以及肌肉损伤的程度。在大强度训练时, 运动员糖的需要量可达8~10g/kg体重, 或占摄入量的60%~70%。运动前3~4h摄入高糖可保存糖的供应和提高运动能力。补糖时应注意选择补糖的种类、时间和浓度。在田径耐力运动训练后, 12h内补充单糖, 24h内补充淀粉, 以刺激糖原合成。补糖的浓度在6%~8%, 并且包括2~3种可转运的糖。尤其在田径无氧训练期间, 应以补充低聚糖为主, 并且补糖的浓度应小于8%, 以避免补充高渗糖而加剧机体脱水。对于糖的研究, 现在仅限于5碳糖 (核糖) , 6碳糖 (如葡萄糖、FDP) 的补充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但目前对于3碳糖、4碳糖、7碳糖 (景天糖) 的研究还未见有关报道, 所以在糖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还具有广泛的前景[5]。
2) 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射活动, 提高酶活性和激素效应, 如果蛋白质摄取不足, 可能会使肌肉不发达, 引起肌肉量减少, 甚至会引起贫血。马俊仁教练采用超过世界优秀长跑男选手的年均训练量2000km的4倍运动负荷来训练女运动员, 而无一人出现尿血现象, 就是利用人参调整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使之保持正氮平衡。同时, 有研究显示, 不同项目、不同负荷的运动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同, 合理有效的蛋白质组成和大负荷运动训练能改变身体的营养成分, 但过量摄取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每日蛋白质的补充量视运动项目而定, 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 蛋白质需要量为1.0~1.8g/kg体重, 力量项目运动员需要1.0~3.0g/kg体重[6]。
3) 脂肪。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据报道:以70%V0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1h, 75%的热能来自脂肪, 脂肪代谢加强后, 可节约糖原的消耗, 从而提高耐久力。近年有资料提出运动员食用麦芽油可增强运动的耐久力, 原因是麦芽油含有亚油酸, 它可以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因此, 耐力性田径项目能量消耗中, 脂肪的利用对节余肌糖原和减少蛋白质的消耗有一定的意义。长跑运动员的脂肪摄入应尽量采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 (芝麻油、菜籽油) , 脂肪的P/S (不饱和脂肪酸/饱和2脂肪酸) 应大于1。
4) 维生素。
(1) 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提高肌肉力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防止肌肉萎缩、抗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据研究, 每天给运动员维生素E5mg, 运动时身体能力和耐力可提高51.5%。无氧耐力训练期间, 维生素E的补充量每天应为100~400国际单位。前苏联研究人员将维生素的补充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秘密武器”, 主要就是依靠其增强运动员的抗氧化能力。
(2) 维生素B。族研究表明, 运动员对维生素B族的需要量比一般人高5倍左右。其中维生素B1与田径耐力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在糖代谢中, 维生素B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耐力型运动员训练期须每天补充维生素B13~5mg, 比赛期每天为4~8mg。另外, 无氧耐力训练期间补充维生素B15, 可提高组织的氧化代谢率, 且有解毒作用。一般在无氧耐力的训练前一周开始每天服用150mg维生素B15, 并在整个无氧耐力训练期间连续服用。此外, 维生素B2是构成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的黄酶的主要成分, 在体内起着传递氢原子和促进氧化还原的作用。运动员每日的需要量为2mg, 大运动量训练时应增加到4mg。
(3) 维生素C。维生素C可加速磷酸肌酸和糖原的合成以及乳酸的消除, 促进有氧代谢过程、减少氧债和抗疲劳。实践证明, 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降低田径运动员在无氧耐力训练中引起的氧化应激。一般运动员每日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5000mg, 而耐力运动员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应比一般运动员更大一些。
(5) 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在人体内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目前已知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主要有5种:铁、锌、铜、硒、铬。其中铁参与血红蛋白 (Hb) 、肌红蛋白 (Mb) 和血红素的组成, 锌是200多种酶的构成成份, 可以促进DNA和蛋白质以及雄性激素的合成, 锌的合理补充有助于肌纤维的增粗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构成成分, 可以清除自由基, 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有利于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在训练初期, 铁、锌、硒的代谢率增高。且大量出汗会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缺乏, 进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故为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及田径竞技水平, 应注意微量元素营养的合理性[7]。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等可以激活抗氧化物酶 (SOD) 的活性。所以利用其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性来开发运动饮料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运动时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运动员训练水平和失水量的多少有关。失水必然伴随失盐, 失盐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抽筋、四肢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另外, 失水对亚极量运动和极限工作能力影响较大, 而对力量型项目的运动能力影响较小。运动中水分的补充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要适当补盐。运动中水的最大汲取量为800ml/h。在束缚水方面, 1g甘油可以结合3g水, 在有氧运动中甘油和结合的水在机体内可以代谢分解成甘油和自由水, 甘油可被机体氧化利用, 为有氧运动提供能量, 而结合的水也被解离出来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所以利用甘油结合水来开发运动饮料对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3.5 其他
在进行田径无氧耐力训练时, 常服用一些抗缺氧的药物 (如中药红景天) 对迅速适应缺氧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抗氧化剂 (如牛磺酸、Vc、VE、辅酶Q10、谷胱甘肽FDP以及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物质) 都可以提高无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抗缺氧能力, 对增加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疲劳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另外, 冯炜权从运动生化的角度探讨了某些氨基酸的代谢特点与运动营养之间的关系。一些氨基酸 (精氨酸、亮氨酸、色氨酸、部分支链氨基酸) 的补充对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加、耐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机体抗氧化水平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李良鸣从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对运动机能诸方面影响综合得出结论, 提出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保护细胞膜、调节渗透压、对抗脂质过氧化, 双向调节Ca2+的跨膜转运、参与糖代谢的调节。由于人体合成牛磺酸的能力有限, 剧烈的运动有可能使其消耗增加。因此, 牛磺酸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充品,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 结论
田径运动项目以其自身的运动特点 (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与训练) , 要求运动员的营养旨在补充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并达到超量恢复的目的, 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所以田径项目运动员的膳食应明显区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并且, 运动营养补充品对运动员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研究与探索将是运动营养与运动医学领域的一个亮点。但在开发研制运动营养补品的同时, 也应充分认识到研究者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做基础, 又要注意应用于实践的科学性, 即服用的安全性。
摘要:运动训练之外的强力手段应用于竞技运动后, 一直被运动训练界所关注, 其中营养补充手段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田径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营养补充与田径运动能力的关系, 综合论述了近年来田径运动员的合理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田径运动,营养补充,田径运动力
参考文献
[1] 熊正英.运动营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15-117.
[2] 张勉.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合理营养[J].体育学刊, 2002, 23 (2) :29-30, 37.
[3] 陈吉棣.补充巧克力对长时间中等运动休闲跑步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 20 (3) :266-269.
[4] 王竹影.二磷酸果糖对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 (3) :94-96.
[5] 毕红星.无氧耐力性田径项目运动员营养与补充的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 2002, 23 (4) :61-64.
[6] 罗智.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1, 8 (3) :65-67.
[7] 冯炜权.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1) :64-68.
[8] 杨则宜.肌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综述) [J].体育科学, 2000, 20 (1) :76-78.93.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不同运动项目与运动营养的合理搭配
田径运动是具有技术性强、强度大、比赛持续长等特点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要具备很高的专项速度、耐力、力量等, 整体素质要求非常强。
不同专项运动的训练手段的差别较大, 因而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但不管是什么专项运动员, 如果在训练、比赛期间的体内营养成份供应不足, 肯定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 严重的话会产生运动性疲劳。
(1) 速度性项目, 其生理机能着重表现在神经过程灵活性高、转换速度快、肌纤维百分比高, 肉中凹含量高。它的代谢特点是能量代谢高, 运动中高度缺氧。人体的能量是由糖无氧酵解供应的,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形成的酸性代谢物在体内堆积, 因此, 膳食中应食用含有较多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同时为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代谢需要, 还应该补充较多的蛋白质和磷, 增强体内碱的储备。
(2) 耐力性项目, 运动员训练特点是持续时间长, 运动中无间歇能量代谢以有氧化为主等特点。运动中热能与各种营养的消耗量很大, 体内肌糖原消耗增加, 蛋白质分解加强, 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加快, 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 因此, 耐力性运动员对各种营养的需要量均较高, 膳食中应多选择一些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 如饮食处理不当, 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脱水现象的发生。
(3) 力量性项目, 具有运动强度大, 爆发力强, 运动中有间歇, 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 热能消耗较大等特点。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体重相对较大, 肌肉群发达, 瞬间爆发能量很快, 对体力热能消耗较高, 因此, 热能供应要充足, 对蛋白质与维生素B1的需求较高。要补充足够的钠、钾、钙、镁等电解质和碳水化物。
2 合理的运动营养膳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体能恢复
运动过程中, 会快速大量消耗体能, 究竟食物中哪些是增加活动量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呢?
2.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的重要基本物质。它对调节生理功能, 维持新陈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的成分以及肌肉在收缩、作功、完成动作过程中的代谢无不与蛋白质有关, 它对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修复运动所致的微细损伤, 是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才能完成的。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一般而言, 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 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约有8种, 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 必须由食物中摄取, 假若体内有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 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基能组织使用, 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而浪费掉, 所以确保足够的必需氨基酸摄取是很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通常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一块150克大小的煮熟的肉约含有30~35公克的蛋白质, 一大杯牛奶约有8~10公克, 半杯的各式豆类约含有6~8公克。所以一天吃100~150克的肉, 喝两大杯牛奶, 一些豆子, 加上少量来自于蔬菜 (蔬菜食品) 水果 (水果食品) 和饭, 就可得到大约60~70公克的蛋白质, 足够一个体重60公斤的长跑选手所需。若是你的需求量比较大, 可以多喝一杯牛奶, 或是酌量多吃些肉类, 就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运动后迅速的补充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伤的肌肉。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 除了在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外, 还可以定量增加一些蛋白质营养品, 最好在训练后半小时以及睡前一小时让运动员补充一定量的纯乳清蛋白粉。[3]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 蛋白含量高, 脂肪低, 适合运动员增长肌肉, 使得训练的肌肉分解能够及早恢复。
2.2 碳水化合物 (糖类)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能量食品) 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 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 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 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作为最基本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所有器官的运行, 都需要消耗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较长时间的运动, 身体内糖类的消耗量很大, 因而需要充分补充含糖类的饮食, 运动后即刻补糖有利于加速糖原恢复, 最佳时间在运动后30~45分钟, 但是糖原储备完全恢复仍需要10~36小时。运动后每2小时左右补充50克糖可满足最大糖原合成率的需要。由于运动后食欲抑制.建议采用运动饮料和易消化的食物, 如香蕉、面包等。
2.3 水
大运动量的训练会导致大量的水份流失, 脱水会影响运动的表现, 这时体温会变得较高, 比较容易疲劳。即使在运动中已经补充水份, 但是通常都少于流失的量, 因此在运动后, 运动员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 需要积极的补充水份, 运动后补水一定要注意方法, 不宜过快过多, 这是因为身体经过运动, 各器官负担加重, 这时如果大量喝水会造成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另外, 不可大量饮食冷饮, 否则会影响体温的散发, 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再有, 所谓补充水分不是普通的白开水。因为人体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还有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当运动大量出汗后, 随水分的丧失.也失去很多盐分, 体内的电解质因此而失去平衡, 运动后要喝电解质饮料。电解质饮料, 又称矿物质饮料, 饮料中除了水外还包括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另外, 有研究表明, 碱性离子水对运动后疲劳恢复有明显效果。
2.4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运动后要充分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尤其是B族维生素, 如维生素B1, B2, 烟酸等, 以及维生素C, 因为它们都参与能量代谢过程, 对消除神经系统疲劳, 调节激素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4]另外, 运动使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破坏细胞膜, 造成肌肉酸痛, 影响恢复, 因此我们需要补充一些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来对抗它, 如辣椒、橙子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素具有强抗氧化的效果, 如花青素、类胡萝h素等, 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 促进恢复的效果相当好, 主要存在于深色蔬菜水果中 (葡萄、番茄等) 。所以运动后还要多吃蔬果, 而且水果和蔬菜往往属于碱性食物, 由于训练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 所以我们需要在饮食中偏重一些碱性食物来促进我们的体液转成弱碱性, 加快疲劳的消除。
摘要: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营养饮食, 解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强度过大, 消耗能量过多等原因造成的运动性疲劳, 以便对今后运动训练的恢复提供帮助。
关键词:田径,专项特点,运动营养饮食,运动疲劳
参考文献
[1] 陈欢欢.营养补充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5, 12 (2) :117~120.
[2] 郑薇, 平小春.运动性疲劳的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 13 (3) :117~119.
[3] 刘瑛, 邢岩.浅谈投掷类学生的运动营养抗疲劳策略[J].田径, 2006 (12) :54~55.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不同, 从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营养素对机体的生理和运动功能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 为了更好的了解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的关系, 指导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和合理营养膳食, 必须从各类运动对机体新陈代谢和营养需求的特点, 以及营养素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入手。
1 各类运动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和营养需求的特点
1.1 速度性运动 (如短跑、中跑等)
这一类运动项目运动员会在运动中高度缺氧, 负有氧债, 运动时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 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物质, 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能迅速被动员并使三磷酸腺苷 (ATP) 和磷酸肌酸 (CP) 的再合成加速而减少体内酸中毒的要求, 因此膳食中应供给含有易于吸收的糖, 维生素C, 维生素B族, 磷, 镁, 铁等营养素的食物, 此外, 由于肌肉剧烈收缩和神经活动高度紧张, 应供给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为使体内碱储备充足, 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的发热量应该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1]。
1.2 耐力性运动 (如长跑、马拉松和滑雪等)
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热量消耗不大, 但总热量消耗很大, 体内的物质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 由于长时间运动, 体内糖原大量消耗, 蛋白质的分解加强, 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速度加快,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2]。因此, 在运动者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糖, 以增加体内的糖原储备;同时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 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 以保证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持在较高水平。为缩小食物的体积, 减轻胃肠道负担, 膳食中可供应适量的脂肪 (占总量的30~35%为宜[3]) 。此外, 还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1.3 力量性运动 (如投掷等)
此类项目运动要求肌肉有较大的力量和爆发力, 肌肉质量要求较高, 体内蛋白质代谢速度较快, 同时由于骨骼肌肉蛋白质增长的需要, 运动者对蛋白质营养的要求较高, 在膳食中应多食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豆类食物, 如肉、鱼、蛋类和大豆等。每日摄入总热量蛋白质应占15~20%, 为了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钠、钾、钙、镁的补充也很重要。同时对维生素B2和糖的需要也较多, 因为维生素B2和糖可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故维生素B2和糖也需要增加供给量。
1.4 灵敏性运动 (如体操、击剑等)
这类运动项目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灵敏性和技巧性, 视力敏锐。运动时机体总热量消耗不大, 但由于神经系统在运动中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神经系统的消耗却很大, 所以热量供给不宜过多, 而要加强神经系统的营养, 膳食中应多供给含磷较多的食物, 如奶制品、蛋类、豆类和绿色蔬菜等。同时饮食中维生素一和无机盐也应当充足。
2 不同营养素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
2.1 糖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
糖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重要的供能物质。一般认为糖类供给的热量占总热量60~70%, 人体内贮存的糖类物质并不多, 但它是维持人体热量贮备的重要物质。一个体重70kg的成人体内糖类物质的总贮备量为糖原317g, 葡萄糖10g, 这一含量仅能供人体维持中等强度运动半天, 故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糖类物质。而且糖类作为供能物质有许多优点, 大量食用不会引起油腻感, 容易被消化、吸收, 氧化供能及时。糖氧化时耗氧量远较脂肪和蛋白质少, 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都能释放热量, 这对运动员及提高运动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人体内的糖主要贮存在肌肉 (肌糖原) 肝脏 (肝糖原) 和血液 (血糖) 中。安静时, 人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是相对恒定时, 惟有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有较大的变动。肌糖原和肝糖原的贮备量与耐力性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而且是决定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运动时高糖膳食可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并增加耐力。高糖膳食比高脂或混合膳食更能使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储备提高, 并能推测肌肉疲劳的时间, 有研究指出[4]:慢性疲劳可能与肌糖原含量逐渐下降有关, 这种慢性疲劳往往与运动员反复进行强度大的训练有关, 慢性疲劳或疲劳积累直接影响运动员顺利完成训练计划的能力和最大竞技能力。合理的饮食营养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摄入糖类食物可使运动员在运动后期冲刺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由于在时间耐力运动和比赛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肌糖原和肝糖原, 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补充适量的糖是有好处的, 可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使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推迟疲劳的产生, 保持良好的耐力和最后冲刺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尽快缓解疲劳和促进体力恢复, 加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与储备。
2.2 脂肪在运动中的功能
食物中的脂肪经消化吸收之后, 可作为燃料直接用来产生热量, 也可在体内贮存于全身皮下的脂肪层, 以防止热量散失维持正常体温恒定, 保护重要器官。
对于热量消耗大、机体散热较多和长时间运动的项目 (如马拉松跑、滑雪、滑冰和游泳等) , 应适当增加脂肪供应量。运动员膳食中, 脂肪的供给量一般应占总热量30%左右, 脂肪的需要量以每千克体重1.5为宜, 而且应该多摄入植物性脂肪和磷脂 (大豆中含量高) 。动物性脂肪热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10%。近年来有人提出运动员食用麦芽油可增强耐力, 因为麦芽油中含有亚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能加速肌蛋白合成代谢水平, 提高肌肉质量和功能, 对大运动量的有氧运动, 多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和抗脂肪合成, 显著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舒张血管, 提高运动能力, 促进体力和机能恢复。
脂肪是运动员从事耐力性运动的主要能源, 运动可以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 降低血脂含量, 是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的一种有效措施。此外, 运动还可以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高密度脂蛋白能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 对于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长时间运动后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会有所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首先, 运动时机体的热量消耗增加, 骨骼肌、心肌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多, 从而使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减少, 使体内甘油三酯合成降低。其次, 运动能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 使其清除甘油三酯的功能加强, 因而使血脂下降[5]。虽然脂肪对肌肉活动是一种有价值的燃料, 但应避免高脂膳食。脂肪摄取量大于总热量的35%, 不仅有损健康, 而且也会使耐力降低, 耐力训练会明显地增加肌肉利用脂肪的能力, 有氧训练时, 脂肪确实是肌肉活动的重要能源, 但没有任何必要通过增加食物摄取量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运动员的内源性体脂贮量足以满足机体运动时的需要。Bergstrom等人认为高脂肪饮食后全身耐久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是体内脂肪氧化促进了乙酰乙酸等酮体的生成, 由于这些酸性物质在体内的积聚,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结果使全身耐久力降低。另外, 摄取过多的脂肪会引起肥胖, 体重增加, 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这也是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3 维生素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 是人类的特殊营养素,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微, 但又不能缺乏。人体内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有可能发生一些疾病, 严重时将危及生命。这类物质大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对促进健康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运动时体内物质代谢加强, 使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运动员维生素的需要量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取决于运动量、体内的功能状况和营养水平。运动员膳食中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将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过多地补充维生素,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贮存积蓄, 就会引起中毒反应。而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易贮存, 多余的通常也会随尿掖排出。因而, 人体摄入维生素必须适量。
与运动员关系较为密切的维生素需要量如表1[7]。
VA对于那些要求视力与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 (如击剑, 射击, 摩托车, 乒乓球, 游泳等) , 运动员应适时适量进行补充。我国成年人和青少年的VA供应标准是33004, 约1mg[8]。VA在体内排泄作用不强, 切勿过量吞服, 以防中毒。
VB1是糖代谢过程中消化酶的辅酶, 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在体育运动时, 糖代谢增强, VB1的需要也增加。因此, 运动员需要补充多一些VB1, 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防止过度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消除。
VB2为黄酶的主要成分, 黄酶与细胞呼吸有密切的关系, 有促进氧化还原作用, 可维持机体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 并参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VB2缺乏时运动者可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减弱, 肌肉收缩无力, 易于疲劳, 耐力下降。
Vpp是体内构成脱氢酶的辅酶成分。它是生物氧化过程不可缺少的递氢体, 在运动后参与合成代谢, 与恢复体力有关。
VC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重要递氢体, 它能加速体内氢化反应, 使机体获得更多的热量, 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并能改善疲劳状况, 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
VE具有抗氧化和防止肌肉萎缩等生物学作用。目前, 各种文献中关于VE对运动能力影响的意见并不一致, 对VE的需要量也无标准。
3 结语
影响运动者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不仅在于应该补充多少营养物质、补充什么样的营养物质, 还在于运动者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制度等。如对早、中、晚三餐的比例要求, 早餐应占30~35%, 并应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糖, 中餐占35~40%, 晚餐占30~35%。晚餐不可过饱, 应进食少脂肪、少刺激性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以免影响睡眠[9,10]在饮食时间上也要注意:运动前两小时内不宜过于饱食;剧烈运动后应休息30min再进食;大负荷训练后要休息45min在进餐, 因为剧烈运动后胃、肠系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这时进食不易被消化。运动后还应尽快补充蛋白质, 这时骨骼肌吸收氨基酸活跃, 肌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 而运动后3小时补充蛋白质, 骨骼肌吸收氨基酸很少, 对肌肉蛋白质合成没有作用。在膳食时还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如补充蛋白质时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机体蛋白质合成, 与单独补充氨基酸相比较, 运动前和运动后补充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混合物使尿液氮排出量和肝氮输出量均明显减少, 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同样是尿液氮排出量减少, 说明补充氨基酸/蛋白质的同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机体蛋白质合成[11]。还有我们在饮食观念上以及对食物的加工烹调上都要注意科学化, 从而使我们能够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营养补充, 提高运动能力, 增进健康。
摘要: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均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各类运动项目营养需求的特点以及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分析, 找出运动与营养物质需求关系, 再通过对各种营养素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和对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膳食制度在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上的重要作用的分析, 为人们进行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与合理的营养补充, 提高运动能力, 增进健康。
关键词:体育运动,营养卫生
参考文献
[1] 孙红敏.大学生运动与营养的实验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2003, 27 (3) :265~268.
[2] 徐标, 等.早餐营养干预对体育系学生血糖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3) :101~103.
[3] 黄广玉.运动与营养[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6) .
[4] 王茂.运动与营养补充[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6 (2) :94~96.
[5] 张永军.饮食营养视角中的健康运动与减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1) :51~54.
[6] 王恒, 等.蛋白质对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 :118~120.
[7] 柳新义, 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营养饮食卫生[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
[8] 杨建雄.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9] 徐明, 等.高原地区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0 (2) :58~60.
[10] 荣湘江.运动与营养的关系[J].医疗保健器具, 2000 (6) :29.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教学方法 实践技能 成绩考核
食品营养学既是营养科学的一部分,又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有些力不从心,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感较大。为解决这一理论难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开展有益尝试。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教学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变得极为重要[1]。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职业学院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先进、实用、够用;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养”的原则[2],对《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学》作为教材。这部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等营养学基础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师、农产品贮藏及食品检验加工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教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如对作为基本理论的各类营养素、畜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详细的讲解,而食品新资源的开发、禽肉、鱼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就留给学生自学。既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又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物质”产生兴趣,他们的认识状态就会自然由潜伏状上升为活跃状,就会自觉地探索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3]。为了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图片、图表较多,为了将大量信息简单、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我在传统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表、图片、营养流动链条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实现动手能力的提高。
第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由于本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可将传统的简单授课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参与式教学法。如提出一些现实性问题:长期不吃早餐的危害性有哪些?大学生一日三餐如何分配等?通过此过程,既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又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摒弃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更多的“参与式”教学法,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第三,完善教学实验室。完善教学实验室是食品营养学课教学的重要保障,我院食品营养学现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准备室,实验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同时,我们自编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综合实验室”。开设的实验有:直接干燥法測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高锰酸钾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等。这些可供学生进行的实验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如紫外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可让学生分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通过测定进一步了解各类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同种原料保存的时间不同、保管方法不同,对其中维生素C含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全面的成绩考核方式
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三个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
此考核方法是食品营养学教学团队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制定的,有些同行质疑我们平时成绩比例偏高,但食品营养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学科,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掌握如何运用,在每章节结束后,会布置一些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学期此类作业三到四次,每次打分,期末核定平均成绩。
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课出勤、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完成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20%。
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实验方法、仪器的操作,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成绩的评定,我们制定了评定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60%。具体如实验操作总计40分:无预习报告扣10分、由于个人原因没完成实验扣20分等。实验报告分文字部分和数据处理,文字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内容步骤等共20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运算(含实验结论)共40分,实验报告若未按要求做数据处理,则报告为0分。每学期五次实验课,总成绩取平均值。
3.期末成绩:统一命题(A、B卷)、统一考试(闭卷)、统一阅卷,占总成绩的50%。
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主,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能量、营养素、营养与疾病、食物营养价值等,也应学会应用基础知识指导食物选择、编制食谱、膳食评价等。试题要体现既测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应用能力的原则。试题应覆盖所有章节,重点章节的比例大一些,次重点章节比例小一些,一般章节分数适当。难易程度按较易、中等偏易占70%,中等偏难、较难占30%为原则。每学期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考题,讨论制作试卷两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积极互动。着眼于“怎么学”与“怎么指导学”,才有利于知识传播,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培养。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教学效果突出,获得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汪洪涛,陈成.高职高专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72-74.
[2]于辉,郝征红,姜桂传,陈宇航.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S1):185-186+191.
[3]何雄,周静峰.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09(8):82-84.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及时更新知识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引路人。因此, 老师学识的深浅, 教学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本课程学习的效果。作为一门涵盖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 食品营养学对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各学科的发展, 食品营养学中原有的问题可能得到了解答, 也可能对原有的知识有了不同的认识, 甚至可能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都要求授课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最新的学科前沿和动态,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拓宽视野。比方说, 笔者讲授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GI) 时, 在解释其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低GI值食物 (GI<50) 对糖尿病人膳食的意义。这时, 可对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南瓜”的降血糖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过去, 一致认为南瓜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而现在的研究结果又显示, 南瓜的GI值为75, 为一种高血糖指数食品 (GI>70) , 那么南瓜到底有没有降糖作用?进而向学生解释, 影响食物的血糖指数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食物品种。同种食物的不同品种, GI值可能不同。通过对当前一些研究现状的分析, 可让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充实, 在提高自我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2 因材施教, 因教选材
在进行食品营养学讲授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同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 参考各类教材, 组织上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因教选材 (教材) 。比方说, 农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医学院校学生生理学知识基础较弱, 因此我们在本课程讲授时, 特别在基础营养学知识一章之前添加《消化生理》的章节;同样,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 根据其专业背景不同, 在课程内容上有所区分, 如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缺少食品科学相关知识, 因此讲有关“加工储藏对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影响”部分内容时, 对一些食物的加工过程进行必要的介绍。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是学习的动因, 也是学习的好帮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 即使老师准备有再多的知识, 也没有用武之地。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讲授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关键。
3.1 做好“开场白”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第一节课“绪论”部分,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营养是什么”?让学生就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在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后, 从学生熟悉的一日三餐讲起, 继而提到食物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另外, 通过从介绍关于我国古代医学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到现代营养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 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并激起学生的学习食品营养学的欲望。
3.2 理论知识与实例相结合, 丰富讲授内容
营养学是直接关系每个人 (包括上课学生自身) 身体健康的科学。因此,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营养学知识的讲授, 不仅可以丰富讲授的内容,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方说, 我们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时, 为了让学生不死记硬背, 在课堂上笔者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当前很多人关心的“减肥”方法中, “Dr.Akin’s New Diet Revolution”一书所表描述的方法号称使得超过2000万的美国人成功减肥。书中所宣扬的“你可以像国王一样的生活, 放心吃大鱼大肉, 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降低你食谱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其本质就是通过低糖饮食, 使得所摄入的脂肪在体内氧化不完全, 进而并不释放其实际含有的热量, 因此可使人在满足“嘴瘾”的同时, 又降低了体重。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人体发生酮血症, 进而危害身体健康。通过反面的例子, 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并理解关于“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作用”的概念了。
3.3 创建民主课堂, 角色互换
在具体课程学习过程中,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可以适当给学生机会“寓学于教”, 让学生当“老师”, 老师当“学生”, 角色互换。比方说, 笔者曾在讲授各类食品营养价值时, 将学生分组, 以组为单位, 每组以不同的某类食品为标题, 查找相关资料, 自学备课, 制作PPT, 在上课时选取代表上讲台, 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该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相关营养知识, 随后请其他同学提问。老师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及补充。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反响非常热烈,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
现代化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学辅助手段,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目前, 多媒体教学已是现代高校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它可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劳动强度,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应用多媒体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做到适量、适当、适时。在制作PPT课件时, 要根据接受能力、做笔记能力、课堂效果、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既不能把教材上相关部分的文字照搬下来, 以免造成课件的繁杂;也不能只列提纲、要点, 以免过于简单。同时, PPT的字体的大小合适, 需要突出的内容可在字体颜色要有所变化, 或设置动画, 但不能太花哨。另外, 结合所学营养学的相关内容, 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 笔者在讲授老年人营养一节的内容时, 辅助为学生播放有关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视频,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回忆前面所讲授的钙、维生素D的相关内容。
5 问题与建议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目前食品营养学课时为32学, 均为理论课, 缺乏实验学习环节, 因此, 应该增加实验内容。另外,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应当加强实践环节。如带领学生走入社区, 利用所学营养学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 开展膳食调查, 针对不同个体设计食谱, 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总之,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食品营养专业人才。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 对如何提高食品营养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杨虎清, 仲山民.林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常银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 :173~174.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制教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妇产科患者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因此需要采取更加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目前诸多院校多采用“雨课堂”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模式。将论述“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方式、意义与作用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关 键 词] “雨课堂”;CBL教学模式;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应用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在大班制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通过对以往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可知,由于其并未具有良好的教学模式,因而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并且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为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变[1]。伴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目前诸多院校逐渐开始使用“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本文将探讨“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由于缺少良好的教学技术与经验,诸多院校仅能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如下内容:(1)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之后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例如产后出血的护理,将其制作成PPT。(2)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PPT内容,以此为学生讲授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急救与护理措施等内容,讲解时间为60分钟;在讲解结束后由学生围绕讲解的内容向教师提问,并由教师进行解答,时间为10分钟。(3)在课程结束前由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并于1周后通过“雨课堂”平台完成相应的课后测试,最终由教师进行评分。
二、“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的方式
通过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可知,学生并未获得较高的测试成绩,也未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因此需要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与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目前多使用“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的方式,主要包括CBL课前准备、CBL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复习拓展、课后测验等环节[3],具体内容如下。
(一)CBL课前准备
此环节为线上学习,主要分为如下两个阶段,包括如下方面:(1)第一阶段。此阶段为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即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推送至“雨课堂”中,由学生进行提前预习,主要包括如下方式:①教师按照相关的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之后按照手机“雨课堂”的相关模式编辑教学课件,之后将其推送至“雨课堂”中,然后教师将上传网络学习资料的链接地址推送至学生的手机中,便于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资料[4]。②查阅拓展学习资料。学生在获取学习课件后查阅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及相关的教学文献,以便提前对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③完成预习检测试卷。教师在编写教学课件后需要针对课件中的内容编写相应的检测试卷,同时推送至学生的手机中,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进行试卷测试,之后由教师对试卷进行评分,若成绩未达标,则需要重新进行预习与开始[5]。(2)第二阶段。此阶段为CBL案例课下小组讨论阶段,在进行教学的前3天教师将CBL案例预习课件推送至“雨课堂”中,之后使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选取其中1人担任组长,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课前讨论;教学前2天由各组组长将小组讨论结果提交至“雨课堂”中;教学前1天由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留言进行收集总结归类,以便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6]。
(二)CBL课堂教学实施
此环节为线下结合线上学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CBL讨论小组发言。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雨课堂”,每个小组分别安排1名学生代表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总结,时间控制在15分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学生代表可发表不同的观点,对于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由教师编辑投票题让学生代表进行投票,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对正确答案进行反馈并对课堂节奏进行调整。(2)“雨课堂”在线答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由教师针对讨论情况设计讨论问题,之后将其发布至“雨课堂”中,使学生进行在线答题。发布讨论问题后由教师对课堂气氛进行调动,以便能够集中患者的注意力。学生答题后由教师对测试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总体知识掌握情况[7]。(3)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与评分阶段结束后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梳理与指导,对分析正确的方面进行表扬,并对不合理之处进行纠正,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复习
此环节为线上学习,主要包括如下环节:(1)复习拓展。教师将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学生未能够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制作成PPT,之后将其推送至“雨课堂”中,之后将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也推送至“雨课堂”中,以便对教学进行良好的巩固。(2)“雨课堂”测试。在课程教学后1周由教师为学生推送课后测试卷,并且告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之后由教师对测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此次课程教学进行最终总结,为日后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可靠经验。
三、“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的作用与意义
(一)“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开展
妇产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专科性与操作性,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无法完全表现出其复杂的操作特点,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现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可知,学生对电子类产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并且也乐于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接收信息。在“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雨课堂”将教学课件与测试问卷推送至学生的手机中,并且通过手机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此种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而且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雨课堂”結合C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即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在较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使用“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后,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学生均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慕课等方式进行学习,使教学过程充满活泼、愉快与生动。同时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此种联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通过“雨课堂”教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明确学生关于妇产科护理学的相关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疑难问题的咨询,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雨课堂”为学生“量身”制作课件,可将学生的碎片时间进行良好的收集与利用,并且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从而能够有效地做到重难点突出,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
四、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可知,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现对部分学者的研究进行如下论述:
依据李小芒[8]等人的研究可知,作者选取2016级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后分别予以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及“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通过结果可知,“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较高,教学效果明显较优。再例如,在刘婷[9]等人的研究中,作者分别对比传统教学法与“雨课堂”教学法,通过结果可知,“雨课堂”组学生学习成绩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并且满意度也明显较高。
通过对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可知,“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将其作为首选的教学模式。
妇产科护理学在大班制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而能够使其更好地胜任日后的护理工作岗位,因此需要采取良好的教学模式。但通过观察可知,目前诸多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伴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开始被诸多院校采用,此种模式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并结合电子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与测试,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10]。
参考文献:
[1]胡旭民,暴芃,王鹏飞,等.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111-113.
[2]张雷,鲜瑶.雨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521-524.
[3]杨雅杰,郭敏云,曹文静,等.CBL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2):4048-4050.
[4]邱翛然,刘志娟,段江华,等.CBL+探究式“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0(3):64-66.
[5]聂蕾,訾聃,刘彦麟,等.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床旁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10):1238-1240.
[6]陈玉娟,陈佰锋,宋建根,等.“LBL”联合“CBL+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1):103-107.
[7]王玮.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0,37(1):79-81.
[8]李小芒,戴小红,陈运香,等.“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4):609-612.
[9]刘婷,车昭军.“雨课堂”在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4):253-255.
[10]喻征群,蒋华.C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994-3997.
编辑 张 俐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运动营养学论文(必读10篇),营养学论文
营养减肥论文(推荐6篇),营养学论文
预防保健论文范文模板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范文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健康营养学论文题目推荐
养生保健论文通用12篇
减肥范文10篇
减肥计划书范文300字大全(范文3篇)
体育健康目标范文12篇(全文)
网址: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6篇(全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6965.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3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15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57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63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0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9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13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