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到底是怎么“骗”你去减肥的?
青少年的减肥行为受“自我感觉、自信心和周围环境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目的在于“改变体形和增加自信”,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减肥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以及朋友同学” 。
【小编的话】夏天到了,大家又开始操心减肥的事了。减肥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减肥需要采取健康的方式。
很多人对于减肥的观念多来自大众媒体所制造出来的人为印象。不是说媒体提供的观点都是错,但也千万别照单全收。请仔细区分“美”和“瘦”之间的区别,“减肥”和“健身”的区别,小心得不偿失,最终丢了“自我”。
为此,小编特地选了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警惕,千万别上当!
减肥有什么问题?
2014年7月,沈阳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女孩,在某减肥训练营进行了11天的高强度训练后猝死。这则新闻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减肥问题的反思。
作为病理学名词,减肥是针对肥胖患者进行体重干预与治疗的手段。对于各种类型的肥胖者,尤其是单纯性肥胖者,科学减肥的总原则是平衡膳食与适当运动相结合。
而在当前社会,减肥的内涵早已突破医学术语范畴,无论是体重超重者还是体重正常甚至偏瘦的人群都热衷于减肥,尤其在追求时尚与美丽的青少年群体中,减肥是他们的一种强烈需求。
根据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的界定,青年为15-24岁的人,他们大多是初中至大学阶段的在校学生与刚走出校门的求职者,即当今的“90后”群体。青少年减肥群体根据BMI值可划分为3类:超重者、自认为需要减肥的体重正常者和偏瘦者;根据是否采取实际行动,可分为减肥行动者与减肥幻想者。
有学者以青少年女性为例,将减肥群体的特征归纳为:(1)与非减肥者相比,减肥群体具有更低的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认同,以及更高的自我批评倾向;(2)减肥群体的心理健康因子中,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四个因子的指标高于普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表明过分关注体形以及一定的减肥经历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的减肥行为受“自我感觉、自信心和周围环境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目的在于“改变体形和增加自信”,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减肥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以及朋友同学”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是一种多维的、组织化的社会心理反映结构,受到社会建构作用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和自我的反思性活动发生动态变化”。
青少年受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影响,更为注重“我是谁”——这种贯穿人生整个阶段的自我元认知能够对自我认同产生深远影响。自我认同分为积极的自我认同与消极的自我认同,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主要是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但现实中很多青少年无法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自我认同程度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首先需在面对社会环境时拥有良好的心态。
在新媒体时代,“90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该群体厌恶雷同、反对同质化,拒绝媒体对其“贴标签”,也主张非大众化。然而,在涉及减肥议题时,这一群体的自我认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一性,追求苗条甚至极端纤细的身材成为该群体一致的目标。
▲反手摸肚脐
在社交媒体中“反手摸肚脐”如同病毒一般的流传和对“马甲线”、“人鱼线”等的普遍追求,以及“宁可瘦得雷同,不要胖得个性”等励志语言的随处可见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减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重点研究媒介对青少年构建自我认同的影响与作用,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媒介功能,促使媒介正确传播减肥知识,进而减少青少年的盲目减肥行为。
减肥报道的偏差
原本减肥是一种长期性的减少脂肪、重建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状态,而媒体通过片面性的新闻框架来呈现,从实践层面将减肥看作短期行为,提供多样的甚至矛盾的减肥方法和知识。
偏差之一在于理念层面,表现为偷换概念。
媒体把瘦(未必是健康的)等同于成功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把苗条等同于美丽、生活美好——有报道强调减肥成功后少女成为模特,摆脱同龄人的歧视,走上人生巅峰。
除此之外,媒体还利用明星偶像效应强化此类传播效果,如对维密模特、影视明星小S、郑欣宜、郑秀文、井柏然、吴彦祖、张惠妹、张家辉等,体育明星孙杨、姚明、男篮队员、罗纳尔多,政企类名人潘石屹、巴西女总统罗塞夫,以及芙蓉姐姐等的减肥过程与减肥心理进行详细报道。
而对各类减肥方法所取得的效果、青少年群体在减肥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等,媒介并未过多涉及。
偏差之二在于知识层面,表现为简化议题。
媒介将青少年减肥议题简化为对超重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减肥训练过程、减肥成功者心态与生活的改变、过度减肥造成青少年损伤等的描述。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各大主流媒体均对减肥方法与减肥知识有过大篇幅的报道,提及的减肥方法包括:
(1)传统类,如科学饮食、增加运动等;(2)新颖与偏方类,即各种不同的特殊方法,如植入芯片、晒太阳、看“坏电视”、喝冰酒、实施腹腔镜手术、喝果蔬汁、植入脂肪减肥、看图减肥、存款减肥、吃巧克力、看恐怖电影、K歌减肥、快餐减肥、白水减肥、跳绳减肥等。
▲各种夸张表述
就新闻价值而言,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具有时新性、新奇性与特殊性的事件。
但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此类偏差性报道框架会逐渐改变青少年的身体自我认知,因为“减肥”这一概念本身不仅仅是医学健康意义上的减少脂肪,还意味着对自我身体、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乃至社会文化的积极主导与控制。
大量地报道有关减肥的内容,一方面表明减肥是媒体从业者较为擅长和容易操作的议题,因此从传播者的角度设置媒介内容;另一方面也表明受众热衷于接受有关减肥的相关信息,媒体由此从接收方的角度进行了主动性的议程设置。
偏差之三在于手段层面,表现为提供错误方法。媒体对减肥方法的大量报道为青少年传授了减肥手段,引发青少年的模仿行为。
青少年不仅模仿媒体所倡导的健康减肥方式,而且模仿媒体所批判的有害的减肥方式。这些盲目模仿的行为已引起严重后果,如由于过度节食导致晕倒、闭经或者产生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甚至为了保持身材而吸毒等。
▲同类之间会有示范效应
作为社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人们更偏好模仿由同类示范的行为,所以模仿最容易在社会交往的情境下产生。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正处于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
有报道表示,“人们常常让周围环境的提示来支配他们的饮食选择,而不是坚持可以满足他们身体或营养需要的选择。菜量的大小、美味与否、菜肴的多样性和同伴吃的食物都会对个体摄人食物造成有力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越是关注瘦身减肥的媒体宣传的人,其认识偏差与期望偏差偏离越严重;而其追求苗条的理想体形的愿望越强烈,越容易出现体像障碍¨。
现实中,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服饰、美容等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把焦点集中在常人所难企及的理想身体上,而这种身体形象对于个体的理想身体意象构建有着极大影响 。
当然,媒体对减肥的报道有效地影响自我感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个体具备瘦身理想;(2)个体更倾向于通过瘦身理想来评估自己和他人。
换句话说,以社会比较为前提,大众媒体对身体满意度的影响更多发生在对身体自我具有负面态度的群体中,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负面态度的产生也源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
虚拟性现实
日常生活中,个体内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存在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理想自我是指个体自己或他人希望个体理想上应具备的特性的表征。现实自我是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实际具备的特性的表征。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具有差异,表明个体的理想目标与追求的结果尚未出现,它与负面心理情境与沮丧类情绪有关,个体将产生悲伤与失望的消极情绪。
理想自我是个体理想中的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品德、言行等方面。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理想自我的参照,更多是从媒体长期报道的内容中获得的。媒体报道通过营造虚拟现实、修改与异化理想自我,转换理想自我的参照物,最终潜移默化地改变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首先,在当前社会文化主导下,媒介更倾向于营造视觉化的拟态环境。
一方面,媒体不遗余力地塑造理想领袖(理想自我的投射),以版面、网页或新媒体的视觉化传播为主,突出具备美貌与苗条身材的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弱化对视觉化传播效果不突出的经济、政治或文化方面的意见领袖的报道;
另一方面,媒体上图片、视频等视觉化元素越来越多,花样美男和苗条淑女充斥媒体,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现实存在,过分夸大身材的意义,同时对肥胖者进行不露声色的歧视,“胖到没朋友”等词汇频频见诸媒体,客观上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就业与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媒介按照偏见性框架构建虚拟性现实。对媒体报道内容分析后可以发现,媒介构建的虚拟性现实中,超重青少年群体的状态常被呈现为懒惰、愚蠢、疾病缠身,减肥过程常与积极、改变、新生、重塑自我以及不放弃自己联系在一起,而减重成功者成为“逆袭”、“潜力股”、“励志”等的代名词。
▲减肥“逆袭”案例一则
在写作手法上,减肥报道存在以下共性:(1)大量使用减肥语录或减肥励志语,这些语言充满调侃与戏谑成分,如“要么瘦、要么死”、“我才不要做土肥圆”、“生命不息,减肥不止”、“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等;(2)对超重者的报道富有娱乐性、猎奇性;(3)将减肥作为终身事业、永恒话题,以此营造青少年减肥文化。
媒体采用象征性符号传播这样的信息:美和极端瘦身将带来幸福、成功和声望。
由于自身尚不具备社会层面的控制能力,青少年群体补偿性地采用控制自我身体的方式来进行个体的社会化。
结论
社会生活中,个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归人一个群体类别之中,并将该群体的特征赋予自我。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生活范围较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其自我认同更多地受到群体认同的影响。
媒介对减肥议题和超重者的过度报道,可能直接造成青少年同侪间对超重者的非群体认同。也就是说,为了获得群体认同,青少年会对外表、身材等显性因素更加看重,导致青少年减肥群体在媒介影响下愈加庞大。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原标题为《偏差与虚拟:减肥报道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消极影响》,作者为高星,徐松美。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以免发生误解。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或有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请于后台留言。
.
相关知识
减肥“欺骗餐”,到底欺骗了谁?
减肥期间吃“欺骗餐”,到底有好处还是坏处?
广州健康管理中心减肥骗局揭秘!被骗了怎么办?
减肥被骗可追回,所谓“体重健康管理中心”减肥是假的!
深圳市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减肥被骗就是这样套路你的,千万别再被骗了
健康管理中心减肥被骗怎么办?如何追回损失
必看江西昱泽管理咨询公司减肥被骗怎么办被骗怎么办?骗局揭秘!
减肥被骗怎么办?“小心警惕”健康管理中心售卖减肥产品骗局!
健康管理师推荐的减肥产品到底是什么套路?被骗了怎么追回!
揭秘健康管理中心减肥骗局!陷入减肥产品套路被骗怎么办?
网址: 媒体到底是怎么“骗”你去减肥的?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97838.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20
- 2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68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18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7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7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48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1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16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1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