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生秘籍,掌握这些细节,身心更健康
书友们,听我一言!我刚看完一本让我彻夜难眠的小说,每个情节都紧张刺激,角色一个个鲜活得像是你身边的朋友。它带来的阅读体验绝对不止是打发时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深度的心灵之旅。不看这本书,真的会错过很多精彩!赶快加入我,一起沉浸在这个非凡的世界中吧!
《居家必备:健康必知的养生细节》 作者:孛宝珍
Part01四季养生细节
春季养生
春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多数人认为,人体生理常数的最高值或最低值都出现在气候条件不好的夏、冬两季,其实,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却是春季。
春季虽然气候宜人,却很不稳定,让那些对天气敏感的人很不适应。
春季人体皮肤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也有所增加,各种器官负荷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作用,所以会发生春困现象。
同时,春季还是个多风的季节,易改变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因此要特别小心。
春季养生的原则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不良易致肝气郁滞不畅,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春季养肝重在调理情志。
春季要避虚邪
在冬春之交当注意保暖,尤其对中老年人、婴幼儿及体质较弱者来说,如果不注意气候的变化和身体的护理、调养,及时地增减衣被和保暖,会很容易受病菌侵袭。若防范及时,不要急于减衣,多捂一段时间,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将会减少发病的可能。
春季的食养原则
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都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春天肝气旺,肝旺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所以此时应减酸味,以免肝气过旺,这样也能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所以为抗御肝气,可增加甘味以补脾气,加强机体的防御性。
性温味甘的食物主要有: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板栗、牛肉、猪肚、鲫鱼、草鱼等。另外,也要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芥菜、香菜、生姜、葱等。这类食物性温味辛,可疏散风寒。
春韭的养生作用
春天的韭菜根如白玉,脆嫩鲜美,是蔬菜中的佼佼者。韭菜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植物性芳香挥发油、硫化物、纤维素等,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对老人、孩子、孕妇来说,多吃韭菜十分有益于健康。
此外,韭菜还可药用。如韭菜炒鲜虾,能壮阳益精,健脾补肾,可治疗腰膝无力、盗汗、遗精等症;韭菜炒猪肝或猪腰,可治疗老年肾虚所致的耳鸣、耳聋、眼目昏花、阴虚盗汗等症;韭菜炒鸡蛋可温中养血,对虚性哮喘、痰多等有效。
多食野菜益处多
春季的各种野菜长势蓬勃,不但具有多种养生功效,且吃法多样,可清炒,可煮汤,可做馅,营养丰富,甚至还具有抗癌作用。
蒲公英,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春季食用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莼菜,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岩藻糖、阿拉伯糖、果糖等,莼菜叶背分泌物对某些转移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可防治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鱼腥草,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肺癌等。
去湿排毒好食材
春天天气潮湿,身体易积聚水分,导致皮肤松弛;而且冬天吃了不少丰脂食物,易在体内积存。古语有云:“千金难买春来泄”,所以春季去湿排毒对养生来说很关键。
早上起来喝一杯鲜奶,吃一个苹果,既温和有益,又能达到排毒效果。平时饮用海带绿豆汤,毒素自然随着大小便排出。不要以为春天潮湿就不需补充水分,身体如果缺水,毒素就会聚积体内,危害健康。在工作的间隙,喝杯水休息一下,提提神,接下去也能做得更有精神。
初春宜食葱
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直接食用或用做调料,不但可增加营养,还可增进食欲。
葱能发汗解表,促进消化液分泌,健胃增食。此外葱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经常食葱的人,胆固醇上升很少。
初春的葱营养最丰富,非常嫩香可口。这个季节气候无常,感冒发生率高,且肠胃病如胃病、慢性腹泻及关节痛等也容易发生,此时适当多吃些葱,能缓解病情,用葱烹调荤食,还能预防春季呼吸道感染。
蜂蜜的养生功效
《本草纲目》认为,蜂蜜“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益寿。”蜂蜜不但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益气补中,解毒化瘀的作用,还具有养颜、解酒的独特功效。
不同花种的蜂蜜功能也不同,洋槐蜜重在养心补肾、护肤美容;党参蜜偏向补血健肾;枣花蜜养胃补虚、平衡阴阳;金银花蜜则能清热解毒;柑橘蜜则醒酒利尿;桂花蜜俗称蜜中之王,具有多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功效。
多饮花茶益健康
中医认为,春饮花茶好。因为花茶能散发冬天积于人体内的寒邪,且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升发。春天人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
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还能祛病保健,如常见的菊花茶,常饮可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同时还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利咽止痛;再如茉莉花茶,则有清热解暑、健脾安神、止咳化湿、和胃止痛等养生功效,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宜多饮用。
缓解“春困”有妙法
1我们可以通过闻香水、花露水、清凉油、风油精等刺激神经,减轻困意。
2可利用视觉刺激,减除春困。平时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清洁、明亮、幽静,并适当布置一些富有生气的装饰,如花鸟虫鱼等;也可利用节假日到郊外踏青,观赏自然景色,通过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对视觉的刺激,减除春困。
3每天清晨坚持体育锻炼。
4平衡饮食,荤素搭配,用食物刺激人体神经,增加食欲,以满足春季因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而能量增加的需求,同时适量喝些清香春茶,减轻春困。
春季防上火
春天气候干燥,人体内的水分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新陈代谢难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容易引发上火,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要防止春天“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出来,达到清火排毒的功效;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等清火药物,对春季防上火很有帮助。
春季忌食原则
◆早春时节少寒凉应适当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以免损及人体阳气。
◆仲春时节少酸腻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过旺,伤及脾胃。
◆晚春时节少辛辣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牛肉、羊肉、公鸡、虾、鲤鱼、煎炸食品等,不宜食用。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也不宜食用,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春夏之交养生之道
春夏之交,气温升高,白昼延长,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衣着方面。要注意及时减衣,切忌晨起外出时的着装到中午较热时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
2饮食方面。宜逐渐转为清淡之品,多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以及绿叶蔬菜,也可酌情吃些苦瓜、苦菜、马兰头、菊花叶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富有营养。
3重视午间的小憩。减少机体消耗,缓解大脑皮质的疲劳。
4体育锻炼要避开正午太阳的直射,减少运动量和出汗量,防止过劳。
5外出时应涂用夏季防晒用品,戴好眼镜及遮阳帽,做好对紫外线的防护工作。
春季如何使用护肤品
春季空气的潮湿度和气温高低变化都较大,选用护肤品也应因时而异。
在气温低、风大的天气,宜选用油脂类护肤品;气温高、较干燥的天气,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此时应选用含水质较多的乳液,此类化妆品涂抹后有爽滑感,透气性好,能使人感觉更舒适。
青年人内分泌旺盛,易生痘痘,春天尤甚,所以宜选用清洁力强的洗面奶。
春季房事调摄
古代养生学认为,男女房事,实乃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元,只要行之有度,就能对双方都有好处。
在春风吹拂、阳光和煦之期,因性兴奋的潜在萌发,有时会有“即兴做爱”的要求。如当妻子正在梳妆打扮或沐浴时,丈夫会突然要求做爱,妻子可能会热忱接受,使情感更加融洽。即兴做爱不能单纯依靠性欲,要立足于感情基础上,不能只以自己的心情而推诿,而要尽量考虑双方的需要。
春季气候对房事的影响
从中医上来说,春季应于肝木,肝气旺于春季。肝气疏泄,具有舒畅、调达、宣散、流通等功能,所以春天人们一改冬天倦藏之性,爱外出踏青春游。
对房事来说,也呈春情萌动之态,所谓“春心荡漾”,性兴奋的激情,使春季的房事明显多于寒冬。此时性生活既要迎合春季的特点,使身心调畅,意气风发,切忌恼怒抑制,有悖春季疏发之性,但又不能任其春情滋生,心猿意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用理智加以克服,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夏季养生
夏季的养生之道
夏季是燥热的季节,故养生应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为原则。
首先,头脑宜清静。盛夏烈日炎炎,人会感到困倦、烦闷不安,因此使头脑清静、神平气和是养生的首要所在。据古医经《养生篇》中记载,夏日宜“静养勿躁”,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敞之处,以避炎夏。
其次,饮食宜清淡。新鲜的蔬菜瓜果,如番茄、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西瓜等,既能保证营养,又能预防中暑;菊花清茶、酸梅汤和绿豆汁、莲子粥、荷叶粥亦可清热解暑,生津开胃。
夏季饮食原则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所说:“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形成了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使消化功能减弱,食欲降低,因此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宜选清淡爽口、
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还可适当选些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夏季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还可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平菇等)、薏米等。
夏季如何食补
《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重视按季节调节饮食的记载:“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者灾害生,从之者灾害不起,是谓得道。”所以,中医向来有四季五补之分。因此,对于夏季来说,初夏气温上升,暑热较盛,适当吃荷叶、黄瓜、芦根、绿豆等食物,能清热生津;仲夏酷热,但与秋季相交,阳热下降,水汽上升,湿邪易困脾胃,所以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枸杞子、鸭子、鲫鱼、山药等,均有此功效。
夏天宜吃“苦”
由于人们日常饮食中嗜肥、甘、辛、辣而恶苦味,导致人体阳盛阴衰、阴阳失衡而致病,且夏季尤为突出。因此,夏季应适量多吃苦味食品。
◆苦笋苦笋味苦,性凉,具有祛暑解毒、健胃消积等功能。
◆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健胃降压之功效。取嫩叶凉拌、烹调均可食用,多吃不伤人,是夏季一味较好的药膳菜肴。
◆茶叶茶叶是夏季清香爽口的饮料,也是健身防病的良药。
◆苦瓜苦瓜味苦、性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
多吃绿豆可解暑
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滋润皮肤;绿豆粉可解诸毒、治疮肿、疗烫伤;绿豆皮能解热毒、退目翳;绿豆芽可解酒、解毒。夏季用绿豆衣适量和鲜荷叶煮水饮用,可解暑祛燥,并可祛痱子;将绿豆配甘草煮汁饮服,可解肿疮毒和药物中毒及酒精中毒。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15克,水800毫升,用小火煮,加红糖少许,名为“三豆汤”,常饮可消热解毒。
积极补水最关键
夏季人体最易失水,故应积极补水。
一般来说,一天中有四五个最佳饮水时间——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睡前1小时,夜间也应适当饮水。在这些时刻,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喝。
中医认为,人体血液黏稠度在清晨最高,这是由于经过一夜的蒸发失水而致;在一年中,夏季血液黏稠度最高,尤其是老人为甚。因为夏季出汗多,血液流动缓慢,导致机体组织获得氧气和营养减少。血黏度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血凝块,造成血管栓塞,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季定时、主动饮水很重要。
夏天也宜喝牛奶
牛奶营养丰富,是滋补佳品。但有人认为,冬饮牛奶,吸收好、功效大,而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饮牛奶易“上火”。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为牛之血液所化,具有润肺胃、生津、通便、补虚、解毒等功效。因此,夏饮牛奶不但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而且牛奶中含有70%左右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也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夏季喝牛奶不仅能补充机体损失的水分,还能增加营养成分,对保持身体健康极为有益。
夏日最佳作息时间
夏季昼长夜短,应以“迟睡早起”为宜。应在晚上10∶00~11∶00就寝,早上5∶30~6∶30起床,午饭后半小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
这种“定时”在夏季尤为重要。如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但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很快入睡,早晨也易自然醒来,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这样,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可准点运行,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怎样午睡才养生
夏季长昼酷暑,人们常因夜间睡眠不足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午睡就显得十分重要。
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
夏季午睡要注意以下三点:
1午睡不要在饭后马上进行,应于饭后20~30分钟午睡为宜。
2午睡要在床上睡,不要伏案或靠沙发、椅子而睡,这样会造成人体吸氧不足,头部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贫血”。
3不要在喧哗的场合午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也不要在屋檐下、过道里或树荫下午睡,因入睡后体温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
夏季的健康睡眠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因此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晚些入睡,可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可顺应阳气的充盛。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清新,早起到室外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且夏天晚上睡眠时间较短,所以要适当午睡,帮助身体恢复。每天睡前不要带有任何忧虑,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不要吸烟,因为尼古丁会妨碍正常睡眠;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会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难眠。
凉水洗脚危害大
炎热的夏天,许多人喜欢用凉水洗脚,认为可降温消暑,感觉也非常舒服。岂不知,在夏天经常用凉水洗脚对健康是有害的。
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部位,而脚部脂肪较薄,保温性差,所以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如果夏天经常用凉水洗脚,脚部将进一步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全身的一系列复杂病理反应,导致疾病发生。
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洗脚也应用温水,而不用凉水。
冷水澡的利与弊
医学研究证明,夏天进行冷水浴对健康也有弊端。
洗冷水浴时,温度感受器会将“冷”的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使温度中枢产生冷感觉,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腺分泌减少。虽然冷水冲淋会带走体表的热量,然而体内的热量却无法向外散发。所以刚刚洗完时觉得很凉爽,但不久反而会觉得更热。
夏季的最佳锻炼时间
夏季,上午11点到下午4点这一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内从事体育锻炼可导致中暑和日晒病。
一般气温条件下的体育锻炼,尽管人体会不断产生热量,但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热量会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等途径散发掉,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条件下运动时,人体的散热过程发生困难,体热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从而导致中暑。此外,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脑和脑膜也容易发生损伤,引起与中暑相类似的日射病。因此,夏天锻炼应选在早晨、上午、傍晚等气温较凉爽的时候。
预防中暑须注意
夏季酷热多雨,脾胃功能虚弱,所以湿热邪气常乘虚而入,容易引起中暑。
中暑多因在暑天烈日暴晒下劳作或高温环境中引起,常见症状有头昏、胸闷、心悸、四肢乏力、口渴、恶心等,若不能及时处理,还会出现身热、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四肢抽搐或昏迷不醒等症状。
要预防中暑:首先要科学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过度暴晒;其次注意膳食调理,尽量吃得
清淡一些,多吃些番茄、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少食或不食辛辣荤腻之品;此外还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
如何处理食物中毒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繁殖,污染食物;且高温季节挥汗如雨,人的饮水量大增,也使有杀菌作用的胃酸被稀释,一旦腐败的食物进入胃内,细菌很难被杀灭,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如夏季出现食物中毒,可以用以下措施处理:
◆催吐如果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可用催吐的方法;如果吃下的是变质的
荤食,可服用十滴水促使呕吐。
◆导泻如果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已超过2~4小时,且精神较好,可适当用些泻药,促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夏季房事调摄
夏季光照有益人体健康,敏感性增高,反应速度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因此人体兴奋性加强,故夏季房事会随阳盛而有所增多。然而,夏季也是暑邪当令之际,夏暑耗气伤津,而房事是一项剧烈活动,所以应有所节制,注意自己的身体条件,
要衡量是否能承受性交活动对机体带来的负荷。
另外,夏季性交后有汗大泄的情况,这是一种疾病的信息,不要认为是自然现象而予以忽视。尤其是性交汗出后感到口渴、身黏,不要忙着去喝冷水或冲冷水澡,否则可能会为致病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同样,夏季洗澡后也要稍事休息后再行房,不宜浴后匆忙行房。
秋季养生
秋季养阴是关键
中医认为,秋季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慢慢滋长,而肺气和燥气过度交换循环会造成体内津液大量耗伤,此时人体如能及时顺应秋冬收藏规律而养阴,可使体内保证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致外散,积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和营养。所以秋季进补,养阴为上。
秋季养阴可选用茭白、南瓜、芡实、莲子、桂圆、花生、板栗、藕、百合、山药、白扁豆、黑芝麻、红枣、核桃、梨、荸荠、胡萝卜、番茄、荠菜、平菇、黄鳝、海蜇、海带、兔肉等食物,既营养滋补,又易消化吸收。
秋季防“秋燥”
秋季是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人常常会感到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干燥疼痛,大便干结。此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防“秋燥”是最关键的一环。
要预防秋燥,首先就要多补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津液;其次,多吃新鲜水果和
蔬菜,如梨、橙子、柚子、黄瓜、白萝卜、藕、银耳等,可起到生津润燥的功效;另外,要多吃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
此外,秋季还要多运动。秋季气候已逐渐转凉,经常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盈,对预防“秋燥”有益处。
“少辛增酸”保健康
“少辛增酸”是中医关于秋季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汗液蒸发快,人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这一系列症状从中医角度看就属于金(肺)亢阴(肝)虚所致。而辛辣的食物会消耗人体大量的体液;相反,一些酸味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滋阴润燥”的作用。
合理安排秋季饮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是个安排饮食的好季节。那么秋季要怎样安排饮食呢?
首先,要注意防止热量过剩。进入秋季后,食物丰富,人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导致发胖,不利于健康。
其次,因秋季气候干燥,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应当多吃蔬菜、瓜果,如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此外,中医提出“秋宜温”的主张,认为秋天应避免只吃性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秋季食粥益处多
粥也是我们传统的饮食,《粥谱》一书云:“粥能益人,老人尤宜。”实际上,粥不仅是老年体弱、病后和术后身体虚弱及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者最适宜的食疗方,还可用于强身健体,益智延年。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应每天早餐吃粥,尤其是在初秋时节,很多地方仍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此时若能吃些温食,尤其是喝些热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
羊肉、狗肉须少食
一提到进补,很多人都会想到羊肉、狗肉。但羊肉、狗肉并不适合秋天吃。
中医认为,秋季人受秋燥侵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便秘、口鼻咽干、干咳少痰等症状,故应多吃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而具有温肾助阳、益气补虚作用的羊肉和狗肉属温性食物,吃后不仅易“上火”,还会化燥伤阴,加重人体津液的匮乏,无异于“火上浇油”。尤其是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秋天吃羊肉和狗肉补益,更会加重上火症状,甚至会出现鼻子出血、咽喉疼痛等症状。因此,秋季不宜以羊肉和狗肉进补。
秋季如何饮水更健康
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们调养身心的好时节,这时不仅需防止一些多发病,还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专家提醒,季节交替,比起改善饮食营养,水的位置更重要。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地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研究发现,一次大量饮水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而少量频饮法不但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而且对内脏也没有损害。
秋季睡眠的最佳方位
《四时调摄论》中说:“秋七月……生气在午,坐卧宜向正南…仲秋之月……生气在末,坐卧宜向西南方,吉……季秋之月,生气在申,坐卧宜向西南。”也就是说,秋季坐卧宜朝西南方,而秋季头向西也是应秋气旺于西方之理。因此,秋季睡向应向西南而卧,以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中医认为,睡眠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孙思邈曾说“:夜卧常习闭口。”目的也在于使精气内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不仅讲究睡向,也应讲究睡姿,且不宜张口呼吸,以助秋季养收之道。
秋季睡觉不宜贪凉
入秋之后,人体为适应气候变化,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体温和其他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秋季天气凉爽,人体毛孔张开不再排汗,使湿气内留,人们为了贪图凉快,晚上开着门窗睡觉或久居阴凉潮湿之处,都是导致寒湿的原因。诱发全身酸重、肌肤麻木、脘腹痞满、便溏下痢、四肢无力、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尤其在夏秋之交,湿热氤氲,再夜受寒邪,更易受病。
所以,入秋天气转凉时切莫贪凉。入睡前一定要关窗闭户,以防止寒湿之邪入侵,保持身体健康。
秋季适合的健身运动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宜人的秋季,也是健身养生的好季节,适宜秋天的健身运动有:
◆爬山能使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
便酸度上升。对哮喘、高血糖、贫血等疾病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供氧,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
◆太极拳通过肺、肾的协同,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补肾益元气,能收到“秋养收气”“秋养阴”的养生目的。
秋季健身的注意事项
秋季健身不仅可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还能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养生效果,也要适当注意一些问题:
◆防止运动拉伤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
◆防止受凉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不宜运动过度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季护肤要点
秋季温差大,忽冷忽热的天气会使皮肤抵抗力下降,易遭细菌感染。因此,秋季护肤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着重洁肤,选用杀菌力强、清洁效果好、弱酸性的防晒洗面奶。
2白天应使用夏季清爽防晒的保养品,如各种防晒霜、润肤蜜等;晚上应选用滋润保湿的护肤品,如晚霜、营养霜等。
3干性皮肤者最好能经常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不易流失水分。睡前可多擦一道保湿霜;油性皮肤者则应在皮肤干燥时擦上少量面霜即可。
谨防呼吸道疾病
季节交替,尤其是秋末入冬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秋季预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重视身体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可进行慢跑、散步、登山等,防病于未然。
老年人秋季可用凉水洗脸,循序渐进地增加抗寒能力,减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
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好被子抵御夜凉侵袭。
在感冒流行季节,房间的空气要流通,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秋季防“上火”
按中医五行学说,秋属肺金,因此这个季节,“燥”是主要现象。那么,如何预防秋季上火呢?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不能太疲劳,精神上不要过度紧张。
2饮食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应多喝凉开水、淡茶、豆浆、牛奶、蜂蜜、米汤、藕粉羹、橘子汁、蔗汁、荸荠汁、萝卜汁,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忌生冷,尽量少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3不要让情绪过激,否则也会产生心火,灼烧津液,使自己口舌干燥。
秋季房事调摄
《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秋季房事要顺应自然主收主敛的规律,做到有所节制,避免房劳伤肾,劫伤肾中闭藏的阴精。
秋季房事时,男子可能会发生偶尔的“阳痿”,这和节令气候有一定关系,是暂时的性兴奋不足,阴茎海绵体充血不足所造成的。只要精神专一,精力集中,完全可消除气候影响而顺利行房。
对女性来说,行房前可适当延长性前嬉的时间,充分调动激发女性的性欲,也可使用一些润滑剂,减轻阴道干涩对行房的情绪和欢悦带来的不利影响。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保健的基本要求
冬季万物收藏,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之肾阳。因此,冬季养生重在养藏固精,补肾敛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意思是说,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天寒地冻的寒冷季节,应早睡晚起,也不要轻易扰动阳气,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严守而不外泄,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损失。
调解冬季抑郁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暂时的抑制状态,由此造成垂体、肾上腺皮质等的内分泌
功能紊乱,因此冬季是最易引发抑郁症的季节。
预防抑郁症的发生:1先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跑步、快走、打拳等运动,以此加快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一旦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得好起来。
2要平衡身体营养,多吃些能改善情绪的食物,加强体内的氧化过程,以此产生更多热量来抵御寒冷。
3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来抑制夜晚松果体褪黑素分泌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冬天取暖注意事项
严冬一到,取暖就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老年人,取暖更是养生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些怕冷的人睡觉时爱用热水袋紧贴身体放置,或将电热毯加热到最热以驱寒,这样并不可取,可能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通常情况下,当室温达到人体适宜温度即18~25℃时,就不必用其他方式取暖了。
适当晒太阳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日晒过长可能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更易侵袭人体,造成感染。
衣服并非越厚越好
进入深冬,有人为了防寒,往往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自感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想法很片面。
这是因为,衣服本身并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单纯地起到隔离作用,使衣服与身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面的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形成的对流,从而维持人体的热量,感觉温暖。而当厚重的衣服被穿在身上后,空气层厚度也随着增加,保暖性随之得到加强。但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时,衣服内的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就会下降。
冬季养肾要诀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诱发疾病等。所以,冬季保养肾脏非常重要。
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枸杞子、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早喝盐水晚喝蜜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盐能“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盐能帮助人清热、凉血、解毒,因此,清早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蜂蜜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通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病。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及磷、钙等物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增加食欲,促进睡眠。因此,每天睡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能使人镇静、安神,去除烦躁、恶心。
冬季如何食补
冬令食补,应先请中医进行诊断,根据机体的阴阳盛衰、虚实寒热,对症下食。
偏于阳虚的人,应服食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偏阴虚的人,应服食鸭肉、鹅肉为好。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功效。鹅肉味甘性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此外,鳖、龟也是滋阴佳品,可适量食用。
肉类属于酸性食物,冬令只吃肉类不算进补,不利于养生。所以,还要配合各种粥及瓜果蔬菜食用,要常吃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油菜、菠菜、鲜藕、绿豆芽、食用菌等。
冬季最适宜的食物
冬季常吃温性食物会导致肺火旺盛,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怎样才能压住这一股子“燥气”呢?中医认为,最好选择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食用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来制约。
在冬天,可选择的“甘寒”食物比较多。例如在进补的热性食物中添加少许甘草、茯苓等凉性药材来减少热性,避免进补后体质过于燥热。平时可以选用的凉性食物,如龟、鳖、兔肉、鸭肉、鹅肉、鸡肉、鸡蛋、海带、海参、蜂蜜、芝麻、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
吃什么才能不怕冷
中医从阳气不足的角度来解释人怕冷的现象,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失衡,人就会产生不良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其表现就是御寒能力差,即使穿得很多也仍然手脚冰凉。
体寒者在饮食上应多吃瘦肉、鱼、豆类、香菇、黑木耳等富含铁和碘的食物。还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多摄入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牡蛎等能促进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
冬练“三九”好处多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古今养生家都重视冬练“三九”,凡是有阳光的时候最好多做户外运动。
人们可选择步行、慢跑、拳剑、健身操、滑雪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另外,不宜太早晨练,应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选择室外活动宜避大风大雾,同时锻炼中须预防感冒、冻伤或宿疾的复发等。
另外,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使皮肤上的初级维生素D转变成活性维生素D,而其却对血管系统及骨骼组织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冬天晨练不宜贪早
很多老年人认为,冬日晨练越早越好,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黄帝内经》记载:冬季养生应做到。“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事实上,早晨空气相对浑浊,由于气温偏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悬浮颗粒等有害气体和物质都沉降在地面附近一时难以散去。只有当太阳出来时,近地面层受热,空气开始上升,污染物被带到空中散开,空气才会变得清新。因此,冬季过早起来锻炼的做法是不利于健康的。
冬季背宜常暖
中医认为,人体的督脉贯脊行于背部,太阳经四行左右循脊之旁。一旦机体被侵入风寒邪气,太阳经首当其冲,寒气最先从背部侵入人体,导致人体阳气损伤而生病,或加重旧病。此时,人们极易罹患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肝胆病、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影响肌肉关节导致颈肩关节病及腰背疼痛。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可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等,也可在晒太阳时多晒晒背部,提高背部的温度。
冬季护肤注意事项
冬季护肤,要从补水、保湿、防晒三方面做起。
冬季选用的洗面奶,要选柔和一些、偏酸性
的洗面奶。洁肤后一定要用爽肤水倒在化妆棉上,在脸部擦拭。但爽肤水并不能将皮肤的水分持久锁住,只能起到表面、短暂的保湿效果,因此保湿还要靠护肤品中的一些乳液或霜类来完成。
另外,冬季紫外线也很强,所以外出时也最好涂抹上防晒霜,防止紫外线对干燥皮肤的伤害。
洗脸水不宜过热
因为冬天天冷的缘故,有人喜欢用很热的水洗脸。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这是因为,过热的水会破坏皮肤的保护膜。冬天,面部的汗腺、毛细血管等在冷空气刺激下都收缩起来,而这些收缩的汗腺、毛细血管遇到热水刺激就会迅速扩张。一旦热量散发后面部恢复到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经过这样的扩张和收缩,很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因此,冬天洗脸最好用温水,洗完脸后最好在脸上拍些化妆水,再涂上点润肤露,缓解皮肤的干燥状况。
抗寒防病小秘诀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很容易外感风邪,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以下介绍几种抗寒防病的有效方法:
◆多喝白开水冬天气候干燥,为保证机体的需要,应该多喝白开水,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缺失,又能利尿排毒。
◆常喝枣姜汤红枣10颗、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
◆常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具有清目、醒脑、治感冒的作用,用其作枕芯,能使人头脑清新,安然入睡。
蒙头睡觉不利健康
冬季寒冷,有人喜欢蒙头睡觉,认为这样可以暖和些,但是这样的睡眠方法对健康有害无益。
《备急千金要方》中反对“喜欢蒙头而睡”,告诫“冬夜勿捂头,得长寿”。蒙头而睡会影响人正常的呼吸运动,甚至造成窒息,因为被窝内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加;同时因为被窝内缺氧,使人头昏目眩,精神不振,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冬季不宜蒙头睡觉。
谨防“寒从脚下起”
脚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俗话说“寒从脚下起”,是有科学道理的。
人的两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也少,而且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暖性很差,很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而且脚与上呼吸道黏膜的神经联系密切,一旦脚底板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的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冬季加强脚部的保暖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赶走“冬日瞌睡虫”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冬三月保持充沛精力要做到以下四点:1.多参加体育锻炼。进行诸如跑步、游泳等运动量大的锻炼,可以让人在运动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但运动后要注意保暖,以免感冒。2.适当食补。牛肉、羊肉、人参等都可以增加人体内的阳气,但切忌补得太多。3.保证足够睡眠。成人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青少年不少于10小时。4.注意保暖,特别是腿和脚。
冻疮怎么处理
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生冻疮,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第一,坚持体育锻炼,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第二,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可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处,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冬季房事调摄
冬季房事调摄应注意“养藏”,保精是冬季房事调摄的首要任务。
冬季阳气已衰,性欲相对减少,所以性冲动而交之机也相应减少,更利于保精而不泄精。此外,冬季行房也要量力而行。古人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所以冬季理当“远房帷,绝嗜欲”,才能保精,使神气坚壮。若强以入房,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冬季本是补肾养精之际,今反伤肾耗精,“肾伤则髓空内枯,腰痛不能俯仰”,百病生,尤其有慢性疾病者,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相关知识
图解中医养生秘籍,掌握不生病的健康之道
5大家居健康秘籍,让你的家更安心!
掌握这些养生知识,让你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养生之道:掌握生活细节,享受健康人生
轻松掌握体重秤使用秘籍,让你的健康管理更精准!
福气多玉家居:养生之道,床垫里的健康秘籍
按摩养生秘籍:手法与效果详解
安吉尔为您定制《健康饮水指南》掌握科学饮水细节,守护健康生活
掌握这些跑步技巧,轻松瘦身不是梦!♀️
养生秘籍在手,做自己家庭医生,守护全家健康
网址: 居家养生秘籍,掌握这些细节,身心更健康 https://www.trfsz.com/zhidaoview7345.html
推荐知识
- 17天居家隔离可以和家人在一起 3325
- 27天居家隔离和七天健康监测是 3224
- 37天居家隔离的具体要求?7天 3138
- 4黄码要居家多少天才可以出去? 2794
- 5宝宝夏季易腹泻 妈妈居家护理 2773
- 67天居家隔离和七天健康监测是 2699
- 77+7居家隔离是什么意思?7 2575
- 8广州疫情大爆发,珠海强化防控 2457
- 9新冠发病7天内身体会发生什么 2161
- 10哪些情况需要居家隔离?中疾控 1706